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把修仙文明上交给了国家 > 第48章 召必回

然而,一个最现实,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薪火】库已经建立,但目前分布于蓝星的灵气尚且寥寥。
这八千万潜力者,在灵气全面复苏之前,无法修炼,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身体里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
该拿他们怎么办?
总不能把这八千万人全都隔离管控起来,那不现实,也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动荡。更不可能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
这个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决定华夏未来的走向。
会议室内。
气氛严肃而凝重。
参与会议的,只有寥寥数人。
一人首先抛出了问题:“【薪火】库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底牌,却同时也是最大的隐患。如何管理,如何引导,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提议,分类分批进行特殊教育,至少要让他们有基本的保密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一位负责思想建设工作的白发老人微微摇头:“范围太广,动静太大。人手严重不足,相关工作难以开展。”
陈培院士通过远程视频连线,花白的头发显得有些凌乱,显然又是刚从实验室里出来。
“从科学角度,我建议优先接触那些高等资质者,尤其是其中的科研人员。我们可以用特殊科研项目的名义,将他们组织起来,提前进行理论学习。思想的武装,有时候比身体的武装更重要。”
众说纷纭,各有道理,但都无法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大多数人的目光,落在了从会议开始一直沉默不语的林承身上。
林承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这个伟大国度最顶尖的大脑和最坚定的守护者。
但先前的讨论似乎还是陷入了误区。对于一个只经过林承的一家之言粗略描绘的未来图景,大多数人应当还是缺乏一个足够清晰的认识。
或多或少地,似乎总是倾向于将这八千万人进行重点培养,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资源倾斜,但这实则是很难做到的。
林承缓缓地开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到底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华夏地图前。
“是培养成八千万个单打独斗、逍遥自在的修士吗?”
他摇了摇头,语气变得锐利起来。
“不。那不是华夏需要的。一个不受约束的超凡力量,对内是动乱之源,对外是散沙一盘。”
前世的蓝星,在天灾中本就损伤惨重。又是在彼此攻伐中,内耗掉了近九成的力量。这次决不能重蹈覆辙。
会议中的一位将领沉声问道:“那总顾问的意思是?”
林承伸出手指,在地图上画出了一道横跨北方的巍峨线条。
那,是长城的走向。
“修士,追求的是个人超脱,是逍遥,是长生。他们的力量,来源于天地,服务于自身。这种个体力量的无限膨胀,与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天然相悖的。”
“而战士,追求的是胜利,是守护,是牺牲。他们的力量,来源于集体,服务于国家与人民。枪掌握在谁手里,至关重要。飞剑,同样如此!”
“我们要的,不是八千万个修士。我们要的,是一支用现代思想和钢铁纪律武装起来,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子弟兵。”
“至于天赋所带来的异于常人的能力,那与枪械并无本质区别。不过是为了守护手无寸铁的同胞,所需的必要力量罢了。”
这八千多万人,不是八千多万个等待点化的修仙奇才,他们是八千多万块蕴藏着无尽潜力的战略矿石。
而现在要做的,是建立一座史无前例的超级熔炉,把所有的矿石都投进去,去除杂质,统一标准,淬炼成钢,然后根据国家的需要,将这些最高质量的“特种钢”,打造成最锋利的剑,最坚固的盾,最精密的零件。
华夏要的不是一群能打的兵,而是一支听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他们的根,必须深深扎在这片土地里,扎在人民群众之中。他们的信仰,不是虚无缥缈的飞升,而是守护身后的亿万同胞。
哪怕他们未来能够移山填海,摘星拿月,他们的番号,也永远要镌刻在人民军队的旗帜上。他们的——那是一段巍峨的金色长城。
这一天,在华夏的每一个角落,无数人收到了同样的红色信函。
他们是田间地头的老农,是象牙塔里的学子,是手术台前的医生,是三尺讲台的教师,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是这个国家最平凡也最坚实的组成部分。
西北,某重型机械厂。
刚刚下班的王建国,一个四十多岁、经验丰富的老钳工,正盘算着晚上是喝二两还是喝三两。
他在接过那封奇特的信时,一时之间还真有些发懵。
当他逐字逐句读完信上的内容后,这位一辈子与钢铁和机油打交道,手掌上布满老茧的汉子,愣在了原地。
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他默默地回到家,打开了那台老旧的电视机,调到了晚间的新闻频道。
新闻里,正好在重播之前宣言一级战备的画面。
王建国浑身一震。
他关掉电视,沉默地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落满灰尘的箱子。
箱子里,是一套被叠得整整齐齐的,早已褪色的旧军装。
他小心翼翼地抚平军装上的褶皱,眼神中的迷茫与怀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钢铁般的沉静。
“若有战,召必回。”
他轻声念出了那句,早已刻入骨髓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