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边军悍卒:从鸡蛋换老婆开始! > 第211章  风雪送行,必有归期!

京城,皇宫,武英殿。
朱欢闭着眼,轻揉眉心,自他登基后便开始处理积压的政务。
一连七日,朱欢未曾好好休息,纵使他是铁打的筋骨,也甚感疲惫。
“陛下,这是根据您的意思,户部拟定的官员职位调动,请陛下过目。”
丞相王瑾含笑,双手奉上名单。
“朕乏了,王相讲一讲吧!”
朱欢的眼睛未曾睁开,随意地挥了挥手。
丞相王瑾于是展开了文书,轻声讲述。
“任命参将秦蜀,为京军大营都指挥使;任命羽林军副统领吕蛟,为羽林军统领;任命岭南千夫长司宇,为紫荆关守将!”
前三位人员调度,皆在兵权。
京军、羽林军、紫荆关守军,如今悉数落入朱欢掌控。
“任命原吏部侍郎房玄,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原都察院左都御史杨莲,往国子监任国子监祭酒!”
杨莲的位置十分重要,乃是将来王瑾帮助朱欢铲除异己的利刃。
杨莲从堂堂左都御史,成为国子监祭酒,落差可谓从天上到地下。
“任命随军参军房玄,为通政司左通政,兼任翰林侍讲;任命随军参军关增,为兵科给事中!”
房玄、关增二人都是随着朱欢征战檀州的,后檀州朱欢兵败,房玄、关增在乱军中侥幸活了下来。
但朱欢对他们的态度十分明显,房玄成了通政司的二把手,翰林侍讲更是皇帝的身边人,官职虽不大却没人敢轻视。
而关增担任的兵科给事中官职不高,又是个得罪人的职位,亲疏远近,一观便知。
“任命崔昂,为辽东宁远卫指挥同知;任命石岗,为辽东宁远卫指挥佥事。”
崔昂、石岗皆是齐王府的幕僚,要派人盯着林枫,他二人是最优选。
之后还有一系列的人员调度,不过那些都是论功行赏在檀州之战中有所建树的将官们,朱欢并不关心。
“好,户部拟定的名单朕很满意。”
朱欢轻轻地揉着眉心,忽然问了一句。
“秦王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京城局势日渐稳定,檀州的议和亦结束,朱欢最在意的还是秦王朱玉。
“启禀陛下,为秦王殿下挑选的护卫已经准备好了,明日就可出发。”
秦王朱玉去三清山,身边的仆从不过八人,但看守秦王朱玉的却多达八百人。
八百人精挑细选,确保全部忠于朱欢,不能留下一丝隐患。
朱欢的眼眸微微睁开。
“常将军、张大人、杨大人三人反应如何?”
常茂、张郃、杨莲三人已经从天牢离开有三日了,他们的一举一动朱欢每天都要知晓。
“常将军家里请了郎中,听说染了风寒卧病在床;张大人当日就去了刑部官廨处理积压的政务。”
王瑾想了想,说道:“至于杨大人没什么动静,据说在筹备找人誊抄家中的孤本书籍的事宜。”
朱欢微微颔首,神情松弛了些许:“看来他们三人还算识时务,当初丞相劝朕手下留情,劝得对了。”
王瑾笑了笑,道:“陛下过誉了,是陛下宅心仁厚给了他们一次机会,不过……”
顿了顿,他继续道:“陛下,明日秦王离开京城前往三清山,还要再看一看那三位大人的反应。”
朱欢的眸子里闪过一抹寒芒。
“哦?他们还敢亲自送别不成?”
王瑾点了点头:“老臣觉得他们或许有表示,若三位大人没有亲自过去,说明他们对陛下是有敬畏之心的。”
“若三位大人亲自过去了,那就……”
“他们敢!”朱欢拍案而起,“朕对他们还不够仁厚吗?只将杨莲降职去了国子监,他们还敢念着秦王?”
“陛下息怒!”
王瑾忙躬身行礼:“老臣明日会派人盯着,一有结果,立刻禀明陛下!”
朱欢冷着脸,微微颔首:“好!朕倒要看看,他们的心到底向着谁!”
……
翌日,大雪。
天寒地冻,京城内格外萧索。
秦王朱玉的车队从宫中离开,缓缓驶向城外。
路上行人稀疏,偶尔有些人,也被车队肃杀的气氛震慑,躲得老远。
马车内,秦王朱玉脸颊消瘦,闭着眼眸一言不发。
蒙质、左立二人相伴左右。
左立轻声说道:“殿下,您冷不冷?若是冷,在下让他们再给您加个暖炉。”
蒙质、左立全都是武人,身子骨强健。
朱玉遭逢剧变,在宫中被幽禁的日子里吃了不少苦,染了风寒。
“没事。”
朱玉睁开眼,眼神里透着一股子疲惫与感伤。
“皇兄给本王准备的马车结实、暖和,便是没有暖炉都没事。”
左立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殿下,听说三清山山清水秀,冬日见不到雪的,等到了那边就好了。”
朱玉微微颔首,却不见喜色。
他生于北方长于北方,三清山的风景再好,也终究比不过京城的银装素裹。
蒙质叹了口气,道:“我们走了一路,已经快到城门了,却不见任何一家大人来送行,他们真这般无情?”
蒙质被生擒后曾受到了朱欢的招揽,他断然拒绝了朱欢,沦为朱玉的亲随,跟随朱玉一起前往三清山。
闻言,朱玉倒是没有丝毫不满:“皇兄登基,京城人人自危,谁会来烧本王的‘冷灶’呢?若他们真的来了,本王会一生感念情谊,若不来也不会怪他们。”
车队终于离开了京城,出了京城外面一片白茫茫。
忽然,马车停下,车外的仆从前来禀报。
“殿下,外面有人来送行,想见殿下一面。”
“哦?”
朱玉平静的眸子泛起波澜,他起身快步走出车厢,想看看是何人会来送他。
城外,停着三驾马车,除开那些车夫、仆从外,当头三人朱玉全都认识。
一身玄衣,英气勃勃的青年乃是常春,归京后受封扬威将军,比荡寇将军高了一级。
常春身旁文质彬彬的青年名为张栋,刑部尚书张郃之子,翰林院编修。
最后一个身着儒衫的青年,面白如玉,名为杨业,杨莲之子,任国子监五经博士。
三人分别代表了大将军常茂、刑部尚书张郃,以及前都察院左都御史杨莲。
“拜见秦王殿下!”
三人齐齐向秦王朱玉行礼,朱玉急忙从马车上下来。
“不必多礼,三位不必多礼!”
秦王朱玉以为他离开京城,会悄无声息,无人相送。
如今竟然有三家来送他,已是意料之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