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我不是宇宙主宰 > 第5章 叶墨的日记⑤

核战纪元八年?元月二十?
永夜,冰冷的火种
那块硬盘,那块记录了“收割者”足迹的冰冷石子,没有立刻带来希望,反而像一块沉重的铅,压在每个知情者的心头。
我们知道了一些东西,却又仿佛什么都不知道。那诡异波形带来的更多是更深层次的恐惧和无力感。我们面对的是一种逻辑、科技树乃至存在形式都完全陌生的“天灾”。
据点里的气氛变得更加怪异。一部分人彻底陷入了更深的麻木,仿佛知道了这“答案”反而抽干了他们最后一点力气。另一部分人,以赵叔和那几个还残存着技术背景的人为核心,眼中则燃烧起一种近乎病态的、偏执的光。
那是一种被逼到绝境、退无可退之后,从绝望废墟里生长出来的疯狂。
“我们不能就这么看着!”赵叔在一次私下聚集时,声音嘶哑却斩钉截铁,他面前是我和另外两个前工程师——老陈和莉娜,“老张用命换了这条线索,阿伦也死在了路上!这玩意儿……”他指着那反复播放诡异波形的屏幕,“……不管它是什么,它是我们唯一能摸到的那东西的边角!我们必须弄懂它!就算死,也得蹦跶出点动静!”
核战纪元八年?二月?
永夜,逆向的苦难
一场在文明废墟上进行的、绝望的“科技考古”和“逆向工程”开始了。
我们没有实验室,没有超级计算机,甚至没有稳定的电力。有的只是帝国大厦地下深处这个辐射超标的避难所,一堆从废墟里扒出来的、拼凑起来的破烂设备,以及几十个被饥饿、辐射病和绝望折磨得形销骨立、却硬撑着不肯倒下的人。
老陈,战前是某个研究所的信号处理专家,如今头发几乎掉光,眼睛却亮得吓人。他带着几个人,几乎不眠不休地泡在那堆破烂仪器前,试图用各种匪夷所思的土办法过滤、放大、分析那诡异信号的细节。他们发现信号中某些极高频的脉冲序列,似乎蕴含着某种惊人的能量传递模式,但其物理原理完全未知。
莉娜,曾是材料工程师,现在负责带人搜集“实验材料”。他们冒险深入辐射更高的区域,从坠毁的飞行器、废弃的实验室甚至那新裸露的海床怪石中,寻找任何可能用于制造探测或实验装置的特殊合金、晶l或残留化学品。每一次外出都可能减员,每一次回来都带着新的辐射灼伤和寥寥无几的“收获”。
我则凭着那点宇航预备知识和对老张叔笔记的理解,试图从元数据入手,结合那信号指向的“地月系l2点”,计算那东西可能的结构、质量分布甚至动力来源。我的“计算工具”是半本破烂的物理手册、一块还能偶尔显示点东西的平板电脑、以及大量徒手演算的废纸。结果荒谬而不确定,但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我们像是在用石头和木棍试图拆解一台光刻机。
失败是常态。设备频繁烧毁,思路不断走入死胡通,辐射病和营养不良时刻侵蚀着研究者的身l和意志。又有人倒下,没能再起来。
但诡异的是,那非人的、冰冷的信号波形,本身就像一种最残酷的“教材”。它在用一种我们无法理解、却客观存在的方式,展示着一种远超人类想象的能源运用方式和物理规律。
核战纪元八年?四月?
永夜,第一星火花
转机来得偶然,又带着某种必然的残酷。
老陈团队在一次尝试用高功率脉冲反向刺激一段特定频率的信号时,他们拼凑的、极其不稳定的能量发生器过载爆炸了。碎片击穿了老陈的防护服,他当场重伤。
但在爆炸发生的瞬间,监测仪器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却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异常读数。
在爆炸点周围几厘米的范围内,空间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微观扭曲,一种我们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能量场,它并非电磁场,却瞬间让范围内的辐射读数急剧下降!
虽然那场立刻消失,老陈也因伤势过重当晚就去世了。但他用生命换来的这个瞬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们思维的牢笼!
那怪物的信号……不仅能被“听”到,它似乎还能在特定条件下,引发某种局部物理规则的改变?
我们一直试图理解它的“信息”,却忽略了它本身可能就是一种能量技术的l现!
这个发现,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这支濒临崩溃的研究队伍。
莉娜团队疯了一样开始分析爆炸残骸,试图找到产生那瞬间能量场的条件。我的计算也开始转向,尝试建立一种极度简化的、描述那瞬间时空扭曲的数学模型——尽管它漏洞百出,像个小孩子的涂鸦。
核战纪元八年?六月?
永夜,扭曲的恩赐
我们没能复现老陈用生命换来的那个能量场。
但是,沿着这个方向,我们却意外地捣鼓出了一些……“副产品”。
通过对那信号特定频段共振效应的反复试验和极端危险的能量注入,莉娜团队偶然合成出了一种全新的合金。它是在高强度辐射环境下,由几种常见金属在那种特殊能量频率催化下融合而成的,其结构异常稳定,对辐射有着惊人的惰性和屏蔽效应!
虽然产量极低,过程极其危险且不可控,但它意味着,我们或许能造出更好的防护装备,甚至……能短暂外出活动的载具外壳!
另一方面,我对信号源能量模式的计算(尽管错误百出),结合据点里一个老电工的实践经验,竟歪打正着地改进了我们那可怜的地热发电机的能量转换效率!虽然提升微弱,但在这能源枯竭的时代,每一瓦特的提升都意义重大。
这不是科技大爆炸。
这是在黑暗森林里,借着掠夺者丢下的火柴微光,艰难地、危险地、用无数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点燃了一小簇属于我们自已的、摇曳不定的篝火。
我们的“科技”扭曲、畸形、充记了不可知的风险,它建立在对外星技术的错误理解和危险模仿之上,甚至可能蕴含着更大的隐患。
但它确实有用。
我们依然渺小如虫豸,依然被无视,依然在黑暗中等死。
但我们现在,手里握紧了一块稍微锋利一点的石子,身上有了或许能多抵挡一阵辐射的破铁片。
我们开始用掠夺者留下的“脚印”,艰难地学习如何在自已的坟墓边,掘出一点点生存的缝隙。
叶墨看着那一小块闪烁着异样光泽的新合金,又看了看屏幕上依旧冰冷、无法理解的诡异波形。
希望依旧渺茫。
但这挣扎本身,开始有了那么一丝丝微弱的意义。
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理解它。
但我们或许,能学会如何利用它留下的痕迹,哪怕只是亿万分之一。
这,就是属于核战纪元人类的、“科技爆炸”的可悲开端。
(日记的字迹开始夹杂着大量潦草的公式、草图和数据片段,逻辑时而清晰时而混乱,仿佛记录者正游走在疯狂与清醒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