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一字一世界,诠释成语背后的故事 > 第10章 穿越时空的爱国智慧

成語‘愛屋及烏’愛國篇
墨痕深处的家国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室里,林墨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幅已有千年历史的《尚书大传》残卷。灯光柔和地洒在泛黄的宣纸上,那些苍劲有力的汉字仿佛随时会从纸面跃起,讲述它们见证过的岁月。
“墨墨,这幅残卷非常脆弱,你要格外小心。”老师傅拍了拍林墨的肩膀,“尤其是纣王与武王那段,墨迹已经有些模糊了。”
林墨点头,戴上特制手套,拿起纤细的修复工具。作为全台湾最年轻的古籍修复师,她深知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不只是修复纸张墨迹,更是修复历史的记忆。
夜深人静,博物馆里只剩下她一人。当她用特制溶液轻轻清理到“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那句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那几字墨迹突然泛起微光,空气中弥漫起一股硝烟与檀香混合的奇异气味。
林墨眨眨眼,发现自已竟站在一片荒野上,远处战旗猎猎,金属碰撞声和呐喊声震天动地。
“小心!”一声惊呼传来,有人猛地将她扑倒,一支利箭嗖地从她刚才站立的位置飞过。
林墨抬头,看见一位身披铠甲、记脸焦急的年轻将领。他眼神清澈而坚毅,嘴角紧抿,手中长剑还滴着血。
“姑娘何人?为何出现在这牧野战场?”将领问道,声音里既有警惕有关切。
“我这是哪里?牧野战场?”林墨震惊得语无伦次。
“莫非是殷商遗民?迷路了?”将领语气缓和下来,“战事已近尾声,纣王自焚,我军大胜。但战场上仍很危险,请随我来。”
林墨迷迷糊糊地跟着年轻将领走向周军大营。她注意到沿途士兵都对这位将领格外尊敬,称他“姬将军”。一个念头突然闪过——她竟然穿越到了三千年前的牧野之战,眼前这人很可能是周武王姬发的亲属!
营地中央,一位威严的王者正眺望着朝歌方向,眉宇间锁着深深的忧虑。
“大王,此女我在战场边缘发现,似是迷路百姓。”年轻将领向王者行礼。
武王转过身,目光落在林墨身上。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怀疑这个穿着怪异的不速之客,而是温和地问道:“姑娘可曾受伤?是否需要食物和水?”
林墨突然意识到,她能够听懂这些古代语言,而他们似乎也能理解她的话。这超自然的l验让她既恐慌又兴奋。
“谢、谢谢大王,我没事。”她勉强保持镇定。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走来。林墨凭历史知识认出,这一定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
“大王,朝歌已破,然殷商遗民何去何从,须早让决断。”太公直言。
武王叹息:“正是我所忧。入殷都后,该如何对待商朝士众?”
太公毫不犹豫:“臣闻之: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意思很明白——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大王以为如何?”
武王摇头:“不可。滥杀无辜非仁义之师所为。”
接着召公上前建议:“有罪的,要杀;无罪的,让他们活。应当把有罪的人都杀死,不让他们留下残余力量。”
武王仍摇头:“亦不可。罪与非罪,如何能轻易分辨?”
众人沉默时,林墨不自觉地脱口而出:“为什么不试试感化他们呢?”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林墨心跳加速,但还是继续道:“纣王暴虐,但百姓何辜?如果周朝能善待商朝遗民,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谁还会怀念暴君呢?”
周公旦眼睛一亮:“此女所言极是!我看应当让各人都回到自已的家里,各自耕种自已的田地。君王不偏爱自已旧时朋友和亲属,用仁政来感化普天下的人。”
武王闻言眉宇舒展,豁然开朗:“善!此乃安天下之道!”
林墨正想说什么,忽然一阵头晕目眩。等她回过神来,发现自已又回到了博物馆的修复室,手中还拿着修复工具,那句“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的墨迹似乎比刚才清晰了许多。
“刚才那是梦吗?”她喃喃自语,却发现自已裙角沾着一些黄土,手中还紧握着一片古老的青铜甲片
,讲述这个成语背后深远的爱国含义。
展览开幕那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一群年轻人的簇拥下前来参观。当看到“爱屋及乌”展区时,老者驻足良久。
“爷爷,这就是您常说的那个成语吗?”一个年轻人问。
老者点头,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是啊。‘爱屋及乌’不只是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爱护与他有关的东西,更是告诉我们,爱国就要爱这个国家的全部——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它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人民。”
林墨惊讶地发现,老者的面容与记忆中的姬旦有几分神似。
待人群散去后,老者走向林墨:“你就是修复这幅残卷的专家吧?写得很好,你真正理解了‘爱屋及乌’的含义。”
“谢谢您。请问您是对历史有特别研究吗?”林墨好奇地问。
老者微笑:“我们家族世代传承着一些古老的故事。据说三千年前,有一位天降智者曾帮助周公旦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也奠定了中华文明包容并蓄的特质。”
林墨心跳加速:“那个故事还说些什么?”
“故事说,那位智者来自未来,她会带着周公旦的祝福回到她的时代,提醒三千年后的中国人:爱国不是空话,而是切实地了解、珍惜、传承这个国家的文化精髓。”老者意味深长地看着林墨,“你觉得这故事可信吗?”
林墨与老者对视片刻,会心一笑:“我相信。因为文化不断,则国魂不灭;历史延续,则国基永固。”
老者欣慰地点头,转身准备离开,又回头说:“对了,我们家族还有一句祖训:‘当博物馆里的墨迹重见天日,就是智慧重现人间之时’。恭喜你,林墨博士,你让古老的智慧重见天日了。”
望着老者离去的背影,林墨感到一种奇妙的连接感——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连接着个人与国家,连接着热爱与责任。
她回到修复室,轻轻触摸那已经恢复清晰的“爱屋及乌”墨迹,默念道:“谢谢你们,姬发大王,姬旦丞相。你们创造的智慧,确实传承了三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传承下去。”
窗外,阳光正好。故宫的红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通中华文明一样,历经沧桑却永葆青春。
林墨知道,她的工作不只是修复古老的墨迹,更是修复一种精神的连接。那种连接跨越时空,将每一个热爱这个国家、这个文化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如通三千年前那句“爱屋及乌”的智慧,穿越时间长河,依然照亮今天的前路。
因为她明白,真正的爱国,既是爱这个国家光辉的今天,也是爱它厚重的昨天,更是为它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已的力量。而这,就是“爱屋及乌”在当代最深刻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