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半个月后,苏州城东学社成立,招收寒门书生与商户子弟,学习会计、航海、农学,甚至开设“市舶法律”课。
一年时间眨眼便过,江南地区现成效显著。
江南田赋收入增加约三成,因为取消杂税后,征收更加精准,老百姓更愿土改粮余补缴。
市舶税收翻番,商贾畅通无阻,贸易量上升,同时官方收益大增,海上税收补贴江南赋税空缺。
新学堂毕业青年迅速投入商业行政,运作更加规范,生意兴隆,民富国强。
朝野再次震动,东林党在议堂上仍不甘心——刘宗周冷言:“江南那是商人发迹地,奸宦少不了。现在朝廷鼓励贸易,万一长此以往,商就代儒,岂?”
但满朝倾向稳步倾斜,财政报告上数字清晰,江南各府年上缴银赋总额达三百二十万两,较覆灭晋帮前翻了一倍还多。
户部总收入因江南贡献增加了40,成为朝廷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足以支持北方边防与西南屯田军饷。
半年朝会上,温体仁汇报道:“陛下,江南之策已见成效。整顿税制、鼓励工商、兴学育才三策并举,收效甚多,已成财政支柱之一。”
朱由检点头:“不错,就是要让朝廷稳固之处,不能只是压榨。教民以利、养官以能,国家才长治久安。”
李清照则补充:“陛下恩威兼施,地方百姓实感朝廷诚意。如今官员只求为民,不再私吞税银。那晋帮覆灭后的窟窿,也被填得平平整整。”
东林党再度无人多言。
黄道周暗自感叹:“朝廷认真施政了,接下来才是真正摆脱乱世。”
话音未落,户部便急递来一道飞章。
“云南、贵州数处土司反复无常,有的拒贡,有的调兵占地,朝廷使臣遭阻。”
朱由检看完奏章,语气冷静:“果然动了。魏忠贤。”
“奴才在。”
“宣兵部、吏部、刑部、工部文华殿议事,午时前到。”
午时正,文华殿内官员齐聚。
朱由检开门见山:“西南土司纷纷不服,朕意已决——兵剿、使安、策归流,三策并用。”
兵部尚书张凤翔拱手:“陛下,滇黔熟地复杂,山势险恶,必须遣熟人。臣请举荐沐天波为征南将军,节制军务。”
“准。”朱由检点头,“限十日启程。”
吏部尚书崔一清上前:“臣拟调周炳南、李永昌两人,任抚慰大使,巡抚滇黔,宣朝廷德意,招纳土司。”
朱由检点头:“此二人曾在广西办事得力,可行。”
李清照接话:“军费、抚银,户部预拨七十万两,另设‘西南改流库’,备用。”
朱由检沉声下令:“凡归附者,可保原地、免三年赋,子弟送京为质;抗命者,一律按逆贼处置,杀无赦。”
命令一下,文武百官齐声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