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队!”
苏晴猛地回头,那双明亮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半分柔情,只剩下一种属于科研人员的,不容置疑的锐利。
“我需要资料。”
她的语速极快,像连发的子弹。
“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波特兰水泥水化反应的国内外期刊!特别是关于有机物添加剂、缓凝剂、引气剂的部分!还有,木质素磺酸钙,聚羟基化合物的所有研究报告!越冷门越好,越快越好!”
陈岩被她这股气势震得一愣,但立刻反应过来。
他没有多问一个字,抓起桌上的电话,直接要通了京城的专线。
“是我,陈岩。启动紧急情报支援,b级权限对,材料学方向”
电话线里,电流嘶嘶作响。
而这个小小的房间,已经变成了一间没有硝烟的战场。
夜,被无限拉长。
陈岩动用的关系显然能量巨大。
不到两个小时,一捆捆用油布包裹的传真文件和加急空运来的资料,就堆满了房间的地面。
油墨的气味,混杂着纸张特有的陈旧味道,充斥着整个空间。
苏晴彻底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她跪坐在地上,长发被随意地用一支铅笔挽起,几缕发丝垂落脸颊,沾上了些许灰尘,她却浑然不觉。
她的面前,铺满了各种语言写成的图表和论文。
那些普通人看来如同天书般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图,在她的眼中,却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正在厮杀的士兵。
她时而眉头紧锁,在草稿纸上飞速演算,笔尖划破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
时而又一把抓过另一篇论文,贪婪地汲取着里面的信息,手指在关键的数据上重重划过。
李向东就坐在床沿,安静地看着她。
他没有去打扰,也没有去帮忙。
他知道,这是苏晴的战场。
他能做的,就是为她守住这片战场的安宁。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窗外的风声,从呜咽变成了咆哮。
台灯的光,将苏晴专注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她像一个最固执的寻宝人,在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里,疯狂地打捞着那枚最关键的钥匙。
终于,当天边泛起第一抹鱼肚白时。
苏晴的动作,停了下来。
她的手,停在一本封面已经泛黄的西德期刊上。
那是一篇发表于七年前的论文,作者籍籍无名,研究的方向也极为偏僻——《微量糖类杂质对高标号水泥早期水化热峰值的影响》。
她的身体僵住了。
几秒后,她猛地抬起头,看向李向东。
她的脸色因为整夜不眠而显得无比苍白,嘴唇干裂,眼眶下是浓重的青黑。
可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却燃烧着一团足以燎原的火焰。
她没有说话,只是将那本期刊,连同几张写满了演算公式的草稿纸,一起推到了李向东面前。
那上面,没有一句废话。
只有一个结论。
微量的糖分,会像一层绝缘膜,包裹住水泥颗粒,从源头上阻断水化反应。它不会改变水泥的初始成分,却能彻底扼杀它的未来。
这会让混凝土在初期检测时表现正常,呈现出一种“假凝”的欺骗性状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压力的增加,它最终的强度,连设计标准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而这种微量添加,足以躲过工地上任何常规的成分抽检。
这篇论文,就是一把手术刀。
精准地,剖开了龙脊大坝那看似无解的病灶。
苏晴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却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
“现在,我们可以去找那些老顽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