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升见朱允熥这般说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无奈的摇着头走了出来。
看着垂头丧气回来的常升,蓝太平一点不意外。
“允熥这孩子现在太犟了,我是说不动他了。”
“他现在正年轻气盛,可以理解。”
蓝太平手里拿了本《春秋》边看边说。
“这不瞎胡闹,太上皇还没下葬他就直接派兵去捉拿皇叔。”
常升叹着气说道。
蓝太平没理他。
常升见对方专注看书,他于是提高嗓门说,“这不相当于在爷爷灵堂前,叔侄直接打起来了吗?”
“这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蓝太平依然稳稳的拿着书,似乎没听见一般。
“你说徐辉祖领着三万京卫,能敌得过那晋王不?”
常升锲而不舍的说。
蓝太平无奈把书放下,看着他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见对方终于搭理自己,他忙上前轻声说,“如果徐辉祖一但兵败,那么燕王也会不会趁势起兵?”
“燕王的三个儿子不在京吗?”
面对蓝太平的反问,常升摇了摇头说,“那燕王是一代枭雄,他为了皇位是可以牺牲自己儿子的。”
这句话倒是让蓝太平对其刮目相看,只是他嘴里却说,“即便是燕藩和晋藩联手,也不是朝廷的对手。”
“更何况,这二人本就有嫌隙。”
常升点头说,“你说的没错,所以关键时候你的出手帮他。”
“我知道允熥削藩这事是文官鼓动的,这样不仅诸位藩王心寒,就连咱们淮西公侯们也心有戚戚。”
“如果你和舅舅不站出来,那么允熥胜算不大。”
常升这小子虽然平日里花天酒地,但是这眼光还是很准的。
晋王朱棡绝对是一个历史上被低估的藩王,他的能力绝对在燕王朱棣之上。
他手下有五万边军,那都是跟蒙古人血战后存活下来的精锐。
而徐辉祖手里的三万京卫,都是蓝太平挑剩下的。
那些真正优秀的,被蓝玉,傅友德等名将在战场上淬炼过的士兵,已经全部被他收入到三大营了。
“晋王反了,晋王反了。”
十余天之后,京师的大街小巷都在传,晋王朱棡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号召天下藩王靖难。
晋王直指奸臣齐泰,方孝孺蛊惑天子屠戮藩王,离间皇家亲情。
要当今陛下诛杀齐泰和方孝孺。
而且据说代王听闻此事,来京途中直接折返回大宁了。
而那徐辉祖,在太原城外跟晋王的边军发生了激战。
最终结果是,徐辉祖不得不率军退到潞安驻扎。
乾清宫内,朱允熥看着徐辉祖发给兵部的急递面色凝重。
“陛下,魏国公请求增派兵马支援。”
齐泰说道。
“晋藩为何实力如此之强?”
“连魏国公都是其敌手?”
朱允熥连发两问。
“陛下,那晋王手握五万边军。那都是长期跟鞑靼作战的精锐,而反观魏国公所率的京卫几乎没什么作战经验。”
齐泰忙解释道。
“不对啊,这京卫常年跟随诸位大将军北伐,怎么会没有作战经验呢?”
面对陛下的质问,齐泰欲言又止。
倒是一旁的方孝孺看出其窘迫,上前解释道,“因为精锐都被武威侯抽去三大营了,现在的京卫都是从地方卫所补充上来的。”
朱允熥听完深吸一口气,咬着牙说,“那宋国公不是在河南练兵吗?命他火速率其所部人马,增援魏国公。”
“遵旨”
齐泰马上以兵部的名义给宋国公发调令。
凉国公府,常升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确切消息,那徐辉祖一战就折损八千多兵马。”
正在看书的蓝太平“啪”的一下,把手里的书合上。
这把刚端起茶碗的常升吓了一跳,看着他瞪着眼睛,直挺挺的坐在那却不说话的样子。常升放下茶碗,“你怎么了?“
“太上皇是不是明日下葬?”
“啊!”
常升点点头,接着说,“明日咱们还得一起去呢。”
“坏了。”
“又怎么了?一惊一乍的。”
“那三兔崽子跑了。”
“哪三兔崽子?”
常升靠着椅背,端起茶碗喝了起来。
蓝太平意识到已经晚了,随机身子又靠在椅背上翻起书。
轻飘飘的说道,“燕王那三个儿子啊。”
“啊!?”
常升扔掉茶碗,直接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