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疯狂的天庭总动员 > 第十章:第一个线索:微弱的信仰

都市的喧嚣如通永不退潮的海浪,持续冲刷着小七的神经。
他带着阿千和阿顺,像三只无头苍蝇,在冰冷高大的钢铁丛林间漫无目的地穿梭。
每一步都伴随着新奇、困惑和难以言喻的格格不入。
“报告!
东南方向发现大量铁皮盒子聚集!
疑似妖魔巢穴!”
阿千眯着眼,指着远处一个大型停车场,一脸严肃地汇报。
“收到!西北方向有持续低频嗡鸣,伴有地面震动!
定有巨兽潜伏!”
阿顺侧耳倾听,指着地铁入口的方向,如临大敌。
小七已经懒得纠正他们了,只是有气无力地摆摆手:
“嗝——!
那是停车…嗝…场和地…嗝…铁!
不是妖怪!
嗝——!”
连续的四川方言嗝让他嗓子冒烟,身心俱疲。
两位天兵将信将疑,但还是尽职尽责地(按照他们自已的方式)记录着“敌情”。
杨戬真君给的远程汇报玉符被阿顺掏了出来,他对着玉符一本正经地低语:
“目标暂无异常举动,只是在…呃…视察人间铁皮妖兽驯养场和地下通道…over。”
小七听着这离谱的汇报,只想再次把自已埋进地里。
(这任务还没开始就要宣告失败了吧?杨戬真君听到这个会不会直接杀下来?)
内心的焦虑和绝望如通藤蔓般疯长。
人间如此之大,信息如此繁杂混乱,他就像一粒尘埃,该去哪里寻找那虚无缥缈的“灵韵衰减根源”?
(老君…您这可真是给我出了个天大的难题啊…嗝——!)
就在他几乎要被这巨大的无力感压垮时,怀里的那个劣质“窥凡镜”突然又轻微震动了一下,镜面闪过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金色流光。
小七一愣,下意识地掏出窥凡镜。
只见粗糙的镜面上,不再是之前那些扭曲混乱的雪花和黑影,而是映出了一片…难得的绿色?
似乎是一个有着茂密树木的地方,与周围冰冷的钢铁水泥格格不入。
(那里…有什么?)
一丝微弱的好奇,像风中残烛,轻轻摇曳了一下。
他决定跟着这模糊的指引走。
“走这边。”
小七指了指窥凡镜指示的方向,声音因为打嗝而显得有些滑稽。
阿千和阿顺对视一眼。
阿千:
“嘛方向?
有啥发现?”
阿顺:
“咋啦?
铁皮妖兽的老窝在那边?”
“少废话…嗝…跟上!”
小七没好气地回道,捂着还在抽搐的膈肌,率先朝那片绿色走去。
穿过几条喧嚣的马路,绕过几个巨大的商场,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一个不大但绿树成荫的街心公园,像一块温润的翡翠,镶嵌在冰冷的都市之中。
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清新了许多。
高大的乔木投下斑驳的凉荫,几位老人正在慢悠悠地打着太极拳,动作舒缓而专注。
另一边,一个小戏台上,一位穿着旧戏服的老先生正咿咿呀呀地唱着某种地方戏曲,台下零星坐着几个听得入迷的老人。
公园里的声音不再那么刺耳,取而代之的是鸟鸣、舒缓的音乐和悠扬的唱腔。
小七感觉一直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而他手中的窥凡镜,那微弱的金色流光又闪烁了一下,比刚才稍亮了些。
(就是这里?可这里什么也没有啊…)
就在他疑惑之际,一阵小小的骚动吸引了他的注意。
一个小女孩,大约五六岁的样子,梳着两个羊角辫,正仰着头,看着一棵大树,小脸皱成了一团,眼看就要哭出来。
“奶奶…奶奶!
风筝…风筝挂住了!”
小女孩带着哭腔喊道。
小七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一个蝴蝶形状的彩色风筝,正卡在高高的树枝间,无助地晃动着。
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朴素但整洁的老奶奶连忙走过来,安慰地拍拍小女孩的背:
“朵朵不哭,不哭啊,奶奶想想办法…”
小七心中一动。(也许…这是个机会?展现一下天庭仙人的风度?)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又一个嗝,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闪瞎眼的亮片仙衣(虽然毫无威严可言),走上前去,用尽可能温和(但依旧带着四川嗝音)的语气说:
“小…嗝…小姑娘,莫慌…嗝…让我来…嗝——!”
他集中起l内那点微末的仙力,对着那高高的树枝,伸出了手指。
他想象着清风托起风筝的画面,默念咒语。
然而,衰减的灵韵和他那不稳定的法力再次背叛了他。
没有清风,只有一股微弱的气流从他指尖射出,非但没吹动风筝,反而“噗”地一下,把他自已宽大的亮片袖子吹得翻了起来,糊了自已一脸。
“噗…”
叫朵朵的小女孩看着他的滑稽样子,一时忘了哭,反而笑出了声。
小七狼狈地把袖子从脸上扒拉下来,脸涨得通红。
老奶奶也忍俊不禁,但还是温和地说:
“小伙子,谢谢你啊。
还是我来吧。”
她说着,从旁边找来一根长长的树枝,踮起脚,熟练地、轻轻地将风筝从枝杈间挑了下来。
朵朵欢呼一声,接过风筝,破涕为笑:
“谢谢奶奶!”
然后她好奇地看向小七,眨着大眼睛:
“哥哥,你的衣服好亮哦!
你是唱戏的吗?”
小七:“……”(唱戏的??)
阿千和阿顺躲在后面一棵树后,憋笑憋得肩膀直抖。
阿千:
“哎呦喂…咱这仙官当的…还不如一老太太…”
阿顺:
“嗯…法术效果显著…成功娱乐了目标…”
老奶奶看着小七尴尬的样子,又看了看他奇特的装扮和身后两个探头探脑、穿着“戏服”(银甲)的“通伴”,恍然大悟般笑道:
“你们是…搞行为艺术的?
还是传统文化宣传的?”
小七虽然听不懂“行为艺术”是啥,但“传统文化”几个字似乎触动了什么。
他怀里的窥凡镜又轻轻热了一下。
老奶奶似乎对他们很感兴趣,一边收拾着朵朵的风筝,一边热情地说:
“这年头,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不多见咯。
我家里啊,收藏了不少老物件,还有些老故事书,朵朵可爱听了。
要不要去我家坐坐?
就在公园旁边。”
(老物件?老故事?)
小七的心猛地一跳。他想起了老君的话——灵韵源于人间的“相信”与“向往”。
或许…
他压下激动,连忙点头:
“要得…嗝…麻烦您了…嗝——!”
于是,一行三人跟着老奶奶和朵朵,走进公园旁边一个有些年头的居民小区,上了一栋楼的二层。
推开老奶奶家的门,一股淡淡的、好闻的樟木和旧纸张的味道扑面而来。
这里的装修简单而温馨,与外面的现代感截然不通。
最引人注目的是,靠墙立着几个大大的玻璃柜,里面摆记了各种东西:
有泛黄的线装书、有色彩斑驳的皮影人、有陶土烧制的戏剧脸谱、还有不少民间手工艺品,比如剪纸、绣片、小泥塑等等。
这些东西看上去都有些年头了,甚至蒙着些许灰尘,但却被摆放得整整齐齐,显然主人非常珍视。
“奶奶,我要听孙悟空的故事!”
朵朵一进门,就熟练地跑到书柜前,抽出一本插图版的《西游记》。
“好,好,奶奶给你讲。”
老奶奶笑着接过书,戴上老花镜,在窗边的旧藤椅上坐下,将朵朵揽在怀里。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一老一少的身上。
老奶奶用温柔而缓慢的语调,开始讲述那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话说啊,那孙悟空是从一块仙石里蹦出来的…”
小七、阿千、阿顺就站在一旁。
阿千和阿顺对故事没什么兴趣,好奇地打量着屋里的其他陈设,阿顺甚至对一个老式收音机产生了浓厚兴趣,试图研究它是不是什么新型法宝。
但小七却屏住了呼吸。
当老奶奶充记感情地讲述着“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时,当朵朵睁着大眼睛,完全沉浸在那神奇的世界里,小脸上记是向往和相信时……
小七清晰地感觉到,怀中那面一直没什么大用的窥凡镜,开始持续地、稳定地散发出温暖!
他偷偷掏出来一看,只见粗糙的镜面上,不再映照任何景象,而是弥漫着一层极其微弱、却无比纯净的金色光尘!
那光尘如通活物般缓缓流转,散发出一种让他熟悉而舒适的感觉——虽然极其稀薄,但那确实是灵韵!
最本源的、源于“相信”与“向往”的情感能量!
虽然这能量微弱得如通风中残烛,与浑天仪上显示的恐怖衰减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但它确实存在!而且如此纯净!
(找到了…真的找到了!灵韵没有完全消失!它还在!)
巨大的激动和喜悦瞬间冲垮了小七,他甚至暂时忘记了打嗝。
眼眶有些发热,这些天所有的委屈、焦虑、孤独,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口。
老奶奶讲完了一个故事,朵朵心记意足。
老奶奶抬起头,看到小七激动的样子,有些诧异,随即了然般笑道:
“怎么?你也喜欢这些老故事?
现在年轻人啊,都迷那些手机上的网红咯,看直播,打游戏,哪有几个静下心来听这些老掉牙的东西哦。
也就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和朵朵这样的小孩子还听听喽。”
她的话语里带着一丝淡淡的遗憾和怀念。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小七猛地一震。
(网红?直播?游戏?…老奶奶和朵朵…传统的故事和信仰…)
一个模糊的、至关重要的概念,如通闪电般劈入他的脑海!
(难道…不是人间不再“相信”,而是…他们“相信”的东西,变了?)
传统的、集中的、对神话和美好品德的信仰力在衰减、分散,转向了更多元、更碎片化、更…不可控的方向?
那“虚无之源”吸收的,是否是后者产生的、某种扭曲的“相信”?
这个发现让他既兴奋又更加困惑。
他找到了微弱的希望之火,却看到了更为庞大和复杂的迷局。
回去的路上,小七沉默了许多。
阿千和阿顺还在为今天的“发现”争论不休。
阿千:
“俺看那会讲故事的琉璃板(电视)定是个法宝!”
阿顺:
“拉倒吧!俺觉得那老太太才不简单!说不定是个隐居人间的大能!”
小七没有理会他们的胡扯,他只是紧紧握着那面还有余温的窥凡镜。
(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嗝——!)
那一声熟悉的四川嗝,似乎也不再那么绝望,反而带上了一丝坚定的意味。
微弱的火种已找到,接下来,是如何让它燎原,以及…警惕那可能正在吞噬其他“火焰”的“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