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生活也如此。
转眼间,又到元旦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纪桐和纪梁之前也已经打过电话了,两人已经买好了票,期末考试一完,立马回来。
余然过些日子也会带安安来复查,顺便把珍珍接回家过寒假。
不过珍珍少年宫的课程还没结束,要等到一月中旬。
纪林还是跟从前一样,单身一人,不过他的生意做得很大,自从村里开始分田到户后,他就开始倒腾大米。
汉东省本来也是产粮大省,如今产量上去了,各县的粮食不可能全部消耗掉,自然会运往别的地方调运。
纪林认识粮站的人,也通过张军认识了专门跑这事的运输师傅肖战山。秋收后,肖师傅从粮站出发,已经跑了五六趟了。
他买了些烟酒,又请肖师傅吃过两次饭,把这运粮食的事情摸得差不多了,就出门去找销售商了。
如今经济开放,各县市的商铺如雨后春笋一般,势如破竹。
卖米面粮油的商铺也不少。
纪林很快就谈了几个有意向合作的粮店。
如今公社的粮站是八九分一斤收稻谷,粮店的大米却要卖两毛五六一斤,这中间可是有一毛七八的差价呢。
纪林算账快,他要负责收稻谷,还要脱壳,更要承担运输费用,在保证粮店也能赚钱的前提下,他也要挣钱,所以他给出的大米报价是两毛钱一斤。
自然有压价的,但纪林都笑着拒绝了,只说买卖不成仁义在,这次合作不成就下次合作。
不过也有想要做成这笔生意的,毕竟纪林算的这笔账,双方都是能赚到钱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纪林能保证稳定的货源。
纪林带来的大米样品成色确实好,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所以在十月下旬,纪林在杏花村和附近几个村子一共收了三千多斤的稻谷,脱壳后有三千斤大米。
因着比粮站的八分钱一斤贵一分,除了规定的交公粮的数目,再留下自己吃用的,基本都送到纪林这里了。
不到十天,就把大米给送了过去,对方查验过后,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请纪林吃饭的时候,又追加了两千斤的大米。
有了这次倒腾粮食的经验,纪林就想到之前大哥说的广深那边需要玉米可要从国外和香江进口的事情,如果可以,他倒是想试试。
不过这件事情,他一个人肯定做不成,还是得爸妈商量一下。
腊月二十,省城军区大院,纪家很是热闹,老大一家三口,老二一家四口都来了。
【老大一家三口,老二一家四口,还有三个单身狗!单押!】
江姝岚不明白什么单押,只知道弹幕也在嘲笑老三几个没对象。
“老四,你在学校里有没有喜欢的姑娘?”江姝岚剥了一个橘子,给珍珍和立新一人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