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没让妈妈去夜市 > 第一章

啪!
数学拔高卷砸在饭桌上。
红笔写的68,像道没擦干净的血印子。
李桂兰袖口的机油味,裹着饭桌上咸菜的咸气,扑到陈阳脸上。
她指甲盖里卡着点锡渣——下午装电路板时没抠掉的,现在正顺着指尖,在卷面上划出细细的白痕。
电子厂的班,我白加了

陈阳攥着桌角的机器人画册,指节发白。
画册的封皮已经磨掉了角,是他去年在废品站捡的,里面的机器人图纸,他偷偷描了一遍又一遍。
上周妈妈看见这画册,说没用的东西别占地方,伸手就撕了半页。
他不敢抬头。
妈妈的藏青色工装,肩膀那里补着块灰布,是去年冬天搬零件时勾破的。
这件衣服穿了三年,洗一次缩一点,现在套在妈妈身上,显得她的肩膀更窄了。
说话!
李桂兰的手抬起来。
陈阳下意识缩了脖子,后颈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可那只手没落在他背上,反而重重砸在妈妈自己的腿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我五点半起,十点回。
手指拧螺丝,麻得握不住筷子。
就想让你别跟我一样,一辈子在车间里闻机油味!
厨房的水壶突然呜呜叫起来,蒸汽从壶嘴冒出来,飘得满屋子都是。
李桂兰踉跄着起身,动作太急,带倒了脚边的小板凳,哐当一声撞在地板上。
陈阳瞥见妈妈扶着腰,眉头皱成个疙瘩——上个月在厂里搬零件,妈妈闪了腰,贴了半个月膏药,现在阴雨天还会疼。
他赶紧跑过去扶凳子,手指刚碰到凳腿,就看见妈妈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塑料袋。
两个肉包,还冒着热气。
油渗过塑料袋,在妈妈手心里印了个浅黄的印子。
吃。
吃完,把卷子重做。
陈阳接过肉包,指尖传来的温度烫得他指尖发麻。
他知道这肉包是妈妈从厂里食堂买的——厂里食堂的肉包一块五一个,妈妈自己从来只买五毛钱的馒头,说馒头顶饿。
咬下第一口时,肉馅的香味混着眼泪的咸味,一起涌进嘴里。
他不敢让妈妈看见,赶紧低下头,假装专心啃包子。
台灯亮起来的时候,陈阳看见妈妈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捧着本《小学数学重难点》。
书的封皮有点卷边,是妈妈上周在书店买的,花了三十五块——妈妈说,这是她半天的工资。
妈妈不认字多,手指在鸡兔同笼的题目上慢慢划,像在认厂里机器上的编号。
这题……跟装零件似的
假设全是螺丝,再算少几个螺母,是不是就对了
陈阳愣了一下,突然觉得那些绕人的公式没那么难了。
他指着题目,声音比平时大了点:
对!假设全是鸡,脚就少了,再用少的脚数除以二,就是兔子的数量!
李桂兰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被揉皱的工装布。
她伸手想摸陈阳的头,又想起手里还拿着书,赶紧把书放在桌上,手指在衣服上蹭了蹭才伸过来。
陈阳写字的手快了些。
余光里,妈妈靠在椅背上,眼睛慢慢闭上了,手里还攥着那本数学书。
台灯的光落在妈妈头上,几根白发亮得刺眼,比去年他帮妈妈拔的那几根,又多了些。
妈,你去睡吧。
李桂兰猛地睁开眼,赶紧坐直身子,揉了揉眼睛:我不困,你快写。
陈阳看见她眼底的红血丝,像张密不透风的网,罩在眼球上——妈妈肯定困了,早上五点半起来做早饭,在厂里站了八个小时,晚上又没歇着,怎么会不困
十一点半的时候,陈阳把重做的卷子递过去。
李桂兰掏出老花镜戴上,镜片磨得有些花了,是爸爸去年从工地寄回来的,才十块钱。
她一道题一道题地看,手指在卷面上慢慢滑,看到对勾时,嘴角会悄悄翘一下。
这道对了。
那道也对了。
她的声音轻了些,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疲惫。
妈,陈阳攥着衣角,犹豫了好久才开口,隔壁王浩,他爸给他买了个机器人模型,能自己走的那种。
李桂兰的笑容僵了一下,把卷子放在桌上,伸手摸了摸陈阳的头:
下次考九十,妈也给你买。
陈阳低下头,没再说话。
他知道妈妈会兑现——上次他数学考了八十二,妈妈给他买了双三百块的运动鞋,说是体育课穿,别让同学笑话,可妈妈自己的鞋,鞋底都磨平了,还在穿。

第二天早上,陈阳是被咳嗽声吵醒的。
他穿好衣服跑出卧室,看见妈妈在厨房煎鸡蛋,咳嗽得弯着腰,手里的锅铲都晃了晃,差点把鸡蛋铲到锅外面。
妈,你感冒了
李桂兰直起腰,擦了擦嘴,把鸡蛋盛到盘子里:没事,可能昨天晚上有点着凉。快过来背课文,背完吃早饭,别迟到了。
陈阳翻开语文书,刚念出春风又绿江南岸,就被妈妈打断了。
是‘绿’,不是‘到’。妈妈走过来,手指指着课本上的绿字,你看这字,像不像厂里绿化带的草春天一到,就变绿了。
陈阳点点头,再念的时候,果然没再错。
他发现妈妈总喜欢用厂里的东西打比方,比如把乘法口诀说成拧螺丝的次数,把拼音说成零件的编号,可偏偏这样,他记得更牢。
五块钱被塞进陈阳手里时,还是热的——是妈妈从口袋里刚掏出来的。
中午在学校食堂吃,别省钱,多打点菜。
妈,你也吃点好的。
知道了。妈妈笑了笑,抬手帮他理了理衣领,指尖的茧子蹭过他的脖子,有点痒。
陈阳走出楼道时,回头看了一眼。
妈妈还站在门口,朝他挥手,嘴唇有点发白,又忍不住咳了一声。
他赶紧转过身,快步往学校跑,眼泪砸在书包带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中午在食堂打饭时,陈阳犹豫了好久,还是打了一份红烧肉和一份青菜,花了四块五。
吃饭的时候,他总想起妈妈咳嗽的样子,想起妈妈早上煎鸡蛋时晃悠的锅铲,嘴里的肉突然没那么香了。
下午的数学课,老师讲行程问题,陈阳总忍不住盯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
树上有只小鸟,叼着树枝一趟趟往窝里运,像妈妈在厂里搬零件一样,不知道累。
放学走进家属院时,张阿姨的声音突然扎进耳朵里。
她正跟几个邻居站在楼下说话,手里举着张数学卷子,声音故意拔高了些:
我们家浩浩这次又考了95分!数学老师说,他将来肯定能上重点初中!
陈阳的脚步顿了一下,想绕开,却听见张阿姨又说:
听说电子厂要裁人了李桂兰好像在名单里呢,她上次腰伤了,干活慢了不少……
浩浩妈妈,你说陈阳这次考多少啊有人问。
张阿姨瞥了眼陈阳的方向,笑了笑:
陈阳啊,可得抓紧点。不然将来,怕是要跟他妈妈一样,在厂里拧螺丝呢。
陈阳没敢再听,攥着书包带往家跑。
门没关,他推开门就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手里攥着张纸,脸色比墙还白。
妈!
李桂兰赶紧把纸往身后藏,勉强笑了笑:
没事,就是厂里的通知。快写作业,我去给你做晚饭。
陈阳看见那张纸的角上,印着裁员名单四个字。
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跑过去抱住妈妈的腰,脸贴在妈妈的工装背上,能闻到淡淡的机油味。
妈,我一定考九十。
我不让你去厂里了。
李桂兰的身体僵了一下,然后慢慢抱住他,声音有点发颤:
傻孩子,妈没事。就算真的被裁了,妈还能去别的厂,总能给你挣学费。

那天晚上,厨房飘来鸡汤的香味。
陈阳跑过去看,看见妈妈正把鸡肉往碗里盛,汤里的鸡肉堆得冒尖。
他知道这只鸡是妈妈今天特意去菜市场买的,花了二十多块——妈妈平时连五块钱的青菜都要犹豫好久。
快喝,补补脑子。妈妈把碗递过来,明天还要上学呢。
妈,你也喝。陈阳把碗往妈妈面前推了推。
我不喝,妈妈摇摇头,转身去收拾灶台,妈不爱吃鸡肉。
陈阳低下头,没再说话。
他知道妈妈不是不爱吃,是想把鸡肉都留给自己。
就像上次妈妈买了苹果,说苹果酸,妈不爱吃,可他明明看见妈妈偷偷啃了他剩下的苹果核。
接下来的日子,陈阳没再偷偷画机器人图纸。
上课的时候,他不再盯着窗外发呆,而是把老师讲的重点都记在本子上;
放学回家,他第一件事就是写数学作业,遇到不会的题,就记在小本子上,等着第二天问老师。
妈妈还是早出晚归,咳嗽好像更重了,夜里陈阳总能听见妈妈在房间里偷偷揉腰的声音,有时候还会咳嗽到睡不着。
期中考试成绩下来那天,陈阳攥着成绩单,手都在抖。
89分。
虽然没到九十,可比上次的68分,进步了21分。
他跑回家,推开门就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手里的裁员通知皱成了一团,脸色还是惨白的。
妈!我考了89分!
李桂兰接过成绩单,手指摸着89那个数字,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砸在成绩单上,晕开一小片墨痕。
对不起,儿子。她的声音哽咽着,数学辅导班的钱,妈可能……可能凑不齐了。
陈阳摇摇头,把成绩单叠好放进书包里:
妈,我不用上辅导班,我自己学,也能考九十。
就在这时,门被敲响了。
张阿姨探进头来,手里还举着浩浩的95分卷子,笑着说:
桂兰啊,跟你说个好消息,浩浩这次又考了第一!数学老师说,他可以去报那个……
她的话没说完,就看见陈阳的成绩单放在桌上,眼睛瞥了一眼,笑容淡了些:
陈阳这次考89啊还行,就是跟浩浩比,还差了点。桂兰,你可得抓紧,不然将来……
将来怎么样
陈阳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张阿姨愣了一下。
他抬起头,看着张阿姨:
我妈妈在厂里拧螺丝,也没什么不好的。她靠自己的手挣钱,不丢人。
张阿姨的脸一下子红了,张了张嘴没说出话,转身走了。
李桂兰看着陈阳,眼睛里满是惊讶,还有点说不出的欣慰。
夜里,陈阳听见妈妈在房间里哭。
他摸出枕头下的铁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五十块钱——是他捡了三个月废品、帮邻居送了一个月报纸攒下来的。

第二天一早,陈阳揣着钱,悄悄出了门。
他去了菜市场旁边的药店,买了一瓶止咳糖浆和两盒治腰伤的膏药,花了四十六块五。
药店的阿姨看着他,笑着问:给你妈妈买的吧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陈阳点点头,把药揣在怀里往家跑。
妈妈还没醒,他把药放在妈妈的床头,又写了张纸条:
妈,我去跟王老师说,不用上辅导班了。钱给你买药,我自己学,一定考九十。
李桂兰醒的时候,看见纸条和药,眼泪又掉了下来。
陈阳推开门进来时,看见妈妈正在抹脸,眼睛红红的。
妈……
李桂兰走过来,抱住陈阳,声音哽咽着:
妈错了。妈不该逼你,不该把压力都给你。
我不怪你,妈。陈阳拍了拍妈妈的背,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
这时,妈妈从帆布包里掏出张传单,上面印着工厂子弟数学辅导课。
我找了个零工,
妈妈的声音有点轻,
晚上在夜市卖衣服,能挣够辅导费。你再坚持半年,等你考上重点初中,妈就不辛苦了。
陈阳看着传单上的八百块,又看了看妈妈眼底的红血丝,突然握紧了拳头。
妈,不用你去夜市。
他抓起书包往门外跑,我去跟王老师说,我帮他整理错题本,抵辅导费!
李桂兰愣住了,追到窗边时,看见陈阳的小身影跑得飞快,阳光照在他身上,亮得晃眼。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裁员通知,突然笑了,眼泪却又掉了下来。
陈阳跑到小区对面的写字楼时,胸口还在发闷。
王老师的数学辅导室在三楼,是小区里几个退休老师凑钱开的,专门帮基础弱的孩子补数学,收费比别的地方便宜不少。
平时妈妈送他来的时候,总说这楼里的人都是坐办公室的,不用闻机油味。
推开门,空调风裹着纸墨香吹过来,跟厂里的机油味完全不一样。
王老师正低头批卷子,眼镜滑到了鼻尖上,手里的红笔飞快地在卷面上划着。
王老师。
陈阳的声音细得像蚊子叫。
王老师抬头看见他,愣了一下:陈阳今天没上课,怎么来了
陈阳攥紧衣角,把想好的话一股脑倒了出来:
老师,我想帮您整理错题本,帮您批作业。能不能……能不能抵辅导费我妈妈找了零工,晚上要去夜市卖衣服,她腰不好,还咳嗽……
王老师手里的红笔停住了,他推了推眼镜,拿起桌上的一本数学卷——是陈阳上次做的,上面的红勾比以前多了不少。
你最近的进步,我看在眼里。
王老师的声音软了些,
这样,你先帮我整理错题本,把每道题的错误原因都写清楚。辅导费的事,我跟其他老师商量一下,下周给你答复,好不好
陈阳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用力点头,手都在抖:
谢谢老师!我一定好好干!
跑出写字楼时,阳光正好。
陈阳路过馒头店,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三块五毛钱——是昨天妈妈给的零花钱,他没舍得花。
他买了两个热馒头,揣在怀里往家跑,妈妈早上没吃饭,肯定饿了。

推开门,家里静悄悄的。
厨房传来水声,陈阳跑过去,看见妈妈正在洗袜子。
盆里的水泛着泡沫,妈妈的手泡得发白,指节上的茧子比以前更明显了,还有几道没长好的小伤口。
妈!
陈阳把馒头递过去,热气透过塑料袋,烫得他手指发麻。
我买了热馒头,你快吃。王老师说,让我帮他整理错题本,辅导费的事他跟其他老师商量,以后不用你去夜市卖衣服了!
李桂兰手里的袜子啪地掉在盆里,水溅到她的裤子上,她却没在意。
她抬起头,眼睛里满是不敢相信:
真的
真的!陈阳用力点头,把王老师的话又说了一遍,王老师还说我进步大呢!
李桂兰站起来,走到陈阳身边,伸手摸了摸他的头。
她的手还是湿的,带着点凉,却让陈阳觉得很暖。
我的儿子,长大了。
妈妈的眼泪掉了下来,落在陈阳的头发上,是热的。
那天晚上,妈妈做了西红柿炒鸡蛋。
鸡蛋放得很多,黄澄澄的,盖在西红柿上,看着就好吃。
吃饭的时候,妈妈不停地给陈阳夹菜,把盘子里的鸡蛋都夹到了他碗里。
多吃点,补脑子。整理错题本累眼睛,别熬太晚。
陈阳扒着米饭,嘴里塞满了菜,含糊地说:妈,你也吃。
李桂兰笑了,拿起筷子夹了块西红柿:
妈不吃,妈不爱吃鸡蛋。
陈阳知道,妈妈又在骗他。
接下来的几天,陈阳每天放学都会去辅导室帮王老师整理错题。
他把每道题的错误原因都写得清清楚楚,比如没看清题目中的‘还剩’乘法口诀记错了,还会在旁边画个小问号,提醒自己下次注意。
王老师看了,总笑着说:陈阳整理的错题本,比我整理的还仔细。
周五下午,王老师叫住陈阳,手里拿着一张表,上面写着数学辅导课助手。
其他老师都同意了。
王老师把表递给陈阳,
以后你就是辅导课的助手,辅导费减半,剩下的用你帮忙干活抵,行不行
陈阳接过表,手指摸着助手两个字,眼泪差点掉下来。
谢谢老师!
他鞠了个躬,转身往家跑——他要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推开门,陈阳愣住了。
爸爸坐在沙发上,身上还沾着点水泥灰,看见他就笑了:阳阳回来啦
爸爸在外地的建筑工地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
陈阳跑过去,抱住爸爸的腿,声音都有点发颤:
爸,你怎么回来了
听说你妈妈被裁员了,我回来看看。
爸爸摸了摸他的头,
我在咱们小区物业找了个维修主管的活,以后不用去外地了,能天天陪你们了。
李桂兰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菜,看见陈阳手里的表,笑着问:
什么事这么开心
妈!我当辅导课助手了!
陈阳举起表,蹦着说,
辅导费减半,剩下的抵干活,以后不用你去夜市了!
李桂兰手里的盘子晃了一下,菜差点洒出来。
她走过来,接过表看了又看,眼泪又掉了下来,却笑着说:
好!好!我的儿子真有出息!
那天晚上,家里特别热闹。
爸爸买了啤酒,妈妈做了红烧肉,还炒了好几个菜。陈阳吃了满满一碗饭,还喝了半杯果汁。
客厅里的石英钟滴答滴答响着,灯光暖烘烘的,照在每个人的脸上。
陈阳看着爸爸妈妈的笑容,心里甜甜的。
他知道,以后的日子可能还是会难,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自己好好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睡前,陈阳把辅导课助手的表贴在书桌前,又拿出数学卷开始做题。
笔尖在纸上沙沙响,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卷面上。
他好像已经看见,自己考上重点初中的样子,看见妈妈不用再穿那件磨破的工装,看见爸爸不用再去工地。
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再也没有机油味,再也没有加班的夜晚。

陈阳当辅导课助手的第二天,一进教室就被围住了。
陈阳,你真的能帮王老师批作业啊
你数学进步好快,上次考89分,比我还高呢!
叽叽喳喳的声音里,陈阳攥着怀里的错题本,耳朵有点红。
以前他总躲在角落,没人愿意跟他聊数学,现在却被围着问,心里像揣了块热糖。
王老师走进来,手里抱着一摞新的数学卷:陈阳,过来帮我发一下。
陈阳赶紧跑过去,手指捏着卷子的边角,小心翼翼地分给每个人。
分到王浩面前时,王浩抬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却接过卷子冲他笑了笑。
陈阳也笑了,心里的一块小石头终于落了地。
放学去辅导室整理错题时,王老师突然说:
下周末有个校级数学竞赛,你要不要参加就当练手。
陈阳手里的笔顿了一下,抬头看着王老师:
我……我能行吗
他从来没参加过竞赛,连题型都没见过。
当然能行!
王老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最近的进步这么大,试试肯定没问题。我给你找了套往届的真题,你回去做做,不会的就问我。
抱着真题卷回家时,陈阳的脚步都变轻了。
推开门,看见爸爸正在修家里的旧冰箱,螺丝刀叮叮响,额头上渗着汗。
爸!王老师让我参加数学竞赛!
爸爸放下螺丝刀,拿起卷子翻了翻,虽然看不懂题目,却笑得眼睛都眯了:
好!我儿子厉害!晚上爸给你炖排骨!
李桂兰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个塑料袋,里面是件新的蓝色外套,布料软软的。
给你买的,妈妈把外套递过来,竞赛要穿得整齐点,别让人家笑话。
陈阳接过外套,摸了摸布料,心里暖暖的。
他知道这件外套肯定不便宜,妈妈又省了好几天的饭钱。
接下来的日子,陈阳除了上课、帮王老师整理错题,就是做竞赛真题。
遇到不会的题,他就记在小本子上,第二天问王老师。
王老师总是耐心地讲,还给他画辅助线,教他找解题思路。
晚上回家,爸爸会炖排骨、煮鸡蛋,妈妈则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他的错题本,虽然看不懂,却总说:
累了就歇会儿,别熬太晚。
竞赛前一天晚上,陈阳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怕考不好,对不起王老师的期望,也对不起爸妈的付出。
迷迷糊糊间,他听见客厅有动静,悄悄爬起来,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他的竞赛准考证,反复看上面的名字。
爸爸坐在旁边,拍了拍妈妈的手:别担心,咱儿子尽力就好。
陈阳鼻子一酸,悄悄缩回床上,心里暗暗发誓:明天一定要好好考。
竞赛那天,陈阳穿上新外套,背着书包往考场走。
爸妈一直送到路口,妈妈还在叮嘱:
别慌,仔细读题,不会的先跳过。
知道了妈!陈阳挥挥手,转身跑进考场。
考场上,看着卷子上的题目,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开始写。
遇到难的题,他就想起王老师教的方法,慢慢理思路。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交卷的时候,陈阳心里踏实了不少——大部分题都会做。
等成绩的那几天,陈阳总忍不住问王老师:
我能获奖吗
王老师每次都笑着说:快了,再等等。
直到周五下午,王老师拿着一张奖状走进教室,笑着喊:
陈阳,上来领奖!
陈阳愣了一下,快步跑上去。
奖状上写着校级数学竞赛三等奖,红色的印章盖在上面,亮闪闪的。
全班同学都鼓掌,王浩也站起来,冲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
放学回家,陈阳举着奖状冲进家门:
爸!妈!我获奖了!三等奖!
爸爸正在炒菜,听见声音,手里的锅铲都掉了,跑过来抢过奖状看:
好!好!我儿子真有出息!
李桂兰接过奖状,手指摸着上面的字,眼泪掉在奖状上,却笑着说:
早就知道你能行!
那天晚上,爸爸炖了排骨,妈妈做了可乐鸡翅,还买了个小蛋糕。
蛋糕上插着一根蜡烛,陈阳许了个愿:希望爸妈永远开心,再也不用辛苦。
过了没多久,学校里传来消息,重点初中开始招生了,数学竞赛获奖的学生可以优先参加面试。
陈阳拿着奖状去面试时,心里一点都不慌。
面试官问他:为什么想学好数学
陈阳想了想,说:我妈妈以前在电子厂上班,每天拧螺丝,手上都是茧子。我想考上重点初中,将来让她不用再那么辛苦。
面试官听完,笑了笑,点了点头。
面试结果出来那天,陈阳正在辅导室帮王老师整理错题。
王老师拿着录取通知书跑进来:
陈阳!你考上重点初中了!
陈阳手里的错题本啪地掉在地上,他跑过去,接过录取通知书,看着上面的名字,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他终于做到了!终于能让妈妈不用再去厂里闻机油味了!
跑回家时,陈阳看见妈妈正在收拾东西,帆布包放在沙发上,里面装着她的工装——妈妈说,以后不用再穿了。
妈,我考上重点初中了!
李桂兰手里的碗掉在水池里,她跑过来,接过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突然蹲在地上哭了。
爸爸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背,又摸了摸陈阳的头:好了,不哭了,该高兴才对。
那天晚上,家里的灯亮到很晚。
妈妈把陈阳的奖状和录取通知书,都贴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爸爸说:物业给我涨工资了,以后咱们不用再省吃俭用了。
陈阳坐在沙发上,看着爸妈的笑容,心里甜甜的。
他知道,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开学那天,陈阳背着新书包,走进重点初中的校门。
阳光照在教学楼的玻璃上,亮得晃眼。
他回头看了看,爸妈还站在门口,朝他挥手。
陈阳笑了,转身跑进教学楼。
他好像已经看见,几年后的自己,考上了好高中、好大学,带着爸妈离开家属院,住进宽敞的房子里。
再也没有机油味,再也没有加班的夜晚,只有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日子。
放学回家,陈阳刚走到家属院门口,就看见张阿姨在跟邻居聊天。
张阿姨看见他,赶紧迎上来:
阳阳回来啦听说你考上重点初中了,真厉害!以后可得多跟浩浩交流交流学习经验。
陈阳愣了一下,笑着说了声谢谢阿姨。
路过王浩家时,门开着,王浩坐在书桌前写作业,看见他,挥了挥手:
陈阳,周末一起去图书馆吧
好啊!陈阳点点头。
推开门,家里飘着红烧肉的香味。
爸爸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妈妈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本《初中数学预习册》——是她上周特意去书店买的,说看不懂也得看看,知道你学的啥。
回来啦妈妈站起来,接过他的书包,快洗手,红烧肉马上就好。
陈阳洗手时,看见妈妈的手——以前满是老茧和机油味,现在虽然还粗糙,却干净了不少,也没了那些细小的伤口。
吃饭的时候,爸爸突然说:
我跟你妈商量了,等放寒假,带你去游乐园。
陈阳手里的筷子顿了一下,抬头看着爸爸:真的
他从来没去过游乐园,只在电视里见过过山车和旋转木马。
当然是真的!妈妈笑着夹了块肉给他,你考上重点初中,这是奖励。
陈阳咬着肉,眼泪差点掉下来。
他知道,游乐园的门票不便宜,爸妈肯定又省了不少钱,可这次,他没说不用——他想跟爸妈一起,去看看电视里的游乐园是什么样子。
期末考试,陈阳考了全班第三。
拿着成绩单回家时,妈妈正在阳台晒衣服。
看见成绩单,妈妈的手停在半空,眼泪一下子涌出来:
我的儿子,真的长大了。
爸爸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个盒子,递给陈阳:
打开看看。
data-fanqie-type=pay_tag>
陈阳打开盒子,里面是个机器人模型——跟他以前画的图纸上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
你以前不是喜欢机器人吗爸爸笑着说,我跟你妈去玩具店挑了好久。
陈阳抱着机器人模型,眼泪掉在模型上。
他想起以前藏在枕头下的图纸,想起被妈妈锁进抽屉的画册,现在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机器人,还是爸妈亲手买的。
寒假里,一家人去了游乐园。
陈阳第一次坐过山车,吓得尖叫,却紧紧攥着爸妈的手;第一次坐旋转木马,妈妈在下面拍照,爸爸举着棉花糖,笑着喊他的名字。
夕阳西下时,他们坐在草坪上,陈阳靠在妈妈怀里,看着天上的晚霞。
妈,你还记得以前给我带的肉包吗
当然记得,你那时候吃着肉包,眼泪都掉了。妈妈摸了摸他的头,以前是妈不好,总逼你学数学,没问过你喜欢什么。
陈阳摇摇头:妈,我不怪你。要是没有你逼我,我可能也考不上重点初中,也不会喜欢上数学。
爸爸笑着说:以后咱们阳阳,想学数学就学,想玩机器人就玩,爸妈都支持你。
回家的路上,陈阳坐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的夜景。
路灯亮着,照在马路上,像一条长长的光带。
他想起以前在电子厂门口,看见妈妈穿着工装,手里拎着帆布包,疲惫地往家走;想起自己坐在小房间里,偷偷画机器人图纸;想起数学卷上的红叉,和后来的红勾。
那些日子很苦,却也像一颗种子,慢慢发芽,长成了现在的样子。
开学前一天,陈阳整理书包时,翻出了那张68分的数学卷。
卷面上的锡渣划痕还在,肉包的油印也没完全消失。他把卷子夹在笔记本里,又把机器人模型放在书桌上。
书桌前的墙上,贴着他的奖状和录取通知书,旁边还有一张新的照片——是在游乐园里,一家三口笑着的合影。
陈阳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
谢谢爸妈,谢谢数学卷,谢谢那个不放弃的自己。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笔记本上,也落在他的笑脸上。
这时,爸爸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大赛的报名表,笑着说:你数学好,又喜欢机器人,咱试试这个比赛
陈阳看着报名表,眼睛一下子亮了。
他知道,以后的日子还会有挑战,可只要有爸妈在,有自己的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就像以前妈妈说的,只要好好努力,就能离开机油味,就能过上好日子——现在,他们终于做到了。
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好日子,在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