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梧桐巷深处的旧时光 > 第一章

第一章
重逢在雨季
六月的江南,总是被连绵的雨丝包裹。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倒映着两侧白墙黛瓦的轮廓,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栀子花香。
林晚撑着一把褪色的蓝格子伞,站在梧桐巷口,望着巷深处那座熟悉的老宅院,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伞柄。伞骨有些硌手,就像此刻她的心情,满是细碎的紧张与不安。
这次回南城,是为了处理外婆留下的老房子。外婆走的时候,特意在遗嘱里把这处宅院留给了她,说这是她小时候最喜欢待的地方,也是她和顾屿一起长大的地方。
顾屿这两个字,像一根细针,轻轻刺了一下林晚的心脏。她以为自己早就把这个名字,连同那段兵荒马乱的青春,一起埋在了记忆深处,可当双脚再次踏上这条梧桐巷,所有被刻意遗忘的片段,又争先恐后地涌了上来。
巷子里很安静,只有雨声和她的脚步声。走到宅院门口,林晚停下脚步,看着那扇斑驳的朱漆木门,门楣上还挂着半块褪色的木牌,上面模糊的林宅二字,是顾屿小时候用毛笔写的。
她深吸一口气,伸手推开了木门。吱呀一声,老旧的木门发出沉重的声响,打破了巷中的宁静。院子里的那棵梧桐树还在,枝繁叶茂,树干比小时候粗了许多,树下的石凳上,还残留着些许青苔。
正当林晚出神地看着梧桐树时,身后突然传来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带着几分迟疑:林晚
林晚的身体猛地一僵,缓缓转过身。雨幕中,一个穿着深色风衣的男人站在那里,身形挺拔,面容俊朗,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成熟的沧桑。那双眼睛,依旧像小时候一样,深邃明亮,此刻正紧紧地盯着她,里面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是顾屿。
时隔八年,他们竟然以这样的方式重逢在这座老宅院里。
林晚张了张嘴,想打招呼,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她只能怔怔地看着顾屿,看着这个曾经占据了她整个青春的男孩,如今已经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男人。
顾屿也看着林晚,目光从她的脸移到她手中的蓝格子伞,又移回她的眼睛,声音有些沙哑:你回来了。
嗯,林晚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却显得有些干涩,回来处理外婆的房子。
我也是,顾屿顿了顿,补充道,我妈让我回来看看,说这巷子可能要拆迁了,想问问你要不要一起商量下。
林晚点点头,没有说话。气氛一时有些尴尬,只有雨声在耳边淅淅沥沥地响着。
过了一会儿,顾屿率先打破了沉默:外面雨大,先进屋吧,别淋感冒了。
林晚跟着顾屿走进屋里。屋子还是老样子,木质的地板,墙上挂着外婆年轻时的照片,角落里放着一个老旧的缝纫机,那是外婆当年给她和顾屿做衣服用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却又带着几分物是人非的陌生。
顾屿找了块干布,递给林晚:擦擦吧,身上沾了不少雨水。
谢谢。林晚接过干布,轻轻擦拭着脸颊和手臂上的雨水。
顾屿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看着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这几年,你过得还好吗
林晚的动作顿了顿,抬起头,对上顾屿的目光,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挺好的,在北城找了份工作,生活还算稳定。你呢
我也还好,顾屿说,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国外,去年才回来,在南城开了家工作室。
哦,挺好的。林晚低下头,避开了顾屿的目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干布。
两人又陷入了沉默。曾经无话不谈的两个人,如今却只剩下客气的寒暄,仿佛中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再也无法靠近。
林晚看着窗外的雨,思绪飘回了八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也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梧桐巷里的梧桐树长得郁郁葱葱,蝉鸣声此起彼伏。那天,她和顾屿大吵了一架,原因是顾屿要去国外留学,而她却希望他能留在南城。
林晚,这是我的梦想,我不能放弃。顾屿的声音带着几分坚定,也带着几分无奈。
梦想就那么重要吗重要到可以放弃我们之间的感情林晚哭着问他,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
我不是要放弃,我只是想让我们以后能过得更好。等我回来,我们就结婚,好不好顾屿伸手想去抱她,却被她躲开了。
你走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顾屿,我等不起。林晚的声音带着绝望,我们分手吧。
说完,她转身就跑,没有回头,也没有看到顾屿眼中的痛苦和不舍。
从那以后,他们就断了所有联系。她去了北城读大学,顾屿则去了国外,两人就像两条平行线,再也没有交集。
在想什么顾屿的声音将林晚的思绪拉了回来。
林晚回过神,摇了摇头:没什么,就是觉得这屋子还是老样子,没怎么变。
顾屿笑了笑,笑容里带着几分苦涩:是啊,没变,可我们都变了。
林晚没有接话,只是拿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水,试图掩饰自己的情绪。
关于拆迁的事,顾屿转移了话题,我妈说,拆迁办的人已经找过她了,问我们的意见。如果你想保留这房子,我们可以一起找他们谈谈;如果不想,那拆迁款我们按比例分。
林晚想了想,说:我还没想好,等我再考虑考虑吧。
好,顾屿点点头,那你先住在这里还是找个酒店
就住这里吧,林晚说,这里毕竟是外婆的房子,我想多待几天。
也好,顾屿站起身,那我先回去了,有什么事你随时给我打电话。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林晚,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林晚接过名片,看着上面顾屿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指尖微微有些发烫。她把名片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抬起头对顾屿说:谢谢你。
不用客气。顾屿笑了笑,转身向门口走去。走到门口时,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林晚一眼,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推门走了出去。
看着顾屿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林晚的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这次重逢,或许会将她平静的生活再次打乱,可她却控制不住自己,想要靠近那段被遗忘的旧时光。
第二章
回忆里的甜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都待在老宅里,整理外婆留下的东西。外婆的东西不多,大多是一些旧衣服、旧照片和一些手工制品。每一件东西,都承载着她和外婆的回忆,也承载着她和顾屿的青春。
这天下午,阳光终于冲破了云层,洒在院子里。林晚把外婆的一些旧照片拿出来,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晾晒,防止受潮。
照片大多是外婆年轻时的照片,还有一些是她小时候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她和顾屿十岁那年拍的。照片里,她穿着一条粉色的连衣裙,顾屿穿着白色的衬衫,两人坐在梧桐树下的石凳上,手里拿着外婆做的糖葫芦,笑得一脸灿烂。
看着这张照片,林晚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那时候的他们,多么天真烂漫,没有烦恼,没有忧愁,眼里只有彼此。
在看什么笑得这么开心。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晚回头,看到顾屿站在院门口,手里提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一些水果和蔬菜。
没什么,就是看外婆留下的旧照片。林晚把照片递给顾屿,你还记得这张吗我们十岁那年拍的。
顾屿接过照片,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了怀念的笑容:当然记得,那天外婆给我们做了糖葫芦,还说要给我们拍张照片留作纪念。我记得你那时候特别喜欢吃糖葫芦,一次能吃两串。
哪有,林晚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明明是你自己喜欢吃,还抢我的。
我什么时候抢你的了顾屿笑着反驳,明明是你吃不完,让我帮你吃的。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些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
对了,你怎么来了林晚问道。
我妈让我给你送点东西,说你一个人在这里,可能不方便做饭。顾屿把手里的袋子递给林晚,里面有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有你小时候喜欢吃的桂花糕。
林晚接过袋子,心里暖暖的:谢谢你和阿姨,麻烦你们了。
不用客气,顾屿说,我刚好没事,就过来看看。你整理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就是还有一些外婆的旧衣服,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林晚指了指屋里的一个箱子。
顾屿走进屋里,看了看那个箱子,说:这些衣服都是外婆亲手做的,扔了可惜,不如留着吧,也算个念想。
林晚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存放,怕受潮发霉。
我知道有一家店,可以做衣物防潮处理,还能定制收纳箱,顾屿说,等下我带你过去看看
好啊,那就麻烦你了。林晚说。
两人收拾好照片,锁上房门,一起向巷外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林晚走在顾屿身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木质香气,和小时候一样,让她觉得很安心。
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在这里捉迷藏吗顾屿指着巷口的一个拐角,笑着说,有一次,你躲在那里,我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最后还是外婆喊我们吃饭,你才出来的。
我当然记得,林晚笑着说,那时候你特别笨,每次都找不到我。还有一次,你为了找我,不小心掉进了巷子里的水沟里,浑身都湿透了,还被阿姨骂了一顿。
data-fanqie-type=pay_tag>
那还不是因为你躲得太隐蔽了,顾屿无奈地说,再说了,我掉进水沟里,你还在旁边笑我,一点都不关心我。
我那时候不是故意的,林晚说,我就是觉得你那时候的样子太好笑了。不过,我后来不是给你拿了毛巾,还帮你洗了衣服吗
是啊,顾屿看着林晚,眼神温柔,那时候我就觉得,有你这个朋友真好。
林晚的心猛地一跳,抬头对上顾屿的目光,赶紧低下头,假装看路边的风景。她怕自己会忍不住,问出那些埋藏在心底多年的问题。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聊小时候的趣事,聊这些年各自的经历。林晚发现,虽然他们分开了八年,但彼此之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隔阂,就像从未分开过一样。
到了顾屿说的那家店,老板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给他们介绍了衣物防潮处理的方法和收纳箱的样式。林晚选了一个浅棕色的收纳箱,老板说三天后就能做好。
从店里出来,天色已经有些暗了。顾屿说: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回去吧。
林晚点点头,和顾屿一起往回走。
走到梧桐巷口,林晚停下脚步,对顾屿说:就送到这里吧,谢谢你今天陪我。
不用客气,顾屿看着林晚,犹豫了一下,说,明天有空吗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什么地方林晚好奇地问。
到了就知道了,顾屿笑了笑,明天上午十点,我在巷口等你。
林晚想了想,点了点头:好。
顾屿看着林晚走进巷子里,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拐角处,才转身离开。
林晚回到老宅,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不知道顾屿明天要带她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但她隐隐觉得,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第三章
未说出口的告白
第二天上午十点,林晚准时来到巷口,顾屿已经在那里等她了。他穿着一件白色的T恤,搭配一条浅色的牛仔裤,看起来比昨天更显年轻阳光。
来了顾屿看到林晚,笑着打招呼。
嗯,林晚点点头,我们要去哪里
跟我来就知道了。顾屿说着,转身向巷外走去。
林晚跟在顾屿身后,心里充满了期待。他们穿过几条街道,来到了南城的老城区。这里的建筑大多是老式的砖瓦房,街道两旁种满了梧桐树,和梧桐巷很像,却又多了几分热闹。
顾屿带着林晚走到一家老旧的书店门口,停下脚步,对她说:就是这里了。
林晚抬头看了看书店的招牌,上面写着时光书店四个字,字体有些陈旧,却透着一股文艺的气息。
这家书店,你还记得吗顾屿问。
林晚仔细看了看,突然眼前一亮: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来这里看书,老板还会给我们讲故事。
是啊,顾屿笑着说,我上次回来的时候,发现这家书店还在,就想着带你来看看。
两人走进书店,里面的布置还是老样子,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老板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看到他们进来,笑着打招呼:好久不见啊,小顾,这位是……
王爷爷,您好,顾屿笑着说,这是林晚,我小时候的朋友,她刚从北城回来。
哦,是小林啊,王爷爷看着林晚,笑着说,都长这么大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小时候你们俩经常一起在这里看书,小林还总爱问我问题呢。
林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王爷爷,您还记得我啊。
当然记得,王爷爷说,你们可是我这里的老顾客了。快坐,我给你们倒杯茶。
顾屿和林晚在书店里的一张小桌子旁坐下,王爷爷给他们倒了两杯热茶。
这家书店,我一直都很想来,林晚看着书架上的书,感慨地说,小时候总觉得这里的书好多,看都看不完。后来去了北城,就再也没见过这样的书店了。
是啊,现在这样的老书店越来越少了,顾屿说,王爷爷一直守着这家书店,不容易。
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偶尔拿起书架上的书翻看。阳光透过书店的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惬意。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王爷爷留他们一起吃饭,他们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了。王爷爷做的菜都是家常菜,却很可口,林晚吃得很开心。
吃完饭,他们和王爷爷告别,离开了书店。
谢谢你带我来这里,林晚对顾屿说,我很开心。
看到你开心,我也很开心,顾屿看着林晚,眼神温柔,其实,我一直想带你来这里,从八年前就想。
林晚的心里一动,抬头对上顾屿的目光,看到他眼中的认真和深情,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林晚,顾屿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有件事,我想告诉你很久了。
什么事林晚的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
顾屿看着林晚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其实,在八年前,我就喜欢你了。我去国外留学,不是为了放弃我们之间的感情,而是想努力变得更好,回来给你一个安稳的家。可是,我没想到,你会提出分手。
林晚愣住了,她看着顾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一直以为,顾屿只是把她当成朋友,却没想到,他竟然早就喜欢上了自己。
我知道,那时候我没有告诉你我的心意,是我的错,顾屿的声音带着几分自责,我以为你能明白我的想法,可我没想到,我们之间会产生这么大的误会。这些年,我在国外,一直都很想你,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能早点回来,找到你,告诉你我的心意。
林晚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她不是不感动,而是太感动了。这么多年,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单方面的喜欢,却没想到,顾屿也和她一样,在默默守护着这段感情。
顾屿,林晚哽咽着说,其实,我也喜欢你,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你了。我那时候提出分手,是因为我害怕,我害怕你去了国外之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害怕我们之间的感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
傻瓜,顾屿伸手,轻轻拭去林晚脸上梧桐巷里的旧时光
第一章
巷口的初遇,像风撞进怀里
1998年的夏天,南方小城的梧桐树叶把阳光剪得支离破碎,空气里飘着老冰棍的甜香和煤炉里散出的烟火气。林微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书包,跟着母亲走进梧桐巷时,裙摆被巷口的穿堂风掀起一角,露出脚踝上那颗淡褐色的小痣。
以后咱们就住这儿了,32号,跟王奶奶做邻居。母亲的声音带着刚搬新家的疲惫,却又藏着几分对安稳的期待。林微点点头,目光却被斜对面那扇朱红色的木门吸引——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少年低低的吉他声,调子有些生涩,却像羽毛似的挠在人心尖上。
她忍不住停下脚步,悄悄扒着门框往里看。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一个穿着白色背心的少年正坐在小马扎上,指尖在吉他弦上笨拙地移动。他的头发有些长,垂在额前,遮住了半只眼睛,阳光落在他瘦削的肩膀上,晕出一层淡淡的金边。
喂,你是谁少年突然抬头,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却又透着点警惕。林微被抓了个正着,脸颊瞬间烧了起来,手忙脚乱地往后退,差点撞翻身后的煤筐。
我、我是新搬来的,住对面32号。她攥着书包带,声音细若蚊蚋,眼睛却忍不住往他手里的吉他瞟——那把吉他的琴身有一道浅浅的划痕,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少年挑了挑眉,放下吉他站起身。他比林微高大半个头,站在她面前时,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肥皂味,混着阳光晒过的味道。我叫陈屿,住这儿。他指了指院子里的平房,以后别偷偷扒门,想听歌可以直接说。
林微的脸更红了,点点头转身就跑,像只受惊的小兔子。跑回32号院时,母亲正在收拾行李,见她气喘吁吁的样子,笑着问:怎么了跟谁赛跑了她摇摇头,把脸埋进枕头里,耳朵却还嗡嗡地响——陈屿的声音,像夏天的蝉鸣,一下子就钻进了心里。
往后的日子,林微总能在巷子里遇到陈屿。他要么背着吉他去巷尾的琴行,要么抱着一摞书从图书馆回来。每次擦肩而过,林微都会飞快地低下头,却又在他走过之后,偷偷回头看他的背影。陈屿似乎也习惯了她的躲闪,偶尔会在她低头时,轻轻喊一声林微,看着她像受惊似的抬头,再笑着走开。
有一次,林微放学回家,刚走到巷口就下起了大雨。她没带伞,只能缩在杂货店的屋檐下,看着雨帘发愁。就在这时,一把黑色的伞递到了她面前。一起走陈屿的声音从伞后传来,他的头发被雨水打湿了几缕,贴在额头上,眼神却亮得像星星。
林微愣了愣,伸手接过伞柄,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两人都顿了一下。谢、谢谢。她小声说,往他身边靠了靠。伞不大,陈屿几乎把大半都遮在了她身上,自己的肩膀很快就湿透了。走到32号院门口时,林微看着他湿淋淋的样子,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你快回去换衣服吧,伞我明天还你。
陈屿摆摆手,转身跑进雨里:不用,伞你拿着,明天我去琴行的时候找你要。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雨幕里,林微握着还带着他体温的伞柄,站在门口看了很久,直到母亲喊她,才红着脸跑进屋里。
第二天,林微特意提前放学回家,把伞擦得干干净净,坐在院子里等陈屿。可等了快一个小时,也没见到他的身影。就在她快要放弃时,巷口传来了吉他声,调子比上次熟练了些。她跑出去,看到陈屿正坐在巷口的梧桐树下,一边弹吉他,一边等着她。
伞。林微把伞递过去,他接过伞靠在树上,继续弹着吉他。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身上,林微坐在他旁边的石阶上,静静地听着。那是她第一次完整地听他弹完一首曲子,没有歌词,却像在诉说着什么,让她的心慢慢软了下来。
你弹得真好听。曲子结束时,林微轻声说。陈屿笑了笑,挠了挠头:还不行,刚学没多久。他顿了顿,看向林微,你喜欢听吗以后我学会了新曲子,弹给你听。
林微点点头,脸颊又开始发烫。那天下午,他们坐在梧桐树下聊了很久,从喜欢的歌到学校的趣事,从巷子里的老槐树到远处的江水。林微发现,陈屿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冷淡,他其实很健谈,说起喜欢的乐队时,眼睛会闪闪发光。
夕阳西下时,陈屿要去琴行,林微也要回家做饭。两人并肩走在巷子里,影子被拉得很长。明天还来听我弹琴吗快到分岔口时,陈屿问。林微咬着唇,用力点了点头。
看着陈屿转身离开的背影,林微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她不知道,从那天起,梧桐巷里的每一个黄昏,都成了她最期待的时光。
第二章
日记本里的秘密,藏着少女心事
进入高三后,学习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林微每天埋在书山题海里,连去巷口等陈屿弹琴的时间都少了。但她还是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特意放慢脚步,希望能遇到陈屿——哪怕只是打个招呼,也能让她疲惫的心情轻松不少。
陈屿似乎也知道她学业重,不再像以前那样拉着她聊天,只是每次遇到时,会递给她一颗水果糖,或者一张写着加油的小纸条。那些糖果的包装纸,林微都小心翼翼地收在日记本里,小纸条也被她夹在课本的扉页,每次翻开课本,看到那两个字,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
林微有一本带锁的日记本,封面是淡蓝色的,上面画着一朵小小的雏菊。日记本里记满了她和陈屿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见面时他警惕的眼神,下雨天一起撑伞时他湿透的肩膀,坐在梧桐树下听他弹吉他的黄昏,还有他递给她的每一颗水果糖的味道。
今天陈屿给了我一颗橘子味的糖,很甜,像他笑起来的样子。
放学的时候遇到陈屿,他说我最近瘦了,让我多吃点饭。他是不是在关心我呀
今天模拟考没考好,心情很差。陈屿看到了,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没关系,下次加油’。看到他的字,我突然就不难过了。
日记本里的字迹从一开始的拘谨,慢慢变得舒展,每一个字里都藏着少女独有的心事。林微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日记本,借着台灯的光,把一天里和陈屿有关的小事记下来,然后对着日记本傻笑很久。
她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事,尤其是母亲。母亲一直希望她能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找份安稳的工作,不希望她在高三这个关键时期分心。所以每次陈屿来找她,她都会偷偷摸摸地出去,回来时还会特意整理好情绪,生怕母亲看出破绽。
有一次,林微正在写日记,母亲突然进来送牛奶。她慌忙把日记本合上,塞进枕头底下。母亲看了她一眼,笑着说:都高三了,还藏小秘密呢别光顾着玩,好好学习才是正事。林微点点头,心里却有些慌乱,生怕母亲发现日记本里的秘密。
母亲走后,林微把日记本拿出来,紧紧抱在怀里。她知道,自己对陈屿的感情已经越来越深了,可她也知道,现在不是谈恋爱的时候。她只能把这份感情藏在心里,藏在日记本里,等着高考结束的那一天,再告诉他自己的心意。
陈屿似乎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弹吉他,而是经常抱着一摞音乐理论的书,去图书馆学习。林微偶尔会在图书馆遇到他,他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落在他的书页上,他看得很认真,连林微走到他身边都没发现。
你也来借书林微轻声问。陈屿抬起头,看到是她,眼睛亮了亮:嗯,准备考音乐学院,得多学点东西。林微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那你一定能考上的,你弹吉他那么好听。陈屿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希望吧,还得好好努力。
那天在图书馆,他们一起学习了一下午。林微做数学题,陈屿看音乐理论的书,偶尔遇到不会的问题,林微会小声问他,他也会耐心地给她讲解。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温馨而美好。
离开图书馆时,天已经黑了。陈屿送林微回家,走到巷口时,他突然停下脚步,看着林微说:林微,高考结束后,我有件事想告诉你。林微的心跳一下子快了起来,她看着陈屿的眼睛,小声问:什么事呀陈屿笑了笑,说:等高考结束再说,现在要好好复习,知道吗
林微点点头,心里却像揣了只小鹿,蹦蹦跳跳的。她猜想着陈屿要告诉她的事,会不会和自己的心事一样那个晚上,她在日记本里写下:陈屿说高考结束后有话要跟我说,他会说什么呢会不会……他也喜欢我写下这句话时,她的脸颊烫得像火烧,嘴角却忍不住向上扬。
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林微偶尔会感到焦虑,甚至失眠。每当这时,她就会拿出陈屿给她的小纸条,或者翻看日记本里的内容,想起那些和陈屿有关的美好时光,心情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她知道,不管未来怎么样,只要有陈屿的鼓励,她就能坚持下去。而她也在心里默默期待着,高考结束的那一天,能听到陈屿亲口说出她最想听的话。
第三章
高考后的约定,却被现实打碎
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阳光格外灿烂。林微走出考场,看到陈屿正站在考场外的梧桐树下,抱着吉他,对着她笑。她的心跳一下子快了起来,快步跑了过去。
考得怎么样陈屿问,声音里带着期待。林微笑着点点头:还行,应该能考上想去的学校。你呢音乐学院的考试准备得怎么样了陈屿放下吉他,挠了挠头:还不错,等成绩出来就知道了。
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巷子里的老槐树开着白色的花,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花香。你之前说高考结束后有话要跟我说,现在可以说了吗林微鼓起勇气问,眼睛紧紧盯着陈屿的侧脸。
陈屿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她。阳光落在他的眼睛里,亮得像星星。林微,他轻声说,我喜欢你,从第一次在巷口看到你扒着门框看我弹琴的时候,就喜欢你了。
林微的心跳一下子漏了一拍,脸颊瞬间烧了起来。她看着陈屿的眼睛,嘴唇动了动,却不知道该说什么。陈屿以为她不同意,有些着急地说:我知道现在说这个可能有点突然,但我忍不住想告诉你。如果你不喜欢我,也没关系,我们还是朋友。
我喜欢你。林微突然开口,声音虽然不大,却很坚定。陈屿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笑得像个孩子。他伸手,轻轻握住了林微的手。他的手很温暖,掌心有些薄茧,那是弹吉他留下的痕迹。林微的心跳得更快了,却没有松开手,反而握得更紧了。
那天晚上,他们在巷口的梧桐树下待了很久。陈屿弹着吉他,唱着他自己写的歌,歌词里全是关于林微的小事。林微坐在他身边,靠在他的肩膀上,听着他的歌声,看着天上的星星,觉得幸福得像在做梦。
等成绩出来,我考上音乐学院,你考上你想去的大学,我们就一起去北京,好不好陈屿停下吉他,看着林微说。林微点点头,眼睛里含着泪水:好,我们一起去北京。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像所有热恋中的情侣一样,每天都黏在一起。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去江边散步,一起在巷口的杂货店买老冰棍,一起坐在梧桐树下聊天。林微的母亲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事,虽然有些担心影响他们的成绩,但看到他们那么开心,也没有过多反对,只是叮嘱他们要以学业为重。
成绩出来那天,林微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陈屿也考上了北京的音乐学院。两人拿着录取通知书,在巷口的梧桐树下又蹦又跳,开心得像个孩子。他们开始规划着未来的生活,规划着到了北京之后要一起去天安门看升旗,一起去故宫,一起去听音乐会。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在他们准备收拾行李去北京的时候,陈屿的父亲突然病倒了。陈屿的父亲是个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在外,身体一直不太好。这次病倒,被查出得了严重的肾病,需要立刻住院治疗,而且后续还需要长期透析,甚至可能需要换肾,治疗费用高昂。
陈屿的家里本来就不富裕,父亲病倒后,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陈屿看着病床上虚弱的父亲,看着母亲偷偷抹眼泪的样子,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我不去北京了,一天晚上,陈屿对林微说,声音里带着疲惫和无奈,我爸需要人照顾,家里的情况也不允许我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
林微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我们不是说好一起去北京的吗她抓着陈屿的手,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你不能不去,你那么喜欢音乐,音乐学院是你的梦想啊!
梦想不能当饭吃,陈屿的眼睛红了,却强忍着泪水,我是家里的儿子,我不能不管我爸妈。林微,对不起,我们的约定,可能要作废了。
我可以跟你一起留下来,林微哭着说,我可以申请延期入学,或者把学校转到本地来,我们一起照顾你爸妈,一起想办法。
陈屿摇了摇头,轻轻推开了她的手:不行,你不能放弃你的梦想。你考上北京的大学不容易,那是你一直以来的目标。林微,我们不一样,你应该去更好的地方,过更好的生活。
没有你的地方,再好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林微哭着喊出来,声音里充满了绝望。她看着陈屿决绝的眼神,知道他已经做了决定,无论自己怎么说,他都不会改变主意。
接下来的几天,林微一直试图说服陈屿,可陈屿却躲着不见她。她去陈屿家找他,他母亲告诉她,陈屿已经去外地打工了,临走前让她把一封信交给林微。
林微拆开信,里面是陈屿熟悉的字迹:林微,对不起,我只能用这种方式离开。我知道你会难过,但长痛不如短痛。你一定要去北京,好好读书,实现你的梦想。不要想我,也不要来找我,我们就到这里吧。希望你以后能遇到更好的人,幸福地生活下去。——陈屿
看完信,林微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她拿着信,跑到巷口的梧桐树下,抱着树干哭了很久。曾经那么美好的约定,曾经那么憧憬的未来,就这样被现实打碎了。她不知道,没有陈屿的北京,她该怎么独自走下去。
第四章
北京的日子,没有你的风景
开学那天,林微独自一人背着行李,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火车开动时,她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她想起了和陈屿约定好一起去北京的场景,想起了他们在巷口梧桐树下的誓言,心里像被掏空了一样疼。
北京的大学很大,很美,到处都是充满活力的学生。可林微却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空荡荡的。她按照陈屿的嘱咐,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试图让自己忙碌起来,忘记陈屿。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还是会想起陈屿,想起他的声音,想起他的笑容,想起他们在梧桐巷里的点点滴滴。
她把陈屿给她的那封信,和日记本一起藏在行李箱的最底层。偶尔会拿出来看看,每次看的时候,都会哭得稀里哗啦。她也尝试过给陈屿写信,寄到他之前的地址,可信都被退了回来,上面写着查无此人。她不知道陈屿去了哪里,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不知道他父亲的病有没有好转。
大学四年,林微一直单身。身边有不少优秀的男生追求她,可她都拒绝了。她心里始终放不下陈屿,总觉得陈屿还会回来找她,总觉得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毕业后,林微留在了北京,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希望能有一天,有能力帮助陈屿解决家里的困难。她也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