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毕福剑的说话之道 > 6.模仿幽默术

6.模仿幽默术
一个善于模仿的人,多少都会有些幽默细胞,对他人的动作、表情等手到擒来,往往能带给人别样的惊喜,尤其是在某娱乐节目中,即兴的模仿总能为场内气氛快速加热。
在2009年的元宵晚会上,毕福剑、朱军、董卿、大山等主持人联袂表演了《卖汤圆》。一碗汤圆在台上众人手中传来传去,大家借机说笑话,老毕腰里拴了根容易引起人误会的带子出场。别的主持人都好奇地问他:毕老师,你这是围脖还是腰带啊毕福剑学起《不差钱》中的小沈阳来,我这是七分围脖。然后低头假装整理衣服,惊叫一声:哎呀,跑偏了。
当汤圆传到了他这里时,他又学起赵本山,这个是不是苏格兰打卤汤圆有人跟他一唱一和,我们这里没这种汤圆。毕福剑一脸认真:能有了。对方十分认真地告诉他:这儿真没有。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模仿在某种意义上算得上是一种幽默的抄袭,但却也不能因此否认它由此带来的喜剧效果。我们不仅可以模仿原来语境中的语言要素,还可以模仿一些幽默大师,一些搞怪的动作、独特的声音等等。这种幽默简单易行,也更容易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
比如有一次,老毕心血来潮,在《星光大道》上跳起了时下最流行的江南Style,叉开腿歪歪斜斜地在台上蹦跶,一本正经的表情瞬间爆笑全场,笑声、掌声不断。
还有一回,老毕说起杨坤唱歌的特点,颇为兴奋,一边做动作一边总结说:杨坤唱歌左手拿麦克,右手弹钢琴,右脚再踩烟头。他唱歌还断断续续的,我们发现这玩意好模仿啊!语毕,台下观众轰然大笑,老毕夸张形象的模仿,惟妙惟肖,仿佛杨坤再现,看得大家赞叹不已,现场气氛热闹非凡,这就是模仿的幽默魅力。
不止是在节目中,在平常的生活中,与相熟的朋友之间开玩笑时,我们也可以用模仿来制造出幽默的情趣来。苏轼有位朋友得了怪病,鬓发、眉毛都掉没了,就连鼻梁也快要断了。苏轼戏谑他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语毕,在场的朋友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轼仿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首尾两句。两相对照,听起来令人趣味盎然,轻松地投了一颗幽默炸弹下来。当然,这样的幽默方式放在关系比较和谐的朋友之间最好,相互调笑起来没有太多顾忌,但如果跟不相熟的人开起这样的玩笑,尤其是拿对方的缺陷不足做文章,恐怕就要引来冲突了。
除了这种形体或者是语言上的模仿之外,幽默模仿中还有一种通过模仿现存的词、句及语气等而创造新的语言的模仿方式,概括起来说就是,借助于某种违背正常逻辑的想象和联想,把原来的语言要素用于新的语言环境中,制造幽默感。
在美国的一所学校,有一位女教师总爱板着面孔上课,动不动就批评学生的顽劣,弄得学生怨声载道。
一次她在课堂上提问:‘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去死’这句话是谁说的过了一会儿,有人用不熟练的英语答道: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对。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是日本学生,你们生长在美国却回答不出来,而来自遥远的日本的学生却能回答,多么可怜啊!把日本人干掉!教室里传来一声怪叫。女教师气得满脸通红,问:谁这是谁说的沉默了一会儿,有人答道:1945年,杜鲁门总统说的。
这位同学模仿老师的提问作了回答,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现今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模仿来制造幽默,但要制造出理想的幽默效果,却并不是如想象中那般轻松,这就需要我们摸清门路。
有句话叫因材施教,放在模仿上,我们也要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来选择模仿对象或是模仿方式,如如果一个人善于形体模仿,那么他就可以尝试用直观的形象如动作、表情等来创造喜剧效果;如果他头脑机敏,善于沟通,则可以利用语言模仿创造幽默,这种幽默通常会给自己以及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惊喜。
模仿幽默术重在模仿,因此,要提升自己的幽默层次,还需要我们放开了手脚去向人虚心讨教,并通过他人的不断指点来改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模仿功夫发扬光大,才能在露两手时赢得理想中的幽默效果。
试想,如果你要模仿周杰伦的嗓音唱歌,却拿出阿宝的音调走势,费了半天劲,不仅没逗笑听众,反倒让人看了笑话,虽说也是笑了,但毕竟笑意不同,这个幽默方式的实施也就是以失败而告终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被模仿对象只是你的幽默素材而已,可千万别因此丢失了自己的特性,沦为模仿的奴隶,最终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