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招待所的。
晚风吹在脸上,脸颊却依旧滚烫。
她回到房间,没有开灯,就那么靠着门板,慢慢地滑坐到地上。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只剩下自己震耳欲聋的心跳声。
她抬起手,指尖再一次,轻轻碰了碰自己的嘴唇。
那里,没有红豆冰棍的甜味了。
却烙下了一份比任何味道都更清晰的,属于他的印记。
那一天之后,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李向东没有再说什么,苏晴也没有问。
但一种无声的默契,像看不见的丝线,将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他们的相处,多了一种不必言说的自然。
周末,李向东会骑着一辆半旧的二八大杠,停在苏晴的单位门口。
他不说去哪儿。
苏晴也不问。
她只是很自然地坐上后座,轻轻抓住他两侧的衣角。
自行车穿过京城的大街小巷,穿过市井的喧嚣和林荫的静谧。
有时,他们会去逛旧书市场。
李向东一头扎进那些泛黄的,散发着霉味的技术手册和外文期刊里,一待就是半天。
苏晴就抱着一本诗集,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安安静静地陪着他。
阳光透过书架的缝隙,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看着他,偶尔会忘了翻动书页。
有时,他们会去看一场电影。
黑漆漆的放映厅里,银幕上的悲欢离合,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苏晴却能清晰地感觉到,身边那人的呼吸,和自己交错在一起。
在一次黑暗中,李向东的手,很慢,但很坚定地,伸了过来。
他没有去牵她的手。
只是用小指,轻轻勾住了她的小指。
就那么一点点的接触。
却像是接通了一道微弱而持续的电流,让苏晴的半边身子都变得酥麻。
她没有挣脱。
只是将自己的手指,也悄悄地,往他那边靠了靠。
更多的时候,是李丽华一个电话打到苏晴的单位传达室。
“小苏啊,姐今天包了饺子,你可一定要来尝尝!”
于是,苏晴便成了李家最常来的客人。
李丽华是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姑娘。
聪明,有学问,却没有一点娇气。
她会拉着苏晴,手把手地教她怎么和面,怎么擀饺子皮。
“你看,这面得这么揉,才筋道。”
“皮要擀得中间厚,边上薄,这样煮的时候才不容易破。”
苏晴学得很认真。
白色的面粉沾了她一鼻子,她自己却没发觉,只是专注地看着李丽华的动作。
李向东就在一旁烧水,看着厨房里那两个身影,一个絮絮叨叨,一个认真聆听。
那画面,就是他曾经在梦里描绘过无数次的,家的模样。
饺子煮好了,热气腾腾地端上桌。
李丽华不停地给苏晴夹。
“快尝尝,这是你自己包的第一个饺子。”
苏晴夹起那个有点歪歪扭扭的饺子,咬了一口。
韭菜鸡蛋馅,鲜得人眉毛都要掉下来。
真好吃。
她抬起头,看到李丽华满是笑意的眼睛,又看到李向东那柔和下来的眉眼。
她觉得,这比她攻克任何一个科研难题,都更有成就感。
日子就像这温吞的白水,一天天流淌过去。
那些在刀尖上行走的记忆,那些惊心动魄的博弈,仿佛都成了上辈子的事。
李向东甚至有了一种错觉。
他不是什么“听风者”。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在京城安下家来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