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两块”
数到最后,她忍不住惊呼出声:“一百五十六块?!”
这数目,都快赶上她在纺织厂吭哧吭哧踩两个月缝纫机的工资了!
姜知窈抱着被子滚了一圈,忍不住笑出声。
果然,想奔小康,还得是干个体户!
有了小钱钱的激励,次日一早,姜知窈就早早起身,备好两桶凉皮,风风火火推车赶往纺织厂。
她平时停车的地方已经有几个工人在排队了。一见她来,纷纷打开饭盒等着她放饭。姜知窈一一盛满,递了回去。
周末钱翠芳不上班,没人收钱。她干脆在板车上绑了个小木篮让客人自取自付,昨天试了一天没少钱,她也放心了。
快收摊时,姜知窈瞧见桶里还剩两份的量。但没什么人再来续碗,她正准备收拾走人。
这时,一个戴帽子、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中年男人突然出现在摊前,压着嗓子问:“还有凉皮吗?给我来一份。”
姜知窈被男人的装扮吓了一跳。
大热天捂这么严实?不怕起痱子?
她疑惑地看过去,但男人侧过脸,避开了她的目光,只是一个劲地催促:“还有没有了?”
姜知窈应声:“有,把饭盒给我吧。”
男人伸手递来饭盒。
她接过饭盒,一边夹凉皮一边客气道:“大叔,今儿天热,要不你摘了口罩在这吃?桶里还有,吃完还能续。”
男人却摇头:“不用,我带回去。”
好吧。
既然客人不需要,姜知窈也不强求。
把盛满凉皮的饭盒递了回去,男人伸手接过饭盒,随即往篮子里扔了一块钱,转身快步离开。
这一眼,姜知窈瞥见了男人粗糙的手指和拇指上的老茧。
原来是这样,她心下了然。
姜知窈挑眉目送男人走远,随即利落地收摊。
在等公交的时间,她在旁边的电话亭给钱翠芳打了个电话。
“婶子,明天我不去卖凉皮了,你别在厂门口等我啦。”
电话那头的钱翠芳顿时急了:“窈儿,你这生意刚红火起来咋就不做了?今天院里好几个人夸你凉皮做的好吃,就等着明天上班去买呢!”
姜知窈笑着解释:“不是不做了,是明天有事去不了。后天照常,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帮我收钱呢。”
听她只是明天有事,缺席一天,钱翠芳这才放心,又忍不住唠叨:“窈儿,婶子知道你看不上纺织厂那点工资,嫌挣得少。但那好歹是铁饭碗,老了有退休金。你这个体户虽赚得多,但一天是一天的,趁现在能挣可不能偷懒啊”
自父母去世后,很少有人这样真心实意关心她了。姜知窈听的心里暖暖的,柔声道:“婶子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俩人又聊了几句,赶在通话满一分钟前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姜知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她不是不想去摆摊,而是清楚明天凉皮肯定卖不动。
既然这样,不如趁周一去工商局把证办了,以后摆摊也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