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钓月 > 端午祭神2
    这山间小城除了今天西家的鹅丢了,明日东家的猪跑了,还能有什么大事情。

    江月明一手撑着下巴,颇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

    乌泱泱的一大帮人眨眼间已经冲到了她眼前,不由分说一左一右架起她的胳膊便要拉她走,那架势活像梁山好汉拉她入伙。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她忙扑腾着手问。

    领头的赵娘子上了年纪,跑得是上气不接下气,胸脯呼哧呼哧地起伏着,“诶哟!半仙……这南边,这南边闹鬼啊!”“什么鬼?”江月明以为自己听岔了。

    “拽人脚脖的水鬼啊,长得青面獠牙可骇死人了!”“水水水,鬼鬼……”江月明这个半仙比他们还紧张。

    “这十里八乡就您最灵,别犹豫了快跟我们走!”赵娘子上来就架着江月明走,生怕眼前这“十里八乡的希望”跑了。

    “等等等下,你们刚才说的是哪边?”“南边啊,南边那个叠清河!”“叠,叠清河?”江月明又确认了一遍,众人点头如小鸡啄米。

    江月明默默地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铜板便想一头载过去。

    “准,真准。

    ”她挣开赵娘子的手,拉出桌子下的箱子便开始翻找东西。

    “半仙别找了!我们赶紧走吧!”众人急得焦头烂额。

    “莫慌莫慌,这贫道捉鬼需得找个称手的法器……”她虽这样说,但心中也根本没个准谱,在箱子里一通乱拿。

    抓了面八卦镜挂在脖子上,端了风水罗盘,胡乱摸了个装着糯米的小布袋挂在腰上,一犹豫手中一停便被众人又给架了起来。

    夏日午月,河畔杨柳依依,莲花映日而红,叠清河畔一派祥和安好之景,怎么看也不像是会闹鬼的样子。

    “说不定啊就是看错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妖魔鬼怪。

    光天化日之下,那抓人脚脖的水鬼也是绝不会有的……”江月明边走边对同行的人说道。

    她这么说虽是为了安抚众人,但最重要的是给自己壮胆。

    “半仙可快别说了,您是艺高人大胆不害怕,可我们是真害怕呀!”“诶呀,不怕不怕……”江月明随口安慰。

    这处河畔长着一棵高大的桐树,枝桠纵横交错,像是撑起了一把巨大的伞盖。

    树下的青石上翻倒着一只木盆,里面的衣物红的白的,绿的青的滚了一地。

    这处正是洗衣娘子遇见水鬼的地方,可江月明张望半天,左瞧右瞧也不见半个鬼影。

    “这哪处有鬼?”她眯着眼张望,端着风水罗盘一副降妖除魔的高人做派。

    众人站的离她远远的,脸色煞白,还是赵娘子抬起手颤巍巍地指道:“半仙……脚下,脚下……”脚下?江月明闻言,眼神往脚下一瞟——不知还好,一瞧她立时便汗毛倒竖,要惊得跳起来一丈高。

    哪家的好道士降妖除魔还未动手,先踩在了鬼身上……可江月明的一只脚正踩在一只衣服袖子上。

    这衣裳黑底红纹,黑得出奇,红得亮眼,袖边滚着澄澈深沉的暗色蓝边。

    其上彩绣绮丽繁复,但净是些形态夸张的猛兽恶鬼,垂下的红黑彩带上则绘着神秘奇诡的金字符文。

    江月明向来是个反应慢半拍的人,惊慌许是过了头,反倒一惊之下,连脚也未来得及挪上半步。

    躲得远远的众人瞧了却不禁啧啧赞叹,半仙就是半仙,果然邪不压正,踩在鬼身上都不怕!江月明此时面无表情,心中却慌得好若锤鼓,可两脚仿佛生了根似的杵在原地挪不动半寸。

    眼见这水鬼半晌没动静,她便取了别在腰后的拂尘,瞧上去万分镇定地将这只趴着的水鬼的脸给侧了过来。

    接着,一张造型夸张古怪的黄金神面豁然亮在了眼前。

    她身子向后一退,被这面具骇了一跳。

    随即又发现哪处不对,慢慢地蹲下身子,拧眉去仔细观瞧。

    “这好像是……山神异?”传说上古有山名曰荣余,山上有神名异,人首鹿身,覆黄金面,行时风从云翔,见之可禳除灾祸,祈福添寿。

    山神异本是荣余山上草叶精怪,因在天地动荡之时纫艾草为剑,身佩杜衡兰若,与三十六位随从一道驱凶荡恶,护一方平安,于是受天之封得赐人身,成了荣余山的守山神。

    雍州地界恰好有座山名为荣余山,又有寻山问水的方士捧着古籍,端着罗盘一通不知真假的考证,说此山便是那传说中的神山。

    当地百姓一听兴高采烈,原这地界有山神护佑,而这位山神异的功绩恰好又合了端午消瘴辟邪求平安的习俗,雍州城的百姓们每每到了端午便要祭拜这位山神以求消灾解难。

    根据流传的故事,山神异的随从手中所承接的仲夏露水具有避邪除疫之效,因此当日的祭神会搭建的巨大高车需得在城中绕行一圈,将露水洒遍城中的主街。

    她去岁随着燕家的马车偷跑至雍州,亲眼观了那场盛大诡丽的端午祭神会。

    而祭神借天地之力娱神祈福,马虎不得。

    要先请了风水先生至山神庙打卦相问,占求神意,根据卦象揣摩神明的意思,选出神明合适满意的人选来扮演,再挨家挨户相看年轻男女的八字和长相来做山神异的随从,最后再去请最最精妙的乐师鼓手。

    祭神会上所跳的娱神祈福之舞只要开场便不得停歇中断,更不得随意将手中的法器丢出,参会的舞者无论是品质还是体格自当优中选优。

    可去年也不知是怎的,在山神庙拜祭的风水先生一连反复占问三卦,神前的卦象所指却都是直直指向写在纸上最末的那行生辰八字。

    风水先生大惊失色,抱着断裂的龟甲难以置信。

    这是那位最出名的风流纨绔的八字。

    教这么一个扶不上墙的烂泥扮演自己降妖除魔,谁也不知山神老爷是怎么想的。

    风水先生则更担心的是,这个酒囊饭袋能否吃得了苦,体力可撑得住游城一圈……这若是中断出了差错,便是大凶啊!可这是天意所指,改却不得,于是风水先生硬着头皮将结果呈送了上去……当日,雍州城的九阙长街上万头攒动,人们争着抢着来看这场不一般的端午祭神会。

    往年的祭神会由官民集资合办,规模有限,只是取个好彩头,但此次祭神会声势规模浩大,从服饰装扮到游城的高车统统精致奢华。

    原因无他,只因扮演山神异的是那位惯来讲究的世子殿下。

    托这位殿下的福,向来清贫的山神老爷也跟着豪阔奢侈了一把。

    比起观瞧浩大的仪式,大家更好奇这位世子到底能不能坚持至仪式结束,半道上若是闹出什么洋相才教人笑掉大牙。

    大典当日晴丽多风,灿烂的阳光射穿云层照在层层高车之上。

    众人举目遥望,但见一张黄金面具在天光下璀璨耀眼令人不敢逼视,右手执宝剑,左手执盾鼓,冠上的一对白玉鹿角光华流转,迎风而立,恍然若神。

    他的身后旗帜飘扬,乐人鼓者皆服赤衣,戴鬼面,隐在伞盖下的深色暗影之中,像是夜色中偶然略过的一抹惊魂艳影。

    高车旁的三十六位侍从舞者,面具打扮各不相同,山鬼青面铮厉,玉面狐笑容奇异……手中所执之物有斧有钺,有鼓有锣,长袍宽衣缀着五彩布条,奇诡艳绝,腕间的黄铜铃串泠然作响。

    炙热的夏风卷起厚重的云朵遮蔽天光,撞响系着暗红飘带的黄铜木铎,叮叮啷啷的清响却教人蓦地背后一凉,仿佛迷失在茫茫暗夜中,却瞥眼瞧见灯火曳影处有百鬼夜行……“兰汤荡秽,神鼓劈瘴;艾覆千厄,杜衡永芳——”低沉的歌声伴着沉闷的鼓点响了起来,好若上古蛮荒幽幽传来的低吟。

    紧接着,金面的山神异缓步起舞,长剑击鼓三声,震起巫音,八匹黑色骏马架着的巨大高车开始缓缓行进在雍州城中。

    三十二位武将踏着禹步在前开道,或是持斧钺劈砍无形瘴气,或是摇铃震锣驱邪摄凶,跟在末后的四位文士则手持柳枝作舞,蘸了瓮中露水向四处洒落……在城中行进一半时,乐曲渐强,高车上的山神异动作更是雄烈昂扬,袍带上的神秘符文围着他的舞步飞旋不止。

    忽地山神异步子一转,又是抬手持剑击鼓。

    此时高车上一记重鼓之声传来,六面法鼓同声而鸣,空中似有吟诵之语暗暗相和。

    众人听不清那诵的是什么祝词,但却知祭神会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山神异降服百鬼,受封为神。

    可这长街上哪有扮演鬼怪的舞者?正在此时,天上厚重的云层忽地裂开半片,投下一道清光。

    与此同时,街旁的人群一阵惊呼,只见四道身影从九阙长街的阁楼上迅速飞身而下,轻燕似的落在了大街正中。

    四人皆戴青铜兽面,手持狼牙大刀,衣裳黑白红青,分别代表四方恶鬼,面目骇人。

    见这四恶鬼落在了街上,而非高车之上,山神异片刻也未犹疑,足尖一点潇洒离了高车,落在了四恶鬼的面前。

    他将站定,四恶鬼便一齐向他扑了上去,三十二位武将追随山神异而去,将四恶鬼团团围住。

    一见山神异和四恶鬼交上了手,乐师们将乐曲奏得铿锵激烈,三十六名侍从身上悬着的艾草铃随着步子声声急促,仿佛战事一触即发。

    山神异踏罡步斗,抬起玄青宝剑抵挡四恶鬼的攻击,只见短兵交接处,当啷一声脆响,竟擦出了火星来。

    山神异被大力所击,后退两步堪堪稳住身形。

    这时却见身后赤色恶鬼猛地向他窜来,抬刀便要去削他冠上的白玉鹿角。

    山神异自是反手提剑一挡,打回了赤色鬼的攻击。

    四恶鬼哪肯轻易放弃,提刀便向山神异杀去,继而热闹的九阙长街上白刃刀光翻飞如练,执剑的山神异与四恶鬼激战不停,三十六名神将助阵在旁,煞是精彩好看。

    正难舍难分之际,只见山神异身形一旋,用盾鼓将白青黑三个恶鬼打翻在地,同时右手脱剑,玄青长剑化作一道精光,将赤色鬼的袖子钉在路旁的地上,带的他翻了个跟头栽倒在人群跟前。

    众人急急忙忙地便退开了一大片,好像这恶鬼跟真的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