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赵字的电子传奇 > 第一章

第一章
工厂应聘:一笔之差的名字
二零零九年的夏天,热浪像张密不透风的网,罩着南方小城的工业园区。赵宇攥着皱巴巴的简历,站在
东升电子厂
的招聘台前,手心的汗把简历边缘浸得发潮。他刚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学的是电子维修,这是他找的第三家工厂,也是最有希望录取的一家
——
厂里缺技术工,招聘启事上写着
初中以上学历、懂基础电路即可,他觉得自己稳了。
招聘台后坐着个戴黑框眼镜的大姐,姓刘,手里拿着支圆珠笔,头也不抬地问:姓名,年龄,之前干过没
赵宇赶紧挺直腰板:刘姐好,我叫赵宇,宇宙的宇,今年十八岁,在学校练过两年电子维修,焊电路板、修收音机都没问题!
他说着,把简历递过去,眼睛盯着刘姐的笔,盼着她赶紧把自己的名字记下来。
刘姐扫了眼简历,笔尖在登记表上划过,嘴里念念有词:赵……
宇……
可笔尖落到纸上时,不知是天太热手滑,还是

字写快了,最后一笔没拉上去,反倒在
宝盖头
下面多了一横
——宇
变成了
字。
赵宇眼尖,立马指着登记表:刘姐,您写错啦!是宇宙的宇,不是写字的字!
刘姐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头扫了眼简历,不耐烦地摆摆手:哎呀,差不多就行,都是同音,登记个名字而已,哪那么多讲究
她把登记表推到一边,从抽屉里拿出工牌,在上面写了
赵字
两个字,递给他,明天早上八点来报道,穿耐脏的衣服,先去流水线上熟悉两天。
赵宇捏着工牌,心里犯嘀咕:赵字
听着多别扭啊,像个错别字。可他看着招聘台前排着的长队,又想起家里等着他挣钱的父母
——
父亲去年摔断了腿,母亲在菜市场摆摊,每天起早贪黑才挣几十块。他咬了咬牙,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不就是个名字吗先干着再说,等以后站稳脚跟,再跟厂里说改过来。
第二天早上,赵宇穿着母亲特意给他洗干净的蓝布褂子,提前半小时到了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流水线像条不停歇的长龙,工人们戴着口罩,手里的动作快得看不清。带他的师傅姓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手里拿着个电路板,指着上面的零件说:小赵,哦不,赵字是吧先跟我学焊零件,记住,手要稳,焊锡不能多也不能少,不然零件就废了。
赵宇赶紧点头,接过王师傅递来的电烙铁,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
——赵字
这名字,怎么听都像在说自己是个
错别字。可他没工夫纠结,拿起零件跟着王师傅学,电烙铁烫得手疼,他也不敢撒手,只是偷偷把工牌塞进了口袋,生怕别人看见上面的名字。
没想到,当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名字的麻烦就来了。食堂里人多,打饭的师傅扯着嗓子喊名字:李梅!王强!赵字!赵字在不在
周围的人都停下筷子,四处张望,有人还笑着说:赵字这名字挺特别啊,是爸妈希望他多认字
赵宇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朵根,赶紧低着头跑过去:师傅,我在!
打饭师傅把餐盘递给他,笑着说:你这名字有意思,以后我肯定忘不了。
赵宇端着餐盘找了个角落坐下,扒拉着米饭,心里越想越委屈
——
要不是刘姐写错名字,自己也不会被人笑话。可他又想起母亲说的话:出门在外,别太较真,能挣钱才是正经事。
他叹了口气,把委屈咽进肚子里,心想:等我学会真本事,让大家记住的是我的技术,不是这个别扭的名字。
从那以后,赵字
这个名字,就像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同事们喊他
小赵,偶尔有人开玩笑喊
赵字,他也只是笑一笑,然后赶紧把话题转到工作上。他学得很认真,王师傅教的每一个技巧,他都记在本子上,晚上回到宿舍,还借着台灯的光,翻着学校里的课本,巩固电子知识。
有一次,流水线上的一台焊接机突然坏了,车间主任急得直跺脚
——
这台机器要是修不好,整条流水线都得停,一天损失好几千。几个老工人围着机器看了半天,都摇着头说:得找厂家来修,咱们没这技术。
赵宇正好路过,看见机器上的电路板,突然想起课本里讲过类似的故障。他犹豫了一下,走到车间主任面前:主任,我能试试吗我之前在学校修过类似的电路。
车间主任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皱着眉头说:你才来半个月,能行吗别越修越坏。
王师傅在旁边帮腔:主任,让小赵试试吧,这孩子学得快,说不定真能修好。
赵宇深吸一口气,拿起工具,蹲在机器旁边,先检查电路,再测电压,手指在电路板上轻轻拨动,动作熟练得不像个新人。周围的人都围着看,有人小声议论:这‘赵字’行不行啊别浪费时间。
赵宇没理会那些议论,专注地修着机器。过了大概半小时,他按下启动按钮,机器

地一声转了起来,指示灯也亮了
——
修好了!
车间主任拍着他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好小子!没想到你这么厉害!以后车间里的机器有问题,就找你!
周围的同事也纷纷鼓掌,有人说:小赵,不对,赵字,你可真行!以后得跟你多学学。
赵宇摸了摸头,笑了
——
这是他第一次因为
赵字
这个名字,得到别人的认可。他突然觉得,名字只是个代号,只要自己有本事,不管叫什么,都能被人记住。
第二章
车间风波:名字背后的坚持
赵宇在东升电子厂一干就是三年。这三年里,他从流水线的学徒,变成了车间里的技术骨干,厂里的机器不管出什么故障,只要他一出手,基本都能修好。同事们再也不拿他的名字开玩笑,反而觉得
赵字
这个名字挺特别
——
提起
赵字,大家第一反应就是
那个修机器特别厉害的小伙子。
可就在他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顺下去的时候,厂里来了个新的技术主管,姓孙,据说是从大城市的电子厂挖来的,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总是带着点居高临下的语气。
孙主管上任第一天,就把车间里的技术工叫到一起开会。他拿着花名册,一个个念名字,念到
赵字
的时候,皱了皱眉头,抬头扫了圈人:谁是赵字这名字是怎么回事是登记错了还是故意起的
赵宇站出来,小声说:孙主管,我本来叫赵宇,宇宙的宇,当年应聘的时候登记错了,就一直用这个名字了。
孙主管冷笑了一声,把花名册往桌上一扔:名字都能登记错做事也这么不严谨我看你这技术,也未必有多好。
这话像根刺,扎得赵宇心里疼。他想反驳,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
孙主管是领导,他刚上任,自己要是顶撞,说不定会被穿小鞋。
从那以后,孙主管就总找赵宇的麻烦。有一次,车间里的一台贴片机出了点小故障,赵宇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是传感器接触不良,只要重新插拔一下就行。可孙主管却在旁边指手画脚:赵字,你这修的什么就这么简单我看你是没找到根本问题,万一等会儿又坏了怎么办
赵宇耐心解释:孙主管,我已经测过了,就是传感器接触不良,重新插拔后没问题的。
可孙主管根本不听,非要让他把整个传感器拆下来,重新检查一遍,还说:我在大城市的厂里,修这种机器都要走流程,你这随便弄弄,要是出了事故,谁负责
赵宇没办法,只能按照孙主管的要求,把传感器拆下来又装回去,耽误了半个多小时,流水线才重新启动。同事们都替他抱不平,王师傅私下跟他说:小赵,孙主管就是看你不顺眼,你别跟他一般见识,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赵宇点点头,可心里却有点委屈。他不是怕麻烦,是觉得孙主管不尊重他的技术,还总拿他的名字说事。有一次,孙主管在跟客户介绍车间情况时,指着赵宇说:这是我们车间的技术工,叫赵字,名字虽然不怎么样,但修机器还凑合。
客户听了,忍不住笑了,赵宇的脸一下子红了,攥着拳头,指甲都快嵌进肉里。那天晚上,他躺在宿舍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
要不要跟厂里申请改名字可改名字就得重新办身份证、工牌,手续麻烦不说,万一厂里因为这个事辞退他,怎么办家里还等着他寄钱回去呢。
就在他纠结的时候,车间里出了个大问题
——
厂里新引进的一台全自动焊接机器人,突然停了,不管怎么按启动按钮,都没反应。厂家的技术员在外地,赶过来至少要两天,车间主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孙主管围着机器人转了半天,也没找出问题,额头上全是汗。
data-fanqie-type=pay_tag>
王师傅拉着赵宇,小声说:小赵,你去试试,这机器人你之前研究过,说不定能修好。
赵宇犹豫了
——
孙主管刚才还跟他说,这种高端机器,不是你这种‘错别字’能修好的,他要是去修,万一修不好,岂不是更被笑话可他看着停在那里的机器人,又想起流水线停一天,厂里损失多大,同事们又要加班赶进度,心里一横:不管了,先修好机器再说!
他走到机器人旁边,拿出笔记本,对照着之前画的电路图,一点点检查。孙主管在旁边冷眼看着,嘴里还嘟囔:别瞎折腾了,这机器你修不了,等厂家来吧。
赵宇没理他,继续检查。过了大概一个小时,他发现是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出了问题,有个芯片接触不良,而且芯片型号比较特殊,厂里没有备用的。他突然想起自己宿舍里有个从旧电路板上拆下来的芯片,型号差不多,说不定能用。
他赶紧跑回宿舍,把芯片拿过来,小心翼翼地换上去,然后按下启动按钮
——
机器人

地一声,开始正常运转了!
车间主任激动得跳起来,拍着赵宇的肩膀:赵字!你真是咱们厂的功臣!太厉害了!
孙主管站在旁边,脸一阵红一阵白,半天说不出话来。赵宇看着孙主管,突然觉得心里的委屈都散了
——
他不需要靠名字来证明自己,他的技术,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天晚上,车间主任请赵宇吃饭,席间还说:小赵,我跟厂里申请了,给你涨工资,再把你的名字改过来,你看怎么样
赵宇愣了一下,然后笑着摇摇头:主任,不用改了,‘赵字’这个名字,挺好的。大家记住的是我修机器的技术,不是名字。
主任愣了愣,然后点点头,笑着说:好!有格局!以后咱们厂的技术部,就靠你了!
从那以后,孙主管再也没找过赵宇的麻烦,有时候遇到技术问题,还会主动跟赵宇请教。同事们也更佩服赵宇了,不仅因为他的技术,更因为他的心态
——
能把别人眼里的
错别字,活成自己的
金字招牌。
第三章
辞职创业:带着
赵字
闯天下
赵宇在东升电子厂干到第五年的时候,已经成了厂里的技术部经理,手下管着十几个技术员,工资也比刚进来的时候翻了好几倍。父母在老家盖了新房子,母亲也不用再去菜市场摆摊,每天在家种种花、养养鸟,日子过得很舒心。
可赵宇却渐渐觉得,厂里的工作有点
安逸
了。他看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都需要维修和保养,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开一家电子维修店,不仅修工厂的机器,还修家用的电子设备,说不定能有更大的发展。
他跟王师傅说了自己的想法,王师傅很支持:小赵,你有技术,又能吃苦,自己干肯定行!我跟你说,现在家里的电器多,坏了都没人修,你开个店,肯定有生意。
可车间主任却舍不得他走:赵字,你在厂里好好干,以后还能升更高的职位,何必出去冒险开店哪有那么容易,万一赔了怎么办
赵宇想了很久,还是决定辞职。他觉得,人年轻的时候,就该多闯闯,就算失败了,也不后悔。他跟主任说:主任,谢谢您这几年的照顾,可我想试试自己干,就算失败了,我也能学到东西。
主任见他态度坚决,也不再挽留,只是说:以后要是遇到困难,随时回厂里来,我们永远欢迎你。
二零一四年的春天,赵宇拿着自己攒的十万块钱,在县城的主街上租了个小门面,大概二十平米,门口挂了个招牌,上面写着
赵字电子维修——
他没改名字,他觉得,这个名字陪他走过了五年,见证了他的成长,现在,他要带着这个名字,闯闯更大的世界。
开店第一天,没什么生意。赵宇坐在店里,看着门口来来往往的人,心里有点慌
——
会不会真的像主任说的那样,自己干不行可他想起自己在厂里修机器的日子,又给自己打气:别慌,只要技术好,肯定会有顾客的。
大概过了三天,终于来了第一个顾客,是个老太太,抱着一台坏了的收音机,说:小伙子,你这能修收音机吗这是我老伴生前用的,坏了好长时间,没人能修好。
赵宇赶紧接过收音机,笑着说:阿姨,您放心,我肯定帮您修好。
他打开收音机,检查了一下,发现是里面的线圈断了,他从工具箱里拿出新的线圈,小心翼翼地换上去,又调试了一下,收音机里传出了清晰的声音。
老太太高兴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握着赵宇的手说:小伙子,太谢谢你了!你这技术真好!多少钱我给你钱。
赵宇笑着说:阿姨,不用钱,您这么大年纪了,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老太太非要给钱,赵宇推辞不过,只收了五块钱。老太太走的时候,还跟周围的人说:这小伙子技术好,人也好,修东西还便宜,以后大家修电器都来这儿!
从那以后,店里的生意慢慢好了起来。先是修收音机、电视机,后来有人拿来修手机、电脑,甚至还有人把家里的智能家居设备搬来修。赵宇的技术好,收费又合理,人还实在,很快就在县城里出了名
——
提起
赵字电子维修,大家都知道,是那个修东西又好又便宜的小伙子。
有一次,县城里的一家大型超市,收银系统突然坏了,所有的收银台都停了,顾客排着长队,超市经理急得直跺脚。有人跟经理说:你去找‘赵字’啊,他修电子设备特别厉害,说不定能修好。
经理赶紧派人去请赵宇。赵宇到了超市,一看收银系统的故障,就知道是服务器出了问题。他拿出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服务器,一点点排查,过了大概一个小时,收银系统终于恢复了正常。
经理握着赵宇的手,感激地说:赵师傅,太谢谢你了!要是再晚一会儿,顾客都该闹起来了!你要多少维修费,我都给你!
赵宇笑着说:经理,您别客气,按市场价来就行。
经理非要多给赵宇钱,赵宇推辞不过,只收了正常的维修费。经理很感动,跟赵宇说:以后我们超市的电子设备,都找你修,我们跟你长期合作!
就这样,赵宇的维修店不仅有了散户顾客,还有了企业客户。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招了两个学徒,都是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跟他当年一样,有热情,肯吃苦。赵宇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还跟他们说:不管做什么,技术要过硬,人要实在,这样才能长久。
学徒们都很佩服赵宇,不仅因为他的技术,更因为他待人真诚,从不藏私。有个叫小林的学徒,刚来时连电烙铁都握不稳,赵宇手把手教他握笔姿势、焊接技巧,还把自己记了五年的笔记借给小林看。小林感动地说:赵哥,您要是不教我,我这辈子都学不会这么好的技术。
赵宇笑着说: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有人帮一把,路就好走多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字电子维修
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县城里的人来找他修东西,连周边乡镇的人都慕名而来。有一次,邻县的一家电子厂机器出了故障,厂家技术员修了三天都没修好,厂长听说赵宇的名声,特意开车来请他。赵宇带着小林一起去,花了一天时间,就找出了故障原因
——
是机器的主板出了问题,需要重新焊接线路。厂长看着修好的机器,对赵宇竖起大拇指:赵师傅,您这技术,比大城市的技术员还厉害!以后我们厂的机器,都找您修!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赵宇的小店已经容不下太多顾客了。他咬了咬牙,在县城的开发区租了个更大的门面,还注册了公司,名字就叫
赵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他要把
赵字
这个名字,做成真正的品牌。公司成立那天,王师傅、车间主任、超市经理都来祝贺,王师傅拍着赵宇的肩膀说:小赵,你现在可是大老板了!我早就知道,你肯定能成事!
公司成立后,赵宇不再只做维修业务,还开始做电子设备的销售和研发。他发现很多中小企业的电子设备老化,却没钱换新品,就推出了
以旧换新
的业务,还提供免费的设备保养服务。很快,周边的中小企业都成了他的客户,公司的业绩越来越好,员工也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了二十多个人。
二零一七年的时候,赵宇遇到了一个大机遇
——
市里要举办
电子科技创业大赛,
winner
不仅能获得五十万的创业基金,还能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朋友们都劝他参加,说这是扩大公司名气的好机会。赵宇有点犹豫,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修机器出身的,跟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创业者比,肯定没优势。可小林说:赵哥,您别妄自菲薄,您的技术、您的经验,都是别人比不了的!我们都支持您参加!
赵宇想了想,决定参加比赛。他带着团队,花了三个月时间,研发出了一款
智能设备故障检测仪——
这款检测仪能快速检测出电子设备的故障,还能给出维修方案,比传统的检测方法快三倍,成本却低一半。比赛那天,赵宇穿着西装,站在台上,手里拿着检测仪,自信地介绍产品。评委们听了他的介绍,又亲自测试了检测仪,都赞不绝口。有个评委说:赵先生,您的产品很实用,解决了中小企业的痛点,而且您的创业故事很感人,从一个维修学徒到创业公司老板,不容易!
最终,赵宇的团队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拿到奖金和证书的时候,赵宇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
他想起十年前,自己拿着皱巴巴的简历,站在东升电子厂的招聘台前,因为名字被写错而委屈;想起在车间里,被孙主管刁难,却只能默默忍受;想起开店第一天,坐在空荡荡的店里,心里满是不安。可现在,他做到了,他不仅让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带着二十多个员工一起奋斗,让
赵字
这个名字,被更多人记住。
比赛结束后,有很多投资公司来找赵宇,想给他的公司投资,让他把业务扩展到全国。赵宇很谨慎,他知道自己的公司还在成长阶段,不能急于求成。他跟投资公司的人说:谢谢你们的认可,但是我想先把本地的市场做好,再慢慢扩展,这样才能走得更稳。
接下来的几年,赵宇一边深耕本地市场,一边不断研发新产品。他的
智能设备故障检测仪
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甚至有国外的企业来跟他谈合作。二零一九年的时候,赵宇的公司在市里的高新区建了新的厂房,还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员工也发展到了一百多人。他还在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了
赵字奖学金,资助那些家庭困难却热爱电子技术的学生
——
他想帮更多像他当年一样的年轻人,让他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零一九年夏天,距离赵宇当初应聘东升电子厂,刚好十年。这十年里,他从一个十八岁的学徒,变成了年产值上千万的公司老板;从一个因为名字被写错而委屈的年轻人,变成了能从容面对各种挑战的企业家;赵字
这个曾经被人笑话的
错别字,变成了行业内响当当的品牌。
有一天,赵宇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是个熟悉的声音:请问是赵字先生吗我是东升电子厂的刘姐,你还记得我吗
赵宇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刘姐,我记得您,当年是您给我登记的名字。
刘姐在电话里不好意思地说:当年都怪我,太粗心了,把你的名字写错了,你没怪我吧我后来听说你创业成功了,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真为你高兴!
赵宇笑着说:刘姐,我还得谢谢您呢。要是当年您没把我的名字写错,说不定我就不会那么努力,想证明自己了。‘赵字’这个名字,陪我走过了十年,是我的幸运符呢。
挂了电话,赵宇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外面的高楼大厦,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母亲说的话:出门在外,别太较真,能挣钱才是正经事。
可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不只是因为能挣钱,更是因为他从未放弃过对技术的追求,从未忘记过待人真诚的初心。
那天晚上,赵宇请公司的员工吃饭,席间,他举起酒杯说:今天,我要感谢大家的努力,也要感谢‘赵字’这个名字。十年前,它是个笔误;十年后,它是我们的品牌。未来,我们要继续带着‘赵字’这个名字,闯更大的世界,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中国的电子企业,也能做出最好的产品!
员工们都站起来,举起酒杯,大声说:好!跟着赵总,我们一定能行!
灯光下,赵宇看着员工们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脸,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可他不怕
——
因为他有最好的团队,有过硬的技术,还有一个陪他走过十年、见证他成长的名字。

赵宇

赵字,只是一笔之差,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而这改变的背后,不是运气,是坚持,是努力,是永不放弃的初心。就像他常跟员工说的那句话:名字只是个代号,重要的是,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
十年笔误,十年逆袭,赵字
这个名字,终将在电子行业的历史上,留下属于它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