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南明:雄关漫道真如铁 > 第19章  以荣耀为刃

次日,淮安大校场。
天公作美,碧空如洗,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将万千盔甲刀枪映照得一片辉煌,仿佛上天也在为这场盛会增添光彩。
经过扩编和严格整训的义武营、忠武营万余将士,按营连肃立,军容鼎盛,鸦雀无声,只有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的的声音。
以孙元化为首的新兵们青衫虽换,儒雅犹存,一个个挺直了脊梁,站在阵列最前方,目光灼热地望向点将台。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度压抑却又一触即发的兴奋与期待。
战鼓毫无征兆地擂响!
咚咚咚!
声如闷雷,沉重地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让人血脉贲张。
紧接着,号角长鸣,苍凉而激昂,划破长空。
朱聿键一身玄色戎装,外罩一件轻甲,阳光照在他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步履沉稳地走到台前,目光如电,缓缓扫过台下无边的军阵。
没有冗长的开场,他直接拿起,亲手、郑重地别在赵长歌的左胸甲胄之上。
冰凉的金属贴上胸膛,赵长歌却感到一股灼热瞬间蔓延开来,仿佛那勋章有千钧之重,烙下的不仅是荣誉,更是如山般的责任。
紧接着,朱聿键又从身旁侍从托着的锦盘中,取过一柄连鞘长剑。剑鞘古朴,黑沉沉的,并无过多装饰,却自有一股肃杀之气。
“赐剑!”朱聿键道。
赵长歌双手过顶,恭敬接过。剑入手,沉甸甸的。
“拔剑!”朱聿键的命令再次响起。
赵长歌拇指用力一推剑格,“锵——啷——!”
一声清越悠长的龙吟响彻全场!
一道寒光应声而出,阳光照射在如秋水般澄澈的剑身之上,反射出令人心悸的冷芒。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住剑身靠近剑格处,那里,四个遒劲有力、深入钢铁的刻字清晰无比——保家卫国!
“此剑,名为‘为民’!”朱聿键的声音陡然提高,如同洪钟大吕,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为何取名‘为民’?因我辈持剑,非为求取个人功名利禄,非为效忠某一家一姓之私仇!我辈披坚执锐,为的是保我桑梓父老不受蹂躏,卫我脚下乡土不被践踏,护这天下万千黎庶免遭刀兵之苦!剑锋所指,当为一切祸国殃民、荼毒百姓之敌!”
“赵长歌!”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台下跪着的将领,“你可能持此剑,永铭此志?可能以此剑,真正做到‘保家卫国’?”
赵长歌猛地抬起头,眼眶已然通红,那冰冷的脸上终于出现了剧烈的情绪波动。
他双手高擎“为民剑”,用尽全身力气,嘶声怒吼,声音甚至带上了一丝哽咽:“长歌在此立誓!此生此剑,只为百姓而战!卫护家园,扫平奸佞,百死无悔!若违此誓,人神共弃,天诛地灭!”
“保家卫国!!!”
“百死无悔!!!”
台下的寂静被瞬间打破,欢呼声、掌声如同山呼海啸般爆发出来!义武营的老弟兄们尤其激动,拼命捶打着胸甲,为他们之中走出的英雄呐喊助威。新兵们看得心驰神摇,热血沸腾。
赵长歌归剑入鞘,再次重重一礼,方才起身退到一旁。他紧紧握着剑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胸膛剧烈起伏,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热流在四肢百骸奔腾不息。
随后,表彰继续进行。
赵铁柱听到自己名字时,几乎同手同脚地蹿上台,这个憨厚的汉子看着胸前那枚“毅勇”勋章和赏赐的银两布匹,咧着嘴想笑,眼泪却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他慌忙用粗糙的手背去擦,结果越擦越花,引得台下善意的哄笑,却也让人心头发酸,深知这份荣誉背后的惨烈与不易。
当念到秦汉云、罗念嘉、龙天宥等3名普通士卒和基层军官的名字,授予他们“为民剑”和“奋勇”勋章时,场面更是达到了高潮。
这3人完全懵了,难以置信地互相看了一眼,在同伴羡慕激动的推搡和催促下,才恍恍惚惚、几乎是飘着走上点将台。当那沉甸甸的、刻着“保家卫国”的利剑真正交到他们手中,光芒闪耀的勋章挂在胸前,巨大的荣耀感和不真实感冲击着他们。
龙天宥这个在战场上悍不畏死的汉子,此刻双手微微颤抖地抚摸着冰凉的剑身,眼中水光闪烁,他仿佛透过剑光,又看到了那些永远倒在城墙下的同袍,心中无声立誓:“兄弟们,你们看着,这把剑,有你们的一份!我龙天宥必不让它蒙尘!”
秦汉云性格内敛,此刻也激动得满脸通红,他将剑紧紧抱在胸前,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重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爹,娘,儿子没给你们丢人!”
罗念嘉则显得外向许多,他猛地拔出宝剑,学着赵长歌的样子将其高高举起,向台下致意,阳光下的剑光和脸上灿烂的笑容交相辉映,顿时引来本阵列弟兄们更狂热的欢呼和口哨声。
新兵阵列中,刘让看得眼睛发直,使劲捅了捅旁边的赵海,声音发干:“海…海哥!你看见没!那是为民剑!秦大哥他们…他们真得了!”
赵海同样心潮澎湃,重重点头,声音沙哑却坚定:“看见了吗!王爷说到做到!只要敢拼,只要立功,咱们这些小兵一样能光宗耀祖!以后,咱哥俩也得挣一把!”
新加入义武营的学子们也被这浓烈的情感所感染。
梁敬知抚掌轻叹:“旌旗所指,士气如虹!赏罚分明至此,焉能不胜?”
周俊泽对杨谨阳低声道:“以往只闻军中赏银,今日方知荣誉之重,竟可至此!王爷深谙治军养士之精髓啊!”
韦昌文默默看着,心中对这支军队的认同感又加深了几分。
完成授剑、授勋仪式后,朱聿键再次上前,双手虚按,压下震天的欢呼声。他的声音变得温和却同样有力:“淮安能守住,非一人一骑之功!乃是我全军将士,上下一心,用命血战之结果!凡参与此次守城之旧部弟兄,无论伤否,无论斩获多少,皆有其功!”
他一挥手,只见一队辅兵抬着数十口大箱子上前,箱盖打开,里面是摞得整整齐齐、鲜艳夺目的红色战衣,以及白花花的银锭!
“凡参战之义武营、原城守营将士,除应有饷银、抚恤外,每人特赏新制赤色战袍一件!于左胸心口处,绣‘义武’二字!”朱聿键拿起一件展开,那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两个黑色的“义武”大字赫然在目,针脚细密,气势磅礴!“另,每人加赏银二十两!肉五斤,酒一坛!”
命令下达,那些经历了血战却未能获得勋章宝剑的老兵们,原本还有些许失落,此刻瞬间被巨大的惊喜淹没!红色的战衣!这颜色在大明军中非同一般,往往是精锐或军官的服色,更别提还绣着代表他们出身和荣耀的“义武”二字!这不仅是实用的奖励,更是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份象征和集体荣誉!
“王爷千岁!”不知谁先喊了一声,顿时,“王爷千岁!”“誓死效忠!”的欢呼声再次震天动地响起。
老兵们激动地接过崭新的红袍,迫不及待地披在身上,相互打量着,捶打着对方的胸膛,笑声和眼泪混杂在一起。二十两白银,五斤肉,一坛酒,更是实实在在的厚赏,足以让家人过上一段好日子,足以告慰之前的艰辛搏杀。
新兵们看着身边披上红袍、喜气洋洋的老兵,眼中充满了羡慕。
表彰大会在无比热烈、近乎沸腾的气氛中结束。将士们久久不愿散去,依旧沉浸在巨大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