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城内外,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沈舟站在指挥部的窗前,望着这座正在快速蜕变的山城,心中感慨万千。
三天来,他跟随老总走遍了长治各处,所见所闻让他深深震撼。
从城墙到城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工人们挥汗如雨,有的在修筑防御工事,有的在铺设道路,有的在搭建厂房。
远处,一支支运输队络绎不绝,将各种建筑材料从四面八方运来。
“老总,这建设速度真是惊人啊。”沈舟转身对正在批阅文件的老总说道,“我记得一个月前来时,这里还是一片狼藉,现在简直焕然一新。”
老总放下毛笔,走到窗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啊,同志们干劲十足。不过你也看到了,万事开头难啊。”
他指着远处正在施工的工地:“你看那边,是我们的兵工厂选址。
工人们日夜赶工,但缺乏机械设备,全靠人力搬运石料、夯实地基。
还有那边的煤矿,工人们用最原始的工具在井下作业,效率太低。”
沈舟点点头,这几天他确实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
不仅长治如此,他们去周边几个县城视察时,情况也大同小异。
整个根据地就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建设,但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缺乏现代化的工具和设备。
“老总,我有个问题。”沈舟回到会议桌前坐下,“现在粮食供应情况怎么样?我看工人们劳动强度这么大,营养跟得上吗?”
老总叹了口气:“粮食暂时还不缺。我们缴获了不少鬼子的存粮,加上老乡们的支持,以现在的储量足以坚持到秋收。但是”
他顿了顿,眉头微皱:“缺盐和油水啊。没有这两样,工人们干活没力气。
特别是盐,现在全靠从敌占区偷偷运进来一些,数量有限,价格还高得离谱。”
“这个我来解决。”沈舟毫不犹豫地说,“下次我除了带机械设备,还会带一批食盐和食用油过来。
对了,我还注意到很多老乡缺少基本的生产工具,锄头、铁锹这些都很简陋。”
“是啊。”老总无奈地摇头,“我们的工厂现在主要生产武器弹药,这些农具和生活用品实在顾不上了。能修修补补的都在将就用着。”
沈舟掏出笔记本记下这些需求:“我明白了。除了机械设备,我再带一批农具和劳保用品来。
工人们的安全也很重要,井下作业得有安全帽,高空作业得有安全带。”
老总正要说话,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通讯员快步走进来,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报告老总!冀南急电!”
老总接过电报,快速浏览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渐渐舒展,最后竟忍不住拍案叫好:“太好了!比预想中的还要顺利!”
他将电报递给沈舟:“你看看,冀南破袭战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战果。
孔捷这小子,不但完成了铁路破袭任务,还顺手把磁县县城给端了!”
沈舟接过电报,只见上面详细记录了破袭战的成果:摧毁铁路沿线十七座碉堡炮楼,瘫痪平汉铁路磁县段;攻占磁县县城,缴获大批物资;解救煤矿劳工近万人,其中六千余人自愿加入根据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