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为嫡长子,从小就是父亲亲自教导。
后来长期都和父亲生活在边关,启蒙课便是边关的千军万马。
所以与亲娘的关系并不亲厚,母亲会更疼三弟一些,其次是二弟。
加上自己后来执意娶了当地世族的女儿陈氏,令老母亲寒心,母子关系更是如冰。
每年他回来,都是例行公事般的问候。
从来没有一次这样,老母亲看见自己红了眼眶,为自己伤心流泪。
不免被触动,态度也软和了些。
江老太君仿佛被劝动,抽了抽气,殷切得看向儿子:“娘听见你回来高兴,刚才吓着了。
你没事,娘喜极而泣你在边关受苦了。”
蓝清洵听得老太太这些话,眼眸微转,不禁去看这位首次见面的公公的表情。
又看看进来后,就带着孩子站在老太太身边的紫衣女子。
这个女子,就是吴妈妈之前说的那个了吧。
“保家卫国,这是身为大锦人的责任,也是江家男儿义不容辞的职责。”镇国公铿锵说道。
江老太君满意颔首,跟着开口:“这孩子长这么大了,你也不给介绍一下。”
却是朝紫苏身边的半大孩子说的。
那孩子愣了愣,还没反应过来,江老太君就伸手要拉人过来:“来,让祖母瞧瞧,今年几岁了?”
这话一出,陈氏脸色微僵。
祖母?
纵使她相信丈夫,也难免对这两个字感到质疑。
她刚才分明有听见,这个孩子唤紫苏娘。
紫苏虽然离开镇国公府多年,但她记得,当年是作为贴身婢女被老太太赐给镇国公,带去的边关。
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
镇国公这些年回来,从未提及过紫苏,夫妻二人亲密无间。
头一次,陈氏感到了惶惑。
而江老太君看着陈氏的脸色,眼底闪过一抹得色。
呵呵,想要她死?
谁要被气死还未可知!
她去信给紫苏,让她无论如何要带着孩子跟镇国公一道回来。
紫苏做到了,说明还是有些手段的。
而提到这,镇国公仿佛一下清醒,脸上的神色也淡了。
不过还是开口:“他也的确够格叫你一声祖母。”
“呵呵,我江家的孙子不叫我祖母叫什么?”江老太君笑的开怀。
堵在心口月余的闷气仿佛一下子全散了,她终于守得云开见日月了。
不禁挑衅的看向陈氏。
陈氏懵了,什么意思?
紫苏的孩子管婆婆叫祖母?
就听镇国公道:“紫苏、江阳,江新,你们一家三口朝老太君磕个头。”
江老太君一愣,一家三口?
江阳洪亮的答应一声,一手牵着紫苏,一手拉着半大的孩子,三人当众朝江老太君跪下。
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响头。
江老太君指着二人牵在一起的手,哆嗦着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你你们——”
“还是娘高瞻远瞩,当年体谅我在边关身边没有可信之人,指了紫苏照顾。
我看她聪明伶俐,便将她指婚给了江阳。
此前战事吃紧,那边还有一些事务需要紫苏打理,一直没有机会带他们回来见您。
如今借着这个机会,便带他们一家三口来向您谢个恩。”
“噗——”
老太太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喷出,吓得江阳搂着妻儿往旁边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