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曜文华气,煌煌武英殿。
文化殿与武英殿一左一右相对而立。
武英殿本该是封赏功臣之所,文化殿才是处理政务,举行经筵之地。
但或许老朱是马上天子的缘故,平日里反而喜欢待在武英殿内批阅奏章。
文化殿倒是成了摆设…后来朱标参政后,就拨给他用了。
这次也不例外,朱元璋召见朱允熥也是在武英殿。
在使唤太监刘和去宣朱允熥后,朱元璋便在武英殿内这里摸摸,那里找找。
不时还提起守卫手持的金瓜锤挥动两下,但似乎不是太满意,因太过趁手而放弃。
很快他又找到一条马鞭,刷刷挥动了两下,马鞭急速运动与空气摩擦出‘啪啪’的尖锐声响……
还是太趁手了,担心将朱允熥的小屁股打得皮开肉绽,朱元璋又放弃了。
最后又来到大案后举起案几上的大印挥了挥…发现太沉重了,这要是砸下去,保不准出人命,老朱又放弃。
顿时间有些气急,打熊孩子都找不到合适的兵器,真是憋屈。
朱元璋叉着腰,跺了跺暗青色的地板,左右张望不断,显然仍旧没放弃寻找既能揍得朱允熥这‘大逆不道’的混账、兔崽子、熊孩子哇哇大叫,又打不伤打不死的趁手兵器。
锐利的虎目在大殿内扫视一圈,仍旧没发现合适的。
朱元璋只能无奈放弃,可很快他又举起自己宽大的右手手掌看了看,嘴角忽然咧开一个危险的笑容。
再低头一看脚上穿着的龙靴,顿时一拍脑门,嘿笑一声:“差点忘了这祖传的手艺!”
说罢,当即将靴子落下来拿在手中挥舞了一下。
还比出一个左手将朱允熥按在大腿上,右手举着龙靴使劲拍打朱允熥小屁股的动作。
然后朱元璋就发现这个动作异常的熟悉,在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还年幼之时,每当他们顽皮犯错,朱元璋都会用这一招狠狠教训他们。
只是后来他们长大成人,加上他年纪也大了,就很少用,如今都有些生疏了。
今日倒是可以在朱允熥那‘大逆不道’的熊孩子身上重温一遍这一招‘祖传招式’!
至于为何要揍朱允熥……当然是朱允熥这厮不当人子。
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自己退位让贤,强行索要皇位…简直岂有此理。
别看老朱在奉天殿内没有任何表情波动,实则早就想将朱允熥这兔崽子狠狠胖揍一顿了。
等下朝后,越想越气,越想越不得劲。
为了让朱允熥知道花儿为何这般红,知道仁义礼仪,家有家法,国有国规。
顺便让他知晓…想要皇位不是脑袋上长着一张嘴就可以的。
得付惨痛的代价!
就这般,朱元璋做好了胖揍朱允熥的准备,姿势都摆好了,就等朱允熥到来。
可当刘和真的带着朱允熥走进武英殿,朱元璋刚想先声制人,大喝一声‘朱允熥,你可知罪’时,朱允熥居然抢先开口:
“皇爷爷,你每日夙兴夜寐批阅奏折,每日就睡两三个时辰,起床后忙着去上早朝,早朝过后又忙着回来处理政务,都忘记了用早膳。”
“为了皇爷爷的身体着想,为了大明江山着想,皇爷爷你可得保重身体啊。”
“这早膳可不能不吃…您看,孙儿特意绕道去了一趟御膳房,亲手做了一碗皇爷爷你最喜爱吃的青菜鸡蛋面。”
“皇爷爷,你公务再繁忙,也要保重身体啊,快快用了这碗面,再处理政务可好?”
“毕竟,大明离不开您,朱家更离不开您,孙儿也离不开您啊。”
一边说着,朱允熥一边笑容腼腆地从食盒中端出两碗仍旧热气腾腾散发浓浓面香的青菜鸡蛋面放到案几上,最后还羞赧地挠挠头:“孙儿也还没用早膳,腹中早已经饥肠辘辘,便顺便给自己煮了一碗,想着陪皇爷爷一起吃,这样吃起来也更香。孙儿擅作主张,没得皇爷爷允准便私自做决定,还望皇爷爷莫怪孙儿。”
带朱允熥来到武英殿刚想退出去的大太监刘和嘴巴张大,半晌无言。
最后深深看了眼一脸笑容纯真的朱允熥,心中轻笑一声,这才迈步退了出去。
这样温馨的画面还是交给这爷孙俩吧!
而朱元璋也嘴巴张了张,看着面前笑容腼腆羞赧的孙子,以及案几上香喷喷的青菜鸡蛋面,再回想着朱允熥刚刚这一番话,朱元璋把想说的话硬生生咽了下去,藏在身后握着靴子的右手也默默收回,再默默穿好鞋子。
此时此刻,无论朱允熥出于什么心,朱元璋内心都暖暖的。
多少年了!
自打自家妹子离开后,就没人挂念自己是否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更没人记得自己喜欢吃什么…
直到今日这个自己本想狠狠胖揍他一顿的孙子朱允熥端着一碗面走来……
一时间,朱元璋心情复杂极了,看着朱允熥的目光由凌厉到温和。
再铁血的汉子,也经不住这般嘘寒问暖啊!
正所谓,铁汉柔情。
朱元璋对外冷血酷烈,但对血脉亲人也是相当宽容大度的。
只是自打十年前马皇后薨逝后,这种柔情已经被深深地埋藏,很少会表露。
今日,他少见地收敛身上威严霸道的九五至尊气场,转成温和慈祥的爷爷柔情看着将一碗面递来的朱允熥。
朱允熥面上笑容灿烂,可后背早已经冷汗涔涔。
心中差点骂娘!
老朱你干嘛将右手藏在后面?
干嘛右手中还握着一只靴子?
你这是要干嘛?
还有,一开始你是不是想先声制人?
朱允熥差点欲哭无泪…还好还好,自己有挂,提醒了自己。
用孝心来感化老朱,顺便免去一顿龙靴炒肉!
朱元璋没想那么多,温和的目光在朱允熥身上打量一眼,随即笑眯眯地挽起手袖,将袍服衣摆提起塞在腰带上,然后才接过朱允熥递来的一碗面和筷子,一脚踩着圆凳,半蹲着吸溜吸溜吃了起来。
一口下去,朱元璋眼神一亮,惊讶地看向朱允熥。
便见朱允熥此时正用手袖擦了擦额头并不存在的汗水…不由莞尔一笑。
想了想,老朱轻咳一声安慰道:“别怕,咱没想揍你,咱只是脚背痒了,脱下靴子挠挠…真不是要揍你!”
“咳咳!”朱允熥也轻咳一声,连连点头,“是是,皇爷爷是挠痒痒…那什么,需要孙儿帮忙吗?”
“哈哈哈!”朱元璋开怀大笑,笑声爽朗,筷子指了指朱允熥,随即摆摆手,好奇问道,“这面当真是你亲手做的?”
朱允熥指了指自己因为洗菜弄湿的衣摆和手袖,点点头:“孙儿不敢欺瞒皇爷爷,这面是孙儿亲手做的!”
朱元璋盯着朱允熥的衣摆和手袖看了看,忽然说了一句:“辛苦你了,这怕是你第一次进厨房,第一次动手做饭吧?”
朱允熥想着自己即将获得的‘大师级厨艺’,当即便摇头,不好意思地伸手挠了挠后脑勺:“回皇爷爷的话,也不是第一次啦…以往孙儿常常半夜被饿得睡不着,就偷偷自己在寝宫院子内私自开小灶。”
“是以,孙儿做起来并不辛苦,也并不艰难,熟得很!”
其实朱允熥说这话并没有其他意思,想着往后自己少不得多做美食来孝敬老朱,那定然会用上‘大师级厨艺’。
而厨艺这种东西天赋再好,也得多做多练才行。
如此说也算是为自己以后展现出大师级厨艺提前埋下伏笔。
可这话在朱元璋耳中听来却是不一样了。
他吃面的动作一顿,忽然抬头眉头微微蹙起,忽然问了一句:“你经常吃不饱吗?”
朱元璋心中不由浮现种种狗血画面……
朱允熥打小失去母亲,被吕氏这个继母养大…
难不成吕氏虐待他,连饭都不给他吃饱?
若是如此…朱元璋心底一片冰寒,眼底深处闪过凶光!
朱允熥一愣,随即眼神闪烁,很想顺口回答:是!
这样就能让自家皇爷爷对吕氏产生隔阂、猜忌……
但…朱允熥很快就摇头否决了这个危险的想法。
不说吕氏不曾在吃食上克扣过自己,即便有自己也不能说出来!
这是大不敬,大不孝的做法。
即便吕氏因此被朱元璋责骂,甚至厌弃。
可自己也会因小失大,失去‘孝义’之心,彻底与储君之位无缘。
因此,朱允熥连忙摆手表示:“皇爷爷误会了,并不是吃不饱,孙儿在东宫的日常吃穿用度都充裕得很,只是近年来孙儿正在长身体,吃长饭,身体消耗大,用餐时吃再多半夜也会饿醒而已。”
听闻此言,朱元璋心中放下一块大石头,神色稍霁。
毕竟,那种继母虐待养子养女的丑闻他可不希望发生在朱家。
但朱允熥的表现还是让朱元璋有些诧异,不由古怪地看着朱允熥:“允熥,你怎么不顺势向咱告吕氏一状,若你告状,咱定然会帮你出头,解你心头之恨,还能为你铲除敌人?”
一边说着,朱元璋还不忘吃一口面,状若无意一般询问。
朱允熥也端起自己那碗,吃了一口面,闻言抬头看着朱元璋神色认真无比:“皇爷爷,您把孙儿想成什么人了?”
“孙儿有时说话可能莽撞了些,但又不是真的不忠不义不孝之辈。”
“娘亲去世后,一直是二哥的亲生母亲吕氏将我抚养长大,她对我有养育之恩,孙儿心中早就已经将她当着自己亲生母亲看待。”
“虽然如今孙儿决意与允炆二哥争夺储君之位,更是对其势在必得…可那也是为了朱家,为了大明江山考虑,并不会上升到个人层面。”
“哪怕是对允炆二哥,孙儿依旧会相敬如宾,待他为亲兄弟,并不会因此而产生隔阂,甚至怨恨,生出恶意!”
“更别说对将孙儿抚养长大的母亲吕氏了,孙儿怎能做那等污蔑母亲的不孝之人。”
朱允熥神色肃穆,表情前所未有的郑重。
虽然不想承认,但在这个时代:孝义无双!
即便他将来争储成功,登基称帝,也得将吕氏好好供着养着敬着。
因为她占据了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的大义。
在这个将忠孝看得极为重要的时代,不忠不孝之人注定走不远。
当然,若吕氏自己作死,那朱允熥就不必顾忌那么多了!
因而,朱允熥这番话算是有个七八分真心实意吧!
朱元璋听完,大为震动,神色复杂地看着朱允熥,给了朱允熥人生中第一句夸赞:“不错,你很不错,不愧是咱的孙儿,识大体,明孝义,坐得端行得正,你父亲在天之灵得知的话,定能安息了!”
朱元璋眼眶红红的,忽然有些伤感起来。
朱允熥也跟着双眼发红,吸了吸鼻子,低着头嗯了一声:“这都是孙儿应该的,不值得皇爷爷这般夸赞!”
“哈哈!”朱元璋不由莞尔一笑,筷子指着朱允熥,“你这小子现在怎么变得这么谦逊了,刚刚在朝堂上不是很猖狂的吗,大包大揽,让咱册封你为皇太孙,还要咱退位让你登基称帝…这反差太大,不像你小子的为人啊!”
其实朱元璋也不是太了解朱允熥,不过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经过今天的事情,大致还是对朱允熥有所了解的。
总结下来就是:能言善辩、脸皮非常厚!
当然,现在还要加上:心思细腻,有孝义之心,为人比较坦荡,不作做!
朱允熥嘿嘿一笑:“孙儿不是已经说过了嘛,朝堂之上的胡言乱语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没办法的事情啊!”
“你啊……”朱元璋无奈地摇摇头,随即不再多聊这个话题,继续低头吃面。
别说,这小子煮的面味道相当不赖,面香汤鲜,青菜脆生生的,鸡蛋的熟度也刚刚好。
怪好吃嘞!
是以,朱元璋嗦面条的速度不由快了些,不时有几根面条从面碗边上滑落在案几上。
朱元璋本不是个浪费粮食的人,本想着嗦完碗里的面再去捡起案几上的面吃掉。
可不等他有动作,朱允熥便已经熟练地用筷子夹起朱元璋面前案几上掉落的面条,也不嫌弃就放入自己碗中吃了起来。
这让一直暗暗观察朱允熥的朱元璋手中吃面动作一顿,但很快又恢复平常。
只不过这一次嗦面的动作小了些,不再有面条掉落桌上。
等将最后一口面汤都喝干后,朱元璋满足地拍着肚皮,啧啧嘴:“不错不错,你小子煮的面已经超过御膳房御厨了,快比得上你皇奶奶做的了,好吃得很!”
朱允熥嚼着面条,含糊一声:“皇爷爷喜欢就好!”
朱元璋笑了笑,忽然莫名其妙地问了一句:“你不嫌弃咱啊,怎么把咱掉落的面条给捡去吃掉了呢?”
朱元璋虽然贵为九五之尊,被人称为真龙天子。
但他知道这些话都是糊弄底层百姓的,自己也是人!
人老了,便会被人嫌弃又脏又臭!
可朱允熥刚刚的动作表情没有丝毫的嫌弃,让他颇为感慨。
朱允熥闻言停下手中动作,将嘴中面条咽下去才认真地说道:
“皇爷爷不是时常教导父亲,朱家起家不易,当勤俭节约,不可奢靡成风,铺张浪费。”
“这些话父亲也原封不动地教给了孙儿,孙儿始终铭记在心,不敢忘却!”
“更何况,皇爷爷不也常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之艰吗,孙儿自然不能浪费了!”
“再说,皇爷爷是孙儿的亲爷爷,血脉相连,骨肉相亲,如何会嫌弃呢!”
轰隆!
朱元璋神色震动,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朱允熥,语气忽然急促起来,抓着他的肩膀大声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啊?”朱允熥一愣?
朱元璋急了,仿佛快要错过最宝贵的至理名言,连忙提醒道:“你刚刚念的那句‘一粥一饭’…”
“哦,皇爷爷说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之艰吗?”朱允熥眨眨眼,有些恍然。
“对对,就这句!”朱元璋那叫一个激动啊,口中喃喃念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之艰……一粥一饭…半丝半缕……”
越念朱元璋眼神越亮,猛地拍掌,激动地看着朱允熥:“孙儿,咱的好孙儿,说得好啊,说得太好了,简直说到咱心坎上去了!”
“来来,你先别吃了,先将这句话写下来,咱要将其挂在床榻前,日夜诵读…还有,咱要让人传抄三千份,分予皇宫各处,以及朝堂文物武群臣,地方各级官员,让他们好好品读品读这句至理名言!”
“好让他们知晓勤俭节约,勤政爱民……”
朱元璋越说越激动,一双大手使劲拍打着朱允熥的肩膀!
拍得朱允熥龇牙咧嘴,苦不堪言!
不过朱允熥心中很高兴,没想到有心栽树树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是自己前世在某本小说中不经意看到的,觉得可以用来装逼就记下来了!
没想到,在老朱这里会获得奇效!
但想想也觉得合理…老朱本就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吃过二十多年的苦,太能体会到这句话之中的含义了!
当即,朱允熥也顾不得肩膀的疼痛了,放下碗筷就来到案几前,展开卷纸,提起毛笔就书写起来!
还好在吕氏的严苛教导下,前身朱允熥练就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不然怕不是要丢人…
而朱元璋却不知道朱允熥在想什么,此时的他看着逐渐落在纸张上的字句,一边品读一边惊喜不已。
最后,整个武英殿内只留下了朱元璋的哈哈大笑声。
惊得殿外的亲卫军、宫女内侍一愣一愣的!
陛下是遇到什么事了,居然开心成如此模样?
多少年陛下没如此爽朗地笑过了…犹记得还是皇后在世之时!
伺候了朱元璋几十年的大太监刘和沧桑的眼眸中闪现一抹追忆之色!
可就在没人看得见的角落,一个小太监深深看了眼武英殿后,悄悄离开了这边,向东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