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上午十时。
某新闻发布会厅内,座无虚席。长枪短炮般的摄像机与话筒对准了台上,来自国内外各大媒体的记者们或凝神等待,或低声交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与好奇交织的紧张感。
主席台上,除了发言人外,还有其他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
这场发布会的主题并未在事先详细透露,仅模糊提及“关于重大民生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但这已足够吸引眼球。
灯光聚焦,发布会正式开始。发言人简短开场后,便由相关负责同志主发布。
一位面容沉稳的中年官员清了清嗓子,面对镜头,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此正式宣布,经国家批准,一项名为‘全国农产品深加工与冷链物流网络升级计划’的重大项目即将全面启动实施。”
他略微停顿,台下瞬间响起一阵密集的快门声。
“该项目旨在系统性解决我国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痛点难点问题,核心目标是:保障农民增收、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
接着,他详细阐述了计划的五大核心内容:区域深加工中心建设、冷链基础设施全覆盖、数字化平台搭建、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农业合作社扶持。
当总投资额“5000亿大夏币”这个数字被清晰报出时,台下即便见多识广的记者们也忍不住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
“该项目并非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采用市场化、股份制方式运作。
国有资本将发挥引导和保障作用,控股51,其余49股权将向具备实力的优秀民营企业开放。
目前,我们已经与京西集团、顺雨速运、蚂蚁科技等国内领先的民营企业在投资意向和未来运营合作方面达成了高度共识。
项目的日常运营将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效率和创新优势,国资方侧重于战略方向把握和公共利益保障,确保这项民生工程真正惠及于民。”
话音刚落,记者席立刻手臂如林
一位国内财经媒体记者追问:“计划中提及将与京西、顺雨等合作,这是否意味着它们将获得某种垄断性优势?其他企业如何参与?”
发言人笑了笑:“合作是开放性的。我们首选这些企业,是基于它们在电商、物流、数字化领域已有的强大能力和网络基础,可以加速项目落地和发挥效能。
但这个平台本身是开放的,未来在仓储服务使用、运输车队调度、数据接口对接等方面,都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欢迎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接入和使用这个网络。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生态’,而非培养一两个巨头。”
《经济日报》记者追问:“请问资金从何而来?是否会增加财政负担?”
“所有资金来自专项基金,不会增加纳税人负担。具体资金来源属于商业机密,但可以保证全部为合法合规的自有资金。”
发布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官员们详尽地回答了关于技术路径、就业拉动、对农产品价格预期影响、环保标准等多个问题。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通过各类媒体渠道瞬间传遍全国,引发了举国震动。
各大新闻客户端第一时间推送了“国家投5000亿升级农产品流通,剑指‘丰收伤农’和‘高损耗’”的头条新闻。
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前列,阅读量和讨论量以指数级攀升。
网友们的评论如潮水般涌来:
“卧槽!5000亿!这才是真正的大手笔民生工程!希望真的能让我们农民的水果卖得更值钱,烂在地里的更少!”
“支持!每次看到新闻说哪里水果蔬菜滞销就心疼,早就该有国家层面的行动了!”
“打通从地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还要大幅降低损耗?如果真能实现,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以后生鲜会不会更便宜更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