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破浪三十年 > 第74章  十四年拉开的差距

县里最近这两年流行起同学聚会。
深秋的一个下午,许志远刚准备去上班,石勇打来电话,通知他同学韩卫东从外面回来了,周末高中同学聚会,地点定在计生办会议大厅,让他顺便通知下林雨生和刘大亮。
许志远挂掉电话,心情非常激动,他对这次同学聚会充满向往和期待。
自从81年毕业后,同学们就离开学校各奔东西,有的考上大学、有的做生意、有的回老家务农、有的去了外地。
一晃14年过去,大家为了养家糊口在不同的岗位上忙碌着,就算同在县城也不是都能见面,经常聚在一起喝酒的也就屈指可数的那几人。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重聚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周末,计生办的工作人员都不上班,那里地点大,而且有麦克风,是聚会的好地点。
为了参加同学聚会,许志远一大早就精心打扮起来——贴身穿白衬衫,搭配深蓝色羊毛衫,系着品牌领带,外套是深灰色西服,头发还用摩斯定了型,人显得格外精神。
他一进大厅,就看到好多同学都已经到了,各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有好几个男同学都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脚上的皮鞋擦得锃亮。
女同学们穿着不同款式和花色的衣服,有穿呢子大衣的,有穿羊毛裙的,有的还烫了大波浪的卷发,她们都涂了口红,精心打扮过。
虽然比起当年都变化很大,但还是基本能对上号。
石勇原本坐着跟夏春阳说话,看到许志远进来,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朝他挥着手,高声喊着:“志远,这边坐!”
许志远边微笑着和其他同学打招呼,边向石勇那边走去。
许志远手里拿着长方形的人造革男士手包,他原本觉得很时尚,但发现没有一个男同学拿手包,顿时觉得自己像乡里土包子进城里一样,特别扭。
他在落座时趁别人不注意,把包放在椅子上靠近椅背的地方,然后坐在椅子上,悄悄用手把包立起来,把身子往椅子后背靠过去,手包被挤在屁股和椅子靠背之间,他心里总算踏实了。
他抬头环视一下四周,刚好看见一个扎马尾辫的女同学踩着高跟鞋,走进大厅。
石勇一眼就认出了她,赶紧站起身喊着:“吴燕,快来,这边坐!”
吴燕落落大方地走过来。
石勇连忙迎上前,嬉皮笑脸地说:“咱上学那会儿,我经常找理由问你借橡皮擦,问你数学题,你能一点感觉都没有吗?”
说着还暧昧地看着吴燕,吴燕只是微笑一下,并没有回答。
石勇接着说:“后来毕业了,我朝思暮想,做梦都想见到你呀!今天总算见到了,咱俩得握握手。”
吴燕并没把手伸过去,似笑非笑地瞪了石勇一眼,嗔怪道:“你就会耍贫嘴!现在再说这话还有啥用?早干啥来?”
坐在旁边的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石勇脸皮厚,并没有感觉尴尬,而是笑着从旁边拉一把椅子过来,礼貌地让吴燕坐下。
吴燕客气道谢后坐下。
这次聚会是韩卫东召集的,所以大家一致推荐他为“同学会长”。他也不客气,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韩卫东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踱着方步缓慢走上台。
他手里拿着两张用稿纸写好的发言稿,清了清嗓子,然后看了眼发言稿,对着麦克风说:“今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同学们毕业十四年后,终于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再次见面了!”
大厅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韩卫东抬头看到同学们都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他那肥胖的脸上立刻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接着又低头看着稿纸念着:“时光荏苒,我们同在一个教室里读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然而我们不再稚嫩的脸庞又告诉我们,再也回不到在教室里朗朗读书的那个年代了。”
韩卫东突然拔高声音,“在分别后的这十多年里,同学们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领域里,为国家作出贡献,都成了栋梁之才!下面的时间留给同学们,大家做下自我介绍,汇报一下自己在毕业后的这些年里取得的成绩。”
同学们一片哗然,有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他是韩卫东吗?我记得上学的时候,他可是又黑又瘦呀!”
坐在石勇身边的吴燕小声说:“韩卫东变化真大!十多年没见,这要是走在大路上跟他擦肩而过,还真认不出来他。”
韩卫东听着大家的议论声,自信地笑笑,“同学们都说我变化大,那我先介绍下自己,毕业后没考上学,就去做了生意,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现在是华东知名品牌酒的总代理!”
他昂起头,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一双透着精明的小眼睛,快速地扫视台下坐着的同学。
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有几个同学在下面小声议论着:“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
“谁说不是呢?咱上学那会儿,韩卫东每次考试都倒数!”
“所以说十年河东转河西。”
接着上台的是穆荣,她一上台,女同学们立刻投去羡慕的目光。
男同学们也都被吸引,齐刷刷地盯着她看。
她还跟上学时一样苗条,穿着合体又精致的羊毛裙,原来的两根麻花辫变成散落在肩上的小卷碎花,衬托着她那张标准的瓜子脸和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比起当年又增加几分成熟美。
上学那会儿,她就是班花,家里条件又好,常常招来女同学的羡慕和男同学的爱慕。
时隔多年,她一如当年一样,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同学们的眼球。
吴燕羡慕地看着她,“咱跟人家穆荣没法比!当年她爸就是某局的局长,咱同学私底下都说‘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石勇补充道:“她老公爹还是咱县的副县长呢!”
吴燕感叹道:“同人不同命呀!其实咱上学那会儿,班里就有好几个男同学都喜欢穆荣,听同学说刘满意还给她写过求爱信呢。”
石勇惊讶地瞪着眼,压低声音说:“他咋不尿泡尿照照自己?长得跟没进化好的样,家又在乡下,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许志远听了石勇说的话,心里五味杂陈。他当年也暗恋过穆荣,知道人家条件好,只能把这份单相思偷藏在心里。
那时候,他常站在远处关注着穆荣。
有几次放学后,他特意从穆荣家门口过,不是能闻到饺子香就是能闻到鸡蛋蒜泥香,那时候普通人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饺子是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鸡蛋蒜泥更是不敢想。
他自尊心强,想想自家条件跟穆荣家比简直天壤之别,越想越自卑,赶紧背着书包快步回家了。
以前以为没娶到穆荣会是一辈子的遗憾,在娶了郑晓红后,这么多年,那遗憾竟然都未曾再想起。
接着又有几位同学上台作自我介绍,他们都是当年考上大学的,毕业后被分配在县城各个单位工作。
轮到石勇发言,他走上台,微笑着说:“同学们好!我上学时语文就差,简单说几句,我现在是做生意的个体户,感谢国家政策好,允许私人做生意,我才有今天!挣的钱不多,能解决温饱……”
石勇从台上刚下来,就听有人喊:“石勇,你啥时候学会谦虚了?”
众人齐齐看向说话那人,石勇也很快认出对方是苏争,他赶紧笑着走过去,苏争也站起身迎上来,俩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苏争说:“我这次回来,听说咱县里流传这样的段子:个体户,逃税赋,一年成为万元户!”
石勇赶紧解释:“我可是老老实实纳税的公民。”
苏争笑了,“我又不在税务部门工作,又不查你偷税漏税,你吓那么狠干啥?”
石勇拍拍苏争的肩膀,看见他戴着眼镜,就调侃道:“你小子可比原来斯文多了,一看就像个学者,现在在哪儿高就呢?”
苏争用手扶了下眼镜,笑着说:“我毕业后留校了,在大学里当讲师。”
石勇得意地说:“那还真让我猜中了,混得不错呀!”
轮到许志远上台发言,他轻轻整理下领带,不紧不慢地走上台,“时光荏苒,一晃我们毕业十四年了。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参加同学聚会,同时也感慨万分!毕业那年,我落榜了,历经四次高考才考上上海美院,现在是咱县一中的美术教师,咱上学的时候老师常讲‘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我现在就是为了那五斗粮当上了孩子王。”
台下的同学们都被许志远幽默的发言逗笑了。
接着又有个女同学上台发言,她穿着过膝的毛呢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碎花丝巾,头发烫成大波浪,耳朵上戴着大号的金耳环。
石勇看着台上既陌生又有点熟悉的面孔,问许志远:“她是罗荣?”
“是她。”
石勇说:“她比上学那会儿胖多了,不仔细看都认不出。”
许志远点点头表示有同感。
罗荣面带微笑侃侃而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大家有的上班,有的干生意,还有的修理地球(干农活),干啥的都有。我比较特殊,是家庭大学屋里系,刷锅洗碗带扫地……”
同学们听后一阵哄笑。
吴燕小声说:“听说罗荣婆家有钱,家里开了个印刷厂,她结婚后就没上过班。”
许志远附和,“我也听说了,她现在是全职太太,在家相夫教子!”
吴燕感叹道:“看来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呀!”
同学们都自我介绍完毕,韩卫东再次走上台。
“下个节目是唱歌,希望同学们都能自告奋勇上台,我先开个头。”
韩卫东用不标准的闽南话唱了一首《爱拼才会赢》。
同学们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非常热情地给他鼓掌。
罗荣一首《粉红色的回忆》,婉转动听,女人味十足,台下的男同学们都鼓掌加起哄,让她再唱一首。
盛情难却,她又唱了首《甜蜜蜜》,再次迎来大家热烈的掌声。
穆荣唱的是《走过咖啡屋》,在石勇的怂恿下,吴燕鼓足勇气唱了《小城故事》,刘大亮则唱了《爱你在心口难开》。
同学们在下面议论着,猜测他这首歌是唱给哪位女同学的。
他一下台,就有男同学凑过去问:“老实交代,唱给谁的?”
接着又有人大声问:“刘大亮,你当年到底爱的是谁?”
同学们一阵哄笑,刘大亮笑而不答。
石勇上台,双手捧着话筒,全情投入地唱了《同桌的你》,虽然不怎么在调上,但同学们还是给予他热烈的掌声。
许志远唱的是《送战友》,浑厚的男中音,加上倾注了满满的情感,博得了满堂彩。
大家都起哄让他再来一首,许志远看盛情难却,就提议和大家共同唱一首《众人划桨开大船》。
大家一起合唱,台上台下互动得非常好,这让韩卫东心里很不舒服,感觉许志远抢了他的风头。
许志远刚唱完还没走下台,韩卫东就迫不及待地上台,对着话筒说:“我带同学们一起唱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
紧接着台上、台下一片歌声和欢呼声,把这次同学聚会推向高潮。
谁也没注意到坐在角落里的刘满意,他穿着洗得褪色的半旧衣服,还带着个十多岁的男孩,那男孩眼神怯怯的,一看就是从乡下来的。
有个同学无意间看见坐在角落里的刘满意爷俩,先是一愣神,接着低声对邻座同学说:“今天是同学聚会,刘满意竟然把儿子也带来!”
另外一个同学非常理解地说:“他在乡下挣钱不容易,还不是想带儿子来城里吃顿好的吗?”
很快到了中午,韩卫东站在麦克风前高声喊着:“同学们,到饭点了,中午在喜事来大酒店就餐,同学们有没说完的话,咱到饭店边吃边说。”
同学们都起身往外走,有的同学正聊在兴头上,也只好随着其他同学站起身,边聊边走出大厅。
许志远站起身,刚要走,吴燕眼尖,看见许志远落在座位上的手包,连忙好心提醒道:“许志远,你的包。”
许志远尴尬地笑笑,很礼貌地向吴燕道谢,伸手拿起手包和石勇一块向外走去。
为了不让其他同学看见他那不上档次的手包,他故意把肩膀靠近石勇前胸,刻意把拿手包的那只手往自己身体的侧后面放一点,想借着石勇高大的身躯把手包遮挡住。
这样无论走在前边的同学,还是走在后面的同学,都不会发现他拿的是人造革包,避免尴尬。
石勇知道许志远是走着来的,就让他和夏春阳、吴燕都坐他新买的夏利车。
许志远刚要上车,有人拍了下他的肩膀,他一惊,慌忙把手包夹在腋下,回头看去,他惊讶地大声喊道:“林雨生?”
林雨生笑着伸手搂住许志远,石勇回头看到他就问,“你咋才来?”
林雨生松开搂住许志远的手,上前跟石勇握手,“我坐早班大巴车回来的,本来能赶上同学聚会的,没想到车在路上毁了,就来晚了。”
吴燕被一个女同学叫住,她们几个女同学一起坐韩卫东的桑塔纳先走了。
石勇带着许志远、夏春阳、林雨生,开着红色夏利来到喜事来大酒店。
许志远一行四人坐在韩卫东的邻桌,他无意间看到韩卫东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真皮手包,暗自庆幸刚才故意把那个不值钱的人造革手包放在了石勇车里,成功避免了尴尬。
这次聚会一共来了三十名同学,加上刘满意的儿子,一共31人,按一桌八人,四桌刚好够。
七个女同学众星捧月般簇拥着穆荣坐满一桌。
许志远这桌还有一个空位,除石勇外,其他人都是在各个工作单位上班的,大家互相谦让,谁都不肯坐正位,最后只能空下来。
韩卫东那一桌男女都有,挤了10个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想去人最少的那桌。
人最少的那桌只坐了六个人,除了刘满意父子俩、两个乡村代课教师,还有两个在百货公司上班的。
百货公司以前是好单位,这几年效益差,发不上工资,日子也不好过。
他们都穿着朴素,精神面貌也跟从前没法比,不知道是怕被混得好的同学看不起,还是不想做陪衬,亦或是感觉跟混得好的同学不是一个阶层的,他们默默地坐在另一张桌上。
许志远坐在餐桌旁,快速扫了下每桌坐的同学,大家好像都心照不宣,自觉找到属于自己的座位。
他脑海中忽然冒出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到12点,同学们都落座了,又等了一刻钟,还是没开席。
就在同学们都闻着时不时从后厨飘出来的菜香,开始吞咽口水时,韩卫东从座位上站起身,手里握着一个如砖头大小的手提电话——摩托罗拉9900,也叫翻盖大哥大。
他接了个电话后,环视一下四周,大声喊道:“石勇!”
石勇答应着站起身。
韩卫东说:“我这桌坐满了,我看你那桌还有个空位,你给刘强留个正位。”接着又补充道:我刚接到刘强的电话,他说在给县领导赶稿子,要晚来一会儿。”
石勇爽快地答应下来。
大家顿时明白了,之所以延迟开席,是有重要人物没到。
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刘强。
“听说他现在混得不错,给县长当秘书。”
“他上学的时候就猴精,会来事。”
“他成绩好,是块当官的料。”
“听说他岳父是副县长,那叫朝中有人好做官!”
林雨生总结道:“看来咱同学混得都挺好!有做生意的,还有当官的。”
石勇绘声绘色地说:“我看最有钱的得数韩卫东,他手里拿的是现在最时尚的手提电话,也叫大哥大,一个得一万多!打、接都要一分钟五毛钱。”
夏春阳感慨道:“像我们这些靠工资吃饭的人,别说买,真送给我用,每个月的话费都交不起!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许志远听到这话,立刻想到他故意放在石勇车上的手包,要是跟韩卫东的真皮手包比,的确得扔!
他想着想着,心底泛起波澜,好久都没有的自卑感又涌上心头。
同学们干坐着没事干,又七嘴八舌地回忆起往昔。
“咱小时候盼过年,因为过年能穿新衣裳、吃饺子、还有压岁钱……”
“那时候,弟弟妹妹都是拾哥、姐穿剩下的衣服,穿烂了就贴块补丁接着穿,咱上学的时候谁没穿过带补丁的衣服?”
“那时候物资匮乏,还记得我们在语文课本上学的南京路上的好八连吗?”
几位男同学异口同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说过了穿,又有同学开始说吃,“咱们小时候,吃的是红芋饭、红芋馍……”
他还没说完,就有几个男同学一起大声说:“离了红芋不能活!”
“小时候都是吃杂面馍,现在不但能吃上白面膜,鸡鱼肉蛋在菜市上也都能买到了。”
“男同学一个个穿得西装革履,女同学穿得更好看!”
许志远说:“我们这代人是咱赶上了好时代!改革开放后,咱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这时,有人喊了一声:“刘强来了!”
大家一齐向饭店门口看过去,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戴着一副眼镜,迈着矫健的步伐向这边走来。
他头发偏梳,用摩斯定了型,中等身材,穿着藏蓝色的西装,里面穿着白衬衣,深蓝色羊毛衫,系着枣红色领带,金色的领带夹闪着亮光,右手还拎着一只皮包。
大家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迎接他。
他走过来看着同学们,微笑着点点头,并没有因为迟到,让同学们久等而有一丝歉意,就连同学们站起来迎接他,都感觉是应该的。
韩卫东满脸堆笑,谄媚地说:“刘秘书,正位我都给你留好了,就等你来开席了。”
刘强看着他微笑着点点头。
石勇毕恭毕敬地做了个“请”的手势。
刘强在正位落座后,其他同学才陆续坐下。
石勇打开一瓶双轮池酒,开始倒酒,夏春阳端起倒好的第一杯酒,越过林雨生和许志远,小心翼翼地把酒杯放在刘强面前,接着才把盛满酒的酒杯依次递给其他同学。
这时,凉菜、热菜都很快端上桌。
共同喝了两个酒后,同学们开始敬酒,大家不约而同地先敬刘强,并说着:“祝刘秘书步步高升!
韩卫东那桌人都一起举起杯敬他,并说着:“祝韩老板发大财!”
许志远看到眼前的情景,想到了一句古语:“不信但看宴中席,杯杯先敬有钱(权)人。”
聚会的宴席很丰盛,不但有整鸡、整鱼、海参、鱿鱼,还有冰糖肘子。
同学们吃得、喝得都很尽兴,现场气氛非常和谐。
等到最后一个丸子汤上来时,同学们都已经吃好,好几个男同学都喝得红光满面,他们互相打着招呼,离席了。
许志远不胜酒力,他走在回家的柏油路上,脚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不知过了多久才晕晕乎乎地回到家。
他直接走进卧室,坐在床沿上,叹了一口气说:“只有自己混得样道的(好),别人才会拿你沉甸的(敬重你)。”
说完脱掉鞋,衣服都没脱,倒头睡在床上。
郑晓红午睡刚醒,看见许志远从早晨去参加同学聚会前的憧憬、盼望,到聚会回来后的感慨、惆怅,疑惑不解地问:“志远,你这是怎么了?”
许志远没回答,郑晓红再看他时,发现他已经睡着了。
同学聚会后不久,许志远听说教育局里需要文笔好的年轻人写材料,他就拿着最近两年在报刊文摘上发表的几篇作品来到教育局,毛遂自荐。
教育局的金局长仔细阅读了他发表的作品后,非常欣赏他的文笔,当即决定把他调到教育局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
就这样,许志远由原来的美术教师变成教育局的笔杆子。
虽然工资没涨,但能去局里工作是许多年轻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许志远也因此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