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是张氏母亲的母亲的舅舅的孙子的儿媳妇的弟弟——
也就是张氏的远房表弟,一个人背着书箱进京赶考,说是来投靠张氏。手里还有张氏那素未谋面的舅姥爷的信。
作为一个现代的萧锦瑟听到这七弯八拐的关系就晕了,不是,那么远的亲戚都认啊?!
她前世看新闻,好多现代人连堂哥堂妹都不认识,甚至差点还谈恋爱。
邱嬷嬷笑着解释:“虽说那位陈举人离得远,可都在老家一个县里。听闻举人这次千里迢迢,不光带来了不少家中特产,还捎了许多亲朋的口信。昨日夫人听得很高兴。”
萧锦瑟点点头,行,确认是真有这么个人就行。
不过她心里也纳闷——小说里没这一出啊?而且科考不是还有一年吗?
转念一想,或许原书中此时的侯府已经岌岌可危了,人家就算来京城,也不会来投靠这里。
等等,他姓陈?
“他叫什么名字?”
“那举人名叫陈槐书。”
没印象,估计也是个名落孙山的。
萧锦瑟暗暗在心里吐槽:还坏书呢,都说这书念坏了,还指望高中了?早点改名吧!
马上就过年了,府中庶务一日比一日繁多。前院要结算年底账目,后院忙着清点年货,厨房更是早早就炖起了腊肉和酱牛肉,满院飘香。仆妇们挑灯赶做灯笼、窗花,院里挂起一串串大红的灯笼,连门口的石狮子都被围上了大红绸子,透着喜气。
转眼便到了除夕夜。
按规矩,侯府一家应当进宫赴圣上的宴,毕竟乾熙帝的羊毛,一年真薅不到几次。
可小说里对那宴席的评价——冷菜为主,吃起来跟啃冰坨子差不多,还要听那些冗长得能催眠的礼仪曲子。
萧锦瑟觉得,这小说里说好的东西未必真好,但能被吐槽得这么详细的,那一定很糟——既然如此,不如一家人在家围炉热热闹闹来顿牛肉火锅!
这个提议得到了府中上下的一致赞成。
厨房忙得脚不沾地,切得满案子雪花牛肉片,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浓汤,香气氤氲。双胞胎更是得寸进尺——既要泡芙,又要蛋糕,还要求上面插小旗子。
萧锦瑟竟也破天荒地一一答应了。
晚间开席时,窗外烟花如雨,院中红灯摇曳。
萧锦瑟秉持着“大咖压轴”的出场原则,慢悠悠进了屋,扫了一圈人,随口问:“怎么没让你那远房表弟过来一起吃?”
张氏抬眼笑道:“早就让人请过一次,他刚来京城,怕生得很,一个人闷在屋里。儿媳就让人给他送一份去了,免得拘着。”
萧锦瑟也不在意,作为大家长自然高兴,举杯向全家宣布:“新的一年,不求事事顺利,但求惹我们的没一个好下场!”
“还是那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张氏立刻接话:“人再犯我,我誓不饶人!”
姚氏拍桌:“拒绝内耗自己,有事直接发疯!”
林承曜笑着端着奶茶杯站了起来:“等等,这府训得咱们一起说!”
话音刚落,“唰——”的一下,一桌人全都站了起来。就连双胞胎也学着大人那样,踩在椅子上,一本正经地举着小杯子,像是在参加什么庄严的盟誓。
下一瞬,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地落在——唯一还稳坐的周彦恒身上。
周彦恒眨了眨眼,心里其实并不太认同这种有点“嚣张”的发言,但眼下不跟着站,是不是不大礼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