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不顾一切和苏兰心在一起,其实是最简单的,反而是能忍得住这么多年,沉得下气,用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决心,最终打动家人,才是更不容易做到的。
这也让苏潇越发对秦轻羽刮目相看,很想看两人成亲,亲自见证。
“就算时间够不上,咱们也可以等一等,若是他们把成亲的日子定得太远,咱们可以从京城回去参加他们的婚礼。”
袁相柳说话间拆开了第二封家书,将信展开放到中间。
这封信是苏三叔寄来的,因为苏三叔不识字,是由村上的教书先生带笔。
信写得很长,相较于秦轻羽精炼的笔触,这一封信要日常得多,乍一看给人一种絮絮叨叨的感觉,但细腻温馨却好像回到了从前在桐乡村的时候,被苏三叔唠叨着,那种长辈特有的慈爱,温馨平和的岁月。
苏玉堂是在四年前成亲的,成亲后三年抱俩,如今两个娃娃都已经会走会跑会跳。
苏三叔在信中说等两个娃娃到了年纪,想早点儿送到村上的私塾去启蒙,希望以后也能像袁相柳一样。
自从袁相柳考上状元,桐乡村的名气也随之水涨船高,如今也有自己的村塾了。
苏三叔经常拿袁相柳做榜样,教育家中的两个小娃娃。
信中还问及苏潇和袁相柳安好,问苏云醉和苏云珠的近况,还说要是过段时间有机会可以和商队一起来盐州,看看苏家的两个小外孙。
到时候把自家的两个小娃娃也带来,和苏云醉还有苏云珠一起玩。
看到这一句的时候,苏潇不由看了袁相柳一眼,想到苏云珠那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泼辣,两人都忍不住一笑。
“若是三叔真把两个小孙孙带来,云珠别的教不了两个弟弟,肯定是能教会他们耍大刀。”
苏潇颇有些头疼地说,对自家的崽儿那是非常了解。
袁相柳笑着点点头,又拆开了下一封信,是严华寄过来的。
朝廷四年前开了武举,严华以过人的身手在雍州一举夺魁,得了个八品的武官职。
而后不久,极北边境战乱起,严华被派去支援。
有战事总能更快地攒军功,极北大军大获全胜之后,严华贡献非常连升两级,加上这两年身先士卒的勇猛,如今已经是个正六品的武官。
虽说这品级在鲁大人眼里还不算什么,但总归也是有一些拿得出手的筹码。
信中严华提到,想在这次回京述职的时候和鲁家提亲。
“鲁小姐等了严华这么多年,一直不肯草草嫁人,鲁大人也算见识了一番女儿的决心,想来这次应该会松口吧。”
苏潇合上信,有些感慨。
“老师更看重的是人品,严华能拼到如今这个地步,想来老师也没什么不放心的。”袁相柳道。
严华毕竟年纪在那里,虽然目前官阶不高,但前途无量。
袁相柳把所有信件都规整到一起,放进木头匣子,合上盖子好好收了起来。
门不当户不对的感情之路总会坎坷许多,这样对比起来,苏潇觉得自己和袁相柳一路走来算是顺风顺水了。
也还好她早早就把袁相柳收入囊中,从小就养起来,免去了多少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