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雨巷余音
雨丝像无数根细针,斜斜地扎在小镇的石板路上,也扎在李维租住的那栋老旧两层小楼的窗棂上。潮湿的空气渗进屋里,与空气中弥漫的廉价酒精味、烟味以及纸张发霉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属于失意者的颓败气息。
李维坐在窗边那张掉了漆的木桌前,面前摊着一本空白的稿纸,笔尖悬在纸上许久,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三年前,他还是国内炙手可热的犯罪小说家,凭借对犯罪心理精准的刻画和逻辑严密的推理,作品风靡一时。可接连两起案件,他以
专家
身份提供的侧写和证词出现严重偏差,导致无辜者身陷囹圄,真凶却逍遥法外。舆论的反噬如同海啸,将他从云端狠狠拍下,曾经的赞誉变成谩骂,出版社解约,读者唾弃,他只能逃到这个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偏远小镇,靠着为数不多的积蓄苟延残喘。
咚、咚、咚
——
隔壁传来的敲击声再次响起,规律得像是某种倒计时,又像是有人在绝望中求救。这声音已经持续了半个月,从最初的微弱、断断续续,到如今愈发清晰、执着,像一根无形的针,不断刺穿着李维本就脆弱的神经。
他烦躁地抓了抓乱糟糟的头发,起身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看向隔壁那栋与他所住房屋结构相似的小楼。房主是个叫老陈的老人,六十岁左右,平时深居简出,性格孤僻,两人偶尔在楼道里遇见,也只是点头之交。
昨天,李维实在被这敲击声折磨得无法入睡,便敲了老陈的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老陈开门时,眼神有些闪躲,脸上堆着不自然的笑容,摆了摆手说:没事,就是楼里有老鼠,在墙里打洞呢,吵到你了吧,抱歉啊。
可李维分明觉得,那敲击声不像是老鼠能弄出来的。老鼠的动静杂乱无章,而这声音,每一下的间隔几乎分毫不差,力道也均匀得诡异。但他终究没再多问,在这个小镇,他早已没了与人争辩的力气,只想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避开一切可能引起关注的事情。
然而,这敲击声却像是认准了他,日夜不停。尤其是在深夜,四周一片寂静,那
咚咚
声便格外清晰,仿佛就在他的耳边响起,让他辗转反侧,失眠的症状愈发严重。他开始变得更加敏感多疑,总觉得有人在暗处盯着自己,过去的失败和愧疚如同潮水般反复将他淹没。
第二章
空屋疑云
这天清晨,李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揉着昏沉的脑袋打开门,门口站着邮差,手里拿着一个包裹。李老师,您的包裹,隔壁老陈搬走了,这包裹地址写错了,应该是您的吧
李维愣了一下,接过包裹看了看,收件人姓名确实是他,只是地址写成了隔壁老陈的门牌号。老陈搬走了
他下意识地问道。
是啊,昨天夜里悄无声息地就走了,听房东说,租金都提前结清了,像是早就准备好的。
邮差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李维拿着包裹,站在门口,心里泛起一丝不安。老陈突然搬走,而且走得如此匆忙,难道和那敲击声有关他抬头看向隔壁紧闭的房门,心里那股疑惑越来越强烈。
犹豫了片刻,李维还是决定去隔壁看看。他走到老陈家门前,尝试着推了推门,没想到门竟然没有锁,轻轻一推就开了。一股灰尘的味道扑面而来,屋里空荡荡的,只剩下一些废弃的家具和杂物,显然已经人去楼空。
李维走了进去,屋里的景象和他想象中差不多,凌乱而破败。他漫无目的地四处打量,目光最终落在了通往地下室的楼梯上。那敲击声,似乎就是从地下室传来的。
他深吸一口气,沿着吱呀作响的楼梯慢慢走了下去。地下室里一片漆黑,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和淡淡的腥气。李维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照亮了眼前的景象。
地下室的空间不大,角落里堆放着一些破旧的箱子和工具。而在地下室的一面墙上,有一块区域的水泥颜色明显比周围要新,像是刚被修补过。更让他心惊的是,那块新修补的水泥墙面上,隐约能看到一些细微的凹陷,像是被什么东西撞击过。
李维走到墙边,伸手摸了摸墙面,水泥还带着一丝未完全干透的凉意。他又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墙面边缘有一道缝隙,似乎可以撬开。他四处找了找,拿起墙角一根生锈的铁棍,用力插进缝隙里,猛地一撬。
哗啦
一声,几块水泥块掉了下来,露出了墙内的景象。李维拿着手机凑近一看,瞬间倒吸一口凉气,手机差点从手中滑落。
墙里面,竟然藏着一具尸体!
第三章
书页惊魂
尸体已经开始腐烂,面目模糊,无法辨认容貌,只能看出是一名男性。而在尸体的手中,紧紧攥着一张纸。李维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和恶心,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纸从尸体手中取了出来。
当他看清纸上的内容时,瞳孔骤然收缩,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了。那是他的成名作《蓝色谎言》的最后一页,而在书页的正中央,赫然刻着他的名字
——
李维!
李维拿着那张纸,站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尸体、刻着自己名字的书页,这一切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而他,似乎已经掉进了这个陷阱的最深处。
他猛地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必须立刻报警。可一想到自己过去的经历,他又犹豫了。如果警方发现尸体,再看到这张刻着他名字的书页,凭借他之前误判案件的
黑历史,他一定会成为头号嫌疑人。到时候,就算他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了。
纠结了许久,李维还是决定匿名报警。他不敢用自己的手机,而是跑到小镇边缘的一个公共电话亭,拨通了报警电话。喂,警察吗我要报警,在……
在和平街
23
号的地下室,发现了一具尸体……
他报完地址,不等对方多问,便匆匆挂断了电话,然后快步离开了电话亭,一路小跑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回到家后,李维锁上门,靠在门后,大口地喘着气。他知道,从他发现尸体的那一刻起,他平静的隐居生活已经彻底结束了。他必须找出真相,证明自己的清白,否则,他将永远活在过去的阴影和这起谋杀案的嫌疑之中。
data-fanqie-type=pay_tag>
第四章
警方问询
没过多久,警笛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小镇的宁静。李维站在窗边,看着警察们走进隔壁老陈的房子,心里既紧张又忐忑。他知道,接下来,他将面临一场艰难的战斗。
负责这起案件的是刑警队长张
sir,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眼神锐利,神情严肃。警方很快就勘查完现场,并且通过公共电话亭附近的监控,锁定了打电话报警的人就是李维。
当天下午,张
sir
就来到了李维的住处。李先生,我们在和平街
23
号地下室发现了一具男尸,根据监控显示,是你报的警
张
sir
坐在李维对面的椅子上,目光紧紧盯着他,语气带着一丝审视。
是我。
李维点了点头,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平静。我收到一个寄错地址的包裹,知道老陈搬走了,就想去隔壁看看,没想到在地下室发现了尸体。
你为什么会去地下室
张
sir
追问道。
因为之前一直能听到隔壁传来敲击声,我怀疑是从地下室传来的,所以就想去看看。
李维如实回答。
张
sir
点了点头,又问:那你在现场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比如……
一张刻着你名字的书页
李维心里一紧,没想到警方已经发现了那张书页。是,我发现了。
他没有隐瞒,那张书页是我的小说《蓝色谎言》的最后一页,上面刻着我的名字。
你知道死者是谁吗和你有没有过节
张
sir
继续问道。
李维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死者是谁,我从来没见过他,也和他没有任何过节。
张
sir
盯着李维看了一会儿,似乎在判断他说的话是否属实。李先生,我们了解过你的过去,你曾经因为误判案件,导致无辜者入狱。现在,在死者手中发现了刻有你名字的书页,你觉得这仅仅是巧合吗
李维的心沉了下去,张
sir
的话无疑表明,警方已经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他。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但我可以肯定,我没有杀人。
他语气坚定地说,我会配合警方的调查,找出真正的凶手。
张
sir
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留下几名警察对李维的住处进行了搜查,然后便带着手下离开了。
看着警察们离去的背影,李维知道,他不能再被动地等待警方的调查了。他必须自己行动起来,找出真相。
第五章
线索追踪
接下来的几天,李维开始了自己的调查。他首先想到的是查明死者的身份。他从警方那里得不到太多信息,只能自己想办法。他在小镇上四处打听,询问有没有人失踪,或者见过陌生的男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小镇的杂货店,老板告诉李维,半个月前,有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来过店里,买了很多生活用品,看起来像是要在这里长住。那个男人身高一米七五左右,身材微胖,脸上有一道疤痕。老板还说,那个男人似乎和老陈认识,两人曾经一起在店里买过东西。
李维心里一动,老板描述的那个男人,很可能就是死者。他又问老板,知不知道那个男人住在哪里,老板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只知道他好像是租住在小镇边缘的一处民房里。
李维按照老板的指引,找到了小镇边缘的那处民房。民房的门紧锁着,门口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住了。他透过窗户向屋里看了看,屋里空荡荡的,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就在李维准备离开的时候,他注意到门口的地面上,有一些细微的水泥碎屑。这些水泥碎屑的颜色和质地,竟然和老陈地下室那面新修补的墙面的水泥一模一样!
李维心里泛起一丝疑惑,这个陌生男人的住处,为什么会有和老陈地下室墙面相同的水泥碎屑难道他和老陈地下室的尸体有关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水泥碎屑收集起来,装进口袋里。然后,他又回到了老陈的房子,再次仔细检查了地下室的墙面。这一次,他发现除了新修补的那块墙面,在地下室的角落里,还散落着一些同样的水泥碎屑,而且在碎屑旁边,还有一个模糊的脚印,看起来不像是老陈的,因为老陈的脚要比这个脚印小一些。
李维顺着脚印的方向看去,脚印一直延伸到地下室的门口,然后消失不见。他又在地下室里四处寻找,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线索。终于,在一个废弃的工具箱里,他发现了一根粗钉,钉子的尖端有一些磨损,而且上面还残留着一些木屑和油墨的痕迹,和《蓝色谎言》书页上刻划的痕迹十分相似!
拿着那根粗钉,李维的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凶手很可能就是用这根粗钉,在书页上刻下了他的名字。而那个陌生男人,很可能就是被凶手杀害后,藏在了老陈地下室的墙里。
第六章
陈年旧怨
可凶手是谁呢为什么要将尸体藏在老陈的地下室又为什么要在书页上刻下他的名字
李维想到了三年前的那两起误判案件。难道凶手和那两起案件有关是为了报复他
他开始回忆三年前的案件细节。第一起案件,是一起连环杀人案,他根据现场留下的线索,推断凶手是一名有洁癖、性格孤僻的男性,并且将目标锁定在了一名符合特征的嫌疑人身上。可后来证明,那名嫌疑人是无辜的,真正的凶手是一名看起来极其普通的中年妇女,因为家庭矛盾而杀人。
第二起案件,是一起抢劫杀人案,他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对凶手进行了侧写,认为凶手是一名年轻力壮、有犯罪前科的男性。警方根据他的侧写,抓获了一名嫌疑人,可最终却因为证据不足,嫌疑人被释放。而真正的凶手,是一名刚满十八岁的少年,因为急需用钱给母亲治病,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两起案件,让他从神坛跌落,也让两个无辜的人遭受了不白之冤。难道凶手是这两个无辜者的亲人或者是与这两起案件相关的其他人
李维决定从这两起案件入手,寻找线索。他翻出了自己当年记录案件细节的笔记本,仔细地翻阅着。突然,一个名字映入了他的眼帘
——
赵伟。
赵伟是第一起连环杀人案中,被他误判的那名嫌疑人的哥哥。在嫌疑人被抓后,赵伟曾经多次找到他,声称自己的弟弟是无辜的,希望他能重新调查案件。可当时的他,正沉浸在
破案
的喜悦中,根本没有理会赵伟的请求,甚至还对他恶语相向。
后来,当真正的凶手被抓获,他的弟弟被释放后,赵伟再次找到他,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和怨恨,对他说:你毁掉了我弟弟的一生,我不会放过你的!
难道凶手是赵伟他为了报复自己,才犯下了这起谋杀案,并且将尸体藏在老陈的地下室,还在书页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就是为了将嫌疑引到自己身上
这个猜测让李维浑身一颤。如果真的是赵伟,那他接下来很可能还会对自己下手。
李维立刻将这个线索告诉了张
sir。张
sir
听后,立刻派人调查赵伟的下落。经过一番调查,警方发现赵伟在半年前就离开了原来的城市,下落不明。而且,有人曾经在小镇上见过一个和赵伟长得很像的男人,那个男人是在老陈搬走前一周来到小镇的,并且和老陈有过几次接触。
种种迹象表明,赵伟很可能就是这起谋杀案的凶手。
第七章
工厂对决
警方立刻在小镇及周边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可赵伟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任何消息。
就在李维以为案件会陷入僵局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上没有署名,只有一行字:想知道真相吗今晚八点,废弃工厂见。
李维看着信上的内容,心里犹豫不定。这很可能是一个陷阱,可他又不想错过找到真相的机会。最终,他还是决定赴约。
晚上八点,李维按照信上的地址,来到了小镇外的废弃工厂。工厂里一片漆黑,只有月光透过破损的窗户,洒下几缕微弱的光线。
有人吗
李维喊了一声,声音在空旷的工厂里回荡。
就在这时,一个人影从黑暗中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手电筒,照亮了自己的脸。
赵伟!
李维惊呼一声,眼前的人正是赵伟。
李维,我们又见面了。
赵伟的脸上带着一丝诡异的笑容,眼神里充满了怨恨。
是你杀了那个男人,还把尸体藏在老陈的地下室
李维质问道。
赵伟点了点头:是我。那个男人,是当年第一起案件中,真正凶手的同伙,他知道很多内情,却一直隐瞒不报,导致我弟弟蒙冤入狱。我杀了他,就是为了替我弟弟报仇。
那你为什么要在书页上刻下我的名字为什么要嫁祸给我
李维又问。
嫁祸给你
赵伟冷笑一声,我不是嫁祸给你,我只是想让你也尝尝被人怀疑、被人唾弃的滋味。当年,你仅凭自己的猜测,就毁掉了我弟弟的一生,让我们全家都活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中。现在,我要让你也体验一下这种感觉。
老陈呢你把他怎么样了
李维问道。
老陈
赵伟脸上露出一丝不屑,他就是个贪财的老头,我给了他一笔钱,他就同意让我用他的地下室藏尸体,还帮我编造了老鼠打洞的谎言。不过,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已经把他送走了。
你把他杀了
李维心里一沉。
赵伟没有回答,只是看着李维,眼神里充满了疯狂:李维,你不是很会推理吗你不是很厉害吗现在,你落到我的手里了,我看你还怎么嚣张!
说完,赵伟举起手中的铁棍,朝着李维冲了过来。
李维早有防备,转身就跑。工厂里到处都是废弃的机器和杂物,他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不断地躲避着赵伟的攻击。
就在赵伟即将追上李维的时候,工厂外突然传来了警笛声。赵伟愣了一下,显然没有想到警察会来。
李维抓住这个机会,猛地转身,将身边一根废弃的钢管推向赵伟。赵伟躲闪不及,被钢管绊倒在地。
这时,警察们冲了进来,将赵伟制服。
原来,李维在收到匿名信后,就觉得事情不对劲,于是提前给张
sir
打了电话,告诉了他自己的行踪和猜测。张
sir
立刻带人赶来,正好将赵伟抓个正着。
第八章
尘埃落定
看着被警察押走的赵伟,李维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场噩梦般的经历,终于结束了。
案件告破后,李维的嫌疑被洗清了。警方后续调查发现,老陈并没有被杀害,赵伟只是给了他一笔钱,让他离开小镇,永远不要回来。老陈害怕惹祸上身,便连夜收拾东西,逃离了小镇。
但李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轻松,反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过去的错误。他明白,作为一名犯罪小说家,或者说,作为一个人,都应该对生命和真相保持敬畏之心,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轻易下结论。
不久后,李维离开了小镇。他没有回到原来的城市,而是去了一个偏远的山区,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过去的过错,也想在平静的生活中,重新找回自己。
只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偶尔还会听到那熟悉的
咚咚
声,仿佛是来自墙内的回响,提醒着他曾经的错误和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但这一次,他不再恐惧,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警示,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正直、严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