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实验室的意外跃迁
2024年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安辰正对着一台新型复合材料试验机皱眉。二十八岁的他顶着土木工程博士头衔,兼着讲师岗,颜值却没辜负安帅这个学生私下里的昵称——高鼻梁撑着金丝边眼镜,额前碎发遮不住饱满的额头,连穿白大褂都能穿出几分模特架式。可惜这位帅哥博士此刻满脑子都是数据,压根没注意到试验机背后的电路接口正滋滋冒黑烟。
该死,又过载了。安辰伸手去拨电源开关,指尖刚碰到金属触点,一道刺眼的蓝光瞬间吞没了他。耳边是电流的尖啸,身体像被扔进了滚筒洗衣机,天旋地转间,他最后一个念头是:我的论文还没发核心呢……
再次睁眼时,安辰发现自己躺在一片枯黄的草地上,白大褂沾满了泥土和草屑,眼镜片裂了一道缝。空气中飘着一股奇怪的味道,混合着马粪、煤炭和某种腐烂植物的气息。远处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还有人用他听不懂的方言吆喝着什么。
这是哪儿实验室炸了还是我被绑架了安辰撑着身子坐起来,环顾四周——没有高楼,没有电线,只有连绵的荒野和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土路上一辆牛车慢悠悠地晃过,赶车的是个留着长辫子、穿着粗布短打的男人,看到他这身奇装异服,吓得一甩鞭子,牛车跑得更快了。
安辰摸了摸口袋,手机、钱包、钥匙全没了,只有口袋里揣着的一支钢笔和半块没吃完的巧克力——还是早上匆忙塞进去的。他苦笑一声,这穿越也太裸奔了,连件换洗衣服都没带。
就在他茫然四顾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传来,十几个穿着同样粗布短打的男人围了过来,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腰间别着一把砍柴刀,眼神警惕地打量着安辰。
你是啥人穿的这叫啥玩意儿老者开口了,说的是带着浓重广东口音的普通话,磕磕绊绊却能听懂。
安辰赶紧站起来,整理了一下破烂的白大褂,努力挤出一个友善的笑容:大叔您好,我叫安辰,是……是个工程师。我遇到了点意外,不知道怎么就到这儿了。请问现在是哪一年这里是哪里
工程师老者皱着眉,显然没听过这个词,啥工程师俺们是去内华达山修铁路的华工,这是加利福尼亚地界,今年是同治四年……哦,洋人说的1865年。
1865年美国加州太平洋铁路安辰的脑子嗡的一声,差点没站稳。他可是土木工程博士,太平洋铁路的历史课上还讲过——这是19世纪美国最疯狂的工程,中央太平洋铁路从加州往东修,联合太平洋铁路从内布拉斯加往西修,两边竞赛着打通北美大陆,而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主力,就是这些背井离乡的华工,他们待遇差、风险高,死在工地上的不计其数。
原来我穿到这儿了……安辰咽了口唾沫,看着眼前这群面黄肌瘦却眼神坚毅的华工,突然觉得自己那点博士头衔在生存面前啥也不是。他现在连下一顿饭在哪儿都不知道,更别说回去了。
你要是没啥去处,就跟俺们走吧,为首的老者,也就是老陈,犹豫了一下说,工地上缺人,你虽然穿得怪,但看着不像坏人,去了好歹有口饭吃。
安辰赶紧点头:谢谢陈叔!我肯定好好干活,不给你们添麻烦!
跟着华工队伍走了半天,安辰的皮鞋早就磨破了脚,疼得他龇牙咧嘴。队伍里的华工们看他可怜,有人给了他一双草鞋,还有人分了他一块硬邦邦的麦饼。安辰咬了一口麦饼,差点没把牙硌掉,这玩意儿比实验室的混凝土试块还硬。
陈叔,咱们这是要去修隧道吗安辰一边走一边问,他记得中央太平洋铁路最难的一段就是穿越内华达山脉,需要挖很多隧道。
老陈叹了口气:可不是嘛,那山里头冷得要死,隧道里又黑又潮,上个月还塌了一次,埋了三个兄弟……
正说着,前面的牛车突然停了下来,赶车的华工嚷嚷着:陈叔,手推车的轮轴断了!这可咋整
老陈赶紧跑过去看,只见一辆装着工具的手推车歪在路边,木轮的轴断成了两截,轴孔里的木头都磨成了粉末。这破车,一路上坏了三回了!老陈气得跺脚,没有手推车,工具运不到工地,今天又得耽误工期!
华工们围着断了的轮轴,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说用绳子捆,有人说找根木头临时顶替,但都觉得不顶用——轮轴要承受重量,还得转动,临时凑活的肯定用不了多久。
安辰也凑过去看了看,轮轴是硬木做的,断口处很平整,显然是因为磨损太严重,加上受力不均才断的。他想了想,对老陈说:陈叔,我有办法修,就是需要点东西。
你能修老陈怀疑地看着他,你连草鞋都穿不惯,还会修手推车
试试呗,安辰笑了笑,我需要一把刀、一些动物油脂,还有几块碎布。
华工们很快找来了东西,安辰先把断了的轮轴对齐,用碎布裹住接口,再用刀把硬木削成楔子,塞进接口处固定住。然后他把动物油脂加热融化,倒进轮轴的轴孔里,一边倒一边转动木轮,让油脂均匀地涂在轴孔内壁。
好了,试试吧,安辰擦了擦手上的油脂,油脂能减少摩擦,楔子能把断口固定住,虽然不能用太久,但撑到工地应该没问题。
老陈半信半疑地让华工推着手推车试试,没想到手推车竟然真的动了,而且比之前还顺滑。真成了!华工们都惊讶地看着安辰,老陈也对他刮目相看:没想到你这白面书生,还真有两下子!
安辰心里松了口气,这点小活儿对他来说不算啥,毕竟他学土木工程的,机械原理也是必修课。举手之劳,他笑着说,以后有啥修修补补的活儿,都可以找我。
就这样,安辰凭着修手推车的本事,在华工队伍里初步站稳了脚跟。晚上宿营时,老陈特意多分了他一碗热汤,华工们也围着他问东问西,好奇他从哪里来,为什么会这些奇技淫巧。安辰只能半真半假地说自己是从南方很远的地方来的,学过一些造桥修路的本事,华工们虽然听不懂,但都觉得他是个有能耐的人。
躺在简陋的帐篷里,听着外面华工们的鼾声和远处狼的嚎叫,安辰却睡不着。他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内华达山脉的隧道工地,才是检验他这身本事的地方,也是他在这个时代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的机会。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钢笔,心里暗暗发誓:安辰,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太平洋铁路这么大的工程,总得让我这个现代博士留下点痕迹吧!
第二章:Sierra山脉的怪才
走了足足五天,安辰和华工队伍终于抵达了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工地——内华达山脉脚下的一个临时营地。这里到处都是帐篷和简陋的木屋,空气中弥漫着煤炭和黑火药的味道,远处的山坡上,一条蜿蜒的隧道口正冒着黑烟,传来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和敲击声。
这就是咱们的工地,老陈指着隧道口说,你跟俺去见工头,就说你是俺带来的,会点手艺。
工头是个叫汤姆的爱尔兰人,身材高大,满脸横肉,看到老陈带着安辰过来,斜着眼睛打量了安辰半天,用生硬的中文说:又来一个中国佬这小子细皮嫩肉的,能干活吗
老陈赶紧说:汤姆先生,他会修东西,路上我们的手推车坏了,就是他修好的。
汤姆嗤笑一声:修手推车这里需要的是能挖隧道、能扛铁轨的壮丁,不是修玩具的木匠。
安辰听了很不舒服,但也知道现在不是逞能的时候,他平静地说:汤姆先生,我不仅会修手推车,还能让隧道挖得更快。你们现在用黑火药爆破,一小时大概能挖3英寸深,对吧我有办法让这个速度翻倍。
汤姆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个细皮嫩肉的中国佬竟然敢说这种话。你说什么翻倍他怀疑地看着安辰,小子,别吹牛!我们用黑火药已经用了好几年了,最好的工程师也只能做到4英寸,你凭什么说翻倍
凭这个,安辰捡起地上的一根钢钎,对汤姆说,你们现在是不是让工人用手拿着钢钎,另一人用锤子敲,垂直往下钻
汤姆点头:不然呢难道还能让钢钎自己钻
问题就出在角度上,安辰用钢钎在地上画了一个螺旋线,如果把钢钎的头部磨成螺旋形,再让工人倾斜45度角钻孔,这样不仅省力,还能让岩石碎屑更容易排出来,钻孔速度自然就快了。另外,你们现在是一个人扶钎、一个人敲锤,其实可以两个人轮流敲锤,扶钎的人保持角度稳定,这样效率更高。
汤姆看着地上的螺旋线,皱着眉思考了半天,虽然他听不懂什么螺旋形角度,但觉得安辰说的好像有点道理。行,我给你一次机会,他说,明天你去隧道里,带两个工人试试,要是真能挖到6英寸,我就给你涨工钱,要是不行,你就跟其他中国佬一样,扛铁轨去!
第二天一早,安辰就带着两个华工进了隧道。隧道里又黑又潮,只能靠煤油灯照明,空气中弥漫着黑火药的硝烟味和岩石的粉尘,呛得人咳嗽。两个华工都是老手,一开始对安辰的方法还不太信任,但按照安辰说的,把钢钎磨成螺旋形,倾斜45度角,两个人轮流敲锤,没一会儿就发现,确实比以前省力多了,而且钻孔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到了中午,汤姆来检查,看到安辰他们钻的孔,用尺子一量,竟然真的有6.5英寸!我的天,真的做到了!汤姆惊讶地看着安辰,眼神里的轻视少了很多,小子,你真有两下子!从今天起,你就负责指导隧道里的工人钻孔,工钱给你翻一倍!
安辰心里松了口气,这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接下来的几天,安辰把自己的方法教给了隧道里的其他华工,大家很快就掌握了技巧,钻孔速度普遍提高到了6英寸以上,隧道的挖掘进度也明显加快了。华工们都很感激安辰,因为钻孔省力了,他们的手也不容易被锤子砸伤了,老陈更是对安辰赞不绝口:安先生,你真是俺们华工的福气啊!
安辰的方法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中央太平洋铁路的总工程师,查尔斯·史密斯。史密斯是个英国人,毕业于剑桥大学,对工程技术非常痴迷,当他听说有个中国佬改进了钻孔方法,提高了隧道进度,特意跑到工地来看。
你就是那个改进钻孔方法的中国人史密斯找到安辰时,他正在指导工人磨钢钎,史密斯上下打量着安辰,眼神里充满了怀疑,我听说你是个工程师可是我从没听说过中国有工程学校。
安辰知道史密斯是个技术控,跟他摆架子没用,只能用实力说话。史密斯先生,我确实学过工程,他说,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工程师,最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您说是吗我改进的钻孔方法,已经让隧道进度提高了50%,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史密斯点头:你说的没错,效率确实提高了,但是……他话锋一转,钻孔只是第一步,爆破才是关键。我们现在用的黑火药,威力小,烟尘大,而且容易引起隧道塌方,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data-fanqie-type=pay_tag>
安辰早就想到了爆破的问题,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威力有限,而且爆破后会产生大量烟尘,不仅影响工人健康,还会延误后续作业。他想了想,对史密斯说:史密斯先生,我知道一种炸药,威力比黑火药大3倍,烟尘还少,而且不容易引起塌方,就是不知道你们这里有没有原料。
什么炸药史密斯眼睛一亮,只要你能说出原料,我就能想办法弄到!
硝酸铵和煤油,安辰说,硝酸铵是一种肥料,很多农场都有,煤油你们工地应该也有。把硝酸铵磨成粉末,和煤油按照9:1的比例混合,就能做成一种威力很大的炸药,而且稳定性好,不容易爆炸,运输和储存都很安全。
史密斯皱着眉:硝酸铵那不是肥料吗能做炸药我从没听说过。
您没听说过很正常,安辰笑了笑,这种炸药在我们那里已经用在工程上了,我可以做个实验给您看。
两天后,史密斯找来了硝酸铵和煤油,安辰在隧道外的空地上做了一次试爆。他先把硝酸铵磨成粉末,和煤油混合均匀,装进一个纸筒里,插上导火索,然后让所有人退到安全距离外,点燃了导火索。
轰隆一声巨响,比黑火药的声音更沉闷,但威力却大得多——地上被炸出了一个半米深的坑,周围的岩石碎块都被震得很远,而且硝烟很少,不到一分钟就散了。
史密斯跑过去看了看炸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我的上帝,这威力也太大了!而且烟尘真的很少!安,你真是个天才!他第一次用名字称呼安辰,眼神里充满了敬佩,从今天起,你就是隧道工程的技术顾问,我会让工人们都按照你的方法制作炸药,你需要什么资源,尽管跟我说!
安辰心里很高兴,不仅得到了史密斯的认可,还获得了技术顾问的头衔,这意味着他不用再干体力活,而且有更多的权力去改进工程技术。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太平洋铁路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他去解决,而每解决一个问题,他在这个时代的立足之地就更稳一分。
这天晚上,安辰躺在自己的小帐篷里,看着外面的星空,突然觉得穿越也不是那么糟糕。虽然远离了现代社会,但他能用自己的知识改变这个时代的工程,帮助那些处境艰难的华工,这种成就感是在实验室里得不到的。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半块巧克力,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化开,仿佛是对他这段时间努力的奖励。
加油,安辰,他对自己说,既然来了,就活出个人样来,说不定还能在这19世纪的美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呢!
第三章:硝铵的魔法与华工的守护
自从安辰提出用硝酸铵和煤油制作炸药后,隧道的爆破效率大幅提高,原本需要一个月才能挖通的短隧道,现在二十天就能完成。史密斯对安辰越来越信任,几乎把隧道工程的技术决策权都交给了他,连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也听说了这个神奇的中国工程师,特意来工地视察。
斯坦福是个精明的商人,虽然对工程技术一窍不通,但很看重效率和成本。当他看到隧道进度比之前快了近一倍,而且炸药的成本比黑火药还低(硝酸铵作为肥料,价格很便宜),对安辰非常满意,当场就给安辰涨了薪水,还允许他组建一个小型的技术团队,专门负责改进工程技术。
安辰趁机把老陈和几个技术过硬、做事细心的华工招进了自己的团队,主要负责炸药的制作、钢钎的打磨和钻孔角度的校准。他还制定了严格的安全规定:制作炸药时必须远离火源,钻孔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用薄铁皮做的,虽然简陋,但能防止岩石碎屑溅到眼睛里),爆破前必须清点人数,确保所有人都撤离到安全距离外。
一开始,有些华工不太习惯这些规定,觉得麻烦,尤其是制作炸药时,需要把硝酸铵磨成粉末,还要精确配比,很多人觉得差不多就行。安辰知道安全无小事,他没有强制要求,而是亲自示范,给华工们讲为什么要这么做。
大家看,安辰拿着一杯硝酸铵粉末和一杯煤油,对工人们说,如果硝酸铵磨得不够细,和煤油混合不均匀,爆破时就会有部分炸药没爆炸,留在隧道里,后续施工时很容易引发意外。上次西边隧道的塌方,就是因为有残留的黑火药被火星引燃,才导致岩石崩塌的,咱们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他还举了自己团队里一个华工的例子:上次小李钻孔时没戴防护眼镜,一块小石子溅到眼睛里,差点瞎了,后来用了林医生的药才好。咱们出来干活,图的就是能多挣点钱,回家养活老婆孩子,要是把身体搞坏了,再多的钱也没用,对吧
华工们都是实在人,听安辰这么一说,都明白了安全规定的重要性,以后都严格按照安辰的要求做,再也没人抱怨麻烦了。老陈更是主动承担起了监督的责任,每天都在隧道里巡查,看到有人违规就及时制止。
安辰不仅关心华工的安全,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工地的住宿条件很差,华工们都住在简陋的帐篷里,冬天冷、夏天热,而且卫生条件也不好,很容易生病。安辰就跟史密斯建议,用隧道里挖出来的石头,建一些简易的木屋,代替帐篷。
史密斯先生,木屋比帐篷更保暖、更结实,而且用工地的石头和木材,不用额外花钱,安辰对史密斯说,工人住得舒服了,身体好,干活才有劲,效率也会更高。
史密斯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安辰的建议。安辰亲自设计了木屋的结构,采用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排水和积雪滑落,墙壁用石头砌成,中间填充干草,起到保温作用。他还让木工在木屋的墙上开了窗户,增加通风,避免潮湿。
华工们听说要建木屋,都非常高兴,主动加班加点,不到一个月,几十间木屋就建好了。搬进去那天,老陈拉着安辰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安先生,俺们这辈子都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谢谢你啊!
安辰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要咱们好好干,以后还能住上更好的房子。
然而,安辰的成功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尤其是史密斯的助手,琼斯。琼斯是个美国人,一直觉得自己才是史密斯的得力助手,看到安辰一个中国人爬到了自己头上,心里很不服气,经常在背后说安辰的坏话,还故意找安辰团队的麻烦。
有一次,琼斯趁安辰不在工地,偷偷修改了炸药的配比,把煤油的比例从10%提高到了20%,还在制作炸药的地方扔了一个未熄灭的烟头。幸好老陈巡查时发现了烟头,及时踩灭,才没引发火灾。但第二天,安辰团队用琼斯修改过的炸药进行爆破时,威力比预期的大了很多,导致隧道顶部的岩石松动,差点发生塌方,幸好工人们撤离及时,没有受伤。
安辰知道后非常生气,他立刻调查,发现是琼斯搞的鬼。他拿着证据去找史密斯,史密斯听了也很愤怒,当场就把琼斯叫了过来。
琼斯,你为什么要修改炸药配比还乱扔烟头史密斯严厉地问。
琼斯一开始还想狡辩:我只是想试试能不能提高炸药的威力,烟头不是我扔的……
你还敢撒谎!安辰拿出证据,我已经问过制作炸药的工人了,是你昨天下午去了炸药房,还让他们按照你说的比例混合。而且老陈亲眼看到你在炸药房附近扔了烟头,要不是他及时发现,整个工地都可能被炸了!
琼斯看着证据,脸色变得苍白,再也说不出话来。史密斯气得发抖:琼斯,你太让我失望了!你不仅不尊重技术,还拿工人的生命开玩笑!从今天起,你被解雇了!
琼斯被解雇后,再也没人敢找安辰团队的麻烦了。经过这件事,史密斯对安辰更加信任,华工们也更加团结,都把安辰当成了自己人。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1866年的冬天。内华达山脉的冬天非常寒冷,气温经常降到零下20度,大雪封山,隧道里的积水都结成了冰,施工变得非常困难。更可怕的是,这里经常发生雪崩,去年冬天就有十几个华工被雪崩埋了,再也没找回来。
为了应对冬天的挑战,安辰提前做了准备。他让工人们在隧道口搭建了防风墙,用帆布和木板制作,能挡住大部分寒风。他还设计了一种简易的取暖装置,用一个铁桶,里面装着煤炭,上面盖着铁板,铁板上钻几个孔,让热量散发出来,放在木屋里取暖。
对于雪崩,安辰更是不敢掉以轻心。他在山坡上插了很多竹竿,每隔10米插一根,通过观察竹竿的倾斜度,判断积雪的稳定性。他还让工人们在营地周围挖了几条雪沟,一旦发生雪崩,雪沟能起到缓冲作用,减少雪崩对营地的冲击。
有一天晚上,下起了大雪,风也很大,安辰心里不安,就带着老陈去山坡上查看。他们刚走到一半,就发现插在山坡上的竹竿有好几根都倾斜了,而且能听到山上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这是积雪层断裂的声音,马上就要发生雪崩了!
不好,要雪崩了!快回去通知大家撤离!安辰大喊一声,拉着老陈就往营地跑。
回到营地,安辰立刻敲响了铜锣,大喊:雪崩来了!大家快往东边的高地跑!快!
华工们听到铜锣声和安辰的喊声,都赶紧从木屋里跑出来,按照安辰之前教的,往东边的高地跑。史密斯和其他白人工程师一开始还不信,觉得安辰是在大惊小怪,但看到华工们都在跑,也跟着跑了起来。
刚跑到高地,就听到身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巨大的雪块从山上滑下来,瞬间吞没了营地和隧道口。幸好大家都撤离及时,没有受伤,但很多木屋和工具都被雪崩埋了。
我的上帝,太可怕了!史密斯看着被大雪覆盖的营地,心有余悸地说,安,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们今天都得死在这里!
安辰摇摇头:这是大家的功劳,幸好我们提前做了准备。现在不是庆幸的时候,我们得赶紧清理积雪,恢复施工,不然工期就赶不上了。
在安辰的带领下,华工们和白人工程师一起,用铲子和锄头清理积雪,虽然天气寒冷,但大家都干劲十足。安辰还设计了一种简易的除雪工具,用木材做框架,上面绑着铁皮,推起来比铲子省力多了,大大提高了除雪效率。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营地和隧道口的积雪终于清理干净了,施工也恢复了正常。斯坦福听说了雪崩的事,特意来工地慰问,看到安辰不仅带领大家安全撤离,还快速恢复了施工,对安辰更加赏识,当场就决定,让安辰负责整个中央太平洋铁路加州段的工程技术指导,薪水再翻一倍。
安辰知道,这是对他最大的认可。站在隧道口,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不仅在这个时代站稳了脚跟,还赢得了尊重,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知识,保护了这些华工的生命安全。他相信,只要继续努力,他一定能在这条太平洋铁路上,创造更多的奇迹。
第四章:铁轨的小秘密与资本的萌芽
1867年春天,内华达山脉的积雪终于融化,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中央太平洋铁路已经挖通了12条隧道,最长的一条达到了1英里,现在开始进入铁轨铺设阶段。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铁轨铺设好后,火车行驶时总是颠簸得很厉害,而且没过多久,铁轨的接头处就会松动,甚至出现铁轨变形的情况,需要频繁维修,不仅影响进度,还增加了成本。
史密斯对此很头疼,找了很多工程师研究,都没找到解决办法。他只好又来找安辰:安,你看看这铁轨,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总是出问题
安辰来到铁轨旁,仔细观察了一番,又用手摸了摸铁轨的接头处,对史密斯说:史密斯先生,问题有两个,一是铁轨的材质,二是接头处的设计。
材质和设计史密斯疑惑地问,这铁轨是从英国进口的,材质应该没问题啊,接头处也是按照标准设计的。
标准不一定适合这里,安辰解释道,加州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温度能到20度,晚上能降到0度以下,铁轨热胀冷缩,很容易变形。而且你们用的铁轨含碳量太高,韧性不够,遇到震动就容易断裂。另外,接头处没有缓冲装置,火车行驶时的冲击力都集中在接头处,时间长了自然会松动。
史密斯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那该怎么解决呢
两个办法,安辰说,第一,改良铁轨的材质,减少碳含量,增加锰元素,提高铁轨的韧性。第二,在铁轨接头处安装缓冲装置,比如用皮革和弹簧制作一个垫子,放在两根铁轨之间,这样能减少火车行驶时的冲击力,防止接头松动。
史密斯皱着眉:改良材质倒是好办,我可以让英国的工厂按照你的要求生产,但缓冲装置……用皮革和弹簧能行吗
当然行,安辰笑着说,弹簧能起到缓冲作用,皮革能防止雨水和灰尘进入接头处,减少磨损。我们可以先做几个样品试试,看看效果。
很快,史密斯就联系了英国的钢铁厂,按照安辰的要求,生产了一批低炭高锰的铁轨。安辰则带领团队,用皮革和弹簧制作了缓冲垫。半个月后,新的铁轨和缓冲垫都运到了工地,安辰亲自指挥工人铺设。
铺设好后,史密斯让人开了一列火车过来测试。火车行驶在新的铁轨上,果然比之前平稳多了,颠簸的程度大大减轻。行驶了一个星期后,安辰和史密斯去检查铁轨,发现接头处没有松动,铁轨也没有变形的迹象。
太好了!安,你又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史密斯激动地拍了拍安辰的肩膀,现在火车行驶得又快又稳,维修成本也降低了,斯坦福先生肯定会很高兴的!
不出所料,斯坦福听说后,特意来工地视察,看到火车平稳地行驶在铁轨上,对安辰赞不绝口:安,你真是我们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宝藏!有你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比联合太平洋铁路先打通大陆!
随着铁轨铺设问题的解决,安辰在铁路公司的声望越来越高,很多工程师都来向他请教技术问题,甚至连联合太平洋铁路的工程师,都偷偷来观察他设计的铁轨和缓冲装置。
安辰并没有因此骄傲,他知道,光靠技术只能解决问题,要想在这个时代真正立足,还得有自己的资本。他观察到,工地需要大量的木材,用于隧道支撑、木屋建造和火车燃料,而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木材,但运输起来很困难——山路崎岖,马车一次只能运几根,而且速度慢,成本高。
安辰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建索道。索道不仅运输量大,而且不受地形限制,能快速把木材从森林里运到工地。他立刻找斯坦福谈,希望能承包工地的木材运输业务。
索道斯坦福疑惑地看着安辰,我只在矿山里见过小型索道,用来运木材能行吗
当然行,安辰拿出自己画的索道设计图,我设计的索道用木材做支架,钢丝绳做缆绳,安装两个滑轮,一个在森林里,一个在工地,用马拉动滑轮,一次能运50根木材,速度比马车快10倍,成本还能降低一半。如果您同意,我可以先建一条小型索道试试,要是不行,我分文不取。
斯坦福看着设计图,虽然他不太懂技术,但觉得安辰的计划很有吸引力——木材运输成本降低一半,能为铁路公司节省很多钱。行,我给你一笔启动资金,你先建一条试试,他说,要是真能行,以后工地的木材运输就都交给你了。
得到斯坦福的支持后,安辰立刻行动起来。他从工地雇佣了一批华工,又从旧金山买了钢丝绳、滑轮等材料,开始建造索道。老陈主动要求跟着安辰干,负责管理工人和采购物资。
建造索道的过程并不顺利,一开始,支架的稳定性不够,遇到大风就会摇晃,安辰就增加了支架的底部重量,用石头固定;后来,滑轮的摩擦力太大,马拉起来很费力,安辰就给滑轮加了润滑油,还调整了滑轮的角度,减少摩擦。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第一条索道终于建成了。当第一车木材通过索道运到工地时,所有华工都欢呼起来——以前用马车需要两天才能运到的木材,现在只用了两个小时!
斯坦福看到后,非常满意,当场就和安辰签订了合同,把工地的木材运输业务全部承包给了他。安辰成立了自己的运输公司,雇佣了更多的华工,又建了两条索道,不仅运输木材,还运输铁轨、炸药等物资,生意越来越红火。
除了运输业务,安辰还发现了另一个商机——华工的生活物资。工地的物资供应由铁路公司负责,但价格很高,而且质量差,尤其是烟草和肥皂,华工们都很不满意。安辰就从旧金山的华人商店进了一批廉价的烟草和肥皂,以比铁路公司低20%的价格卖给华工,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华工们都很乐意从安辰这里买东西,一来价格便宜,二来质量好,三来安辰是自己人,信得过。很快,安辰的生意就扩展到了食品、衣物等领域,他还在工地附近开了一家小商店,专门卖给华工和白人工人生活物资,生意非常火爆。
老陈看着安辰的生意越来越好,笑着说:安先生,你现在不仅是工程师,还是大老板了!俺们跟着你,真是选对人了!
安辰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让更多的华工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
随着资本的积累,安辰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他知道,太平洋铁路贯通后,加州的经济肯定会快速发展,矿业、农业都会迎来机遇。他开始关注加州的矿业市场,尤其是银矿——当时加州有很多银矿,但开采效率低,因为矿井排水困难,矿石运输慢。
安辰决定,等铁路贯通后,就投资银矿,用自己的技术改进开采方法,提高产量。他还计划在中央谷地投资农业,那里土壤肥沃,但缺水,他可以设计灌溉系统,帮助农民提高粮食产量。
1869年5月10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托里角贯通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的铁轨最终对接,第一列火车从旧金山出发,穿越整个北美大陆,抵达了纽约。
贯通仪式上,斯坦福敲下了最后一根黄金道钉,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安辰作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技术顾问,站在斯坦福身边,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充满了自豪——这条横跨大陆的铁路,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仪式结束后,斯坦福拍着安辰的肩膀说:安,谢谢你为铁路做出的贡献。以后加州的发展,还需要你的帮助。如果你有什么计划,我很乐意投资。
安辰笑着说:斯坦福先生,我确实有个计划,想投资银矿和农业,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斯坦福点头:没问题,只要你的计划可行,我一定投资。我相信你的眼光和能力。
得到斯坦福的支持后,安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他知道,太平洋铁路的贯通,只是他在这个时代的一个起点,接下来,他要在加州的矿业和农业领域,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让自己的人生,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第五章:矿业、爱情与幸福生活
太平洋铁路贯通后,安辰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很快就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投资银矿。他经过考察,在加州的内华达县买下了一座小型银矿,这座银矿的矿石品位很高,但因为矿井排水困难,加上矿石运输不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原矿主急于出手,安辰以很低的价格就买了下来。
接手银矿后,安辰首先解决的是排水问题。矿井里的积水很深,之前用的是人力抽水机,效率低,而且需要很多工人轮流操作。安辰设计了一种蒸汽排水机,利用当时的蒸汽机,改进了排水管道,让积水通过管道自动排出矿井,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排水效率。
接下来是矿石运输问题。矿井里的矿石需要靠工人用箩筐背出来,不仅费力,还容易发生事故。安辰在矿井里铺设了一条矿用小铁路,用小型蒸汽机车牵引矿车,把矿石从矿井里运到地面,运输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
为了提高银矿的冶炼效率,安辰还改进了冶炼设备。他设计了一种反射炉,能更均匀地加热矿石,提高白银的回收率。同时,他还制定了严格的安全规定,比如要求工人佩戴安全帽(用藤条编织的),在矿井里安装通风设备,防止瓦斯爆炸。
在安辰的带领下,银矿的产量大幅提高,不到半年就实现了盈利,而且盈利额越来越高。原矿主听说后,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想花高价买回来,但安辰怎么可能同意——这可是他的第一份产业。
银矿走上正轨后,安辰又把目光投向了农业。加州的中央谷地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种植小麦和水果,但因为缺水,农业发展一直受限。安辰在中央谷地租了一片土地,开始建设灌溉系统。
他设计了一条运河,把萨克拉门托河的水引到农田,还发明了一种简易的滴灌装置——用竹筒打孔,把竹筒埋在作物根部,引导水流缓慢地渗透到土壤里,这样不仅能节约用水,还能让作物更好地吸收水分。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安辰还从中国引进了一些优良的作物品种,比如水稻和茶叶,在中央谷地试种。没想到,这些作物非常适应加州的气候,产量很高,尤其是茶叶,口感很好,深受当地白人的喜爱,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安辰的农业项目也取得了成功,他不仅自己赚了钱,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很多农民都来向他学习灌溉技术和作物种植方法,安辰也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尊敬和爱戴。
事业蒸蒸日上,安辰的个人生活也迎来了转机。1870年夏天,安辰在旧金山处理业务时,不小心淋了雨,感冒发烧,去了一家华人诊所看病。这家诊所的医生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名叫林婉清。
林婉清的父亲是早期来美国的华工,母亲是旧金山的当地人,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中医,后来又去美国的医学院学习西医,中西医结合,医术很高明。她在旧金山开了这家诊所,专门给华工看病,收费便宜,态度也好,深受华工们的喜爱。
安辰第一次见到林婉清时,就被她吸引了——她穿着一身白色的医生服,长发扎成马尾,眼神温柔,说话轻声细语,却透着一股坚定和自信。林婉清给安辰诊脉、开药,还细心地叮嘱他要注意休息,多喝水。
安辰的感冒很快就好了,他心里却一直惦记着林婉清。他经常以感谢为名,去诊所看望林婉清,有时会带一些自己农场种的水果,有时会帮她修修诊所里的家具和设备。
林婉清也对安辰很有好感,她觉得安辰不仅英俊、有才华,还很善良、有责任心——他不仅自己事业成功,还帮助了很多华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两人在相处中,感情逐渐升温,终于在1871年春天,安辰向林婉清求婚了。
求婚那天,安辰带林婉清去了自己的农场,那里种满了鲜花和水果,景色非常美丽。安辰拿出自己设计的一枚戒指——戒指的材质是银矿里提炼出来的白银,上面刻着一朵小小的兰花(林婉清最喜欢的花),对林婉清说:婉清,我知道我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但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也找到了你。我希望能和你一起,在这个时代好好生活,照顾你一辈子,你愿意嫁给我吗
林婉清看着安辰真诚的眼神,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用力点头:我愿意,安辰,我愿意嫁给你!
1872年1月,安辰和林婉清在旧金山举行了婚礼。婚礼邀请了很多人,有铁路公司的史密斯、斯坦福,有银矿和农场的工人,还有华工社区的朋友们。老陈作为安辰的长辈,代表男方家属发言,他激动地说:安先生是俺们华工的骄傲,婉清小姐是个好姑娘,俺们祝福他们永远幸福!
婚后,安辰和林婉清住在旧金山的一栋别墅里,这栋别墅是安辰自己设计的,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风格——既有中国传统的庭院和木雕,又有西方的阳台和玻璃窗户,非常漂亮。
林婉清继续经营着自己的诊所,安辰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事业上。他的银矿和农场规模越来越大,还成立了一家工程公司,专门承接水利、矿业和铁路工程,业务扩展到了整个加州,甚至波及到了相邻的内华达州。
安辰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一直关心华工的生活和权益。他创办了一所学校,专门教华工的孩子读书和工程技术,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未来;他还成立了一个华工互助会,帮助遇到困难的华工,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医疗帮助。
在安辰的努力下,加州华工的地位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在加州定居、创业,华人社区也越来越繁荣。安辰和林婉清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继承了安辰的事业,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女儿则继承了林婉清的医术,成为了一名医生。
晚年的安辰,经常和林婉清一起,坐在别墅的庭院里,看着自己的孩子和孙辈们玩耍,回忆着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的点点滴滴。他想起自己刚穿越时的迷茫和无助,想起在铁路工地上的艰辛和挑战,想起自己创业时的困难和成功,心里充满了感慨。
婉清,你说我当初要是没穿越过来,会是什么样子安辰看着林婉清,笑着问。
林婉清靠在安辰的肩膀上,温柔地说:不管你在哪里,你都会过得很好,因为你有才华,有责任心,还很善良。不过,我很庆幸你穿越过来了,不然我就遇不到你了。
安辰紧紧握住林婉清的手,心里充满了幸福。他知道,自己虽然远离了原来的时代,但在这个19世纪的美国,他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夕阳下,安辰和林婉清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在告诉这个时代,一个来自未来的博士,在这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