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刑警纪年 > 第一章:雨夜的预兆(一)

江州市迎来入秋以来最猛烈的一场雨。天幕低垂,像是濒临崩塌的黑色水墨,街道上水流湍急,路灯在雨幕中闪烁不定,映出斑驳的影子。就在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地段,一栋高档写字楼的十三层,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
死者是一名知名女律师,李文静,32岁,独居,生前代理过数起媒l关注度极高的刑事案件,业内人称“冷面玫瑰”。她被发现时穿着整洁的职业套装,安静地躺在办公室的真皮沙发上,宛如熟睡。可她已经没有了呼吸,手中仍握着一只未开封的雨伞,窗户紧闭,门反锁,屋内无任何打斗痕迹,死因一时间难以判断。
接警后,刑警队第一时间出动。带队的是市刑侦支队副队长——程望。
程望,35岁,从警十二年,擅长细节推理与心理侧写。他的履历干净利落,办案如刀,沉默寡言却极富压迫力。在江州市警界,他有个外号:“无情的细节收割机”。他不信直觉,只信证据。他习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
这次也不例外。
案发现场,雨水顺着他伞沿滴在门口塑胶垫上。他抬头望了眼天花板角落装设的监控摄像头,没作声。助手赵诚正手持平板调取监控,低声汇报:“从昨晚十点半到凌晨五点,无人进出办公室。楼道摄像头也没捕捉到异常,门禁记录显示她昨晚10:13独自进入。”
“尸l发现时间是今天上午九点,清洁工来打扫发现门未应声,才通知大楼管理员用应急卡开门。”另一名法医曹晓倩补充,“我们到场时间是九点四十五分。”
程望点了点头,绕着办公室缓步走动。房间不大,却布置得极为利落。沙发后墙是一整排落地书架,摆记了法条注解与刑案纪实;书桌上只有一盏亮着的台灯,一部笔记本电脑,和一个白色陶瓷杯——里面还有微温的红茶。
“死因?”他问。
“目前初步判断为服毒,”曹晓倩一边戴上手套,一边翻动尸l的眼睑,“瞳孔放大,面部略显青紫,嘴角有干涸痕迹,初步推测为安眠类药物过量。但问题是,她嘴唇上没残留药物痕迹,胃中也不明显,得回去化验才能确定。”
“自杀?”赵诚插嘴。
“自杀会在死前把雨伞握在手里?”程望冷冷一句,目光始终未离开尸l那只僵硬握伞的右手。
他蹲下身,用镊子小心夹起伞柄——上面没有任何指纹,包括死者自已的。
“她戴手套了?”赵诚皱眉。
“没有。”程望回答。
众人一怔。
没有手套,却没有指纹,伞柄擦拭得干干净净。这就说明,这把伞——
“是别人放到她手里的。”程望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百叶帘一角,“窗户锁死,没有撬痕;空调运转正常,温度设在24度。说明死者在案发前精神状态正常。”
他转身,目光落在一旁文件柜角落,一块深色地毯上。那块地毯略显皱折,好像刚被人重压过。
“法医,把地毯掀起来。”
地毯下面露出一块玻璃碎片,边角尖锐,泛着光。赵诚凑近一看,“是……碎眼镜?”
程望拿起那块碎片,与桌上一副完整眼镜对比,“不是死者的。这副镜片没有任何油脂或指纹,甚至还有洗涤水渍残留。说明刚清洗不久。”
这时,法医助手快步跑来递来一个塑料袋:“程队,厕所的垃圾桶里发现这个——”
程望接过一看,是一只撕开的胶囊包装袋,还有数枚溶解残渣。
他轻声说:“凶手把药粉倒进热茶里。”
赵诚脸色一变:“但她的杯子里——”
“没有异味,说明是无味药物。配合雨夜、反锁门、消除指纹、替死者伪造自杀现场……凶手有明确作案步骤,且心理素质极强。”
就在这时,电脑屏幕上突然跳出一个弹窗——
“李律师,今晚十一点,旧城区安和路见。”
署名:l。
程望盯着那封未删除的对话记录,若有所思。
“十一点,她还有会面约?可监控记录她从十点后就未曾离开。”
他迅速调取李文静最近两周的通话记录与访客登记,筛查出一个频繁出现的名字:“梁致远。”
梁致远,男,34岁,曾是李文静的大学通学,现为自由撰稿人,去年因一起版权官司与李文静重逢。通话记录显示,两人近一个月联系频繁,最后一次通话正是案发当晚9:47,通话时间长达十一分钟。
“把他带回来。”程望道,“他很可能是钥匙人物。”
夜雨未歇,案情刚刚展开。
一个精密算计的密室谋杀案,在这个雨夜悄然拉开帷幕——
而程望,注定是那个拨开重重迷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