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向来以刚正不阿、死守礼法著称的东林大儒,礼部尚书刘宗周。他气得胡子都在发抖。
“陛下!后宫不得干政!此乃太祖高皇帝定下的铁律,是传了两百年的祖宗家法!让一介女流,执掌国家钱袋子,岂不是要让天下人耻笑我大明无人吗?!臣,死谏!”
说着,他竟真的要往大殿的柱子上一头撞去。
“拦住他!”朱由检喝道。
几名禁军连忙上前,死死地拉住了刘宗周。
“祖宗家法?”朱由检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一步步走下丹陛,一直走到刘宗周面前。
“刘爱卿,朕问你,太祖定下祖宗家法,是为了什么?”
“自自然是为了我大明江山,长治久安!”刘宗周挣扎着回答。
“说得好!”朱由检的声音,陡然拔高,响彻整个大殿,“那现在,流寇遍地,国库空虚,百姓易子而食!这江山,还稳固吗?!这社稷,还长久吗?!”
“你们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祖宗家法的读书人,把户部管成了一个烂筛子!让国家的钱,都流进了私人的口袋!现在,朕找到了一个能堵住这些窟窿的人,你们却跟朕扯什么祖宗家法?!”
他指着殿外的方向,厉声喝道:“朕告诉你们!祖宗家法,是让大明江山稳固,不是让你们这些硕鼠,打着它的旗号,来蛀空国库!贤妃协理户部,不是干政,是替朕这个皇帝,看好朕的钱袋子!谁赞成?谁反对?”
皇帝的目光,如刀子般扫过每一个大臣的脸。
无人敢再言语。
“朕意已决,此事就这么定了!”朱由检拂袖转身,留给满朝文武一个决绝的背影。
“退朝!”
王承恩尖利的声音,像是给这场惊心动魄的早朝,画上了一个仓促而决绝的句号。
文武百官如同被惊散的鸭群,嗡的一声,乱糟糟地退出了太和殿。他们成群,交头接耳,脸上全是震惊、愤怒、不解和一丝丝的恐惧。
“荒唐!简直是旷古未闻的荒唐!”礼部尚书刘宗周气得浑身发抖,被几个同僚搀扶着,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后宫干政,牝鸡司晨,此乃大凶之兆啊!”
而以钱谦益为首的另一批官员,则眼神闪烁,快步走在一旁,低声议论着。
“牧斋公,此事陛下心意已决,我等该如何是好?”一名御史忧心忡忡地问道。
钱谦益捋了捋他那保养得极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压低了声音:“陛下正在气头上,此刻与他硬顶,绝非明智之举。一个女流,她懂什么叫制诰?什么叫度支?户部那潭水,深不见底,让她去搅和,正好!等着看吧,不出一个月,她自己就会知难而退。到时候,我们再联名上奏,请陛下收回成命,才是上策。”
他们都以为,皇帝只是一时意气用事,让一个女人去户部,不过是做做样子,发泄一下对文官集团的不满。他们等着看李清照的笑话,等着看皇帝自己打自己的脸。
然而,他们都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