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
江骁的话让朱元璋脸上的神情变得严峻起来。
“如果按照咱大明现如今的情况来看,看来日后历经的党争应该是文武相争,文官和武将之间争权夺利!”
说着,老朱的一双目光瞬间变得极其危险,浑身杀意弥漫,咬着牙道:
“也就是,当初帮着咱一起打天下的淮西武将集团,还有接下来要帮着咱一起治天下的江南文官集团。”
话语落下,一旁的朱标表示赞同的微微点头,同时感到一阵头疼。
唉自古以来,文武相争都是一件十分严峻且麻烦的事。
唐朝时,太宗李世民是一名马上将军,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由此使得这个国家一直都保持着武德充沛。
也就是重武轻文的方针。
然后到了唐朝末年时,许多手握兵权的武将纷纷谋反,造成了五代十国。
而宋朝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唐朝的经验,直接杯酒释兵权,奠定了这个朝代重文轻武的方针。
结果显而易见,军力远不敌金、辽、蒙古这些国家。
不仅丢失了大量土地,还只能一直进贡。
简直是十分屈辱!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吸取了唐、宋两朝的经验。
深知一定要平衡文武的势力,既不能重文也不能重武。
现在的朝堂之上,老朱确实将这两股势力平衡的很好。
不过!
从江骁的话语能听出!
后世之君显然没能控制好文武双方的势力,还是失控了。
“淮西武将勋贵,果然是咱大明的心腹大患啊!”
老朱眉头紧锁,脸上的表情变得严峻起来。
这些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淮西武将,一个个自恃劳苦功高。
除了少数几人外,大部分的人在天下太平后,全都迅速变了。
当年,他们是被欺压的百姓,为了混口饭吃,纷纷跟着老朱一起抗击鞑子,就连刀山火海都敢闯一闯的存在。
结果现如今,当这群人翻身成为权贵后,却也开始做起了与民夺利的事情。
这些年,朱元璋先是各种苦口婆心的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他们可以收敛。
三令五申的强调,不可贪污受贿,不可鱼肉百姓,不可徇私枉法。
甚至老朱不惜忍痛下手惩治,就是为了以儆效尤。
可惜,终究还是不能将他们全部震慑。
在老朱眼中,这群武将就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
如今他这个皇帝在世的时候,靠着威严和从前的交情,尚且还能镇住他们。
可是,大明将来的后世之君却不见得有这个能力,尤其面对的还是勋贵后代。
若是说他这一代的勋贵还只是饿的太久想要吃饱的话,那后代就是吃饱还不满足,想要的更多,想要吃撑。
朱标跟朱元璋的看法一致。
觉得未来的党派争斗一定是淮西武将集团的力量更强横,力压江南文官集团的存在。
然而,江骁的接下来的回答却令朱元璋还有朱标负责两人,为之一愣。
“心腹大患不是他们,不是淮西武将集团。”
朱标双手抱于胸前,右手摩梭着下巴,脸上若有所思。
“不是他们?那还能是谁呢?”
十几秒后,他忽然转头看向江骁,猜测道:
“江老板,莫非是江南的文官集团?”
“大明除了皇家和武将勋贵外,其次力量强的就是那些江南的文官集团了,这些人的力量同样是不可小觑。”
听了朱标的分析后,江骁微微点头。
“殿下,你这一猜测是对的,的确是江南文官集团。”
此话一出,朱元璋微微眯起了双眼,摇头感慨道:
“想不到啊!真是想不到后世竟然是文官集团崛起了。”
“这些家伙的心眼子多,咱的后世子孙和淮西勋贵玩不过他们,也实属正常。”
“看来,咱之前采取行动,对文官集团进行一定限制,是一件非常明智之事!只是力度还不够大,需要继续加强!”
老朱话语落下,一旁的朱标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没错,一定要让朝堂上的文官和武将保持平衡!”
“跟江南文官相争的不是淮西武将,那时的武将已经式微,不是文官的对手!”
江骁再次摇了摇头。
朱元璋顿时愣住,朱标同样是一脸懵逼。
什么?
怎么可能?
竟然不是武将集团跟文官集团之间相争!
就在老朱和朱标实在是想不起来的时候,江骁缓缓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明末的党争是江南文官组成的东林党,跟宦官组成的阉党!”
“什么?宦官组成的阉党?”
“岂不是就像是东汉末年的十常侍那样?”
“咱分明立下祖训,绝不能让宦官干政,怎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老朱眼中冒出蹭蹭怒火,被气得不轻。
他甚至都可以忍受后世之君没能力,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后世之君不遵循祖训,简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朱标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件事也是极为不满。
历史上,由于宦官专权导致的坏例子从来都不在少数。
比如说秦朝的赵高和汉朝的十常侍包括唐朝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导致宦官为了谋取私利进一步压迫百姓。
让本就生存艰难的老百姓们,过得更是水深火热。
“谁?快给咱说!”
“到底是哪个不孝子孙做的?竟敢重用阉人!”
也不知道朱元璋哪来的力气,猛的来到了江骁面前,一把拉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