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缓。”大贝勒起身,步子极稳,“三月内,不试边。看他新军能多久。若规矩散了,我们再来。若规矩成了,我们绕走别处。”
帐门扬起一角,冷风灌进来。大贝勒披上狐裘,走出门去,脚下的雪咯吱一声。他停了一瞬,回头吩咐,“密谍,不收。先看。”
侍臣领命。帐中火光跳了一下,落回去,稳了。
辽左清洗的最后一笔,落在了审。锦衣卫与刑部在宁远设临时公堂,按册逐人对质。三名旧日邮亭递符之人跪在堂下,脑门上的汗与灰糊成泥。堂官抬手,侧门上来一名东江急使,捧上一封海上截获的短札。札上写着四行,暗语与邮符对得丝丝入扣。
堂官叹了口气,落槌,“主犯死,二犯递边,三犯发辽。”
公堂外,站着一排军匠。他们是旧私坊的铁匠与铸手,脸上有风吹出来的裂线。赵率教对他们说了一句,“你们的手,往后只许造军器,不许造私器。你们的命,是铁,不是银。”
铁匠们齐齐点头。
清洗不是刀光,是规矩一条条挂上墙。辽左六城墙头竖起同样的木牌,字是一样的,墨是一样的,连钉子的方向都一样。城下的人看着牌,心里慢慢有了一把尺。
三月后的一天,宁远城外的雪忽然化了一片,露出下面一块黑土。满桂站在城上,远远望见松山方向的天边,忽然一阵暗光又收了回去。他笑了一下,“他们不来了。”
赵率教也笑,笑得不露牙,“他们怕了。”
满桂摇头,“不是怕,是看。”
赵率教嗯了一声,“那我们,就继续让他们看。”
他转身一挥手,号角响了三声,操场上的阵列一列列收拢、展开、再收拢,整齐如棋。
京城里,军报抵殿,朱由检看完,放下,长出一口气。王承恩在旁把茶盏递上,他接过,手指在盏沿轻轻一抹,像把一粒看不见的尘拂掉。
“辽东这口气,算是续上了。”
温体仁拱手,言辞简要,“清洗有度,任命得人,军纪立、仓饷清,后金暂缓。陛下此策,功在社稷。”
魏忠贤低头出声,嗓音沉稳,“奴才在东厂定了个小规矩:凡涉辽东军务的线人,不许私收一钱。谁收,谁死。奴才在这儿说,敢在厂里犯这条,奴才先砍他手。”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眼底有一寸淡光,“记住今日话。”
他把手伸到案后,按了按那柄旧短刀,又松开,语气轻了一分,“把辽东新军的操典刻印一千册,发至各镇各卫。朕先不急着扩军,先把骨架立稳。天雄军之法,不是杀,是稳。”
卢象升抱拳,“臣请出一队教官,各镇巡回半年,教列阵、教火器、教军律,教账目。”
“准。”朱由检转头看王承恩,“东江那边,别松。”
王承恩点头,“海风里,一松就散。”
“还有一件。”朱由检顿一顿,抬目,“辽民的赈,别忘了。辽左今年的春耕,帮他们把犁修好,把种下好。盐价不许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