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不说人坏话
毕福剑是出了名的好人缘,他从来不得罪人,有一次记者问他作为一个球迷对黄健翔怎么看,毕福剑笑了笑说道:我不说,他是我哥们儿,而且是同事,说了不好。无论记者怎么问,他自始至终都不说黄健翔一句坏话。
《增广贤文》仲由那句话叫做闲谈莫论人非,无论是当面顶撞,还是背后议论,这都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我们在谈到其他人,甚至是你的敌人的时候,都要多一点宽容,不过说他们的坏话。
胡适与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两位领袖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二人曾是站在同一阵营中的亲密战友,然而二人后来却因为在政治和文学等问题上的分歧而断绝了来往。鲁迅还曾数次笔伐胡适。
鲁迅在《知难行难》一文中写道:中国向来的老例,做皇帝做牢靠和做倒霉的时候,总要和文人学士扳一下子相好。做牢靠的时候是偃武修文,粉饰粉饰;做倒霉的时候是又以为他们真有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当宣统皇帝逊位逊到坐得无聊的时候,我们的胡适之博士曾经尽过这样的任务。博士曰,他叫我先生,我叫他皇上!
1933年3月22日,据《申报北平通讯》报道,胡适说:(日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在不知报道的真假和不查这话在什么场合所说的情况下,鲁迅立即在《算账》、《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等文章中臭骂胡适。他在用何家干笔名发表的《出卖灵魂的秘诀》中,用上了这样的语言: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在鲁迅笔下,胡适整一个叭儿狗形象!
然而,即便是这样,胡适也没有骂过鲁迅一句话,相反,他曾多次在文章中肯定了鲁迅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对于他的好友苏雪林和陈通伯对鲁迅的一些指责也能够客观地加以指正。在给苏雪林的信中,胡适写道: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胡适的胸襟。
有句话说的好:优秀的人在思考如何战胜自己。能力低下的人在思考如何搞垮别人。我们在说别人坏话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变相的承认自己的无能。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投资人打算给一个小公司投资一百万美金,当他跟这个公司的CEO聊天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这个CEO抱怨说手下员工能力很差,公司副总心胸狭窄。这个投资人立刻终止了投资的想法。
为什么呢因为这位投资人认准一个道理:
如果一个人喜欢说别人坏话,就说明他平时的心态是消极的,对立的,易怒的。这样的人一般都自卑,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需要靠否定别人来自我安慰,他会不断寻找别人的缺点和失败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他会倾向于把责任推到别人的头上。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在背后夸奖别人,能坦诚说出自己的缺点,那么说明这个人充满爱心和正义感,有很强自省能力,敢于直面现实。这样的人能力一般都很强。
当一个人希望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时,他就会观察周围人,希望从周围人那里学到改进自己的办法。当有这种心态后,他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所以,他心里时刻想着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种心态反应到语言上,就是不断说别人的优点,同时敢于说出自己的缺点。即使他看到别人的缺点,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我是不是也有这个缺点呢如何防止自己犯这样的错误
职场上的不说别人的坏话,推而广之,无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要说原来公司的坏话
很多人离开原来的公司,都少不了愤愤不平,或者对公司的不满。于是就开始诋毁原来的公司。他们习惯于把原来公司说的非常不好,离职的原因也无外乎原来的公司怎么烂,原来的同事怎么烂。但是仔细想想,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这只能说明,你当初的选择是有问题的,你的判断力和眼光首先就不高!
况且,行业圈子只有这么大,如果离开一家就得罪一家,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经无路可走。一个人在职业道路上能走多远多高,前途多宽广,很多时候还是个人把握的。可以这样问一下自己:当你离开一家公司之后,你是否还能很开心的回去看看,回去是否还有人记得你,关注你,这其实也是考量职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第二,不说现在公司的不是
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说自己正在工作的公司的不是,只能表现出自己的无能和懦弱,因为公司是自己选择的,在客户面前的牢骚,不会博得同情,相反更能增加客户的轻视。再说了,为什么别人能够尽职尽责去努力,去试图改变现状,你却只能在这里沉沦,在这里抱怨呢
第三,不说同事的坏话
没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和行事方式,或者你对于某些同事的能力看不上,或者你对于某些同事的为人处世看不惯。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同事值得你去帮助,那你中肯的提出来,别人能接受的,能提高的,他会感谢你,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你去沟通,那大可以不去管他,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别人不好,既然是同事,那你也不高。所以,对于同事,合则相交,不合那就不去管他,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何必多事
第四,不说对手坏话
感谢可敬的竞争对手,他让我时时都有危机感,而这危机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这类的话,不知道多少知名的企业家说过,正是因为有了合理的、良性的竞争,整个行业才能蓬勃的发展,说同行的坏话,只能说明我们自己的见识不多,是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