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若是本宫建立一个最大的面粉厂,你觉得如何
李承乾对于王珪的这种做法也不知道说什么。
五百个人,一来一去那就是五千两银子。
更别说还有黄金。
要是年底分红,王珪也答应了黄金的话,那这不得把他的命给要了?
现在的尚书府,哪来这么多钱?
因为冬天赈灾的事情,国库都变得空虚了很多。
再加上一些地方也没有多少金矿的产生。
早就入不敷出了。
李世民的这一次赏赐,恐怕也是国库能拿出来的极限。
毕竟还要留一部分,万一遇到什么灾情的话不至于干瞪眼。
“不管他,招惹本宫,就得付出代价。”
“不过你可以放出消息,到时候尚书大人如果没有钱发工资的话,可以来求助本宫。”
“本宫说不定会酌情给他点银子。”
李承乾笑着说道。
一想到最后尚书大人一个人流落街头,那种场面就有些忍不住的发笑。
“不过殿下,你真的能赢?”
尉迟宝林心中也是相当的畅快。
但他还是有一些疑虑。
太子别苑哪怕输了固然能发出工资。
可身为太子,那输了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李承乾微微一笑,道:“那是自然,本宫有必胜的把握。”
说着,他就将兑换出来的种子给拿了出来。
他将一颗种子放在了尉迟宝林手心,道:“就这么一枚小小的种子,所能诞生的粮食至少是现在种子的五倍左右。”
“甚至只会更高。”
李承乾的脸上有着一抹得意与自豪。
尉迟宝林听了之后,手掌猛地一抖,差点就把这个种子给扔出去了。
“不会吧殿下,有这么逆天?”
尉迟宝林张大着嘴巴,不可置信的说道。
一枚种子堪比现在五枚种子的产量,这是不是有些太过夸张了?
李承乾说道:“当然,本宫何时骗过你。”
“也就你是本宫的人,所以这些秘密不会对你设防。”
“但是考虑到各种天气影响,平日里的重视程度。”
“这一枚种子的产量甚至还会往上加。”
这才是他能依靠十亩产量来打败张鹤的原因所在。
尉迟宝林深吸了一口气。
别看李承乾说的这么轻松,这要是真的,那这枚种子意味着什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那将会是改变无数百姓的一件事。
只要成功,那日后将不会有任何百姓挨饿。
所有人都能吃饱。
只是吃饱肚子,这一个小小的愿望,却是难倒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人。
除了皇亲国戚之外,普通人,压根就没有吃饱过。
除非是付出很大的代价。
“殿下,这太贵重了。”
尉迟宝林小心翼翼的将种子递给了李承乾,说道。
这将是改变世界,改变所有人格局的种子。
被李承乾这么容易的拿出来,他都感觉自身有些发抖。
“不必如此,只不过是种子罢了。”
“只要第一波可以收成,那之后就有源源不断的种子。”
李承乾倒是不怎么在意。
“不过本宫现在还在想另外一件事。”
“现如今的米和面基本上都是通过各地粮仓统一发放。”
“而最重要的面,质量却不是很好。”
“你说本宫是不是可以建造一个面粉厂?”
“到时候,只要是种植这个粮食的,本宫都会跟他们进行收购。”
“进而在整个大唐境内开始买卖?”
李承乾思考着,这毫无疑问,已经到了做生意的范畴。
可他并不是一个做生意的料。
现在不过只有这样一个想法罢了。
尉迟宝林微微一笑,道:“殿下若是有这样的想法,何不去问问王飞?”
“此人精通的正是商之一道,他若是出手,想必殿下得到的会更多。”
李承乾一愣,然后就直接跳了起来。
“是啊,本宫怎么把此人给忘了?”
“快快快,立刻叫王飞来见本宫。”
李承乾对着一位下人吩咐道。
“只要这件事情有能做的可能,那自己以后就可以躺着数钱了。”
“不过话说回来,银子和黄金虽然是硬通货。”
“但是携带起来也非常的不方便。”
“要不要推行出纸质钱呢?”
李承乾一旦思考就停不下来了。
毕竟,总不可能人人都拿着银子来进行交易和买卖吧?
数量多了,那压根就不方便。
“算了,一步一步的来,不用那么急。”
李承乾摇了摇头,将这些心思给放了下来。
现如今最重要的,是和尚书大人的赌约当中取得胜利。
只有他赢了,才能将水稻种子推行到整个大唐。
到了那时,他才有资格进行下一步的打算。
很快,王飞就来到了李承乾身边。
“殿下!”
王飞恭敬的道。
这一个冬天,他待在这里无所事事,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来了。
而李承乾通过上一次给他们发放奖励之后,也就没有来过。
今天忽然叫他过来,也不知道是什么事。
“王飞,坐。”
李承乾指了指旁边空着的椅子,说道。
王飞连忙说道:“殿下不可,小人不过是殿下的一位属下而已,岂能和殿下一起并坐?”
李承乾嘴角微微一抽,道:“本宫让你坐你就坐。”
“你们都是本宫精挑细选出来的,在这个别苑里面,不用把本宫当成是太子。”
“就当成朋友即可。”
“这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明白了吗?”
王飞也是呆滞了下来。
从古至今,哪一家的太子敢对着下人说把自己当成朋友?
能成为太子朋友的人,那是普通人吗?
“是。”
王飞默默的点头。
说是这么说,可是要他真的把李承乾看作朋友,这是不可能的。
李承乾也并不在意,道:“王飞,本宫有一个想法。”
“你说,若是本宫建立一个最大的面粉厂,你觉得如何?”
王飞皱了皱眉,道:“殿下,这件事不是不行,可有几个问题。”
“第一,粮食从哪来?”
“第二,粮食的产量按照现在的情况根本不够。”
“第三,这么做,一定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
“第四,如何从大唐各地将粮食给收上来。”
“第五,若是制成,如何进行售卖?如何进行定价?如何保证这些面粉都能流入每家每户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