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初秋,苏州城外的运河上飘着薄雾。林远帆站在船头,望着两岸被战火摧残的村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这位刚从上海回来的年轻人,眼睛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远帆,进来吧,外面风大。父亲林文轩在船舱内喊道。
林远帆转身走进舱内,看着父亲斑白的双鬓,心里一阵酸楚。爸,我们真的要去苏州投靠舅舅吗
林文轩叹了口气:上海已经沦陷,我们的药房被日本人强占,不去苏州又能去哪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你刚从英国回来不久,不知道现在国内形势多严峻。日本人...
话音未落,突然一阵马达声由远及近。一艘快艇冲破雾气,艇上插着日本旗,几个日本兵站在船头,大声吆喝着什么。
停船!检查!一个伪军翻译官喊道。
林文轩急忙让船夫停船,小声叮嘱儿子:远帆,沉住气,千万别冲动。
快艇靠了上来,三个日本兵和两个伪军跳上船。为首的日本军曹粗暴地推开林文轩,开始在船舱里翻箱倒柜。
太君,我们只是普通百姓,去苏州投亲。林文轩用日语解释道。
军曹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个中国老头会说日语。包里是什么他指着角落里的一个行李箱问。
只是一些衣物和药品,我是开药房的...
不等林文轩说完,军曹已经用刺刀划开了行李箱。几件衣服和几个药瓶滚落出来。一个日本兵捡起药瓶,闻了闻,然后突然将药瓶全部扔进河里。
皇军需要这些药品!军曹蛮横地说,然后继续翻找。
林远帆咬紧牙关,手指关节因紧握而发白。当他看见一个日本兵粗暴地推搡父亲时,终于忍不住上前一步:请不要这样对待我父亲!
军曹转过身,眯着眼睛打量林远帆:年轻人,很有胆量嘛。他突然用生硬的中文说:你在英国学过医
林远帆一愣,这才想起自己手中还拿着一本英文医学书籍。他点点头:是的,我刚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毕业回国。
军曹突然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对旁边的日本兵说了几句日语。那两个兵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架住了林远帆。
你们干什么林文轩惊呼。
皇军需要医生,军曹拍拍林远帆的脸,年轻人,为皇军服务是你的荣耀。
不!他还是个孩子!林文轩扑上前,却被另一个日本兵用枪托击倒在地。
爸!林远帆挣扎着,但无济于事。他被强行带上了快艇。在雾气和父亲痛苦的呼喊声中,快艇轰鸣着驶向远方。
林远帆被带到了苏州城外的一个日军据点。那里原来是一所小学,现在却被改造成了军营和临时医院。他被推到一个满是伤兵的房间里,血腥味和腐臭味扑面而来。
你,治疗他们!军曹命令道,扔给他一个简陋的医疗包。
林远帆看着眼前痛苦呻吟的日本伤兵,医者的本能让他不由自主地开始检查伤势。但他心中充满矛盾——这些都是侵略者,是杀害自己同胞的敌人!
那天晚上,林远帆被关在一个狭小的储藏室里。夜深人静时,他听到隔壁房间传来拷问和惨叫声。透过门缝,他看见几个中国村民被拖进刑讯室,其中还有老人和妇女。
说!新四军在哪里日本军官的吼声和皮鞭声交错。
林远帆捂住耳朵,但惨叫声仍钻入心扉。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为这些施暴者治疗,间接成为了他们的帮凶。
第二天清晨,机会来了。一批重伤员需要转移到苏州城内的医院,林远帆被指派随行照顾。卡车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行驶,林远帆的心跳随着每一次颠簸加速。
当卡车经过一片竹林时,他突然大喊:停车!伤员需要紧急处理!
司机下意识刹车。就在这一瞬间,林远帆猛地推开车门,跳下车滚入路边的沟渠中。
八嘎!站住!日本兵的叫骂声和枪声同时响起。
林远帆不顾一切地向竹林深处跑去,子弹嗖嗖地从身边掠过。突然,他感到左臂一阵灼热,随即是剧烈的疼痛。但他没有停下,继续拼命向前跑。
不知跑了多久,枪声渐渐远去。林远帆靠在一棵竹子上喘着粗气,左臂鲜血淋漓。他撕下衣襟,简单包扎了伤口。
必须在日本人组织搜捕前找到藏身之处。他艰难地向南行走,希望能找到村庄求助。
黄昏时分,精疲力尽的林远帆终于看见了一个小村庄。但当他走近时,心沉了下去——村庄正在燃烧,几具尸体散落在村口。
还有人吗他轻声呼唤,却只听到火焰噼啪作响。
突然,一只手从一堆稻草中伸出来,拉住了他的脚踝。林远帆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个满身血污的老人。
孩子...快走...老人气息微弱,日本人刚走...可能还会回来...
林远帆蹲下身检查老人的伤势,发现他腹部中弹,已经回天乏术。
还有幸存者吗林远帆问。
老人艰难地摇头:都死了...或者跑了...他抓住林远帆的手,告诉...告诉新四军...王家庄...没了...
老人的手突然松开,眼睛失去了光彩。
林远帆沉默地站起身,在村子的废墟中找了一把生锈的柴刀防身,然后继续向南走去。夜幕降临,他躲进一个山洞过夜,伤口的疼痛和白天的恐怖景象让他无法入睡。
第二天,林远帆继续艰难前行。幸运的是,他在一条小溪边遇到了一位正在打渔的老渔夫。老渔夫看见他的伤势,二话不说就带他回了自己的小船。
老渔夫叫周老四,以打渔为生。他将林远帆藏在自己的渔船上,每天用草药为他治疗伤口。
年轻人,你怎么受的枪伤几天后,周老四终于问道。
林远帆如实相告,从上海沦陷到被日军强掳,再到逃脱的经历。
周老四听后沉默良久,最后说:你是林文轩的儿子开广济药房的林先生
您认识我父亲
何止认识!周老四激动起来,十年前我媳妇难产,是林先生连夜出诊救了她母子俩!他是大好人啊!
从此,周老四对林远帆更加照顾。伤愈后,林远帆决定去找寻抗日队伍。周老四没有劝阻,而是告诉他:沿着太湖往西走,听说那边有新四军的游击队。
临别时,周老四送给林远帆一些干粮和所有积攒的铜板:找到队伍后,多杀几个鬼子,为我们报仇!
林远帆沿着太湖走了三天,终于在一个叫落霞村的地方听说了一支叫做太湖人的抗日队伍。村民们告诉他,这支队伍神出鬼没,专门打击日伪军。
1940年深秋,林远帆终于找到了太湖游击队的联络人——一个看似普通的茶商赵老板。在赵老板的茶庄后院,林远帆经历了严格的盘问和考察。
你说你是医生赵老板问,能证明吗
林远帆从贴身衣袋里取出爱丁堡大学的毕业证书,已经被水浸得字迹模糊,但仍可辨认。
赵老板仔细查看后点点头:我们确实需要医生。但你必须明白,跟着我们干,随时可能掉脑袋。
我已经见识过日本人的暴行,林远帆坚定地说,我宁愿战死,也不愿再做亡国奴。
就这样,林远帆加入了太湖游击队,代号白鸽。由于他的医学背景,队伍让他负责医疗工作,同时接受军事训练。
游击队的生活艰苦异常,经常一夜转移多个地点,睡在芦苇荡中,吃的是粗粮野菜。但林远帆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很快学会了使用各种武器和游击战术。
data-fanqie-type=pay_tag>
1941年1月,太湖游击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也就在这时,林远帆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支队政委杨震宇。
杨震宇曾是大学历史教授,战争让他拿起了枪。他不仅教授队员们文化和政治知识,还经常与林远帆深夜长谈,讨论战争结束后如何建设新中国。
战争总会结束,远帆,一天夜里,杨震宇望着星空说,到时候,你这个医学高材生可要大展身手,为新中国建设医疗服务体系。
林远帆苦笑:我现在更擅长包扎枪伤和识别草药了。
这都是宝贵的经验,杨震宇拍拍他的肩膀,记住,我们现在打仗,是为了将来孩子们不必打仗。
1941年4月,林远帆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战斗——落霞桥伏击战。游击队得到情报,一支日军运输队将经过落霞桥。
那天清晨,林远帆和战友们埋伏在桥两侧的芦苇丛中。当他看见日本兵走近时,手心全是汗,心跳如擂鼓。
杨震宇看出了他的紧张,低声说:记住,你开枪是为了保护无辜的百姓,为了正义。
信号枪响起的那一刻,林远帆扣动了扳机。战斗很快结束,游击队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物资和武器。
清理战场时,林远帆负责救治伤员。当他为一个年轻日本兵包扎时,那个兵突然用生硬的中文说:谢谢...我也不想打仗...
这一刻,林远帆深刻体会到战争的复杂性——敌人也是人,但为了保卫家园,他不得不战斗。
1941年5月,太湖支队在壬港遭遇了建军以来最残酷的战斗。日军从水陆六路包围了支队驻地,队员们浴血奋战,最终成功突围,但付出了惨重代价。
林远帆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不仅抢救了十多名伤员,还击毙了三名日军。战后,他被任命为医疗队队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更大的考验很快到来。1941年7月,日军开始在苏南进行清乡运动,企图消灭抗日力量。游击队被迫化整为零,转入更隐蔽的斗争。
8月的一个雨夜,悲剧发生了。支队副司令高占龙突然发动武装叛变,带着一部分人投靠日伪军。杨震宇在叛变中为保护机密文件而壮烈牺牲。
林远帆永远忘不了那个夜晚——枪声、雷声交错,杨震宇将他推入地道,自己却转身引开叛徒...
保护好这些文件...将来交给组织...这是杨震宇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高占龙的叛变使太湖支队遭受重创,抗日形势急转直下。林远帆和幸存队员被迫转移至西山地区继续斗争。
带着杨震宇的嘱托和牺牲的悲愤,林远帆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1942年6月,他参与重建锡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成立新四军太湖独立游击支队。
与此同时,林远帆还协助组建了苏锡人民抗日自卫军(简称民抗),采取兄弟会、姐妹会等形式团结群众,吸收大批青年参加抗日斗争。
在薛永辉(苏州抗日史上原型人物)的带领下,林远帆参与了光福下绞伏击战、全歼观桥保安队、智取通安伪警察部队等行动,屡建战功。
1943年5月,苏西抗日武装力量不断扩大,苏锡人民抗日自卫军改称太湖独立救国军,林远帆被任命为参谋长。
然而,最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1944年9月,太湖独立救国军决定在冲山岛举办干部集训班。林远帆率领50余名干部、民兵登上这个小岛,进行为期十天的军事和政治培训。
培训进行到第九天下午4时许,哨兵突然发出警报——日伪军300余人从四面八方向小岛包围过来!
有叛徒告密!林远帆立即意识到情况危急,大家分散隐蔽!
大部分人被捕,一部分人泅水突围。林远帆和另外四名队员被围困在芦苇丛中,无法逃脱。
日军登岛后进行梳篦式搜索,枪杀所有可疑人员。林远帆和队员们浸在泥水中,靠吃芦苇根和喝湖水维持生命。
一天,两天,三天...搜索仍在继续。一名队员试图夜间泅水求救,却被日军发现枪杀。
剩下的四人中,有人开始绝望:与其这样等死,不如冲出去拼了!
林远帆按住冲动的队员:不能硬拼!我们必须活下去,把这里的情况报告组织!
他们在芦苇荡中坚持了整整二十天。最后,日军得知新四军主力部队前来营救,并风闻林远帆已经突围,才于9月29日撤离。
当救援队伍找到林远帆时,他已经虚弱得无法站立,但仍然紧紧抱着杨震宇当年交给他的文件袋...
冲山突围后,林远帆继续领导太湖地区的抗日斗争,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战争结束后,林远帆没有选择留在军队,而是回到了医疗行业,践行着对杨震宇的承诺——为建设新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每年清明,他都会到太湖边的烈士陵园,祭奠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战友们。
站在墓碑前,老人仿佛又听到了芦苇荡中的枪声,看到了那些年轻而坚定的面孔。
同志们,安息吧,他轻声说,你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现在开满了鲜花。
《淀湖烽火》
1937年深秋,昆山城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日军飞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炸弹如雨点般落下,古老的街巷瞬间沦为火海。十八岁的医学院学生林远帆搀扶着年迈的母亲,随着惊恐的人群向城外逃去。
远帆,你走吧,别管我了。母亲气喘吁吁地说,她的脚在逃亡途中受了伤。
林远帆坚定地摇头:妈,爸爸和哥哥都已经参军抗日,我答应过他们要照顾好您。
他们好不容易逃到城郊的淀山湖畔,回头望去,昆山城已是浓烟滚滚。林母突然抓住儿子的手,眼中含泪:远帆,你要记住今天所见,日本人毁了我们的家,这笔账不能忘!
林远帆重重地点头,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他原本即将完成医学院的学业,梦想成为像父亲一样救死扶伤的医生,但战争改变了一切。
母子俩在淀山湖边的周庄镇暂时安顿下来。这里水网密布,古镇依旧保持着几分宁静,但战争的阴影无处不在。日军的汽艇不时在湖面上巡逻,枪声时常打破夜晚的寂静。
一天清晨,林远帆到镇上买药,恰遇日军设卡搜查。一个卖菜老农因行动稍慢,被日本兵用枪托狠狠击打。林远帆本能地冲上前去:住手!他年纪这么大了,你们怎么可以这样!
日本兵转过身,轻蔑地看着这个文弱青年,举枪就要砸下。突然,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太君,不好意思,这是我侄子,年轻人不懂事。
林远帆转头,看见一个四十多岁、面容刚毅的男子笑着向日本兵递上香烟。那人又塞了些钞票,日本兵这才骂骂咧咧地走开。
谢谢你,先生。林远帆感激地说。
男子摆摆手:我叫周志雄,是这里的渔民。小伙子,有血性是好事,但对付豺狼得用猎人的方法,不是书生的道理。
周志雄帮林远帆把受伤的老农扶到路边,熟练地为老人处理伤口。林远帆惊讶地发现,这个看似普通的渔民竟然懂得医疗知识。
我战前是昆山医院的护工,跟着林文轩医生学过不少。周志雄似乎看穿了林远帆的心思,淡淡地解释道。
林远帆一震:林文轩是我父亲!
周志雄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你是林医生的儿子太好了!你父亲救过我儿子的命!他紧紧握住林远帆的手,现在世道乱,但你放心,在周庄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们母子。
就这样,林远帆和母亲在周庄暂时安定下来。他很快发现,周志雄不仅仅是普通渔民,还是当地抗日活动的组织者。每天晚上,总有人悄悄来到周家,低声讨论着什么。
1938年春,林远帆的母亲因旧疾复发不幸去世。临终前,她拉着儿子的手说:远帆,不要为我悲伤,去帮你周大叔做点事吧。你父亲常说,医者不仅要治人身病,更要治时代病。
安葬母亲后,林远帆找到周志雄:周大叔,我想加入你们。
周志雄凝视着他:你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吗这是要掉脑袋的。
我知道。但我已经失去了所有亲人,不能再失去家园。
周志雄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好小子!不愧是你父亲的儿子。我们正需要你这样有文化的人。
当晚,林远帆被带到淀山湖畔一个隐蔽的芦苇荡中。那里已经聚集了二十多人,有农民、渔民、手工业者,甚至还有前政府警察。这就是周庄游击队的最初雏形。
周志雄向大家介绍:这位是林远帆,林文轩医生的儿子,读过书懂医术,以后就是我们的‘白鸽’了。
从此,林远帆开始了他的抗日生涯。他利用医学知识为队员们治疗伤病,同时学习使用武器和游击战术。游击队最初只有几把老式步枪和土制手榴弹,但他们熟悉地形,得到百姓支持,很快成为日军的心腹之患。
1938年6月,游击队得到情报,日军将在陆家浜车站转运一批物资。周志雄决定发动袭击。
这是我们第一次主动出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周志雄在战前动员中说。
林远帆被分配在掩护组,负责监视昆山方向的敌人增援。当他听到车站方向传来激烈枪声时,手心全是汗。不到二十分钟,枪声渐渐停息,周志雄带着队员们顺利返回,还缴获了三支步枪和六百发子弹。
小白鸽,看你的了。周志雄指着一名手臂受伤的队员说。
林远帆迅速为伤员处理伤口,手法熟练。周志雄满意地点头:有了你,我们的伤亡会小很多。
随着游击队不断壮大,活动范围也从周庄扩展到陈墓、千灯等地。1938年10月,他们决定袭击巴城镇的日军据点。
深夜,游击队悄悄摸进巴城镇。林远帆被安排在镇外接应,这是他第一次没有直接参与行动。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终于,镇内传来枪声,但很快又归于平静。
当周志雄带着队员们返回时,脸上带着胜利的笑容:二十多个鬼子还在睡觉就被我们端了老窝!可惜跑了几条漏网之鱼。
这次胜利极大鼓舞了游击队的士气,周边村镇越来越多青年加入他们的行列。到1938年11月,周志雄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两百多人,被编为苏昆太十二游击大队。
1938年11月5日,游击队在歇马桥地区与日军巡逻队遭遇。林远帆第一次直面战斗,他握枪的手不停颤抖。
稳住,小白鸽。身旁的老队员低声说,把鬼子当成害你家的豺狼就行。
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周志雄一声令下,枪声四起。林远帆闭上眼睛扣动扳机,直到打完所有子弹才睁开眼。战斗已经结束,日军溃败而逃。
你打中了一个鬼子。周志雄指着远处倒下的日本兵说。
林远帆看着那具尸体,胃里一阵翻腾。他跑到路边呕吐起来。周志雄走过来,没有责备,只是说:第一次都这样。记住,我们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是为了让更多人活下去。
当晚,林远帆失眠了。他想起医学院教授的话:生命无价。但现实是,有时候必须夺取一些生命来保护更多生命。这种矛盾让他痛苦不已。
1939年夏天,游击队策划了一次大胆行动——火烧昆山火车站。林远帆因熟悉昆山城区地形,被选入行动组。
深夜,他们悄悄潜入车站。林远帆和另一名队员负责解决哨兵。当他从背后捂住日本哨兵的嘴时,能感觉到那是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那一刻,他犹豫了。
就在这瞬间,日本兵挣脱开来,举枪欲射。枪声响起,倒下的却是日本兵——周志雄及时开枪救了他。
战场上犹豫会送命的,不仅送你的命,还会连累同志!周志雄严厉地说。
队员们迅速在车站各处放置易燃物,点火后迅速撤离。站在安全处,望着冲天火光,林远帆心中五味杂陈。他拯救了可能死于这些军火下的同胞,但也夺取了生命。
到1939年秋,游击队已经发展到两千多人,活动范围覆盖整个昆南地区。这时,一个新消息传来:新四军东路指挥部谭震林派代表来了周庄。
代表名叫杨震宇,曾是大学教师,战争让他成为了军人。他与周志雄长谈一夜,第二天向全体队员讲话:
同志们,你们自发组织的抗日斗争非常英勇!但现在我们需要更加团结,融入更大的抗日洪流。我奉谭震林同志之命,前来整合昆南地区的抗日力量,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
经过讨论,周志雄的游击队被编入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系列,但仍保持相对独立的作战权。杨震宇留下来作为政治委员,指导游击队的建设和作战。
杨震宇很快注意到林远帆的医学背景:我们急需医护人员,你能不能培训一批医疗兵
林远帆欣然接受任务。他在淀山湖中的一个小岛上建立了秘密医疗点,培训了十多名青年学习基本战场救护技能。
1940年4月,谭震林亲自来到淀山湖地区,主持召开抗日根据地建设会议。林远帆被选为周庄代表参加了会议。
谭震林在会上说:昆山地处要冲,你们的斗争不仅保护了家乡百姓,还牵制了大量日军力量,支援了全国抗战大局。下一步,我们要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让日军寝食难安!
会后,谭震林特地与林远帆交谈:听说你是医学院学生很好!我们军队急需你这样的人才。等打完仗,新中国需要你们这样的专家建设医疗卫生事业。
首长的鼓励让林远帆备受鼓舞。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不仅负责医疗培训,还参与了几次重要作战计划的制定。
1940年6月,游击队得到情报:日军一支运输队将经过石牌大凤湾。周志雄和杨震宇决定打一场伏击战。
战斗异常激烈,日军抵抗顽强。林远帆的医疗队设在后方一片竹林中,伤员不断被送来。当他正在为一个腹部中弹的队员做紧急处理时,突然一声爆炸
nearby,震得医疗棚剧烈摇晃。
政委受伤了!有人大喊。
林远帆冲出医疗棚,看见杨震宇躺在地上,胸口一片血红。他立即进行抢救,但伤势太重,杨震宇握住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小白鸽...继续斗争...直到胜利...
政委的牺牲让全体队员悲愤交加。周志雄红着眼睛发誓:这笔血债,一定要让小鬼子加倍偿还!
1940年10月,游击队得知日军三艘汽艇将从甪直开往陈墓。周志雄决定在羚羊港设伏。
林远帆主动请缨:周队长,让我参加战斗吧!我要亲手为杨政委报仇!
周志雄沉思片刻,点点头:好,但你主要负责战后救护,不准冲锋在前,这是命令!
战斗打响后,游击队集中火力攻击日军汽艇。林远帆在阵地后方焦急等待。突然,一艘汽艇冲破火力网,向岸边冲来,十多名日军跳下船,正好朝医疗组隐蔽的方向扑来。
保护伤员!林远帆大喊,举起手枪射击。
一名日本兵举刀向他砍来,他侧身躲过,子弹击中对方大腿。另一名日军从背后扑来,将他按倒在地。挣扎中,林远帆摸到身边的手术刀,本能地刺向对方咽喉。
这是他第一次近身搏杀,感觉时间仿佛静止了。当其他队员赶来解决剩余日军时,林远帆还呆呆地坐在那里,手中紧握着滴血的手术刀。
周志雄走过来,默默递给他一条毛巾:战争逼我们成为自己从没想过会成为的人。但记住,我们是为了和平而战。
到1941年春,淀山湖抗日根据地已经巩固建立。林远帆已经成为一名成熟的游击队指挥员,但仍负责医疗工作。他发明了用当地草药替代西药的方法,救治了无数伤员和百姓。
一天,周志雄找到他:远帆,组织上决定派你去苏中根据地学习,那里有我们自己的医学院。
林远帆惊讶地问:为什么这里正需要人手!
正因为需要,才要培养你这样的专业人才。战争总会结束,到时候建设新中国需要大批专业干部。
尽管不舍,林远帆还是服从了安排。临行前夜,他和周志雄在淀山湖畔散步。
周大叔,谢谢你这几年来的照顾和教导。林远帆真诚地说。
周志雄笑笑:是你父亲先救了我儿子,我只是回报恩情。记得吗1937年秋天,在昆山城郊...
林远帆突然想起来了:那个卖菜老人!是你
周志雄点头:那时我就认出你是林医生的儿子。你父亲治好了我儿子的重病,分文未取。我一直想报答这个恩情。
林远帆感慨万分。他从未想到,父亲多年前种下的善因,竟在战乱中结出了善果。
离开昆山那天,林远帆站在船头,回望渐行渐远的淀山湖。这里埋葬着他的母亲和许多战友,也记录着他的成长与蜕变。
我会回来的。他在心中默默发誓,等战争结束,我要回到这里,像父亲一样为人民服务。
船行至湖心,朝阳初升,湖水泛着金光。林远帆想起杨震宇政委曾经说过的话:抗战胜利后,我们要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那时候,你们年轻人就是国家的主人翁。
他深吸一口气,望向远方。尽管前路还有艰难险阻,但他相信,光明终将到来。