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还不能满足超高功率的能源输出、能量护盾的生成,以及这座庞大的城市加速和减速带来的能量负荷而已。
简单的来说。
现在的曙光之城已经可以被称之为浮空堡垒,但还不足以被称之为星空母舰。
在保证安全、舒适和宽敞的高标准生活水平下,曙光之城的标准居住人数是一千五百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这个数字可以在短时间内变成十倍,但是顶多能维持一两年。
当然。
在过去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林风和红后也不仅是建立了一座曙光城。
实际上。
曙光城仅仅是林风重新建立起来的太夏城市体系的核心。
在曙光城之下,还有三座一级基地市,十二座二级基地市和三十六座叁级基地市!
这些基地市。
才是容纳太夏国幸存者的主要地方!
曙光城,作为如今的太夏主城,标准居住人数是一千五百万人,现在的居住人数不超过一千万人——剩下的空缺还在筛选之中。
重建的帝都市、魔都市和临江市,作为一级基地市,标准居住人数为五百万人,基本上已经被住满了。
十二座二级基地市基本上分布在三座一级基地市的周围,标准居住人数为一百五十万人,基本上都没住满。
三十六座叁级基地市分布在二级基地市的周围,标准居住人数为五十万人,还存在大量的空缺。
以上。
以曙光城为首,便是林风新建立起来的城市体系。
当然。
这些基地市建立,就不是林风和红后独自完成的了。
实际上。
除了城市的主体框架依然是红后设计和建造的,剩下的部分,都是救援军团带着幸存者们,一点点的建造起来的!
从末世降临后的第一年开始,一阶已经成为了太夏幸存者的最低阶位,二阶和三阶才是救援军团和幸存者的主流。
这样的四维属性,配合着不同的异能再加上红后调来的大量工程机器人建造一座城市的速度,比之末世之前都要快无数倍!
曙光之城,建立在太夏国版图的中心——不管是从南北看还是从东西看——也就是原本的临江市的附近。
新帝都市、新魔都市和新临江市,依然分布在太夏国的三个方向,作为太夏国城市体系的副中心存在。
当然。
因为一直担心来自海洋的威胁。
在新的城市体系建立起来后,所有的基地市都远离了海岸线。
所谓的新帝都市、新魔都市和新临江市其名字只是对过往的一种纪念,而不再具有实际意义了。
除了这52座容纳了太夏国绝大多数幸存者的基地市,太夏国其实还是存在着其他的城市的。
不过。
这些在原本的城市废墟上建立起来,对其进行废物利用的城市,入住的基本上都是赏金猎人。
比如太夏南端的春城。
比如太夏北端的冰城。
比如太夏西端的荒城。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