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馆包间里,灯光柔和,东方红食品厂的两位负责人已经在等待着。
一位是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姓刘,约莫四十多岁,面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另一位是技术科的科长,姓张,戴着眼镜,看起来更为斯文严谨。
李卫东来的时候特意换上了一身整洁的衣服,虽然不算崭新,但显得精神而干练。
一进入包厢,林晓梅就大大方方的给他们两人介绍道:“刘厂长,张科长,这位就是我之前跟二位提过的李卫东,李同志,他身边的那位是他的助手,赵二牛。”
李卫东连忙起身,不卑不亢地伸出手:“刘厂长,张科长,二位领导好,很高兴能认识你们,感谢二位赏光。”
赵二牛一个乡下种地的人,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就连饭馆都是第一次来啊,顿时整个人都紧张无比,也不知道该干什么,站在李卫东身后学着李卫东的样子,一个劲的点头示好。
刘厂长笑着与李卫东握手:“小李同志年轻有为啊,晓梅可是很少这么夸人的。”
张科长也点头示意,目光中带着审视。
林晓梅接着夸奖道:“卫东哥虽然年轻,但做事踏实可靠,提供的药材质量在我们医院是有口皆碑的。”
李卫东也是顺着话说道:“那也是多亏了林晓梅同志,我才有幸能跟医院合作。”
“卫东哥太谦虚了。”林晓梅毫不吝啬的夸奖道。
寒暄落座后,几杯酒下肚,话题自然引到了药食同源上。
李卫东没有急于推销自己的药材,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而是认真倾听刘厂长和张科长谈论食品厂开发新产品的设想、遇到的难题。
比如某些药膳配方口感不佳、药材供应不稳定等,以及他们对原料品质的要求。
等到时机成熟,李卫东才从容不迫地开口:“刘厂长,张科长,听了二位的介绍,我感觉我们合作的空间很大。”
“不瞒二位,我这边除了能稳定供应板蓝根、金银花这类常见药材外,还能根据需求,联系收购一些品质上乘的特定药材,比如黄芪、枸杞、山药等,保证原料地道、质量可控。”
说到这里,李卫东顿了下接着道:“而且,如果我们能建立长期合作,我可以专门根据食品厂的需求,定向引导乡亲们种植或采收特定品种。”
“从源头保证药材的适宜性和稳定性,价格方面,也一定能给到咱们厂里最优惠的合作价。”
张科长推了推眼镜,感兴趣地问:“哦?你对药材的种植和采收也有了解?”
李卫东谦虚地笑笑:“了解一些,主要是跑的地方多,跟老药农们学了不少实践经验,比如黄芪,什么季节采的粉性足。”
“枸杞哪里的日照好果子甜,这些都关乎最终产品的功效和口味。”
赵二牛坐在李卫东身旁听着李卫东侃侃而谈,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心中的震惊不亚于太阳从西边出来。
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李卫东吗?
还是那个只会喝酒赌博打老婆的李卫东吗?他什么时候懂这么多东西了?
刘厂长听得频频点头,与张科长交换了一个眼神,李卫东的务实和对药材的了解,显然给他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林晓梅适时插话,半开玩笑地说:“刘叔,张科长,你们就放心吧,卫东哥做事特别靠谱,我们医院许科长都夸他呢,要是他的药材不好,我也不敢随便介绍给你们呀。”
刘厂长哈哈一笑:“晓梅推荐的人,我们自然是信得过的。”
“小李同志,这样,你回头整理一份你能稳定供应的药材清单和样品,还有大致的报价,送到厂里给张科长。”
“我们先选几样试试,如果质量、价格都合适,咱们就往长了合作。”
李卫东心中大喜,知道事情成了大半,他立刻举杯:“感谢刘厂长、张科长的信任!我一定提供最好的药材和最公道的价格,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