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这位明星过分热情! > 第20章.人才还得自己培养!

在中国,现阶段,导演在演艺圈的地位很高,非常高。
就算是陈元现在折节下交,以后人家干出了成绩,大概率也会被挖角,离开单干,除非陈元能用足够的利益进行捆绑。
陈元需要的是跟工具人编剧一样的工具人导演,能按照既定的要求把公司的项目(陈元的奖励)拍(文抄)出来。
这样的人走了也不心疼。
如果元宇宙以后是以这种方式运营的话,根本不像是一家国内的以导演为核心的影视公司,
而是类似好莱坞,制片人把控项目全局,剩下的导演,编剧,摄影,道具,美术等等全都是工具人的制片人中心制。
制片人中心制,这陈元可不陌生。
因为在后世,当下全球电影工业的成熟范式的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在国内成功成为了主流,只不过演变的方式比较令人唏嘘罢了。
制片人中心制,顾名思义,制片人是名副其实的项目boss,统筹创作团队包括导演、摄影、美术等等。
把导演从日常的创作外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用于创作。
更有利于投资方的利益,更能保证影片的预算合理、拍摄周期。
还有利于从全局出发,制定统一的项目开发、制作、营销、发行、海外、品牌延续的整体战略。
当然,陈元也知道他在自己的公司里开挂自嗨这只是形式上像制片人中心制,实际内里差了十万八千里。
细细一想,陈元依靠外挂若是把公司绝大多数人都变成工具人他直接吓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真要这么运作,整个公司的安危与未来全部系与他一身。
现在公司规模还小,他的【面对面传输】看上去还挺bug的。
但若是以后公司业务扩增,同时操持多个不同类型的项目,难道还得他一个人完全控制操持这些业务吗?
【面对面传输】首先得面对面呀,到时候陈元怕不是得一天到晚跟人面对面聊天传递他的想法吧?
没有只要他大脑停下思考,公司就有可能出现卡壳,那他陈元到底是开了个公司,还是给自己盖了个厂上班呀?
绝对不能让元宇宙全部充满工具人,必须得有一群有真才实干的帮手来协助他管理公司与项目,
陈元只需要盯着公司的大方向,以及关乎元宇宙发展的重点项目。
而影视行业的优秀管理人才,基本全都得有丰富的制片人经验。
陈元想要找得力帮手,除了直接在外搜寻招募,能否借助他现在的外挂力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制片人,支撑起元宇宙公司呢?
仔细了解了一番国内影视产业环境,陈元深感绝望,难,很难,非常难。
想要在现在的内地搞制片人中心模式可谓是千难万难。
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也不是凭空就冒出来的,它建立在好莱坞完善的影视工业链条上。
影视产业工业化可不是拍出两部《流浪地球》这样的重投资科幻片就算工业化了。
工业化是运转依赖于一套精密分工、资本管控和专业协同的工业链条。
全链条分工明确,标准化流程,现在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影视产业基本还处在各个团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
陈元想要弄出正儿八经的制片人中心制,那不夸张的说得扛起光电局的责任,重塑国内整个影视生态才可以。
除非陈元能跟尤里一样能心灵操控,否则利益牵扯如此巨大复杂,神仙老子来了都难完成。
国内的电影模式师从老毛子的导演中心制,一直强调的是导演的艺术权威。
即便93年打破统购统销,但导演中心制已成行业惯性。
第五代导演如老谋子,陈楷哥等人凭借国际声誉和个人品牌垄断资源,又进一步巩固了导演话语权。
国内的影视投资者也更倾向押注名导,制片人是个什么职位估计有人都没听说过。
2010年后大量热钱涌入影视业,资本跑通了‘流量明星+粉丝经济’模式,导致资本更依赖导演、明星而非制片人把控质量。
国内也相当缺乏兼具艺术鉴赏力与商业运营能力的职业制片人。
多数制片人出身金融或行政背景,创作干预能力弱,常沦为融资工具或挂名职务,实际决策权常常被投资方或导演架空。
观众和媒体也习惯将电影视为导演个人作品,强化导演的文化权威。
艺术电影节,如戛纳、柏林以导演为评奖单元,进一步抬高导演地位。
在这个过程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徐光头,赵燕子等明星转型的制片人,但他们能成功更多依赖个人影响力而非专业制片能力。
不过制片人中心制并非一直没能在国内生根发芽,国内电视产业自己玩死自己后,爱优腾一统天下,就采取了制片人中心制。
因为这样的模式与互联网公司管理项目的架构天然吻合,视频网站寻找自己信得过的制片人,然后制片人拉起队伍操盘项目。
但没学到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的精髓,弊端却学了个十足十。
网剧的画质,服装道具是越来越精良了,但整体剧集的质感却比十几二十年前的剧差太多。
而且一个题材火了,马上有许多跟风之作冒出来抢流量热度。
当下现况是投资方都更愿意选择信任导演,演员与经纪人都更愿意跟导演合作,编剧更愿意直接跟导演沟通。
制片人,制片人是哪根葱?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导演相比于制片人更能得到创作、演员、资金等方面的信任。
制片人没有任何得到锻炼的机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制片人深度的参与项目,也就不会有制片人成长起来。
所以说想要靠谱的人才,最靠谱的方法还是得自己培养。
陈元决定多对自己公司员工留意观察,找到那些脑子活络,沟通能力强的人进行培养。
也不能光说不练,从易到难让他们去操持不同的项目,培养出元宇宙的嫡系管理人才。
当然也不光是重视制片人人才,
编剧,导演,摄影,美术等等岗位的所有员工,陈元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用【面对面传输】传过去合适的灵感点子,
瞧瞧哪些人才可以借此创作出好作品,哪些庸才给了超前的点子也是废物一个,用这种高效方法为元宇宙筛选培养人才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