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南郊大阅。天雄新军五万分列三方,步骑火三军齐陈,鼓角如潮。朱由检披战袍,不穿龙袍,登高台。
台下万众静如山。他挥手,军阵如潮水一般前涌后退,方圆之阵切换,鸳鸯阵与雁行阵互易,骑兵绕翼,火器齐发,烟云一层一层升起又散掉。每一个动作都有节拍,每一阵鼓都像心跳。
观礼的文臣有的看呆了,心里暗想,这才叫军队。以前那种花架子,喊一叫就散。
礼毕,卢象升上前,献军功册。册子不华彩,纸却厚实。每一页写的都是人名,后面是斩首多少,救人几何,破阵几次。朱由检翻了几页,合上册,眼里有光。
他回宫,召温体仁入内。二人无多言,像是弦已调好,下一段曲该怎么奏,心里都知道。朱由检让王承恩宣一道密旨,分到三镇。
旨意里要求三镇各自挑最能打的一营,北上京畿,受天雄军教范半年,再回本镇带教。这叫种子。外人未必懂,穿越而来的皇帝懂。没有种子,田再肥也出不了好苗。
种子营很快到了。天雄军没有架子,把人打散,按连整编,老兵带新兵。两个月后,一批批人换了样子。走路不看地,看前方。
操枪不握死,掌心留空。吃饭不抢,先看后队有没有人。细节换了,军气便像吹了口气,鼓了起来。
就在这时,又一件事给这场改革火上添油。河南那边报来捷音,旧乱余部零星聚众,被新编地方练队合天雄巡队夹击,两日而散。
新练地方队纪律不错,未扰民。奏报最后写了十六个字,朴素得很,“严纪整队,按操而行,遇贼而击,民无所扰。”
朱由检看了,随手在奏尾批下四字,“恪守不变。”
消息传开,朝廷对新军的疑心少了些。把军权部分交给会打仗的人,原来不是洪水猛兽。文官们还有话要说,讨论兵政与财用,但声音不再一边倒。
有人在内阁议事时说了一句大实话,“天下兵制,久病须重药。今日不改,明日就没得改了。”
温体仁没有接话,只点了点头。老狐狸看风向,用的是最简单的道理。钱发到位,兵练得好,百姓心里自然有杆秤。
何况,军费不是刮在百姓身上的,是从那些吞了百姓的嘴里扣出来的。
兵马渐成,军心渐聚,军制渐明。五军都督府的门前来得最多的,不再是递名帖的门客,而是一封封各地的兵报。
边镇今日操练几何,火器装填几何,马政疗治几何,粮台储备几何,皆用同样的格式,像一本全国军政账本。朱由检最爱看的,就是这一本。
书案上一杯温茶,他把每一页都翻看,划亮点,点缺失,批小字。王承恩见了常笑,说陛下像个教习。朱由检不在意,他知道这一笔一划,写的是大明下一段命。
当然,旧势力也没有坐着等死。有几封密折绕过五军都督府,直往兵部,言语里挑拨,说卢象升收兵权,恐尾大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