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州回来告诉宋兰清,“大嫂我把消息转告给了张知府,他听说你愿意免费捐粮高兴极了,说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一会儿就会派人来拉粮食,让你提前准备一下。”
如今情况紧急,张知府着急来拉粮也是情有可原。
但宋兰清还是忍不住的问了一句,“你有没有把我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他?”
“我说了,张知府的意思是等这件事情结束后,一定会上报给朝廷,该你的功劳一定为你争取来。”
这话由于给了宋兰清一个定心针一般。
只要这件事情往上报,解救一城百姓这么大的事情绝对能有不小的功劳。
到时候若是能赏赐个什么恩典,或许能够解决他们这些异国身份的问题,到时候岛上的孩子们也就可以走上仕途之路了。
“太好了,这件事情之后咱们的学堂要好好侍弄起来,我一定要让咱们岛上的孩子都能读书,也都能去科考。”
事关这么多粮食,宋兰清也不出门了,就在家里守着。
快要到晚上的时候,张知府亲自带着不少官兵来宁家,吸引了不少岛上的游客,以为宁家要大难临头了,纷纷来凑热闹。
宁家门口。
宋兰清亲自迎接,“张知府请进,粮食已经备好了,随时都可以拉走,早点儿拉回去也好让百姓早一些吃上粮食。”
张知府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本来是官府该负责的事,可宋兰清一介商妇却有一颗爱民之心,简直是难得。
而且若是这件事情处理不好,恐怕对于他的官职也有所影响。
宋兰清这一捐粮食的行为简直是救了他一命。
张知府注意到宁家门口外有不少游客注意到这边的情况。
既然宋兰清一家有如此善心,那也不能让外人揣测宁家。
当即,他大声的开口,“宁家自愿捐粮食解救幽州百姓,本官倍感欣慰,事后本官必定会替百姓亲自登门道谢,宁家真是个好样的。”
这话一出。
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毕竟幽州出现了不少流民的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他们今日在码头还瞧见了不少流民在要饭。
听说今年粮食并不丰收,遇到了蝗灾那就是遇到了灾年,谁也不好过。
这种时候大家都是把粮食捂在口袋里不敢露出来的,或者是高价卖出去也能大赚一笔。
但是宁家竟然肯愿意免费捐粮?
“果然还是宋夫人良善,不只愿意免费救人,还愿意免费捐粮食给百姓,如此大义之举真是让我等惭愧。”
“谁说伤人趋利的,宋夫人就是一个例外,她每一次的举止都能让我深有感悟。”
“连宋夫人都如此做,咱们这些人也得表示表示,就算拿不出太多少拿一些出来接济一下也是一份心啊。”
经过宋兰清这么一带动,有不少人愿意捐粮和捐银。
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心想要帮助百姓,就算是他们为了张知府的一个人情才愿意去做,那也是实实在在的救了百姓一命。
张知府放下了官架子,转头冲着众人一拱手,“多谢大家了,事后本官一定会为大家写上贴上大家名字的告示在府城贴一个月,让百姓都牢记大家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