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同志一脸阴沉地走了进来,尖着嗓子说道:“钱大人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从江南调粮?远水能解近渴吗?等你的粮食运到陕西,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候,流寇裹挟的饥民,就不是一万,是十万,是一百万了!”
他转向朱由检,躬身道:“万岁爷,奴才以为,对付这帮刁民,就得用重典!赈灾要赈,但剿匪,更要剿!而且要下狠手!派一员猛将,带上虎狼之师,把那什么李自成、张献忠的脑袋,给咱家砍了!杀他个人头滚滚,血流成地,剩下的自然就老实了!”
魏忠贤的话,简单粗暴,却说到了点子上。
朱由检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赈灾,和剿匪,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赈灾之事,”他看向内阁首辅温体仁,“由内阁和户部全权负责。朕给你们一道旨意,你们可以便宜行事,无论从何处调粮,无论用何种方法,一个月内,朕要看到第一批粮食,必须抵达西安!开支不够,就从内帑里拿!”
“臣,遵旨!”温体仁等人知道事关重大,立刻领命。
接着,朱由检的目光,转向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官员。
“至于剿匪,”他的声音,变得冰冷起来,“朕意已决。命陕西巡抚洪承畴,即刻升任三边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总督陕西、山西、河南三省所有军务,专门负责剿匪事宜!”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洪承畴,一个文官,竟然被授予了如此大的军事全权,节制三省兵马,这在大明朝,是极为罕见的。
“朕再给他一道密旨。”朱由检继续说道,“允许他临阵斩杀任何不听号令的总兵、副将!三省的地方卫所、巡抚、布政使,必须无条件配合他的行动!钱粮军械,优先供应!”
他这是把整个西北的军政大权,全都交到了洪承畴一个人的手上。
“陛下圣明!”魏忠贤抚掌赞道。
而钱谦益等人,则面露忧色,觉得皇帝此举,太过倚重武力,有失仁德。但看着皇帝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他们明智地选择了闭嘴。
有了皇帝毫无保留的支持,洪承畴立刻行动了起来。
他调集了陕西的秦军主力,山西的边军,以及河南的部分卫所兵,共计五万余人,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交界处,布下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他的计划很简单:将这些流寇,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围歼。
计划很完美,但现实,却很骨感。
那些流寇,比他想象的还要狡猾。
他们根本不和他精心布置的主力部队正面交锋。大军往东,他们就往西钻。官军分兵合围,他们就仗着对地形的熟悉,从一些官军意想不到的山间小路,突出重围。
洪承畴的五万大军,就像一个攥紧的拳头,力气很大,却怎么也打不中一群嗡嗡乱飞的苍蝇。
一个月下来,官军疲于奔命,粮草消耗巨大,却连李自成的主力都没碰上。反而是一些小股流寇,趁着官军主力调动,在后方四处作乱,搞得各地鸡犬不宁。
洪承畴的告急奏报,再次雪片般飞向京城,他请求更多的兵,更多的钱粮。
朱由检看着地图上,那些代表流寇的红点,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星火燎原之势,也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这不是洪承畴无能,而是对手的战术,太无赖,太难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