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呼啸,卷起跑道上的尘土,狠狠拍打在运输机的蒙皮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李向东、苏晴、陈岩三人,逆着这股强风,一步步踏上了那道宽阔的金属斜坡。
脚下的金属板,随着发动机的共振,微微发麻。
每一步,都像是在告别身后的那片沉睡的土地。
踏入机舱的瞬间,外界震耳欲聋的轰鸣,被隔绝了大半。
眼前,豁然开朗。
机舱内部的景象,与那粗犷的军用外表截然不同。
一排排冰冷的座椅被拆除,取而代的,是被固定在地板上的几张金属办公桌,以及数台闪烁着指示灯的精密仪器。
明亮的白炽灯光,将整个空间照得纤毫毕现。
这里不像是一架运输机,更像是一个被整体搬运到空中的,移动指挥中心。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金属与咖啡混合的,提神醒脑的味道。
机舱的尽头,正站着两个人。
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异常清晰。
三人立刻站直了身体。
陈岩收起了那一贯的懒散,走上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报告!李向东、苏晴同志,已带到!”
那两人缓缓转过身来。
左边的一位,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高大,面容沉稳如山。
他的寸发已略见花白,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得像盘旋在高空的鹰,仿佛能轻易洞穿人心。
他只是站在那里,便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笼罩了整个机舱。
右边的另一位,则年近七旬,头发已然全白,梳理得一丝不苟。
他戴着一副老式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温和而慈祥,充满了学者的儒雅与睿智。
面对陈岩的报告,那位鹰眼般的中年人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他稍息。
他的视线,越过陈岩,落在了李向东和苏晴的身上。
那目光并不咄咄逼人,却带着一种审视的重量,仿佛要将他们的骨骼与灵魂,一并看透。
“李向东同志,苏晴同志。”
他开口了。
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每一个字都清晰地砸在人的心上。
“我是本次代表团的团长,郑建国。”
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你们的档案,我看过了。”
“西昌发生的一切,我也都清楚。”
李向东和苏晴的心,微微提了起来。
他们不知道,这位气场强大的团长,会如何评价他们那些近乎出格的行动。
郑建国看着他们,那张严肃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沉默了片刻。
那片刻的沉默,让机舱内的空气,都变得粘稠起来。
然后,他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的语气,缓缓说道。
“从现在起,我代表组织,也代表整个代表团,向你们承诺一件事。”
他的目光,从李向东的脸上,移到苏晴的脸上。
“在巴黎,你们可以放手去做任何你们认为正确的事。”
“出了任何问题,我来负责。”
“整个代表团,就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
不,它比定心丸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