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听风在陈述一个事实——诗诗会为了他的“虚伪”愤怒控诉,会为了自己“被骗”的感情歇斯底里地来质问她姜意。
而她姜意呢?从最初的焦灼到如今的平静,甚至没有主动问过他一句“你还好吗”。
姜意无法反驳。
因为她确实没那么“在乎”。不是不在乎听风这个人,而是不在乎他是否“虚伪”,不在乎他的陪伴是否“越界”。
她在乎的,是他提供的价值本身——那份在迷雾中指引方向的智慧,那份在风暴中稳定人心的力量。
至于这份价值包裹着怎样的情感内核,是真心还是假意,是策略还是本能,她并不执着。
姜意没有为自己辩解。她只是顺着听风的话,平静地接了下去:你确实是陪伴我比较多,帮助也比较多的一个人。
这是实话。
在五位主播中,听风给予她的“实用价值”是最高的。
他的分析、建议、甚至在林溪事件中的反击策略,都实实在在地帮到了她。
然后,她敲下了另一段话,一段连她自己都没想到会如此直白说出口的话:“其实,听风,我真的觉得,买来的感情也没什么。
情绪价值,和其他的价值一样,用金钱来衡量,也没什么不对。花钱买开心,花钱买陪伴,花钱买一份让自己舒服的感觉,和花钱买衣服、买食物,本质上都是交易。
只要双方都清楚规则,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谈不上谁更高尚,谁更卑劣。
诗诗觉得你“虚伪”,大概是因为她自己越了界,花了买服务的钱,却奢求无价的爱。这错,不在你。”
消息发送出去。
屏幕陷入一片死寂。
姜意继续道:我的意思是你不必担心,诗诗的话对我和你的关系,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姜意能想象到听风看到这段话时的表情。
那一定是她从未在他脸上看到过的——愕然?震惊?甚至一丝被冒犯的愠怒?
过了很久,久到姜意以为他不会再回复,或者会发来一段冰冷的、带着距离感的反驳时,听风的回复才姗姗来迟。
听风:
一个省略号,代表了他此刻所有翻涌而无法言喻的情绪。
【听风好感度+20,当前好感度
50。】
姜意没想到好感度会升,又过了片刻。
听风:“曦和你到底是太清醒,还是太天真?”
他没有愤怒,没有辩解,只是抛出了一个尖锐的疑问。
听风:“你说出这番话,是经历过林溪那种疯狂后的彻底顿悟?还是你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想的?”
听风:“你在我面前流露出的那些依赖、信任、甚至偶尔的脆弱,是真的,还是你精心设计的另一种“购买情绪价值”的策略?”
听风:“你一边说着“花钱买陪伴没什么不对”,一边又能在我陷入风波时表现出焦灼,在诗诗面前展现出那样锋利冰冷的一面去维护某种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规则”?你到底是脆弱,还是勇敢?是聪明,还是愚蠢?”
听风以为自己看透了她。
可现在,她轻飘飘地说出“买来的感情也没什么”,将他所做的一切都归为一场冰冷的交易。
这无异于将他珍视的“连接感”和“价值感”同时踩在了脚下。
更让他困惑的是,她似乎真的这么想!她不是赌气,不是嘲讽,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陈述着她认定的“事实”。
这巨大的反差,让听风第一次对姜意产生了强烈的、无法掌控的“搞不懂”。
姜意:不冲突,因为我把你当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