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青壮年在云大军的招呼下,喊着号子把设备往车间搬。
金属碰撞声里,煎蛋的香气在院子里飘散开来。
“大妹子这手艺绝了!”老李捧着海碗狼吞虎咽,金黄的煎蛋在灯光下泛着油光。
他三两口扒完面,抹着嘴留下联系方式:“下回有活儿还找我!”
云菀勉强吃了半碗就放下筷子。
林母心疼的打量她尖了下巴的小脸:“是不是路上累着了?”
“没事,就是困。”云菀揉揉太阳穴。
有些事,她选择不和家人细说。
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
直到正午的阳光透过窗帘,云菀才慵懒的伸了个懒腰。
灶台上温着的清粥小菜,让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样体贴的婆婆,怕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下午的会议上,云菀的钢笔在本子上沙沙作响。
云大军汇报时声音洪亮:“零售点天天排长队,不到晌午就卖断货!好几个老主顾都抱怨咱们产量太低。”
云菀嘴角微扬。
看来她和哥哥设计的“限量销售”策略,正在奏效。
“至于批发业务这块”
云大军搓了搓手,眉头紧锁,“自打你们走后,愣是一单都没谈成。那帮人像是串通好了似的,死活不肯接受咱们的统一定价。”
他重重叹了口气。
四个老批发商赚得盆满钵满,自然不愿新人来分一杯羹。
这些天他嘴皮子都磨破了,可人家压根没诚意谈。
云菀闻言却笑了:“爹,您是不是奇怪我为什么一点都不着急?”
见父亲点头,她合上笔记本:“任何新事物刚出现时都会遭质疑。”
“就像当年火车刚发明时,还有人骑马跟它赛跑呢。”
她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只要我们认准方向,现在的困难都是暂时的。”
这番话让众人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云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先让核心团队吃下定心丸。
“哥,咱们现在要做三件事。”
她竖起手指,“第一,延长现有批发商的供货周期;第二,调整生产模式,改囤货为主;第三”
她嘴角微扬,“等着看他们求着来找我们那天。”
说着她展开从海市带回的图纸。
电动裁衣刀、自动织机、流水线作业这些新设备和新模式让云大军瞪大了眼睛。
“我打算招批临时工。”
云菀的钢笔在名单上轻点,“能干的留下,偷奸耍滑的永不录用。”
接着她开始分配任务:
叶琴负责库管与裁剪,宋雪主抓成衣质检,云大军新增打包调度,云泽阳则继续宣传但收紧出货。
每个安排都精准得像裁缝剪下的布料边角。
最后她合上本子:“若是谁有意见现在提,或者私下找我。”
众人相视一笑。
这样的安排,谁还会有意见?
梧桐服装厂招工的消息像春风一样迅速传开。
短短三天,厂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手脚不麻利的不要,爱偷懒的不要,嘴碎的更不要!”林母叉着腰站在车间门口,锐利的目光像筛子一样,把那些想混日子的都筛了出去。
最后留下的,是十个手指粗糙却灵巧的妇人。
云菀完全没插手招聘的事。
她正忙着调试新设备。
电动裁衣刀“咔嚓”一声就能裁开五十层布料,工人们看得目瞪口呆。
产量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