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现在的钱暂时还不够买车,于是只能先将重心放在药材生意上。
李卫东在李家村推广药材种植失败后,并未气馁。
他深知改变乡亲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非一日之功,但药材货源问题必须解决。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了最初合作过的王家村,那里的土壤和气候确实更适合药材生长,且王老头等一部分人通过零星售卖药材已尝到甜头,接受度或许更高。
次日,李卫东叫上赵二牛,再次来到了王家村,直接找到了王老头。
王老头自从上次被王建明高价忽悠,最终却蚀了本,心里正憋闷后悔,见到李卫东,脸上不免有些讪讪。
“东子上次的事,唉,对不住啊”王老头搓着手,很是尴尬。
李卫东摆摆手,大度地说:“王大爷,过去的事就不提了,市场有风险,谁也说不准。我今天来,是想跟您和乡亲们谈个更长远的合作。”
“更长远的合作?”王老头有些疑惑。
“对,”李卫东语气肯定,“我想动员咱们王家村,乃至周边几个村,成规模地种植药材。不再是零零散散地靠天吃饭似的去山里采,而是像种庄稼一样,有计划地种!”
王老头一听,眼睛瞪大了,连连摇头:“东子,这这能行吗?种地可是咱农民的命根子,都拿去种药材,万一万一卖不出去,或者价钱不好,咱全村人喝西北风去啊?”
“王大爷,您听我说完。”
李卫东耐心解释,“我不是让大家把所有地都拿来种药材,可以先用一部分边角地、山地尝试。我这边可以提供几样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的药材种子,比如板蓝根、黄芪。”
他顿了顿,抛出更诱人的条件:“而且,我可以跟愿意种的乡亲们签保底收购协议!事先定好一个保底价,收获的时候,如果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就按市场价收;如果市场价低了,我按保底价收!保证大家不会亏本!”
“保底收购?”王老头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这可是从未听过的新鲜事,能极大降低风险。
“对!”
李卫东趁热打铁,“种植技术方面,我会想办法请县农技站的人,或者有经验的老药农来指导”
“销路更不用愁,县医院和食品厂都是长期要货的,大家种出来的药材,只要质量合格,我全部收!”
赵二牛也在一旁帮腔:“王大爷,俺们卫东哥说话算话,你看他跟县医院、食品厂那么大领导都能说上话,信誉好着,跟着他干,准没错。”
王老头明显心动了,他吧嗒着旱烟,沉吟良久,猛地一拍大腿:“中,东子,你这法子听着靠谱,比那王建明光耍嘴皮子强多了,我这就去吆喝吆喝,把大伙儿叫来听听。”
很快,王家村的村民被召集到打谷场上。
李卫东站在石碾上,将自己的合作模式、保底收购的承诺、以及市场前景,用最朴实易懂的话讲给大家听。
村民们听得议论纷纷,有心动的,有犹豫的,更多的是观望。
这时,王老头站了出来,敲着烟袋锅说:“老少爷们儿,我老王头活了大半辈子,以前也觉得种地最牢靠。可咱们辛辛苦苦种一年粮食,挣几个钱?”
“东子这后生,我跟他打过交道,讲信誉,有门路,他说的这个保底收购,我看行!我愿意先拿出两亩地试试。”
有了王老头这个在村里颇有威望的人带头,再加上李卫东切实可行的方案和保障,一些原本就心动或者胆子大的村民也开始响应。
“东子,我跟你干!我家那一亩半坡地种苞谷收成也不好,不如种药材。”
“算我家一个!”
“我也试试”
李卫东当场就和十几户愿意尝试的村民签订了简单的保底收购协议,并约定好过几日就送种子过来,并联系技术指导。
王家村的成功试点,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向周边村庄扩散。
李卫东如法炮制,带着赵二牛和已经签了协议的王家村村民,到附近的李家沟、上河洼等村子去宣传、推广。
亲眼看到王家村人拿到了白纸黑字的协议,有了保底承诺,其他村的村民也陆续打消了疑虑,加入到药材种植的计划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