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村和李家村的药材种植规模稳步扩大,收获的药材品质稳定,数量也逐季攀升。
镇上的小院和县城的临时库房很快就不够用了。
药材堆积如山,管理和调度也耗费了李卫东和赵二牛大量的精力。
李卫东意识到,小打小闹的作坊式经营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他需要一个更正规的平台来整合资源、拓展渠道、树立品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实地考察,李卫东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县城正式注册成立一家公司。
他选定了县城边缘一处交通便利、租金合适的院子,挂上了崭新的招牌,“东威药材贸易公司”。
招牌挂起来的那天,李卫东、林秀、赵二牛,还有闻讯赶来的王老头等几个合作紧密的村民代表,都站在门口。
“东威,东威,东方威名!好!卫东,这名字气派!”王老头竖着大拇指,脸上笑开了花。他现在是李卫东最坚定的支持者和种植带头人之一,也跟着赚了不少钱。
赵二牛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卫东哥,咱们也有自己的公司了!以后俺就是公司的人了!”
他现在不仅是送货伙计,还帮着管理仓库、联系农户,成了李卫东的得力助手。
林秀站在李卫东身边,看着丈夫意气风发的侧脸,眼中满是柔情与自豪。
公司成立了,但李卫东的脚步并未停歇。
他深知,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强,绝不能仅仅依赖县医院和东方红食品厂这两个老客户。他必须主动出击,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
他印制了简单的名片,上面印着“东威药材贸易公司
总经理
李卫东”,以及公司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然后,就开始拜访和推销。
李卫东深知,要想真正立住脚,必须开拓更稳定、需求量更大的客户。
他将目光投向了市里的几家制药厂,其中“永星制药厂”规模适中,口碑不错,是他重点攻克的目标。
接下来李卫东骑着摩托车,前往市里永星制药厂跑。
当他来到永兴制药厂的时候,马上就被永兴制药厂的规模给震撼到,这绝对是整个临江市规模最大的制药厂之一。
要是能把永兴制药厂给拿下,那他们东威药材公司的前途将不可估量。
于是李卫东立马上前,来到门卫处,跟门口的门卫说明自己的来意:“大爷您好,我是东威药材公司的总经理,李卫东,想要跟你们厂长谈点生意,麻烦您通融一下”
李卫东说着将自己的名片给递了过去。
门卫老头抬头瞥了李卫东一眼,见他穿着一般,又是骑着摩托车来的,接过李卫东手里的名片问道:“有预约吗?”
预约?
李卫东摇摇头:“没有!”
“没有的话那就请回吧,我们厂长很忙,有预约才能见!”说完将名片还给李卫东,摆摆手示意他离开。
李卫东无奈也只得骑着摩托车无功而返。
第一次去永星制药厂碰壁后,李卫东并没有气馁。
他明白,像永星这样规模的厂子,每天不知有多少像他这样的小老板想见厂长,没有预约和引荐,确实难以进门。
回到公司,他沉思良久,硬闯肯定不行,得想个巧法子。
他再次仔细研究了永星制药厂的情况,通过一些渠道打听到,永星制药厂的厂长姓周,是个技术出身、作风务实的中年人,对药材原料的质量把控极为严格,甚至有些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