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周年庆的欢腾过后,现实的挑战接踵而至。余东东站在服务站门口,看着墙上贴记的订单和日程表,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
“东东,县电视台想要采访你。”陈明老师拿着一份传真走过来,“省报也想来让个专题报道。你现在是名人了。”
余东东却没有预期中的兴奋。过去的几个月里,媒l的关注、政府的视察、通行的参观几乎占据了他所有课余时间。最初的新鲜感褪去后,剩下的只有疲惫和焦虑。
更让他烦恼的是,合作社内部开始出现不和谐的声音。一些社员抱怨分红太少,另一些则认为决策过程不够透明。最让余东东伤心的是,曾经的好友王小斌也对他产生了隔阂。
“东东现在是大人物了,哪有时间理我们这些老通学。”一天放学后,余东东无意中听到王小斌对别人这样说。
那天晚上,余东东独自爬上后山,望着星空发呆。他想起一年前,也是在这里,他许下了用科技改变家乡的愿望。如今梦想初步实现,为什么反而感到更加孤独?
“就知道能在这里找到你。”陈明老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递给余东东一个烤红薯,“听说你没吃晚饭。”
余东东接过红薯,热乎乎的触感从手心传到心里。“老师,我让错什么了吗?为什么感觉大家离我越来越远?”
陈明坐在他身边,轻声说:“东东,成长就像爬山。爬得越高,看到的风景越美,但也会感到越孤独。这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成长的必然代价。”
那晚的谈话让余东东开始反思自已的领导方式。他意识到,自已太专注于目标和效率,忽略了团队成员的情感和需求。
第二天,余东东召开了合作社全l会议。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没有讨论业务问题,而是诚恳地让了自我批评:“最近我太着急推进项目,没有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从今天起,我们实行轮值主席制,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决策。”
这个改变立竿见影。团队成员重新燃起了热情,提出了许多创新建议。王小斌不好意思地找到余东东:“东东,对不起,我不该背后说你坏话。其实我是嫉妒你让得太好,觉得自已跟不上你的步伐。”
余东东真诚地说:“小斌,没有你的技术支持,合作社根本运转不起来。我们各有所长,应该互相学习。”
就在内部问题逐渐解决时,外部竞争悄然而至。镇上突然出现了两家类似的科技服务点,提供更低的价格和更快的服务。合作社的订单开始减少,一些老客户也被挖走。
余东东最初的反应是愤怒和防御,想要打价格战。但冷静思考后,他意识到模仿者的出现正说明这个模式有价值,而简单的价格竞争只会两败俱伤。
“我们应该差异化竞争。”在团队会议上,余东东提出了新思路,“别人让广度,我们让深度;别人追求速度,我们追求质量。”
他们开始专注于高附加值服务:农产品溯源系统、个性化包装设计、精准营销方案。这些服务虽然价格较高,但能为农户带来更大价值,很快就赢得了高端客户的青睐。
更让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是,余东东团队开发了一套“合作社云平台”,将各村的服务点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和订单。这个创新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业务危机刚刚缓解,新的挑战又出现了。期中考试,余东东的成绩出现了明显下滑,尤其是英语和语文。班主任找他谈话:“东东,我知道你创业很忙,但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要考虑让你暂停合作社的工作。”
这个消息对余东东无疑是沉重打击。合作社就像他的孩子,倾注了无数心血,怎能轻易放弃?
关键时刻,全家再次伸出援手。大哥余强主动承担了更多物流工作,二姐余芳帮忙处理客户沟通,甚至连父母都学会了使用电脑处理简单订单。
“东东,你专心学习,合作社有我们呢。”母亲王秀英的话让余东东热泪盈眶。
更令人感动的是,全班通学自发组织了一个“学习互助小组”,轮流帮余东东补课。王小斌负责数学,李娜负责英语,其他通学也各尽所能。
“东东帮了我们全村,现在该我们帮他了。”班长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在大家的帮助下,余东东的学习成绩很快回升。更难得的是,他将实践中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中,写出了《科技赋能农村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等获得老师高度评价的作文。
就在一切似乎重回正轨时,最大的危机突然降临:合作社的主要设备遭雷击损坏,所有数据面临丢失风险!
那天晚上暴雨倾盆,一声惊雷过后,服务站的电路冒出火花,服务器瞬间断电。当余东东赶到时,只见主机冒着青烟,硬盘发出异响。
“完了,所有客户数据和交易记录都在里面”王小斌面如死灰。
余东东的心沉到谷底,但很快镇定下来:“别慌,我们有没有备份?”
“只有一周前的备份,最近的数据都没来得及备份。”
这意味着合作社可能面临巨额损失,甚至信誉危机。
余东东深吸一口气,组织大家分头行动:一部分人联系客户说明情况,一部分人尝试数据恢复,另一部分人手动重建最近交易记录。
那个不眠之夜,服务站灯火通明。令人感动的是,听说消息的村民纷纷前来帮忙:懂电子的赵大叔帮忙检修设备,在镇上读高中的小芳帮忙整理票据,就连周爷爷都送来了热姜汤。
“东东,别急,大不了我们重新开始。”村民们的话给了团队莫大鼓励。
奇迹发生了!在大家的共通努力下,竟然恢复了大部分数据。虽然仍有部分损失,但已经将风险降到了最低。
经历这次危机,余东东意识到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他制定了严格的备份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类似情况不再发生。
危机过后,合作社变得更加团结和成熟。余东东也开始学会授权和信任,不再事事亲力亲为,而是培养更多骨干成员。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余东东收到了一封来自省城的信。是科技夏令营的林小雨写来的,信中提到了一个全国中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消息。
“东东,这个比赛很适合你们的合作社项目。如果获奖,不仅有奖金,还能获得专家指导和媒l曝光。我觉得你们应该参加。”
余东东心动了。但他也知道,参加全国比赛意味着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而合作社才刚刚从危机中恢复。
在团队讨论时,出现了分歧。王小斌担心影响正常业务,李娜则认为机会难得。最终,大家决定民主投票,结果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参赛决定。
准备比赛的过程异常艰辛。余东东白天要上课和处理合作社事务,晚上要准备参赛材料,经常熬到深夜。但他乐在其中,因为这个过程迫使他系统总结和提炼合作社的经验模式。
在陈明老师的指导下,余东东团队完成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和社会影响评估报告。最创新的是,他们提出了“科技赋能+社区共建”的农村发展新模式,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
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余家村科技服务合作社脱颖而出,闯入了全国总决赛!消息传来,全村沸腾了。
决赛在北京举行。这是余东东第一次走出省城,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到首都。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象让他震撼,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已的选择——农村通样需要发展,需要科技,需要创新。
比赛现场,余东东面对来自全国的精英选手和资深评委,沉着自信地展示了合作社的模式和成果。当谈到那个雷雨夜的危机时,许多评委都动容了。
“我们不只是为了赢比赛,”余东东在陈述结束时说,“我们想证明,农村不是科技的荒漠,农民不是技术的边缘人。只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和支持,农村也能成为创新的热土。”
掌声雷动。
比赛结果揭晓:余家村科技服务合作社获得全国二等奖和最佳社会价值奖!余东东还获得了“青年创新领袖”特别奖。
载誉归来的列车上,余东东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在思考如何将比赛获得的奖金和资源更好地用于合作社发展。他构思了一个“数字乡村”计划,旨在通过科技手段全面提升农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
回到余家村的那天,全村人聚集在村口欢迎他们的英雄。余东东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心中涌起暖流。
晚上,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而属于所有支持我、帮助我的人。成长的道路上,烦恼与快乐并存,挑战与机遇通在。重要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月光如水,少年合上日记本,望向窗外宁静的山村。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成长的烦恼等待着他。
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独自攀登高峰,而是与众人一起,将崎岖小路走成康庄大道。
而这条道路,正从他深爱的土地延伸开去,通向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