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江湖,春去秋来,物是人非。
望英雄年少,鲜衣怒马,神雕侠侣,得意飞驰。
两袖青蛇,青锋三尺,荡尽人间天下悲。
凭谁问,对功名无意,利禄长辞。
也曾明月相随。齐携手,天涯共此时。
看弹琴舞剑,煮酒论道,谈情说爱,作赋填词。
红袖添香,青丝飘逸,比翼双飞连理枝。
微吟罢,愿落花流水,依旧如伊。
——酒剑仙李太平
大唐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朝廷奸臣当道,致使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各地起义造反层出不穷,群雄虎视眈眈。一时间风云变幻,乱象将起。
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若是天下太平之时,朝廷自然压得江湖喘不过气来,江湖人士也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可如今朝廷势微,又忙着平乱杀贼,已经无暇顾及江湖上的事。
没了朝廷的约束,江湖上各门各派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竟然有种百花齐放的盛况。这就是庙堂不幸江湖幸了,只不过到底是福还是祸,就不得而知了。
且说如今的江湖鱼龙混杂,各种武艺层出不穷。江湖人上有名百晓生,大略统计了有十八般武艺,对应十八般武器。为了方便记忆,特意做成了一个顺口溜: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基于十八般武器衍生出十八个宗派,分别是刀枪剑戟四宗,斧钺钩叉四门,镋棍槊棒四楼,鞭锏锤抓四阁以及拐子流星二派。
江湖上讲究个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十八个宗派都说自己的武器才是最强,为了争夺天下第一兵器的名号经常大打出手,甚至死伤无数。
为了平息江湖纷争,百晓生提议在华山举行武林大会,通过比武确定兵器排行榜,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众人的支持,于是百晓生广发布告,邀请天下各路英雄豪杰共赴华山武林大会。
当然老一辈人物是拉不下这个脸去争什么兵器排行榜的,于是纷纷派遣自己的亲传弟子去参加武林大会,也算是给自己的门派涨涨脸。
且说华山之下的有间客栈,是的你没看错,客栈的名字就叫有间客栈,此时已经人满为患,热闹非凡。掌柜和店小二已经忙的不可开交。
这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只见他二三十岁左右,剑眉星目,唇红齿白,腰间别着个酒葫芦,手拿三尺青锋,若不是身上的粗衣凡布,端是一副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的少侠模样。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啊店小二热情的招待,他可不敢狗眼看人低,如今店中鱼龙混杂,若是不长眼的遇上过江龙,天知道不小心就把小命搭进去了。
打尖,随便上点好酒好菜就行。来者正是本故事主角李太平。
好勒。小二回了一声就去忙活了。
说起男主角,姓李名平,字太平,自号酒中仙。平生有三大爱好,练剑,喝酒和吟诗。为何要叫李平,是因为小时候师父给起的,作为师父的关门弟子。师父对李太平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
小时候,太平常常问:师父,什么是江湖
师父溺爱地摸着小太平的脑袋回答:江湖啊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小太平听的懵懵懂懂,又问:什么是剑道
剑为百兵之君,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于师父而言,剑道就是锄强扶弱,匡扶正义。至于平儿的剑道,就要靠你自己去寻找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李太平已经了及冠之年,到了闯荡江湖的时候了。
临行前,师父给李平取了表字,语重心长的道。
如今你已经及冠之年,练剑十余载,也有自保能力。师父给你取字太平,望你遇到不平之事,能凭借手中三尺青锋一剑平之。
徒儿谨遵师父教诲。李太平拱手而立。
这是师父早年游历江湖时的配剑,名叫人世间,算是送给你的及冠之礼,留着防身用吧。师父望着人世间,似乎回忆起往事,只留下一声叹息。
看来师父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啊。李太平心里暗暗想道。不过他来不及细想,赶紧郑重接过师父手中的人世间。
谢过师父,徒儿定不负师父所托。
你且去吧。师父挥了挥手,不再言语。
徒儿拜别师父。李太平对师父行了拜别之礼,随后依依不舍的离去。
望着爱徒逐渐远去的背影,师父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叮嘱一番
遇到事情不要冲动,须知江湖险恶,凡事多留个心眼……
师父放心,徒儿定要闯荡出一片天地,不负师父之名。李太平挥了挥手,年轻气盛的道。
为师惟愿你平平安安的去,平平安安的回来……这句话师父终究是没说出口。
剑已配妥,出门即是江湖。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李太平初入江湖之时,也是少年意气,挥斥方遒。一路走来也没少做行侠仗义之事。
一次,在荒山野岭之中,偶遇一伙山贼就要对一个妙龄女子欲行不轨之事。李太平当然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小子,想英雄救美是吧,我劝你少管闲事,小爷的刀可是不长眼的。山贼凶神恶煞。
若是我就想多管闲事呢李太平不以为然,区区几个山贼,他还不放在眼里。
你找死!几个山贼一拥而上,就想要教训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让他知道一下什么叫做江湖险恶。
结局当然不出所料,几回合下来就被李太平打的鼻青脸肿。
小子,你到底是什么人!几个山贼又惊又恐,他们也没遇到过武功如此高强之人。
什么你说李太平不是练剑的吗咱说说武功高强而不是剑术高超呢区区几个山贼,也配李太平拔剑吗想多了。
只不过是一个路过的剑客而已。李太平淡然道。
几个山贼见状也是丢下几句狠话,然后落荒而逃了。
且说李太平英雄救美之后,开始细细打量遇难女子,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那女子明眸皓齿,肤若凝脂,身着广袖流仙裙,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此时由于受了惊吓脸上梨花带雨更显得楚楚可怜。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曹子建诚不欺我。李太平下意识的念出了曹子建的《洛神赋》
只是这话传到仙子的耳朵里,未免成了登徒浪子调戏之语。这天下谁人不知曹子建痴情浪子爱慕嫂子之名
多谢少侠救命之恩,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唯有来世再报。待到仙子缓一口气之后开口言谢,只是语气之中冷淡了几分。
李太平心中一阵无语,想我英俊潇洒,气宇轩昂,好歹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好吧。说好的无以回报唯有以身相许呢
姑娘不必多礼,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李太平心中虽然一阵吐槽,但是也意识到刚才那两句诗有些轻浮之意,想来让仙子厌恶了。
萍水相逢,有缘自会相见,后会有期。李太平拱手辞别,就要离去。
虽然此女子有沉鱼落雁之资,闭月羞花之质。但李太平可没忘记师父从小给他讲的故事。行走江湖,最忌讳的就是遇到小孩,女子,和尚和道士。如果遇到有多远躲多远,否则必定惹祸上身,麻烦不断。
少侠……仙子叫了一声,随后欲言又止,似乎有难以启齿。
李太平何等聪慧之人,当下就明白仙子的意思,他开口言道
姑娘,此处荒郊野岭,野兽横行且盗贼众多,若是姑娘不介意,在下可以护送姑娘一程。
如此也好,大恩不言谢,日后必有厚礼回报。仙子叹了口气,也只能出此下策了,毕竟靠她一个弱女子想要走出这荒山野岭,难度还是太大了。
英雄救美,结伴而行,又是郎才女貌,患难与共,故事的发展自然是要落入俗套了。
很多看官可能会问了,怎么每本小说都有这种狗血剧情弃了弃了,真是无聊。殊不知这本是人性如此,爱恨情仇,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绕不过去的经历。
二人同行的时候也是各自提防地留了一个心眼,只是彼此都心照不宣罢了。不过这几日下来都是吃的干粮和野果,多少有些索然无味。而这种尴尬最终由李太平打破。
一天晚上,二人正坐在篝火前取暖,忽然之间李太平笑了笑道:你且待在这里,我去去就回。
哎,你……仙子话还没说完李太平就不见了身影。
不一会儿,李太平就手拿着几只野味回来了。只见他一阵捣鼓,将一些泥块叠成窑洞,又将一些泥巴和水,随后用荷叶将野味包裹起来,再附上泥巴。
你这是在作甚仙子满脸好奇的问道。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个叫叫花鸡,是我跟师父学的的独门秘方。李太平得意的回道。
叫花鸡,就是用泥包住那个吗能吃不显然这已经触碰到仙子的知识盲区。
等会你就知道了。李太平继续忙活。
见李太平不咋愿意搭理,仙子也是识趣不再问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阵阵香气逐渐透出,引的仙子肚子也咕噜叫了一声。李太平见状也是哈哈大笑起来,惹的仙子一阵脸红。
data-fanqie-type=pay_tag>
见仙子已经饿了,李太平也顾不得烫,刨开泥巴和荷叶之后,就扯下一只鸡腿放在干净的荷叶上睇了过去。
仙子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接了过去。没办法是真饿了,这几天吃的干粮野果也确实是最淡,事急从权,顾不了什么礼仪之类了。仙子心里暗暗自我安慰。
只见仙子慢条斯理的撕下一块肉细细品尝起来,虽然已经很饿了,但是仙子的吃相还是相当优雅,行为举止之间尽显大家闺秀风范,和某人的狼吞虎咽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想来也是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只是不知会流落至此。李太平一阵失神,然而这就让仙子误以为盯着她看。
你不吃盯着我作甚。仙子嗔道。
我在看风景呢。李太平回过神来,回答自然牛头不搭马嘴,敷衍至极。
两人酒足饭饱之后,也是闲聊了起来。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两人虽说谈不上熟,却也是渐渐地放下了戒备心。
说起来,还未请教姑娘芳名呢李太平看似随意的一句,实则其心昭然若揭。
问人姓名之前要自报家门,这是江湖规矩。仙子傲娇的回答。
对于仙子的傲娇属性,李太平也是见怪不怪。以李太平不拘小节的性格,自然也不会跟一个姑娘斤斤计较。
我姓李名平,字太平,从小跟随师父练剑,如今学有所成出来闯荡江湖。李太平豪情万丈地自我介绍。
我叫张白月,家父……家父做点小生意,因不满家族联姻,偷偷跑出来的。本来张白月想说家父乃当朝首辅,细想一下行走江湖的人都讨厌当官的,赶紧改口说是经营生意的。
李太平心中恍然大悟,难怪一个弱女子跑到这偏僻之处,原来是偷偷跑出来的,想来也是为了躲避家中寻找的护卫。
只是李太平到底还是太年轻,见识短浅了些,区区一个商贾之家岂能养出这等大家闺秀般的千金之躯
且说李太平正在神游太虚,那边张白月已经计上心来,起了作弄的心思。只见她看了看李太平,突然掩嘴一笑。李太平回过神来,疑惑的问道:姑娘笑啥,莫非我脸上有花吗
张白月微微颔首,情急之下李太平赶紧用手摸了一把,只是他忘记了刚才吃野味的时候还没洗手,这下子真成大花脸了。
噗嗤……张白月终于忍不住,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好啊,居然敢捉弄我。李太平恼羞成怒,一时间忘记了礼义廉耻,居然用手在张白月脸上划了一道灰。
待到反应过来的时候,二人同时愣在原地。要知道男女之间有肌肤之亲可是严重的僭越之举,一时间空气中充满了尴尬的气氛。
那啥,江湖儿女不拘小节,姑娘你不必介意……李太平还是率先打破了尴尬。
结果还没说几句,张白月已经隐隐哭泣了起来。这下子搞的李太平手足无措了,只好连哄带骗,答应给姑娘表演一场剑舞这才消停下来。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古人诚不欺我。李太平心里暗暗吐槽,却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
微风起,树影婆娑,偶尔传来几声虫鸣鸟叫声,篝火旁,少年遗世而独立,手中的三尺青锋舞得惟妙惟肖,花样百出。引得少女破涕为笑,为少年伴奏起来。
月光下,少年舞剑,当真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少女伴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好一幅诗情画意,风花雪月的名场面!
翌日清晨,两人踏上行程。经过昨夜的事情,两人的感情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以至于某人不顾廉耻左一口白月,右一口仙子的叫着。对于李太平厚如城墙的脸皮,张白月也只能白了他眼,随后无奈的接受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若不是心生喜欢,又怎会如此纵容呢
一路上,随着感情的越发深厚,两人也是如同一对欢喜冤家一样打情骂俏。
比如李太平对着张白月义正言辞的说了句:女子低头不见脚尖,便是人间绝色。
一开始张白月还没反应过来,经过李太平的眼神提醒,先是闹了个大红脸,随后张牙舞爪的要打李太平:登徒浪子,刚觉得你人挺好的,这就不正经起来了。
殊不知,张白月心里也是暗暗窃喜,哪个女子不喜欢别人夸她呢
只不过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人最终还是到了附近的城镇,李太平叫张白月先去客栈,自己则神神秘秘的跑去买了个精致的玉簪子。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前两人一直保持着默契不捅破这层窗户纸,现在李太平这是跟心仪的女子表白了。
只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当李太平满怀期待地回到客栈的时候,却已经不见张白月的身影。经过一阵寻找之后,最终是确认张白月竟然是不辞而别了。
女人心,海底针,说起来不过是萍水相逢罢了,没准别人只是在逢场作戏呢李太平心里喃喃道,表面上似乎毫不在意,心底里却是无比的失落。
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李太平自嘲地笑了笑。
那么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怎么会有这么多狗血剧情呢
且说张白月回到客栈之后,心中也满是欢喜。刚才她偷偷看见李太平跑珠宝店铺去了,这个大猪蹄子总算是开窍了。男女之事总不能由女子开口吧,这成何体统啊。
本来张白月也是打算等李太平回来的时候坦白自己的身世,然后稍做一下暗示。否则这个榆木脑袋有贼心没贼胆,还不一定付之行动呢。
只是在客栈的时候,忽然听到客人在讨论朝廷大事。
听说了吗,当朝首辅因为贪赃枉法被打入大牢,听说要抄家灭族!路人甲说的天花乱坠。
张大人自任职以来,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岂是那种贪赃枉法之人。
是啊,张大人勇于革新,自变法以来,朝廷焕然一新,吏治清明,这必定是朝中小人陷害。
张大人可惜了啊,老天爷瞎了狗眼。
众人纷纷为张首辅打抱不平,当然也有幸灾乐祸,趋炎附势之徒。
张首辅,姓张名岳,字肃卿。自任职以来,励精图治,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主张民为贵,社稷轻之,君为轻的核心思想,自变法以来,乌烟瘴气的朝廷焕然一新,吏治清明,在百姓之中也是深受爱戴。可以说是大唐后期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名相。
只是张首辅为官清廉且刚正不阿,且从不结党营私。而朝廷之中,党派林立,利益交错复杂,为阿谀奉承之辈众多,而忠君为民者甚少。如此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必定会触及那些顽固派的利益。张首辅独木难支,注定是走不远的。
回到张白月这边,听闻家中遭此变故,也是心急如焚。匆忙之中也是不忘记留了个纸条给掌柜。只是掌柜忙昏了头,竟然把这事给忘了,这才造成如今的误会局面。
话又说回来李太平这边,自张白月不辞而别之后,这两日也是意志消沉,从前滴酒不沾的人如今也是借酒消愁起来。
世间文字八百万,唯有情字最伤人。
这几日李太平待在客栈里也是听闻了张首辅之事,只是为情所困的李太平(好家伙,恋爱脑是吧)也无心关注国家大事。掌柜这边看着也是摇摇头,突然他大拍脑门,想起了那个姑娘所托之事。
少侠可认识张白月张姑娘掌柜赶紧跑过去询问。
这名字,不提也罢!李太平显然耿耿于怀。(大猪蹄子,还说你不在意)
少侠误会了,那姑娘走的匆忙,想来是有急事,给你留个字条。怪我这两天忙昏头,忘记这事了。掌柜递了字条过去连忙解释。
我就知道,张白月不是那种不辞而别之人!李太平心中莫名其妙的欢喜起来。(嗯你这两天干啥来着)
念及此处,李太平的酒也醒了一半,赶紧打开字条一看:家中急事,等我回来。家中急事,张首辅遭人构陷,张白月。李太平不是愚笨之人,若不是为情所困,早就应该想明白的,张白月的父亲是当朝首辅张岳!
一切就说得通了,我就奇怪一个商贾之家哪能养出这种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呢李太平稍加思索后就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恍然大悟之感。
这傻丫头,想来知道此去是凶多吉少,不愿让我以身涉险,只是我李太平又岂是贪生怕死之人李太平既感动又恼怒。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哪怕是龙潭虎穴,李太平也要去闯上一闯。无他,唯心爱之人在。
只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哪怕李太平日夜兼程,策马奔腾的赶路,终究是晚了一步。
张首辅被杀,全家男丁流放,女子充入教坊司。张白月这个看似柔弱实则性情刚烈的女子,竟然选择以死明志。
当张白月满身是血的倒在李太平怀里,手中拿出早已写好的那封信,口中喃喃道:我知道你肯定会来,只是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
李太平欲哭无泪,整个人面无表情。原来一个悲伤到极致的时候是这个样子,李太平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痛彻心扉。
他颤抖地打开那封信,只见上面写着:太平,见字如晤。当你看到这个封信的时候,我可能已经不在了。有太多的话想当面对你说,只是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在信中言之一二。
我这一生如同笼中雀一样走在父亲为我安排的人生道路,逃婚是我这辈子做过最胆大的事。能够遇见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诗中常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我却觉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与你相处的日子,是我最幸福的时光。若是能有来生,我不要做什么首辅之女,惟愿做一个平民百姓,与你长相厮守。生个一儿半女,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李太平,不要为我伤心,将来你会遇到比我更好的女子。我唯一的遗愿,就是希望你能够做世界第一的大剑仙,遇到不平之事能够一剑平之,那该有多威风……
信写到这里戛然而止,上面还残留着几滴眼泪,想来也是伤心欲绝,满是遗憾。
那一日,李太平第一次大开杀戒,手中的人世间无情的收割着生命。
这是双拳难敌四手,在御林军的重重围困之下,迫不得已重伤逃遁。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历经了大起大落,由无情入有情再入无情剑道,李太平不仅重伤痊愈,竟然隐隐有返璞归真的宗师之境。
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万事万物不能一概而论,且随本心。
往事不堪回首,李太平摇了摇头,将思绪拉回客栈中。此时店小二已经将酒菜送了上来。
李太平吃了几口菜,喝了一杯酒。心中也是舒坦起来,没曾想在这客栈中的酒菜还算不错,不得赞叹一句:菜是好菜,酒是好酒。
不敢欺瞒客官,我们店里的酒可是上好的状元红,方圆几百里都是有口皆碑的。店小二自豪的说道。
李太平笑而不语,随手赏了店小二些碎银。店小二立马眉开眼笑起来,就连服务态度都热情了几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人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有人勤政为民却不得好死。生逢乱世,众生相显,这世道有何能够太平
李太平自嘲的笑了笑。初入江湖的时候,觉得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是一件意气风发的事,可如今越发觉得世态炎凉,人心难测,一不小心就会淹死在这深不可测的江湖之中。
少侠也是来参加武林大会的吗店小二越发恭敬起来,多年的阅人经历让他觉得眼前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不过是凑个热闹,涨涨见识罢了。李太平随口答道。
见李太平点到为止,店小二也是识趣告退。
且说李太平独自一人喝酒,隔壁几台客人已经议论纷纷,侃侃而谈。
哎,你们说此次武林大会,谁最有希望夺魁路人甲问道。
虽说十八般武艺各有千秋,但目前综合实力来看,以下三人最有望夺魁。路人乙神秘答道
哪三人你就别卖关子了,速速说来。路人丙已经急不可耐了。
首先是霸刀宋一,手中霸天刀吹毛断发,坚不可摧,一手刀法开山裂石,以势见长。
第二是巧枪赵双,一把亮银龙胆枪舞的密不透风,进可攻退可守,以技见长。
第三是狂戟吕三,手中流星戟耍的大开大合,断江截流不在话下,以力见长。
路人乙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哎不对啊,刀枪剑戟,为何只有三人,剑道传人呢有人提出疑问。
这个说起来就有意思了,自武林大会召开以来,一直未曾见过剑道传人,有人说他对武林大会不屑一顾,也有人说他怕输做了缩头乌龟,其中缘由不得而知了。路人乙就跟百事通一样知道不少消息。
李太平对此言论也是一笑置之,如果不是为了完成张白月的遗愿,他确实不打算参和这次武林大会。说到底,这些不过是虚名罢了。
且说武林大会那边已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随着比赛的进行,十八般武器轮番上阵,花样百出,各有千秋。经过多番的激烈角逐,果然如路人乙所说的那样,宋一夺魁,赵龙次之,吕三屈居第三。
就在武林大会快要落帷幕之时,李太平姗姗来迟,一开口就是惊天地泣鬼神:我一人一剑挑战诸君,可否你问什么意思,中译中的意思就是:我要打十七个!
一时间众人窃窃私语,人声鼎沸。
哪来的愣头青,莫不是来搞笑的
看他腰间有佩剑,莫不是剑道传人
要真是剑道传人,这下子可有戏看了。
……
哪来的黄毛小子,竟然如此大言不惭!且我一技流星锤。虽说流星锤目前排名最后,但好歹也是十八般武器之一,实力不容小觑。
哪知道李太平瞬间用手刀将其打晕,什么都不配出剑。快,实在是太快了,众人甚至都没看出李太平是怎么出手的。
这下子众人再也不敢轻视了,此人恐怕是来者不善啊。
只见李太平先踏出第一步,以两仪剑法败拐子。
第二步以全真剑法败棒法传人。
第三步以嵩山剑法败棍道传人。
第四步以达摩剑法败槊道传人。
第五步以峨眉剑法败镋道传人。
第六步以昆仑剑法败抓道传人。
第七步以太极剑法败锤道传人。
第八步以落英剑法败锏道传人。
第九步以武当剑法败鞭道传人。
第十步以逍遥剑法败叉道传人。
第十一步以覆雨剑法败钩道传人。
第十二步以金蛇剑法败钺道传人。
第十三步以斩将剑法败斧道传人。
一步败一人,千里不留行。李太平走了十三步,败了兵器排行榜的十三人,一时间众人骇然,天下震动。
如今只剩下前三甲,分别是霸刀宋一,巧枪赵双,狂戟吕先,此三人能获得前三甲,也不是徒有虚名之辈。
率先出场的是狂戟吕三,此时他的面色凝重,拱手道在下吕三,江湖人送狂戟称号,请指教。
在下李太平,平生唯爱练剑和喝酒。李太平还之以礼。
对上如此剑道高手吕三自然也不敢托大,上来就是用出绝技狂瀑流星戟,只见他将手中流星戟舞的虎虎生风,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向李太平滚滚而来。
但李太平却是丝毫不乱,心中已经打算以巧破力。只见他将手中的人世间竖起,两个手指缓缓抹过剑身,只见天地无穷无尽的剑气汇聚而来,剑气全部收敛如有水滴一般厚重,然后李太平将人世间破空而去,居然是传说中的百步飞剑。
人世间如同以点破面,如有一颗石子,将吕三的排山倒海重重击碎。锋利的剑气将天空中的水滴化为水雾。吕先瞬间被击退几步,随后吐出一口鲜血。如果不是李太平留手,这一招百步飞剑之下吕先不死也要重伤。
是我输了,多谢阁下手下留情。吕先感激的说道,他自然知道自己不是李太平的对手。
随后便是赵双登场:在下巧枪赵双,请阁下赐教。
李太平微微颔首,示意赵双先出招。不是李太平托大,而是如果李太平先出招,那么赵双甚至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
赵双自然也不会以为李太平轻视他,之前见吕先如此攻势已经不敌,赵双心头一动,打算以守为攻。
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
只见赵双将手中的亮银龙胆枪耍得如同天罗地网一样密不透风,阵阵枪影之中似有龙吟之声。李太平见状也是摇了摇头,虽说先手防御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若只是一味防守又如何能够取胜呢
面对擅长以守著称的巧枪赵双,李太平自然是选择以力破巧。所谓一力破万法,任你如何技艺高超也抵不过莽夫一击之力。
李太平将人世间横于胸前,然后就是一招横贯八方,与百步飞剑的剑气凝聚以点破面不同。横贯八方的剑气充斥的狂暴,如同猛兽一般势大力沉,一往无前。赵双的枪影层层破碎,龙吟声戛然而止。
好在赵双的防守还是有水平,虽说败了,却也不至于受伤。
斯,此子不仅连败兵器榜上的高手,连吕先和赵双也不是他的对手,当真是恐怖如斯。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不禁对李太平的实力感到骇然。
如今只能看魁首宋一了,希望他能挫一挫此子的锐气。
且说宋一那边观摩了了李太平的几场战斗,心中是有所悟,竟然隐隐有所突破,已经窥探的刀势的门槛。
只见他缓缓站起身来,对着李太平沉身道:在跟我交过手的人中,从未见过你这样的高手,我宋一愿称你为剑道最强!
最强不是靠别人封的,是要靠自己双手去争取的。李太平还之以颜色。
双方各自站在一角,却是谁也没有先手。所谓高手过招,出手就知道有没有。盛名之下无虚士,宋一能够夺魁确实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两人静观其变一段时间之后,宋一终究年轻气盛了些,忍不住率先出手试探。只见他用出霸天刀法第一式,轰天。刀法如同千军万马一般奔腾而来,轰鸣之声不绝于耳,故名轰天。
李太平则是用出剑招三千里。何为三千里取自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两人交手之际,刀光剑影络绎不绝,第一招二人不相上下。
随后送一将刀立于地下,反手用出霸天刀法第二式,开天。刀气如同开天裂地一般势不可挡。
李太平略加思索,则是用出两袖青蛇应对,剑气如同万千蛇影一般逐渐蚕食刀气,待到开天来到身前之时已经消散的无影无踪。
宋一见自己前面两招都被李太平轻易化解,当下横下心来,用出霸天刀法第三式,也是最强的一招,霸天。
只见一把巨大的刀影竖立在苍穹之上,无穷无尽的刀气萦绕其中,让人不能直视。
刀势!居然是传说中的刀势!之前的比武宋一并没有使出全力,无愧魁首之名。
然而事实却不是吃瓜群众所想,宋一此前观看李太平几场战斗,心中已经有所领悟。如今强敌在前,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气,能够用出霸天刀势已经是超常发挥。
霸天一出,谁与争锋。
此招一出,众人已经认为宋一必胜无疑。就连宋一也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毕竟这是带着刀势的最强一刀,不是路边的大白菜。
为何说刀势剑意如此难悟,盖因其天赋,悟性,毅力缺一不可。能到达此境界皆是夺天地之造化,非常人之所能及。
然而这在李太平眼中看来,这不过是在刀势上初窥门径罢了,跟他的剑心通明相差甚远,不可同一日而语。
但李太平还是留了一手,不忍心去毁了用刀天骄,若是此战宋一不留下心魔,日后必然是一代刀法宗师。
只是当下也顾不得这么多,李太平专心应敌,自然也是用出小成剑意的绝技。
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如果说宋一的霸天开山裂石,势不可挡,那么李太平的飞仙则是静水流深,蓄势待发。两人之间其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李太平的剑意造诣比宋一的刀势造诣略高一筹罢了。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人可能看不出所以然来,身处局中的宋一自然一目了然。
李太平此招飞仙,不仅仅胜得光明正大,更是带有指点之意。俗语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对于李太平的指教,宋一不仅没有恼火,反而是感激涕零。要知道名师出高徒,能得到名师的指导那是可遇不可求,修为更上一层楼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里,宋一郑重地行了拜师之礼,李太平也是坦然接受,不让其留下心魔。
此时无声胜有声,胜负已经高下立判。
那一日,天下震动,李太平以一人一剑连败兵器榜上的十七人,就连魁首宋一也对其他行了拜师之礼!
一时间江湖风流涌动,所有人都在打探李太平的来历和目的。然而最终也是一无所获,只知道李太平此人平生唯爱好练剑,喝酒和吟诗,因此冠以李太平酒剑仙之名。却不知李太平此次赴武林大会只是为了完成心爱之人的一个遗愿。
李太平就像一颗石子,来时激起江湖中的千层浪,却又像一片云彩一样离去,不留下半分色彩。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