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铃声响起,小苗仔细地把最后一本作业簿塞进印着小兔子的粉色书包,轻轻拉上拉链。她今天又得了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就贴在语文课本的封面上。想到爸爸晚上看到时的笑容,七岁的小脸蛋上浮现出两个浅浅的酒窝。
小苗,一起走吗同桌小雨问道。
小苗摇摇头,小声说:我今天要值日,你先走吧。
等教室里的同学都走得差不多了,小苗才开始认真打扫。她个子不高,但擦黑板很仔细,连最上面的角落也不放过。整理好讲台,把桌椅排整齐,这才背起书包走出教室。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校园里已经没什么人了。小苗加快脚步,想着妈妈今天做了她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就在她即将走出校门时,三个高年级学生拦住了她的去路。
你就是小苗最高的那个男生问道,他胳膊上别着大队长的标志,脸上却带着不相称的冷笑。
小苗认得他,是五年级某同学的哥哥。她心里一紧,低下头想从旁边绕过去,却被另一个胖胖的男生挡住了去路。
我弟弟因为你被老师骂了,你知道吗高个子男生一把拽住小苗的书包带子,猛地一拉。小苗猝不及防,摔倒在地上,手掌擦在粗糙的水泥地上,火辣辣地疼。
我、我没有...小苗声音发抖,眼睛里已经蓄满了泪水。
昨天,某同学非要抢她的作业去抄,她不愿意,对方就直接从她书包里翻。小苗告诉了老师,某同学被批评了一顿,没想到今天他就叫来了高年级的帮手。
没有你害他被请家长,还敢说没有胖男生上前踢了她一脚,正好踢在小苗的小腿上,疼得她缩成一团。
第三个留着寸头的男生在一旁望风,不时催促:快点,一会儿保安过来了。
高个子男生一把抓起小苗的头发,强迫她抬起头来:我告诉你,以后我弟弟要什么你就给什么,再敢告状,见你一次打一次,听到没有
小苗疼得眼泪直掉,却倔强地咬着嘴唇不说话。
还敢不服气胖男生又踹了她几脚,校服上立刻留下了几个灰扑扑的脚印。
小苗试图保护自己,用手臂挡住头部,却被高个子男生一把扯开。她的额头不知撞到了什么地方,一阵刺痛后,温热的液体顺着脸颊流下来。看到血,三个男生似乎有些慌了。
哭什么哭闭嘴!望风的寸头男生上前捂住她的嘴,不让她哭出声。
小苗挣扎着,泪水混合着血迹糊了满脸。他们又打了一会儿,直到听见保安的脚步声才匆匆逃离。临走前,高个子男生还恶狠狠地威胁:敢告诉老师或家长,明天打死你!
小苗蜷缩在地上,浑身都在疼。她抽泣着,尝试了好几次才勉强站起来。书包被扔在一边,里面的书本散落一地,那只小兔子书包被踩得脏兮兮的。她慢慢捡起自己的东西,一瘸一拐地往家走。
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却没人注意到这个满身伤痕的小女孩。夕阳的余晖照在她身上,把影子拉得更长了,像一个扭曲的符号。
苗父正在厨房帮妻子准备晚餐,听到门铃响,擦了擦手去开门。
小苗回来了吗今天怎么这么晚——他的话戛然而止。
门外,他的女儿站在那儿,却几乎让他认不出来。小苗的校服沾满污渍和脚印,额头上的伤口已经凝结,暗红色的血痕从发际线一直延伸到下巴。嘴角肿着,泛着青紫色。最让他心痛的是孩子的眼睛,那双总是洋溢着笑意的大眼睛此刻写满了恐惧和痛苦,红肿的眼眶下还挂着未干的泪珠。
爸爸...小苗一见到父亲,强忍着的委屈终于爆发出来,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苗父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几乎停止了跳动。他小心翼翼地蹲下身,生怕一不小心就碰疼了女儿。
宝贝,怎么了谁干的他的声音不由自主地颤抖,伸出手却不知该碰哪里才好。
苗母听到哭声也从厨房跑出来,看到女儿的惨状,手里的锅铲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天啊!小苗!我的孩子!她冲上前,想抱住女儿却又不敢,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夫妇俩轻轻把小苗扶到沙发上坐下。苗母赶紧拿来医药箱,手抖得几乎打不开碘伏瓶盖。
疼吗,宝贝苗父轻声问道,用棉签小心翼翼地清理女儿额头的伤口。他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一股怒火从心底升起,烧得他五脏六腑都在疼。
小苗抽噎着,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如何被某同学抢作业,如何告诉老师,今天放学又如何被几个高年级学生围殴,还有那些威胁的话。
他们说...如果告诉老师或家长,明天就、就打死我...小苗说到最后,已经泣不成声。
苗父的拳头攥得指节发白。他七岁的女儿,他放在心尖上疼爱的宝贝,竟然被这样欺负!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脸上的肌肉却不受控制地抽搐着。
老公,你看这...苗母一边帮女儿清理伤口,一边无助地望向丈夫。
苗父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拿出手机,仔细拍下女儿每一处伤痕,校服上的脚印,还有那双盛满恐惧的眼睛。他录了一段视频,让小苗简单讲述了事发经过。
你要干什么苗母不安地问。
留下证据。苗父的声音冷得像冰,这次绝不能轻易算了。
他先给班主任发了信息和照片,然后直接拨通了校长的电话。电话接通后,苗父的语气出乎意料地平静,但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王校长,我的女儿小苗今天放学时在校园内遭到多名高年级学生围殴,伤势严重。我已经拍下所有伤处的照片和视频,如果您十分钟内不给我回复,我会直接报警并联系媒体。我相信这不是学校希望看到的结果。
挂断电话后,不到五分钟,班主任的电话就打来了。又过了三分钟,校长的电话也回了过来,语气紧张而歉意,承诺明天一早立即处理此事。
苗父结束通话后,看着沙发上依偎在妻子怀里瑟瑟发抖的女儿,感觉自己的心像是被钝刀一片片割开。他走到阳台,关上门,终于忍不住一拳砸在墙壁上。关节处的皮肤破裂,渗出血丝,但他却感觉不到疼痛——内心的怒火已经烧尽了所有其他感觉。
那一夜,小苗做噩梦惊醒了好几次。苗父和妻子轮流守着孩子,谁都无法合眼。看着女儿睡梦中仍不时抽泣的模样,苗父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学校会议室内,气氛凝重。
苗父独自前来,妻子留在家里照顾小苗。对面坐着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以及三个涉事学生的家长。三个打人的学生也被带来了,站在一旁低着头,但苗父注意到那个高个子男生嘴角甚至带着一丝不以为然桀骜不驯的冷笑。
苗先生,首先我们对小苗同学的遭遇表示万分歉意。校长开场就是道歉,这确实是我们管理的疏忽,已经决定给这三位同学记大过处分,并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反霸凌教育。
年级主任接着说:我们已经调查清楚,确实是这三位同学对您女儿实施了暴力行为。他们承认了错误,愿意道歉并赔偿全部医疗费用和精神损失。
某同学的家长率先开口:苗先生,真的对不起,我家孩子不懂事,我已经狠狠教训过他了。他推了推身边的儿子,快道歉!
高个子男生不情不愿地嘟囔了一句:对不起。
另外两位家长也纷纷表示愿意赔偿,言语中却多少带着孩子还小不懂事男孩子难免打架的开脱之意。
苗父冷静地听完了所有人的发言,目光扫过三个施暴者。他们脸上有愧疚吗或许有,但更多的是不耐烦和被迫道歉的不服气。那个高个子男生甚至偷偷翻了个白眼。
说完了苗父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所以,你们的解决方案就是记过、道歉、赔偿,是这样吗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校长尴尬地咳嗽了一声:苗先生,您觉得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我们可以再商量。
data-fanqie-type=pay_tag>
苗父缓缓站起身,目光如刀般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我的女儿,七岁,被三个比她大两三岁的学生围殴,额头打破,浑身是伤,吓得不敢睡觉。而你们认为记过和道歉就能解决问题
某家长的眉头皱了起来:那您想怎么样孩子也道歉了,学校也处分了,我们愿意承担所有医疗费用,还不够吗难道要孩子们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苗父的拳头在桌下攥紧,但声音依然平静:我不要赔偿。你们的钱对我女儿的伤痛毫无意义。我只问一句:如果你们的女儿被人打成这样,你们会满意这样的处理结果吗
家长们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既然你们无法回答,那我来说。苗父一字一顿地说,我认为这不公平。我的女儿无缘无故遭受暴力,而施暴者只需轻飘飘一句道歉就能继续他们的生活,最多背个不痛不痒的处分。这公平吗
德育主任试图打圆场:苗先生,孩子还小,我们应该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我的女儿也很小!苗父突然提高音量,又强行压下去,她昨晚做噩梦惊醒四次,现在不敢独自出门,甚至不敢去上学!谁给她一个公平
他深吸一口气,拿出手机:我已经把昨天拍的照片和视频都备份了。既然学校认为这样的处理就足够了,那我只好寻求更公平的解决途径。
校长顿时慌了:苗先生,您这是要...
放心,我不会违法。苗父冷笑一声,但我保证,会让该负责的人付出相应的代价。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会议室,留下满室愕然的人群。
那天晚上,苗父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先是联系了当地最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提供了所有证据和整个事件的详细经过。然后他做了一件让妻子难以置信的事——提出离婚。
你疯了吗苗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小苗需要你!我们需要你!
苗父表情痛苦却坚定:这正是我必须做的。我要做的事情可能会连累你们,所以我必须和你们划清界限。财产全部归你,我净身出户。
你到底要做什么妻子惊恐地问。
我要为女儿讨回公道,用我的方式。苗父的声音里有一种令人生畏的决绝,那些孩子和家长,必须真正感受到恐惧,就像小苗感受到的一样。
夫妻俩大吵一架,但苗父铁了心。最终,在泪水和愤怒中,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苗父搬出了家,租了一间小公寓,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他首先去法律允许的射击场注册成为会员,定期练习枪法。每次练习后,他都会拍照记录自己的进步。接着,他咨询了律师,了解精神鉴定的相关程序,最终通过合法途径办理了精神疾病证明。所有这些过程,他都详细记录并发布到网络上。
今天练习了移动靶射击,成绩又提高了。想起小苗受伤的脸,我的手很稳。配图是枪靶中心密密麻麻的弹孔。
拿到了精神鉴定报告。医生说我有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复仇妄想。他们不知道,这其实是我最清醒的时刻。配图是诊断证明的关键部分,个人信息打码。
离婚协议终于办完了。心如刀割,但这是必要的牺牲。某家长,你是否也曾为你的孩子感到一丝心痛配图是离婚证书的封面。
这些内容一经发布,立刻被各大自媒体账号疯狂转发。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
《绝世好父!为女复仇不惜一切!》
《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教育系统:当代硬核父亲》
《以身入局,胜天半子:看他如何为女儿讨回公道》
舆论迅速发酵,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无数人关注着这个父亲的下一步行动,有人称赞他的勇气,有人批评他的偏激,但更多的人是对霸凌者的愤怒和对小苗的同情。
很快,那些家长都看到了这些内容。他们试图报警,但警察表示苗父的所有行为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他没有直接威胁任何人,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精神疾病证明反而成了他的护身盾牌。
恐惧在这些家庭中蔓延。他们不敢让孩子上学,甚至不敢轻易出门。某同学的家长第一次狠狠揍了自己的儿子,一边打一边哭:叫你惹事!现在惹祸上身了!你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找我们吗
高个子男生躲在房间里,不敢看网络上那些关于自己的讨论。每当夜幕降临,他就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害怕黑暗中会有一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开始做噩梦,梦见那个面无表情的父亲举着枪,枪口黑得如同无底深渊。
霸凌者们终于体会到了真正的恐惧——不是来自于老师的批评或父母的责骂,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处可逃的恐惧。就像小苗曾经感受到的一样。
而苗父,此刻正坐在电脑前,冷静地看着网络上的舆论发酵。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中燃烧着冰冷的火焰。
这只是开始。他知道,真正的复仇需要耐心和计划。而他,已经有了全盘计划。
窗外,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如同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场逐渐展开的风暴。苗父轻轻摩挲着女儿的照片,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宝贝,爸爸会让你永远不再害怕。
网络上的热议持续发酵,苗父的每一步行动都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有人称赞他是当代硬核父亲,有人则批评他行为过激,但更多的人是对校园霸凌现象的愤怒和对小苗遭遇的同情。
然而,正如所有网络热点一样,当新鲜感逐渐褪去,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一周后,虽然仍有不少人在追问后续,但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那种狂热。苗父的社交媒体账号停止了更新,这让许多人感到不安和疑惑。
怎么回事苗爸爸怎么不更新了
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那些霸凌者家庭受到惩罚了吗
小苗现在怎么样了
这些问题在网络上回荡,却得不到回答。
事实上,苗父的行为意图太过明显,不仅吓到了霸凌者家庭,也让学校校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校长王明远坐在办公室里,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眉头紧锁。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正是苗父最后更新的内容——一张射击场成绩单和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为了守护最重要的人,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王校长喃喃自语,拿起电话拨通了教育局的号码。
第二天,教育局会议室内气氛凝重。长条会议桌旁坐着教育局的主要领导和几位教育专家,王校长坐在末位,神情紧张。
王校长,你先汇报一下具体情况。教育局局长李建国开门见山。
王校长深吸一口气,开始详细汇报事件的来龙去脉,从最初的霸凌事件到苗父的反应,再到网络上的热议。他特别强调了苗父最近的行为——离婚、练习射击、办理精神证明,以及在网络上的发言。
李局长,各位领导,情况就是这样。王校长结束汇报后,擦了擦额头的汗,我认为苗父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他可能会采取极端行动。如果真的发生暴力事件,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会议室内一片沉默。
李局长终于开口:这确实是一件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学校的管理存在明显疏漏。他停顿了一下,看向王校长,但是,现在的重点不是追责,而是如何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一位教育专家插话:从心理学角度看,苗父的行为确实显示出一定的偏执倾向。他为自己办理精神证明这一行为本身就很不寻常。
网络热度必须降下来。李局长敲了敲桌子,我已经与网信办的同志沟通过,他们会适当控制相关话题的讨论度。但是更重要的是,苗父这个不稳定因素必须得到控制。
可是他的行为并没有违法...王校长小心翼翼地说。
另一位领导接过话:从他的社交媒体内容来看,确实没有直接威胁言论。但是...他停顿了一下,环视会议室,考虑到他明显有实施报复的意图,以及已经办理了精神疾病证明,我们可以依据《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对他进行强制医疗观察。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低语声。
李局长最终拍板:好,就这么办。王校长,你配合相关部门执行。记住,处理要稳妥,不要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散会后,王校长长舒一口气,却又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他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改变许多人的命运,但在当前情况下,这似乎是最稳妥的选择。
三天后的清晨,苗父刚刚结束晨跑回到租住的小公寓,就被敲门声惊动。打开门,外面站着两名穿白大褂的医生和几名社区工作人员。
苗先生,我们是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一位年长的医生出示了证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您之前的精神鉴定报告,我们需要带您回中心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苗父愣住了,随即明白过来:我没有病!那证明是我为了...
苗先生,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社区工作人员打断他,这也是为了您和您家人的安全考虑。
苗父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那些他为了复仇而精心准备的步骤,现在成了将他送入精神病院的理由。
我需要打个电话。苗父试图保持冷静。
到了中心后,您会有机会与家人联系的。医生的语气礼貌却不容拒绝。
在被带离公寓的路上,苗父没有反抗。他知道任何反抗都会被视为病情发作的证据。车窗外的街景飞速后退,他的心中涌起一种荒谬感自己精心设计的复仇大戏,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精神病院的铁门在身后关闭时,发出了沉重的金属碰撞声。苗父被带到一个房间,进行了简单的体检和问询,然后被安排进了一个六人间病房。
我不是精神病!苗父试图向工作人员解释,那证明是我故意办理的,是为了吓唬那些欺负我女儿的人!
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记录着,然后抬头看了他一眼:很多病人都这么说。
苗父感到一阵绝望。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自证的困境一个真正精神病人会坚称自己没病,而一个没病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也会表现得像个病人。
最初的几天,苗父还保持着希望,认为很快就会有人来释放他。他按时服药,虽然每次他都偷偷把药藏在舌下然后吐掉,参加各种治疗活动,表现得尽可能正常。
但一周过去了,没有人来接他出去。他要求打电话给前妻,被告知需要医生评估后批准。他要求见律师,得到同样的回答。
一天晚上,苗父躺在床上,听着病房内其他病人的呓语和鼾声,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有多么荒谬和可怕。他猛地从床上坐起,狠狠给了自己两拳。
我真是个蠢货!他低声咒骂自己,自以为聪明,结果把自己坑进了精神病院!
这举动引起了夜班护士的注意。第二天,他的病情被记录为有自伤倾向,需要加强观察。
苗父试图解释,但越是解释,越是被视为病情严重的表现。他逐渐明白,在这个地方,顺从比反抗更有可能获得自由。于是他开始改变策略,积极配合治疗,表现出好转的迹象。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想起女儿小苗,想到自己不在她身边,她该如何面对这一切。这种思念和担忧几乎要把他逼疯,真正地逼疯。
与此同时,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改变。
小苗的生活陷入了更深的困境。自从父亲被带走后,她感觉一切都变了。
爷爷奶奶来看她时,眼神中不再有从前的疼爱,反而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埋怨,仿佛在责怪她引发了这一连串事件。
妈妈也变得不同了。她仍然照顾小苗的生活起居,但少了往日的温柔和耐心,经常一个人默默流泪,有时会对小苗发脾气:要不是你...你爸爸也不会...话没说完就又哭起来。
在学校里,小苗的处境更加艰难。同学们都知道她爸爸是神经病,有的孩子故意避开她,有的则在背后指指点点。
离她远点,她爸爸是精神病,会打人的!
听说她爸爸被关进精神病院了!
活该,谁让她先告状的...
小苗听到这些议论,从不回应,只是把头埋得更低。她原本明亮的眼睛变得黯淡无光,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胆小怕事。课堂上,她不再举手回答问题;下课了,她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放学后,她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生怕被人堵住。
老师尝试过帮助她,但效果甚微。校园霸凌的阴影依然存在,只是变得更加隐蔽和微妙不小心撞倒她的书本,无意中排除在游戏之外,忘记通知她重要的班级活动...
网络世界上,关于此事的讨论逐渐平息。网信办采取的措施见效了,各大平台的相关话题热度明显下降,新的热点事件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偶尔有人问起那个为女儿复仇的父亲后来怎么样了,但很少能得到回答。
与此同时,这起事件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三个月,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校园霸凌的定义、预防机制和处理流程,强化了学校的责任和问责机制。
这一政策被称为小苗法案,虽然官方名称中并没有提到这个七岁女孩的名字,但所有知情人都知道,是这个女孩的遭遇促成了这一变革。
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了四个月后,苗父终于等来了转机。
一天,他被叫到医生办公室,里面坐着主治医生和一位教育局官员。
苗先生,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观察,我们认为您的病情已经稳定。主治医生说道,教育局的同志有一些安排想与您沟通。
那位官员接过话:苗先生,首先我对您女儿的遭遇表示歉意。教育部门已经出台了新的政策,加强对校园霸凌的防治工作。您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进程。
苗父静静地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官员继续说:经过协调,那些涉事学生的家庭愿意给予经济赔偿,虽然他们拒绝公开道歉,并且已经搬离了本市。考虑到您已经接受了四个月的治疗,以及您女儿需要父亲陪伴,我们决定允许您出院。
苗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很快又黯淡下来:我的女儿...她怎么样
她需要您。官员简短地回答,但是苗先生,我必须提醒您,任何形式的暴力报复都是不可取的。希望您能以此为戒,重新开始生活。
出院手续办得很快。当苗父走出精神病院的大门时,外面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四个月的院内生活让他瘦了整整二十斤,原本合身的衣服现在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
前妻不,现在又将是妻子了,苗母开车来接他。两人相见,一时无言。
车上,苗母终于打破了沉默:小苗...她变了很多。
我知道。苗父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都是我不好。
我们都有责任。苗母的声音哽咽了,我不该在那时候同意离婚,不该后来对你不管不问...
苗父转过头,看着妻子:那些家庭...
都搬走了,去了别的城市。苗母知道他想问什么,学校给了赔偿,虽然不多。王校长被调到了闲职。
又是一阵沉默。
我想见小苗。苗父最终说。
她在家等我们。苗母深吸一口气,我想过了,我们可以复婚,离开这个城市,重新开始。
苗父惊讶地看着妻子。
这段时间我想了很多。苗母眼中含着泪,我们都有错,但小苗没有错。她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安全的环境。
回到家,小苗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抱着一个旧布娃娃发呆。当她看到父亲时,眼睛亮了一下,但随即又黯淡下去,身体不自觉地往后缩了缩。
小苗,爸爸回来了。苗父轻声说道,小心翼翼地走近女儿。
小苗抬起头,仔细地看着父亲,仿佛在确认这是不是真的。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小声问道:爸爸...你的病好了吗
这句话像一把刀刺进苗父的心脏。他蹲下身,与女儿平视:爸爸没有病,从来都没有。爸爸只是...做了一些蠢事。
小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突然扑进父亲怀里,小声抽泣起来:同学们都说爸爸是神经病,都不跟我玩了...
苗父紧紧抱住女儿,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对不起,宝贝,爸爸对不起你...
那一刻,苗父明白,真正的复仇不是以暴制暴,而是努力让受害者重新获得幸福和安宁。他曾经试图让霸凌者感受恐惧,最终却让自己的女儿承受了最多的痛苦。
一周后,苗父苗母正式复婚。他们卖掉了原来的房子,用那笔赔偿金加上自己的积蓄,在另一个城市买了套小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搬家那天,小苗小心翼翼地把那个印着小兔子的粉色书包放进纸箱里,虽然上面还有洗不掉的污渍和磨损的痕迹,但她坚持要带走。
在新城市,小苗转入了一所新学校。开学前一天晚上,她紧张得睡不着觉。
同学们会喜欢我吗她问爸爸。
只要做你自己就好。苗父抚摸着女儿的头发,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告诉爸爸妈妈。我们永远在你身边。
在新学校,小苗仍然安静内向,但没有再受到
霸凌。苗父苗母经常一起去学校接她,参加家长会,与老师保持沟通。他们知道,治愈创伤需要时间,但只要有爱和耐心,伤口终会结痂愈合。
有时候,小苗还是会从噩梦中惊醒,苗父总会第一时间来到她的床边,轻声安抚直到她再次入睡。
夜深人静时,苗父会独自坐在客厅里,思考过去发生的一切。他后悔自己的过激行为,但也意识到,正是这起事件推动了校园霸凌防治政策的出台。或许,这就是整场悲剧中唯一的光亮。
他拿出手机,打开那个曾经引发轩然大波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最后一条消息:
曾经我想让施加痛苦的人感受恐惧,最终却让最爱的人承受了最多的痛苦。感谢所有关心过我们的人,但我们更需要平静的生活。请记住:暴力只会滋生更多暴力,而真正的坚强是学会原谅和继续前行。再见。
说完,他注销了账号。
窗外,黎明即将到来,第一缕阳光穿透黑暗,照亮了客厅。苗父深吸一口气,走向女儿的卧室,准备开始新的一天。
噩梦或许不会完全消失,但至少,他们正在学习如何与噩梦共存,如何在创伤后重新找到生活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