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人难得团聚,纷纷聊起了手头的工作和明年的计划。
云泽阳提到,梧桐服装厂的发展全靠政策支持和鼓励。
他有些担心,万一政策再有变动,或者赵建国书记被调走,梧桐服饰是否还能持续良好的发展。
“大哥你放心,政策只会越来越有利于私营企业。”
“不过据我了解,目前除了海市,也就我们省有这么好的政策支持,别的地方私营经济发展还挺艰难的。”宋鹏程把打听来的消息分享给大家。
关于这一点,云菀心中早有打算。
“大哥既然提到,我就说说我的想法。”
“鹏程哥说得对,海市的开放是国家试点,我们省则多亏赵书记大力支持。”
“如果有一天赵书记调走,换了一位不支持私营经济的领导,我们就得早做打算。”
宋鹏程睁大了眼睛,在魄力这一块,他自认不如这个妹妹。
“你是说把梧桐服装厂搬到海市?”
云菀点了点头,“哪里支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梧桐服饰的品牌已经立住了,就算把厂搬到海市,客户和代理商照样会来找我们进货。”
“难道我们还省不出这点运费?”
云泽阳从未想过离开老家,初听只觉得这个想法太大胆了。
在老家做得好,未必代表去海市也能顺利。
万一搞砸了,岂不是一切归零?
云大军听了云菀和宋鹏程的对话,却连连点头。
宋鹏程说得再清楚不过,政策才是他们发展的关键。
与其困守原地、寸步难行,不如主动开拓新天地,说不定能打开更广阔的局面。
云菀看出大哥眼里的顾虑,温声宽慰,“大哥,现在还远没到做决定的时候。”
“我们只是提前把最坏的可能想清楚。”
“我先说说今年的规划,我打算把梧桐服装厂、梧桐布料厂和美嘉日化厂整合起来,组建一个集团公司”
她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说完后带着期待看向家人,他们会支持吗?
宋雪第一个站出来,“菀菀,我赞成!”
她从梧桐调到美嘉日化,仍担任销售总监,其实已体现出集团化管理的雏形。
叶琴和云大军也没有异议。
他们深知云菀有远见,没有她,也就没有“梧桐”的今天。
云菀望向公婆,他们是否同意?
林母作为长辈代表发了话,“生意上的事我们不太懂,你们商量好就行。”
“我和老林把我们名下所有股份都转给你,我们留着也没什么用。”
叶琴和云大军想了想,把自己的股份转给云泽阳。
小赵作为会议记录人,将这些股权变动一一记下。
待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后,股份还会重新调整。
他的身份也将转变为董事长秘书,而董事长,自然非云菀莫属。
接下来,宋鹏程谈起了自己今年的计划,
“李园已经步入正轨,目前收支基本持平,勉强不亏。”
“但我对我们的菜品和服务有信心,最迟年底一定能盈利。”
“上次回老家,我把工程队结构调整了,以后江省的建筑工程队将隶属于我在京市成立的房地产公司。”
这是他第一次向云菀和邵仪婷以外的人透露这个想法。
宋雪看着越来越出色的弟弟,不禁嘴角含笑。
要是他能早点把仪婷娶回家,那就更完美了。
她心里清楚,云菀和邵仪婷都是弟弟生命中的贵人,一个为他指引事业方向,一个让他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推动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鹏程,你现在可真行!”云泽阳拍了拍宋鹏程的肩膀。
这句夸赞里,有大哥的认可,也有由衷的佩服。
宋鹏程头脑活络,在他们几个钟交际最广、目标最明确。
他对政策的敏锐度,几乎能与云菀比肩。
至于养老院和孤儿院的计划,宋鹏程和云菀暂时并未在会上讨论。
这些都是下一步的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