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水浒后事 > 第2章 出现

公孙胜邀请燕青到自已小房间里,让道童准备了几种蔬菜,又打了几壶素酒,不一会儿就安排好了,与燕青对饮。燕青心里一直在细细琢磨罗真人的话。于是他对公孙胜说:“真人说的那些天机,我已经问得很清楚了。只是他说大宋不能守住汴京,如果大宋已经灭亡,那些奸臣也会随之消失。他还说我们兄弟将来还会再聚,只是不知道我们会与谁为敌。这句话,我刚才没来得及问清楚。”
公孙胜说:“这种天机,我的老师曾经告诉过我。那天我老师入定很久,出定后我便问他入定这么久一定有什么见闻。我老师说:‘因为朝见上帝,恰好遇到现在的徽宗皇帝想要寻求长生,让了一份祈祷的事情,有表文上达天庭。符官不敢直接呈给上帝,上帝就命令我送到御前让皇帝看。没想到表文里有‘吃苦吃亏’,误写成了小‘吃’字,诸神奏报责备他不敬之罪。上帝原谅了他,认为他不是故意的,所以准许增加他的寿命;又查了他的国运,让他父子离开国都三千多里,准许他们的罪行来应验劫数。’那时我听到这里,急忙问道:‘上帝既然已经定了宋徽宗父子的罪案,那么天下就不再是大宋的天下了,不知道将来又会是什么姓的天下?’我老师说:‘他的国运还很长,虽然失去了汴京,但也不会马上灭亡。’现在我老师说后来的劫数,报应循环,就是这个时侯。”燕青听了这番话才感到心情舒畅。
到了第二天,因为真人昨天已经命令他下山,他就不敢再见面了,于是准备出发。公孙胜也遵从师命,就一起下山。他们一路闲逛,慢慢走,各自留心观察。这样走了几天。
一天,当他们走得又饿又渴的时侯,只见前方有一片垂柳,淡黄色的嫩叶刚刚吐露,高低错落的村舍依山傍水。两人看到这样的景色,感到非常高兴,急忙走进村里。果然,村里的风景与他们之前见过的地方不通。他们找了一家干净素雅的酒店走了进去。主人引导他们两人到一扇窗下,用手推开窗户,顿时整个房间都亮堂了起来。主人放下酒菜,两人举杯对饮。他们看到窗外溪水明净,竹林清幽,心情十分愉悦,喝了半天。然而,燕青又提起往事,不由得感到伤感。
突然,他们抬头看到溪湖那边有一个妇人正在不停地哭泣。两人见状,心中感到奇怪,暗暗吃惊。他们立刻起身,付了酒钱,急忙赶到湖边。再一看,只见那妇人怀里抱着两个婴儿,在那里孩子哭母亲也哭。两人看清楚后,燕青走上前去问道:“这位女士,你为什么对着水面这样哭泣?难道有什么冤屈或苦衷,想要轻生吗?”那妇人见有人询问,只得含泪说道:“我不幸上个月生孩子,生下了这两个孩子,被丈夫埋怨。因为受不了他的气,只得将他们抱来,想要抛弃在水中淹死。虽然已经走到了这里,却又一时舍不得,所以在这里痛哭。”
燕青听后,惊讶地问道:“难道这两个孩子不是你丈夫亲生的吗?”妇人听了,只得回答说:“怎么不是亲生的!这其中有缘故。只因生这两个孩子的时侯,有两团黑气冲进房间,我一阵昏迷腹痛,不到一个时辰就先后生了下来。谁知道黑气还没散去,在房间里旋转,突然冒出火烟。我丈夫忙叫着失火了,我只得将这两个孩子抱出,不一会儿,几间草屋就被烧得干干净净。我丈夫就埋怨他们命不好。而且自从生下来,这两个孩子就日夜啼哭,睡在竹筐里,常有人看见他们出现怪相。人们就说他们是妖魔,日后养大了会害父母。我丈夫就更不喜欢他们,想要弄死他们,我不肯,就和我生气。我也以为他们啼哭总会有停止的时侯,谁知道过了记月,还是日夜不停地哭,连我都烦起来了。今天早上又惹了我丈夫的气,所以我就直接抱来,想要把他们丢进溪里。但是看到他们五官齐全,声音洪亮,又不像是妖魔。想起怀胎的辛苦,指望日后能依靠他们。如果把他们淹死,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不得不哭;又听到他们一声接一声地哭,又不得不恨。一时之间,我正处于两难境地,没想到你们两位走过来了,他们就不哭了。”
公孙胜听后,暗自感到惊喜,上前说道:“我是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的弟子,我有传授的真言,已经知道应该遇到你们母子三人。你现在把他们抱过来,我用真言为他们忏悔一番,保证他们从今以后回家,再也不会哭了。”那妇人听后,非常高兴,就走近身来。公孙胜用手在这两个孩子的头顶上抚摩,说道:
烧毁茅屋,从母腹中出生,回忆起出生前的三十六件事。真人已经说出了其中的奥秘,洞庭湖可以成为梁山泊的建造地。算起来应该是十八次变化,纷纷扰扰地在中原地区追逐。公孙胜的劫数还没有完全消除,需要多一个人来让首领。展示豪强,冤屈可以昭雪,消除劫数后就能尊敬武穆。我现在说破了这件事,你们就不要像以前那样日夜哭泣了。
公孙胜念完后,只见这两个孩子立刻停止了哭泣,开始嘻嘻笑起来,手脚也都动了。那妇人见了非常高兴,连忙拜谢。此时燕青只是看着这两个孩子,想说话却说不出来,想哭又止住了,只得忍着,问道:那一个是先出母胎的?妇人指着左边的孩子说:这个是先养的,就叫他妖儿,那个就是魔儿。燕青又问道:你丈夫叫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妇人道:我这里是河东境内,地名寄远乡。我丈夫是养奎刚,我母家姓鞠。没想到今天有缘,遇到了师父,止了孩子啼哭,不致淹死,恩德无穷。我家离这里不远,请二位到家,叫我丈夫拜谢,款待一餐。
燕青和公孙胜已经知道妖儿是宋公明,魔儿是卢俊义,他们都改头换面,托生在这里。公孙胜见燕青只看得愣愣的,就说:“我们真是太幸运了,已经得到真人的指点,应该去各自寻找归宿,不要在这里停留。”于是他对妇人说:“我们两人有事情要远行,改天再来。”那妇人又拜谢了一番,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公孙胜和燕青又一起走了一天,最后洒泪告别。果然,命中注定的缘分是不能长久的。两人过了不到半年,就都已经投胎转世,完成了前世的宿命。这里就不多说了。
养奎刚果然发现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哭闹,夫妻俩也就不再说什么,继续抚养孩子们成长。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四五年。没想到这一年,金兵突然侵入内地,使得西北一带的百姓纷纷逃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去年三月初一,徽宗皇帝上朝,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后,说道:“自从几年前,国家多次遭遇变故。幸亏有你们的谋略,之前招安了宋江等人,平定了三寇,征服了大辽,国家才得以基本安定。但是近来外患消除而内政空虚,国家财政困难,我常常担心入不敷出。不知道你们有什么高见,可以帮助我管理财政,以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吗?”
各位大臣听了,都默默地没有回答。只见司空童贯拿着笏板走出班列,跪在地上奏道:“陛下提到这个问题,实在是想要富国强兵,成为一位英明的君主,这是国家的幸运。臣有一个愚见,恳请陛下采纳。”
徽宗皇帝看到是童贯进言,非常高兴,说道:“爱卿的高见,必定是高明的见解。赐你平身,可以详细地奏报上来。”
童贯谢恩后起身奏道:“国家财政困难,需要寻求根本的解决办法,这样财富自然会充裕。昔日太祖皇帝定都汴京,扩张西北;太宗皇帝继承武功,削平东南;真宗皇帝北伐,直逼契丹,没想到被王钦若因忌功而罢兵,通意契丹请和,定下和议,结为兄弟,于是撤兵回国;仁宗皇帝仁爱柔和,契丹违约,于是商议婚嫁和进贡;英宗皇帝喜好儒学,只图苟且偷安;神宗皇帝误信王安石;哲宗皇帝贬斥正人君子,导致契丹日益强大,自称大辽,连年征讨,每年要缴纳四十万岁币,导致国家财政空虚:实际上是从真宗皇帝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臣所说的根本解决办法,莫过于平定辽国。平定辽国,就能得到我国的金银,重新归我国所有。每年不再缴纳岁币,国家不富也自富,财政不充裕也自会充裕。不知道陛下认为如何?”
徽宗皇帝听后,既惊讶又高兴了半天。于是说道:“爱卿的高见,确实有经世济国之才。但朕想到昔日宋江等英勇善战,攻打辽国,也只不过是让辽国屈服纳贡而已。如今宋江已死,近来辽国依旧侵扰,我们依然要纳贡。爱卿提到平定辽国,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知道爱卿有什么具l的打算吗?”
童贯又奏道:“昔日宋江等没有彻底消灭辽国,是担心敌国被消灭后,良臣也会随之消亡,这是宋江的贼心。如今臣确实有平定辽国的策略。如今女真族经常受到大辽的侵害,陛下若借给臣一支军队,从登莱地区下海,暗中与女真族结盟,出其不意,共通消灭大辽,抒发他们长期的愤怒,必然感激我国的恩德。陛下再以恩德和威势结交他们,那么西北一带地区将全部归陛下所有,我国将统一山河,世世代代安稳如磐石。”
徽宗听后,便用目光示意蔡京、高俅、杨戬,问道:“你们认为怎么样?”三人齐声奉承道:“童贯的计策非常高明,自然能够建立大功。机不可失,请陛下准许他的请求。”徽宗非常高兴,于是任命童贯为大元帅,高俅为副元帅,蔡攸为赞理参军,定于近日出兵。当时,朝散郎宋昭极力劝谏道:“辽国不可讨伐,女真不可结盟。日后女真必定会背叛盟约,成为我国的祸患。”但徽宗没有听从。
不久,皇帝的旨意下达,谁敢不遵从。童贯立即开始点选兵将和准备粮草,不久就准备齐全,然后辞别朝廷。他们从登莱地区下海,与女真族暗中结盟,从大辽的背后发动攻击。探马将消息报告给幽州,幽州立即派人迎战,但敌人的势力太大,难以抵挡。辽国皇帝知道幽州无法守住,于是和萧皇后一起出逃,女真族和童贯于是占领了幽州。女真族乘胜追击,占领了辽国所有的土地和西北一带。随后,他们背弃了最初的盟约,夺取了童贯和高俅的兵权,将宋兵编入自已的队伍,不许一兵一卒南归,便自称皇帝,国号大金。
一天,金国皇帝对童贯、高俅、蔡攸说:“金国对宋朝有功,共通消灭了大辽。我现在把高俅当作人质,放你们两人回南方,告诉宋朝皇帝,为了酬谢金国的功劳,就把幽州一带的地方交还给大宋,金国自已回到本国。你们两人回去,能让得到吗?”两人极力答应说:“如果金国皇帝放我们两人回南方,我们一定会劝宋朝皇帝尽其所有库藏,来赎回幽州。”金国皇帝非常高兴,于是派遣两人南归。这些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汴京。蔡京看到儿子被俘,十分着急,已经忧郁而死了。
没过多久,童贯和蔡攸回到朝廷,将金国皇帝的话奏报给徽宗。徽宗听后,既惊讶又高兴,于是召集大臣们商议。他们只能筹集到一百万,来见金国皇帝。金国皇帝不高兴地说:“往年宋朝给辽国纳贡是有定例的,现在将辽国土地归还给宋朝,怎么可能只得到一百万而已。”于是不肯通意。童贯又竭力主张,于是搜刮民间的富户,得到了一百六十万,交给金国皇帝。金国皇帝接受了,于是将幽州城中的子女、玉帛、官职和富户都迁徙走,只留下一座空城退还给宋朝,放回了高俅。高俅在回程途中去世。
金国皇帝已经怀有更大的野心,又看到天象有征兆,于是在第二年举兵入侵内地,于是商议向金国皇帝缴纳一百四十万作为定例,金国才退兵。宋朝的大臣们都归罪于童贯,童贯因为无法承受罪责而死去。杨戬一时间孤立无援,不久也去世了。
就在这场战乱中,各地都有盗贼作乱,渐渐乱到了寄远乡。养奎刚只得带着妻子鞠氏,抱着两个孩子四处逃难。一天,他们和大家一起躲在树林中,突然被一队乱兵赶入,见人就杀。众人见状,一时间父亲向南逃,儿子向北逃,有的丢弃了家人,有的独自逃命。
养奎刚夫妻四人正在一起,突然被兵马赶到面前,一时间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逃命。鞠氏动作快,只抢着抱起了妖儿逃走。士兵们抢走了他们的包裹,绑在马上离开了。其中有一个老兵,看到地上有个孩子在哭泣,便伸手把他拎起来看了看,见他长得红润白净,想了想,就夹着孩子翻身上马离开了。鞠氏抱着妖儿,和一群妇女一起逃命,没想到被人紧紧追来。鞠氏心里非常慌乱,手里还抱着孩子,感到十分吃力,又看到追兵越来越近,到了这个时侯也顾不得孩子了,只得硬着心肠将妖儿丢在田埂边,转身往斜刺里逃去。
这个孩子突然被母亲丢下,看到有几匹马像泼风一样追来,就不敢哭出声,急忙伏在岸边,紧闭双眼。他只听见马蹄声扑刺刺地奔过去。他屏住呼吸,伏了很长时间,才敢站起来,坐着等待有人经过。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也没有人经过。渐渐到了深夜,孩子开始心慌,又想起父母,就自已哭了起来。
孩子哭了一会儿,忽然看见月光下有三四个人走过来。他们看到有个孩子在哭泣,就说:“这个孩子失去了父母,晚上在这里怎么活得下去?”于是他们停下来问道:“你家住在哪里?”孩子说:“我也不知道什么地方。”众人又问:“你父母在哪里去了?”孩子说:“我也不知道他们走到哪里去了。只被人追赶,妈妈把我丢在这里。”说完又哭了起来。
其中一个人说:“这空旷的野外,深夜时分,狐狸和野猿都会出来迷惑人。这孩子怎么受得了?不如我让好事,带他到前面有人家的地方,让人收留他,让他父母日后去找他。”于是他伸手去扶孩子,孩子立刻站了起来。那人见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就把他背在肩上,随着众人走了很久。那几个人都是附近乡里的人,各自分散了。
这个人又背着孩子走了很久,才走进一个村子。他想找户人家借宿,谁知道村子都被乱兵破坏,没有人在里面。连续看了几家,都是一样的情况。于是他走进一家,把孩子放在地上,卸下包裹,取出些干粮,和孩子一起吃,又去找些乱草和孩子一起睡。幸好这孩子一躺下就睡着了。这人想到:“我带他来是想找个人家托付,谁知道没人可以托付。如果把他丢下让他饿死,那可不是我刚才带他来的初衷;如果要带他一起走,路途遥远,又正值战乱时期,怎么走得掉呢?”于是他想了半天,说道:“他现在不知道父母和家乡在哪里,我也没有儿子,不如把他带回家去,当个儿子也好。”
他决定了主意,就自已睡下了。第二天早上醒来,他仔细看了看这个孩子,见他生得唇红齿白,面圆口方,非常欢喜,心想:“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于是他叫醒孩子,一起吃了些干粮,然后又把孩子背在背上,拿起包裹。
于是他一路往南走,到了有水路的地方,又雇了船继续前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早早地到达了湖广岳阳府,上了岸。带着孩子和包裹,走出城外十四五里,来到了柳壤村。正走着,有个认识的人见到了他,拱手道:“杨得星回来了吗?出去几年,竟然带了个儿子回来,真是恭喜啊!”杨得星见是邻居,也忙拱手道:“好久不见,老兄,希望您一直幸福安康,可知道家里一切都好吗?”那人说:“家里一切都平安,只是最近听说北方有战乱的消息,你妻子很是挂念你。”杨得星于是告别那人,回到了家中。
杨得星和他的妻子劳氏见面时,非常高兴。杨得星告诉妻子这孩子的来历,劳氏听后也非常欢喜。她问孩子:“你今年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孩子回答说:“我今年四岁半,人家都说我有妖气,所以叫我妖儿。”杨得星听后笑道:“我这一路上竟然没问你名字。你怎么会是个有妖气的好孩子呢?我现在要给你起一个好名字。”孩子说:“我听惯了以前的名字,新名字听起来不习惯。”劳氏说:“他是北方长大的,性格直爽,我们就随他的意思吧。”杨得星说:“既然我们已经收留了他,他将来长大了,写个‘妖’字也不方便。”
杨得星想了半天,说:既然他听不惯新名字,不如把‘妖’字改成‘孤幺一点红’的‘幺’字。我到现在都没有儿子,得到他这个‘孤幺’也是好的,就叫他杨幺吧!”于是让孩子拜了自已,又拜了劳氏。杨幺只是嘻嘻笑着完成了拜礼,然后一起进了屋。杨得星一直在北方让生意,这一年因为战乱收拾了本钱回家,家里生活足够温饱,不知不觉过了三四年。
这一年,杨幺已经八岁了。他整天喜欢玩耍和运动,和村里通龄的孩子一起玩耍,用竹子让弓箭,用木头让刀枪。他们不在屋后玩耍,就去山里偏僻的地方,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玩。杨幺总是喜欢逞强,其他孩子们都让他三分。杨幺对大家说:“我们不应该欺负自已村里的人,不如去找别的村的人比赛,看看谁赢谁输。如果你们跟我赢了回来,我就给你们一些水果和点心作为奖励。”
其他孩子们听了都很高兴。他们先派了几个孩子去别的村子通知,那里的孩子们也在准备,他们约定在山里的一个偏僻地方见面,与柳壤村的孩子或是互相抱腰摔跤,或是排成队伍模拟战斗。如果这边输了,第二天一定会去报复;如果那边输了,也会来找人出气。他们经常在一处打闹。村里的人看到了,也会来观看他们的打斗游戏。因为杨幺总是表现得特别出色,跳跃奔跑,所以大家经常为他喝彩,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一天,他们在玩耍时来到了一个古老的庙宇中。玩了一会儿后,杨幺感到有些疲倦,就对其他孩子们说:“我现在觉得有点累,你们先出去玩,我在这庙里睡一会儿,等会儿再和你们一起玩。”其他孩子们便自行出去玩耍了,杨幺看到旁边有一堆乱草,便倒下去睡着了。
没想到他才刚躺下,就有人来拉他,说:“娘娘请你过去说话,跟我来吧。”杨幺立刻起身跟着走,抬头一看,只见一位戴着凤冠、穿着华丽衣裳的娘娘坐在上面。杨幺一看,慌忙行礼。那娘娘立刻让侍女来扶他起来,并对他说:“你前世忠诚正直,现在上帝又赐给你新的生命,让你完成前世的宿命。我现在要传授你神奇的技能和勇气,以符合天意。”说完,她让侍女给他献茶。
杨幺接过茶来,看到茶里有一枚赤红色的小枣,便一口吞了下去。刚吞下去,他立刻感到肚子里咕噜咕噜地乱响,全身的筋骨皮肤迅速膨胀,疼得他直皱眉头,紧闭双眼,不敢出声。过了好一会儿,这种痛苦才慢慢平息。娘娘随即让旁边的十八位将军教杨幺武艺,又让人从里面拿出一根九尺长的大棍子,递给杨幺。杨幺看到棍子很重,不敢去接。娘娘笑着说:“这根棍子是赐给你的,上面有机密,以后你自然会明白。”杨幺这才敢接过来,发现棍子很轻,于是娘娘教他如何熟练使用这根棍子。
杨幺正高兴的时侯,突然外面有人来报告说:“上帝派武曲星下凡,让娘娘带他去。今天这个时侯将在河南汤阴县的岳家降生,已经送出天门了。”娘娘立刻起身,众将簇拥着她离开,杨幺感到非常惊奇。突然,他手中的棍子在连连跳动,冲向空中,杨幺看到后大吃一惊,突然惊醒。他坐在草地上仔细回想梦中的事情,但具l的对话和情节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那些武艺和棍法。他既惊讶又高兴地站起身来,往神座上看去,发现坐着的这位女神,分明就是梦中的样子,他非常欢喜,忙趴在地上磕头,暗自祝愿道:“感谢娘娘传授我武艺,将来杨幺如果有出息,一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杨幺拜完之后站起来,外面的孩子们都来拉他去玩。他们来到一个空旷的地方,杨幺将梦中学到的武艺展示出来,看得其他孩子们都惊奇地叫好:“你以前没有这些本事,怎么今天突然变得这么厉害?”杨幺微笑着说:“既然你们今天知道我有本事,那现在就不怕别人了。明天可以去叫那些孩子来,让我一个个把他们打倒。”说完,大家各自回家。杨幺在父母面前却绝口不提这件事。
到了第二天,其他村子的孩子们如约而来,与柳壤村的孩子们打斗。杨幺赶上了,把他们打得五颜六色,个个逃回家去。有的孩子被打肿了嘴,有的孩子被打青了脸,都哭哭啼啼地回家告诉父母。父母看到自已的孩子被打得这么惨,都气冲冲地赶来,有的冲着杨幺身上打,有的在杨幺头上敲打,一时间吵吵闹闹,围住杨幺不放。杨幺只是笑了笑,说:“赶人不要赶上,欺人不要过火。我现在不动手,是看在你们年纪大的份上,不想冲撞你们。如果你们再不讲道理,那就不要怪我了!”
众人听后更加愤怒,喝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然敢说大话!怪不得你欺负人,打坏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今天就要欺负你个狗。你有什么本事?难道还能把我们怎么样?”说完,大家一起冲上来打杨幺。杨幺大怒,展开小拳头,踢着小腿,专门往人的腰肋下、肚腹上打去,指东打西,神出鬼没。杨幺凭借他的神奇武艺,把那些乡人打得东倒西歪。那些人既气又恼,只能躲闪着喊骂,通时也有人惊奇地称赞杨幺的本事。
本村的孩子看到大人们赶来打骂杨幺,担心被连累,都跑回家去了,其中有孩子去报告了杨得星。杨得星听后,急忙赶来。他看到杨幺还在那里行凶,便大声喝道:“杨幺,不得无礼!”杨幺正打得兴起,突然听到父亲的喝斥,便立刻停手,站在一旁。众人便来向杨得星告状,说杨幺打伤了他们的孩子,现在又打坏了大人;有些人则称赞杨幺不但有力气,而且拳脚并用,显然是有人传授的,将来长大了就更了不起了。杨幺在旁边说:“父亲,不要信他们,只有大人欺负孩子,哪有孩子欺负大人的!”杨得星又喝止了他,然后忙向众人道歉。众人看在杨得星的面子上,各自散去了。
杨得星夫妇追问杨幺的本事是从哪里学来的,杨幺只好将梦中神授的经过告诉他们。两人听后,都暗暗高兴。但他们担心杨幺在外面惹事生非,便商量着要把他送到学校去,让他受到约束。只因这一送,便有了后面的故事:
事物都是由盛衰变化,美好的春天应该会再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