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 > 解锁殷墟文物

解锁殷墟文物
——高考试题背后的故事
神秘的殷商王朝,一次又一次地勾起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们是否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在为数众多的殷商王室墓葬中,唯有妇好墓没有被毁妇好墓中到底有哪些重量级文物除妇好墓之外,殷墟遗址还有其他考古发掘完好的高等级墓葬吗殷墟出土的文物有哪些流失海外
妇好墓何以完好无损
妇好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
其实,妇好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称谓。当今社会,妇女已经成为女性的通称,但在殷商时期,并非所有女性都可以称为妇,妇仅是与商王有密切关系的女子的称呼。好,则是区别于商王的其他妻子的称呼。据胡宣厚考证,商王武丁其妻配六十又四,妇好仅是其中之一。
殷商时期是崇尚祭祀的时代,能够主持祭祀,代表着崇高的地位以及拥有对话灵神的话语权,妇好便掌握了这项至高无上的权力。在甲骨文中有妇好燎一牛贞勿呼妇好往燎等。此外,甲骨文中记录了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这是妇好参与战争的记载,说明她还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女将军。
长期以来大家只知道甲骨文中的妇好,却不知道妇好墓在哪里,直到1975年……
故事要从这一年的冬天讲起,当地计划平整小屯村北的一片岗地,这一区域虽然临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却从未进行过考古发掘工作。这里是殷墟的重点保护区,不能随便动土,考古队负责人郑振香决定提前钻探。这一钻探,果然发现了夯土基址。
随后的1976年春天,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正式开始发掘。直到5月16日这天,出现了奇迹。探杆由距离地表深3米探至深6米,出现了软泥,进度很慢,再探到深约7米,突然探杆下陷,探铲提上了鲜艳的红漆皮。考古人都知道,这是墓葬!但谁都没有料到,这会是一座令人震撼的超级大墓。
那么,这会是谁的墓葬呢
大墓出土青铜礼器中有铭文的达190件,铭文凡9种,其中铸妇好或单一好字铭文的共109件。毫无疑问,这是妇好墓。
自1934年起,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洹河相望的王陵遗址,共发掘13座王陵大墓、2000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这13座大墓无一能够保存完好,均被洗劫一空。殷墟王陵为何人所盗呢何毓灵教授认为周公二次东征,平定三监之乱,为了从心理上击垮殷人的顽固势力,因而捣毁了王族和贵族陵墓。
妇好墓太特殊了!文学家们不吝揣测:太浓的幸福,连天也妒忌,残酷地夺走了她32岁的生命。悲恸欲绝的武丁,并没有按例将妻子葬入王陵区,而是葬在王宫旁,好似要借这靠近的距离,寄托刻骨铭心的相思,又似依仗女战神守护社稷。不论怎样,一个男人对妻子的宠爱,由此可见一斑。
考古学家何毓灵教授通过考证,得出与文学家们完全不同的看法。在《殷墟王陵四论》一文中,他指出:受考古工作的局限,我们对宫殿宗庙区的认识还相当有限,但已有的证据已充分说明,在宫殿宗庙区还应有大量的王族墓葬,这其中就包括数量众多的王后或妃等,把其葬于宫殿宗庙区内,正符合当时‘聚族而葬’的理念或制度,如果王陵区M260墓主为妣戊(武丁或祖甲之配),那么其葬于王陵反属不寻常之事,而妇好葬于宫殿宗庙区内则属正常。
正因为妇好墓处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范围内,方才幸免于难,未被盗掘,成为殷墟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王室墓葬,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妇好墓中的显眼包
2016年,首都博物馆举办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40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人们的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这一社会广泛热议、好评如潮的文博话题,进入了2017年北京语文卷、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的高考试卷中。
为什么妇好墓出土的文物会受到大家如此关注呢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批文物数量众多,重量级精品文物占比非常高。
统计资料显示,妇好墓出土文物有青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器等,总数达到了1928件,此外还有海贝6800枚。妇好墓出土如此之多的文物,哪些是具有代表性的重量级文物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件。
妇好墓中出土的很多青铜器是成对的,如司母辛鼎,为一对大方鼎。母辛是子辈对其母的称谓,推测妇好即母亲,妇好为生称,辛是她死后的庙号。司母辛鼎器形厚重,纹饰繁缛,分别重117.5千克和128千克,在同类青铜鼎中仅次于司母戊鼎。目前两件司母辛鼎分别藏于安阳殷墟博物馆和中国考古博物馆。
妇好鸮尊也是成对的青铜器,造型生动传神,整体作站立鸮形,两足与下垂尾部构成三个稳定支撑点,构思奇巧。鸮,即猫头鹰,在殷商时期象征着勇猛的战神,这一时期出土的鸮形器物众多。著名考古学家郑振香评价道:就商妇好青铜鸮尊的造型、纹饰而言,是妇好墓所出468件青铜器中的精品,无愧于战神之美誉。单就商妇好青铜鸮尊而言,它呈现出商文化刻意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目前两件妇好鸮尊分别藏于河南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妇好墓共出土象牙杯3件,其中1件镶有绿松石。中国象牙雕刻的历史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代的象牙器物,多模仿铜器的纹饰而雕刻,嵌绿松石象牙杯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商代艺术珍品。著名考古学家杜金鹏认为,这件嵌绿松石象牙杯是我国古代象牙雕刻工艺中的杰作,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使它宛若天成。2002年,国家文物局将这件象牙杯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这件象牙杯目前藏于中国考古博物馆。
此外,妇好墓出土的三联甗、偶方彝、司母辛觥、妇好大钺、双性玉人、跪坐玉人等文物,也堪称精品。
亚长墓葬知多少
提及妇好墓,知之者甚多;若提及亚长墓,可能很多人闻所未闻。心中难免嘀咕:亚长是谁他的墓葬出土文物多吗有哪些文物值得一看
在殷墟遗址考古发掘的墓葬中,亚长墓是继妇好墓之后保存完好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可能不少人在看完央视热门文博节目《国家宝藏》中关于安阳殷墟博物馆亚长牛尊之后,方才恍然大悟,惊呼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大墓。
又是一个冬天,又是村庄基本建设。与妇好墓不同的是,这次的地点由小屯村转移到了距其一步之遥的花园庄。2000年12月,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距离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不远的花园庄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商代墓葬。面对盗墓贼的暗中窥伺,虽然天寒地冻,考古队还是决定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40多天艰苦卓绝的考古发掘,令人欣喜的是,出土了非常丰富的文物。我们细数一下,发现各类随葬品共有579件,其中青铜器267件、玉器222件、陶器21件、石器6件、骨器60件、象牙器2件、竹器1件。另有铜镞881枚、铜泡149个、金箔125片、货贝1000多枚。
墓葬的主人是谁文物会说话!考古队在墓葬中发现了131处铭文,而这些铭文大都是亚长这两个字。
亚长又是谁呢亚是殷商时期表示武官的职位,如之前已辨识的亚址亚醜;长可能代表家族姓氏,何毓灵教授认为可能与鹿邑县的长子口墓相关。通过科技检测,发现亚长并非殷商时期安阳本地人,可能来自东南方向。种种迹象表明,亚长是长族能征善战、带兵打仗的将军。
值得一提的是,亚长墓出土了7件大铜钺!这在已发掘的殷墟墓葬中,是出土青铜钺最多的一次。甲骨文、金文中王字就是钺的象形,表示其地位至上,拥有特权。由此可见,亚长的身份极为显赫,其军事权力甚至不亚于武丁的妻子妇好。这也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何亚长埋葬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附近了。或许是商王的有意为之,表达对爱将的痛惜与怀念。
当你徜徉于殷墟博物馆,会发现在三楼有专题展厅——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展厅内的亚长手形器、亚长牛尊等,备受大家关注。
亚长作为高级军事将领,战死时仅有35岁左右。通过人骨考古学家鉴定,亚长股骨、肱骨、肋骨、髋骨等处,均有伤痕,从其身上找到7处创伤。发现的骨骼里面,缺少双臂下肢骨,或许是惨烈的战争使其失去了手臂。有学者推测手形器或许是下葬时专门做的青铜假肢,以求全尸。这件青铜假肢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考古发掘的最早的假肢。
亚长牛尊体态健壮肥硕,端庄大气,纹饰繁缛,造型精美。这件牛尊不同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牛尊,是一件水牛尊。安阳地区出现水牛,说明殷商时期这里温暖湿润,适合水牛生存,见证了气候变迁。无独有偶,殷墟还出土有大象的骨骼,商人服象也是有文献记载的。
此外,亚长墓出土的方鼎、圆鼎、觥、甗、簋、盂等青铜器,器形硕大厚重,纹饰繁缛精美,也非常具有参观价值。
故土难归的游子们
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殷墟目前至少有5万件文物流失海外。殷墟有哪些广为人知而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呢
自殷墟甲骨被发现之日起,便厄运不断,陆续被大量盗卖到国外,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又一段痛史。据胡厚宣先生1984年在《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一文统计,国内外共藏甲骨154604片,国内(含港澳台地区)收藏甲骨127904片,流失海外的甲骨,日本12443片、加拿大7802片、英国3355片、美国1882片、德国715片、俄罗斯199片、瑞典100片、瑞士99片、法国64片、新加坡28片、比利时7片、韩国6片,共计26700片。而未公之于众者,难以估量。
如果到古都安阳参观游览,你会发现大街小巷的蟠龙纹窨井盖特别独特,非常引人注目。如此精美的纹饰来自哪件文物呢可能不少人会联想到,出土于殷墟妇好墓、收藏于中国考古博物馆的蟠龙纹青铜盘。其实不然,这种纹饰源自美国弗里尔博物馆所藏的殷墟出土的蟠龙纹青铜盘。
同样藏于美国弗里尔博物馆的殷墟遗址出土的青铜人面盉也特色鲜明,这件青铜酒器造型奇特,设计巧妙,用带有龙角的人面作装饰,器身较矮,在腹部和器盖,用龙纹作装饰。殷商时期的人面形青铜器极为罕见,遗憾的是,这件青铜人面盉出土不久就被倒卖到美国,再也难以回到它的故土。
提起殷墟出土的鸮尊,大家往往十分关注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对妇好鸮尊。其实,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鸮尊,且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这件鸮尊与妇好鸮尊外形迥异,造型优美,非常写实。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8万余件,其中有6500余件中国艺术品。
世界上还有太多太多知名博物馆藏有殷墟出土的文物精品,日本根津美术馆的左方盉、中方盉、右方盉,日本白鹤美术馆的亚矣方卣、象首兽面纹觥,英国大英博物馆的鸮卣,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鸮觯、旅盘,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的兽面纹钺、宁方彝,法国吉美博物馆的百乳雷纹瓿……
文物学者林树中曾说:清末民初是文物流失最厉害的,就像黄河决堤一样,中国的顶级文物不断流向海外,那是中国文物的灾难,也是让人难忘的国耻。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文物局与外交、海关等部门紧密合作,已经有不少流失文物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我们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期盼更多流失海外的殷墟文物能早日归国!
2022年10月28日下午,在殷墟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时指出: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以现有的与殷商文化相关的遗址公园、博物馆为载体,不断发掘新的文化资源,讲好殷墟文物故事,形成殷墟研学品牌,传承殷墟遗址价值,让陈列在安阳这片广阔大地上的殷墟遗产、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殷墟文物都活起来,火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妇好生育刻辞
妇好钺
妇好墓司母辛鼎
妇好鸮尊
妇好象牙杯
亚长青铜假肢
亚长牛尊
安阳蟠龙纹窨井盖
流失海外的蟠龙纹青铜盘
流失海外的人面形青铜盉
流失海外的青铜鸮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帝陵——寻根祭祖访帝陵
《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诗经》——古老民歌里的安阳
二帝陵——寻根祭祖访帝陵
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的三杨庄,有一座掩映在茂密林木中的二帝陵,这里埋葬着颛顼和帝喾。历经数千年岁月沧桑,颛顼和帝喾的故事依然清晰地铭刻在史书中、墓碑上、代代中国人的心中,吸引着我们寻根问祖、怀古咏今。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都有大量的人来这里参观、拜谒,逐渐形成庙会,俗称高王庙会,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王庙会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是融民间艺术、贸易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颛顼和帝喾是上古神话传说三皇五帝中的第二、第三帝,被共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高考题曾对颛顼帝有所考查。那么,高考试题是怎样考查颛顼的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颛顼和帝喾的故事呢就让我们跟着高考试题,一起走进安阳的二帝陵,来解锁背后的故事吧!
二帝陵
高考聚焦
(2015年江苏卷历史第2题)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考题解读】颛顼帝及古文献资料考辨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该题涉及不同史料对统治范围的叙述,秦琅邪石刻称颂秦始皇功绩,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在秦始皇之前颛顼等人统治范围就已经到流沙了。《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无为而治,而《淮南子》等书的所述内容也并不都是传说,更何况材料并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错误;材料以文献史料的形式说明在秦之前中国地域与琅邪石刻观点是一致的,更何况年代远近并不是导致历史记述不同的原因,故B错误;秦琅邪石刻是考古实物资料,而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材料中有石刻,也有文献,在历史研究中,要选择真实可信的史料,而琅邪石刻是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是最为可信的实物史料,故C正确;石刻与文献记载的差异明显,无法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故D错误。
在历年高考题中多有考查与颛顼帝相关的史料类型的相互印证。如2022年天津学业水平等级测试历史卷选择题考查到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2023年全国甲卷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到三皇五帝古史框架体系,2015年全国Ⅲ卷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到文献史料中三皇五帝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